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帝秦设计师 > 第549章 我大秦需要避他亚历山大锋芒?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9章 我大秦需要避他亚历山大锋芒?

    第549章 我大秦需要避他亚历山大锋芒?
    知道阿尔沙克一世等并未信自己所言,王陵也不打算多解释,这些异邦人觉得大秦越强大越好。
    那样,他们才会敬畏大秦,愿意接受大秦的事物,主动向大秦学习,大秦也才好对他们施加影响。
    跳过关于秦人是否掌握了雷霆之力这个问题,阿尔沙克一世又问道:“听闻贵邦还有一种无需马拉,便可自动奔行的车驾,此事可真?”
    王陵笑道:“大王说的应是‘蒸汽机车’,蒸汽机车确实无需人拖马拉,便可自动奔行。然蒸汽机车刚制出不久,缺陷甚多,想要实际使用,还得等上好些时日。”
    不管那什么车实际使用要不要等,反正你们秦国人是的确把这种车给造出来了,是吧?
    秦国人是真的猛,委实超过他们良多,既能掌握雷霆之力,又能造出这种自动奔行的车,简直不可想象!
    他们与秦国当真在同一个世界?
    在心里再次感叹了一番秦国的厉害,阿尔沙克一世又问道:“此车为何取名为‘蒸汽机车’?不用马力,那它是如何奔行?”
    王陵笑道:“蒸汽机车的动力就已在其名中,其是以‘蒸汽’作为动力,至于具体如何被蒸汽驱动,在下也不知。蒸汽机车虽可自动奔行,但需要有人为其添加燃料和水,方能使其奔行不歇。”
    一名安息大臣问道:“这‘蒸汽’为何物?为何要添加燃料和水?”
    蒸汽机的原理很简单,制作出一台简易的蒸汽机也不难,但做出一台能拉动车船的蒸汽机就不容易。
    历史上,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他是蒸汽机的改良者。
    在瓦特之前,就已经有蒸汽机,但那时候的蒸汽机效率低,用途窄,在瓦特改良后,蒸汽机效率得以提升,才有了广泛用途。
    因此即便其他国家知道了蒸汽机的原理,也很难造出实用的蒸汽机,他们知道实用的蒸汽机该怎么设计,他们的零件加工精度能达标?
    别的不说,光是造出适合的零件就能难倒这些国家。
    大秦能搞出蒸汽机,那是有李念在给大秦开挂,可就算如此,大秦的蒸汽机也还有不少问题。
    何况,大秦又不是要发展蒸汽朋克,蒸汽机只是个过渡,最终要向内燃机和电机发展。
    最好能把其他国家给带歪,让他们在制造蒸汽机的道路上死磕,而大秦明面也在搞蒸汽机,实则在暗里研发制造内燃机。
    王陵想了想,解释道:“诸位可曾看过水被煮沸之景?在水煮沸时,会生水汽,这些水汽有时能将盖于其上的遮盖物顶开,蒸汽机车便是用了此中道理!”
    这听得阿尔沙克一世等人啧啧称奇,难怪秦国人的蒸汽机车要添水、添燃料。
    那名发问的大臣又问道:“水煮沸时虽能顶开盖子,可水汽力量并不大,如何能拉得动一辆车?”
    还是很难想象水煮沸时的力量能拉动一辆车。
    王陵笑道:“在下并非研制蒸汽机车的学者,并不知晓!”
    那名大臣没再问,秦国人应当是有那蒸汽机车的,秦国人当真厉害,观水煮沸也能悟出这些道理。
    阿尔沙克一世道:“贵邦果真学者众多,学识广博深远,我国远不及也!”
    在又称赞了一番大秦后,阿尔沙克一世向王陵说出了一个请求:“使者能否留下几位学者,在我国传授贵邦之学?”
    王陵秒懂阿尔沙克一世这个请求的目的:请求留下几位学者在他的国家传授大秦的学问是假,想让使团留下几个人给他当参谋,帮他仿照大秦改造安息是真。
    什么大秦驻安息改革代表。
    这对大秦而言是好事,王陵当然不会拒绝,笑道:“大王如此喜爱我大秦之学,在下又岂能拒绝。待我回去,便为大王选出几位‘合适’的学者!”
    王陵刻意加重了“合适”二字,学识够不够渊博不重要,甚至是不是学者也不重要,关键是能否留下来帮阿尔沙克一世完成大秦化改革。
    听到王陵答应,阿尔沙克一世向王陵致谢:“如此,便多谢使者。”随后又道:“使者尽管放心,留下的诸位学者,我必以国宾之礼相待!”
    留下的这几名秦人将作为他的囯事顾问。
    又问了些问题后,阿尔沙克一世设宴招待大秦使团。
    待宴会结束,阿尔沙克一世送王陵离开后,与安息众臣道:“我国当与秦国交好!”
    一安息大臣见阿尔沙克一世对大秦使团的态度变得很亲近,问道:“那是否还要将秦国学者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消息传开?”
    这是昨日,大秦使团初到时,阿尔沙克一世担忧大秦可能将兵甲出售给塞琉古,想出的阻止办法。
    但此一时彼一时,昨日对秦国不太了解,今天却已经知道了很多与秦国有关的消息。
    秦国虽与他们离得远,但最好还是不要得罪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
    万一把秦国人给惹急了,秦