第660章 咸口灵丹,椭圆的「大象」(4K)
因为两边世界时间流速不同,比例为1:4的原故,赵青这里才过去了二十多天,对应的则是百来天的长期歷经,发生了许多事件。就像青霄一號法阵“拖曳”著的这颗4179號小行星图塔蒂斯,宛若生状的它缓慢地、不稳定地自转著,將其灰红色的、疤痕遍布的嶙峋外表次第展现,不同剖面交替暴露於太阳的光芒之下,投下深浅变幻的阴影。
当赵青临时有事,不能直接运使“星辰引”,施夷光仓促接手,摄动效果自然打了折扣,在难以降速的情况下,只能让它以高风险的方式从近地轨道飞掠,才顺利压得低过了该点的地球逃逸速度。
总的来说,若非4179號小行星的常態速度在10km/s上下,小於第二宇宙速度的11.2km/s,估计该计划已是宣传失败。
然而,它毕竟距离7.9km/s的第一宇宙速度颇远,条件苛刻,虽然捕获是成功了,但这颗质量约五百亿吨的巨物,此刻却被约束在一个颇为尷尬的高偏心率椭圆轨道上:
近地点距地表仅一千八百公里,仿佛贴著大气层的顶盖掠过;远地点则深入至二十二万公里的深空,几乎触及了月球的引力疆域,受其扰动;
周期四点四天,像一颗躁动不安的心臟,在近地与远地之间反覆搏动。
这並非一个稳定的泊位,摄动效应与潮汐力的阴影时刻縈绕,若非法阵与网链的维繫,它或许早已在洛希极限的诅咒下分崩离析。
不过,某种意义上,4179號也成为了施夷光专注修行的试炼场。
在被教导习得了“星辰引”和太阴、太阳气场后,想方设法处处抵消作用於小行星身上的引潮力,无疑是极佳的磨礪,可迅速强化对新生力量的掌握。
所谓的“筑山丹”,顾名思义,正是一种赵青深入参考、钻研八境级数的“盗天丹”,所开创出的七境层次丹药,可以让六境的修行者直接获取堪比七境搬山的真元爆发力、储量,代之以充沛之极的丹气。
依靠丹劫和洞极丹,施夷光以惊人的成长速度,修出了接近七境的元气力量,再补上这枚新丹过后,她自然又是更进一步。
听上去有些拔苗助长,但完全没什么隱患,且至少能多压制几分“八窍离墟心”的副作用,助力施夷光转修至剑王朝的体系。
正常而言,十年左右的“入梦”时间,想要抵达主世界的下六气境,赵青肯定是轻而易举,在她的高效辅助下,换成猿公,估计问题也不大。
但施夷光的话,恐怕就有些难度了,起码第一次不怎么可行。
这並非是猿公的天赋远高於后者,而是双方对於修行的態度很有差別,其不在於勤勉、用智、眼界、途径,在於纯粹的道心。
到了赵青如今的境界,她早已清楚明白,修行易、修道难。
前者只需循著先贤开闢出的路线,按部就班地苦练,发挥些许创新;
后者却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飞跃,更要超脱於天地法理的框架上,初叩大道之门扉。
道之初容,不可名状。
没有言语可以完全地形容它、描述它。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其大无外,其小无內,见守唯心。
不在於心灵修持的层次高下,而在於心灵之定境、通化之真常,所观角度的变化。
在赵青的眼光中,猿公固然尚未跟得上自己心灵境界的增长,可它见道明道的“角度”,却是几乎相同、无比近似。
这就相当於拿到了正確的道之五象“观行”图,指出了“门”之所在,无论修行、修道,皆是事半功倍。
反观施夷光,她的“道象衍化之神”,应该是跟自己颇有差异,心放非空虚无,沉浸於另一片茫茫川海之中,就像是改换了別的“地图”,故而不可琢磨,无从指点。
所以,暂时转修容易提升的体系,率先增长精气神与感知、算力,甚至为此採用一系列丹药手段,其实正是她个人的选择。
“感觉有些咸,灵茱、普渡果的汁液放得少了些,尝起来不太爽口。”
青霄一號核心主控室內,因位於空间站的中心旋转轴,处於微重力状態,无数面晶屏悬浮空中,显示著复杂的星图、能量流数据与结构应力模型,流光溢彩的数据不住倾泻。
纤细明亮的光丝如同有生命的神经网络,在虚空中有序缠绕、连接,传递著信息与指令。
四周漂浮著若干丹瓶与展开的古老书画捲轴,与现代科技感的控制界面奇异共存,散发出静謐而玄奥的气息。
施夷光便身处其间。
她端坐於主位,穿著素雅衣裙,因失重而如墨莲般散开的秀髮微微飞扬。
她一手轻触光丝,调製著繁复的信息,另一只手则虚按著一份泛著冷光、標题为《前苏~联基於多维空间理论的人造黑洞工程的实况考察》的报告,神情悠然,隨意地回復了赵青的问题,恍若开了个玩笑。
丹药的味道如何,真的有关係么?居然一本正经谈论这种东西?
“咸温?还是咸凉?”
赵青却不以为意,认真地追问道:“督脉感觉怎样?丹气泄下,激衝散化,或许是失重环境导致的?暂时换个舱室看看?”
“好!”立即从这简短的交流中寻得了癥结所在,施夷光露出了期待的笑容,把文献拋在一边,挥手招来了一幅“绘”满了核弹头的“画卷”,携著诸多晶屏、光丝向外面行去。
无需太空衣和气密舱过渡,她直接打开了头顶透明的玄冰壁板,飘飞出了十数丈的距离,眼中紫华一闪而逝,便宛如受到了某股力量的牵引,弹射著来了轮新的加速。
不一会儿,施夷光就抵达了邻近的施工观测平台。
从这里望去,图塔蒂斯的庞然身躯几乎填满了视野,如同一个笨拙而庞大的舞伴,在幽暗的太空舞池中蹣跚旋转。
对於这颗小行星的改造,早已启动许久。
远处,数百艘工程舰船正忙碌作业。
它们外形粗糙实用,多为稜角分明的几何体,唯有功能性凸起和接口——少有人想像得到,这些舰船本是那些伴飞4179號的碎石,诞生於十数亿年前、二百余块大小不一、总质量达数百万吨的天然“卫星”群。
被间接捕获后,碎石们自然成为了隨取隨用的原料,逐渐改造变作了此等器物。
它们在附近的空域穿梭不息,时而喷吐蕴藏太阳真火的金线执行切割与焊接,时而以长达数丈的凝练剑罡精確剖开顽固的岩体。
或对初步熔化的矿石进行塑形,剥离多余部分,或进行深入雕琢、刻划符文。
舰体移动时拖曳出的尾跡,霞光般的淬炼余暉,在真空中交织成一片片短暂存在的、炫彩熠熠的霞光云靄,跟更远景的大气层高处被巨大天体扫过激起的浅橙色气辉彼此相融,仿佛增添了一抹幻境般的色彩。
被熔化的岩矿並未飘散,而是在无形阴阳气场的引导与控制下,被缓缓拉伸、延展、锻压,逐渐勾勒出一个略显朦朧的薄壁圆筒雏形:长约九千米,直径超一千八百米。
这正是奥尼尔圆筒的初期形態,旨在最终成为一个巨大、自给自足的人造世界,通过绕中轴旋转以模擬重力,內壁將铺就土壤、承载山川河流、构建城市与田野,成为数十万人自给自足、迈入星海时代的新家园。
当然,此刻它仅是一个被烈焰勾勒出的、空洞的陶瓷骨架,远未达到可居住的状態。
以4179號小行星的物料储备,打造百来个这样的圆筒,可以说不在话下。
不过,根据赵青和施夷光的规划,既然已经成了如此椭圆的轨道,偏心率惊人,那么保留它的大部分质量,充当太空电梯般的作用,和动量交换绳配合,输送人员物资,或许更为合適,起码能节省七成的燃料。
超过数十万具闪烁著淡金色光泽的剑丹化形傀儡——被称为“小金人”——构成了施工的主力。
它们不知疲倦,在星体表面、舰船內外、以及建设中的巨构之间沉默而高效地忙碌,协调著这庞杂的工程体系。
其间亦可见少数身著轻型防护服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代表,他们在观光舟或气场的庇护下,或在安全平台上记录数据,或在小范围內进行著实地考察,脸上交织著震撼、敬畏与难以消化的困惑。
“乔治!你还记得三个月前,nasa监测到这颗小行星时发布的预警吗?『潜在灭绝级威胁』、『千年一遇的撞击风险』……可现在呢?它竟成了被拴在院子里的大象。”
一位头髮白的欧洲科学家,正通过安全索固定著自己,对身旁的m国同行低语,声音带著一丝颤抖,不知是源於恐惧还是兴奋。
旁边的m国同行乔治苦笑一声,调整了一下头盔內的麦克风:“伙计,现在爭论这个没用。五~角~大楼的秘密听证会开了十七次,最后发布的声明还是『未知自然引力异常』。你看那边——”
他抬手示意不远处几个正在调试光谱仪的东方面孔,“他们国家的科学院发了篇论文,標题是《论近地小天体轨道演化的新范式》,通篇公式,一个字没提『捕获』或者『人为』。”
另一名俄~罗~斯工程师,亦面色复杂地凝视著那正在被“剥皮抽筋”的星体,喃喃回应:
“还记得华盛~顿邮报的那篇文章吗?哦,说这是『史无前例的、不负责任的、將全人类置於未知风险的超级恐怖行为』……”
“但私下里,每个有能力的机构都拼命想把自己的人塞进这次的『参观学习』名单。看那边,连印~度都派出了团队……谁能拒绝亲手触摸『末日』,並把它变成『家园』的机会?”
“儘管这个家园的轨道……实在令人寢食难安。”
“恐惧与贪婪,一如既往。”
乔治轻嘆,“无数人一边惊恐指责『差点就撞上了!』、『毁灭性的疏忽!』,一边开始称她为『那个掌控了战神(图塔蒂斯)的女人』……既怕她下一步想捕获什么,又无比渴望这种力量。”
“看看那些『小金人』的效率,看看那初具雏形的奥尼尔圆筒…这技术飞跃,足以让任何国~家愿意冒巨大风险与之接触。”
附近,一位中~国籍的工程师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同行介绍:“……对,能量引导是关键。他们似乎能直接利用恆星星光或某种……我们尚未理解的场进行物质相变。就像是……古老的炼金术被提升到了星际尺度。”
“炼金术?我更愿意称之为……基於深层物理规律的工程奇蹟。”
另一位同行回应,语气充满惊嘆:“而且他们似乎根本不在乎常规的辐射防护……那些施工者,还有她,”他望向施夷光的方向,“直接暴露在太空环境中。”
这些交谈如同一面稜镜,折射出地球各国对这场星际工程的复杂態度。
官~方渠道充斥著对“潜在风险”的谴责与对“技术垄断”的不满——安~理~会曾召开紧急会议,十余个国~家联名要求“立即停止对近地天体的改造”,理由是“其椭圆轨道可能因不可预见的扰动坠入大气层”。
然而,就在会议结束后的72小时內,至少六个提出抗议的国家,通过学术交流、企业合作等名义,向青霄一號输送了总计超过200名科研人员,用的还是別人的太空飞行器具。
畏惧又嚮往,批判又讚赏,心口总不一。
毕竟,这是能將一颗足以造成洲际灭绝的天体,化为掌中玩物,隨意揉捏改造的力量。
施夷光对这一切置若罔闻,或者说,她早已习惯。
她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体內丹力的流转上。
换了环境,重力的差异对气脉运行的影响確实微妙,赵青的提醒总是恰到好处。
“感觉如何?『筑山丹』的药力在模擬重力环境下是否更易导引?”新的通讯追问。
施夷內视片刻,回应道:“確实。丹气下行,沉凝於督脉尾閭,遇失重则散逸迟缓,反激冲带脉是,是否需运使『旋丹法』?”
“善。”赵青的回应淡然却清晰,“当引太阴之气绕丹府三周,自成微涡,其咸自解。体悟动中之静,变中之恆,再以真火淬炼。”
在对方依言而行的同时,她隨意扫过主控晶屏上实时更新的应力分布图:“增派三组『金人』加固b7、c12区域,调整第七区的熔炼顺序,优先处理表层脆弱岩壳……”
简单指挥了几句,赵青又亮出了手上的袋子,补充道:“涅槃的粉,正好作为你接下来的本命物,有空做些炼化前的准备。”
正常情况下,这个天凉遗宝当然不存在粉之类的东西可供產出,只是它既然是古时大能者的道之展现,自也可被赋予新的特性。
“明白!”施夷光点了点头,忽然像是联想到了什么,继续开口:“这些天,我方陆续派遣了几十支特种作战小队,在夏弥的带领下,於西伯利亚无人区搜寻那些军事城市,接收了一大批绝密科研资料……”
“包括完善的可控核聚变、时间穿梭与人造黑洞、『苏~联队长』、永生项目、δ计划等等,以及末日派那个尼伯龙根曾经的驻地中、遗留的许多信息……后者刚整理完毕,发送给了卡塞尔学院。”
“根据最新的星舰航线追踪与资料破译进度,这伙人应该採用了改进版的代达罗斯计划,很早就开始了末日方舟的建设,並作了无数层偽装,把秘党和自己人都瞒在鼓里。”
她补充著道:“如今,耗时近九十天后,他们已经抵达了个暂时的目的地,中转站。”
“土星环?”赵青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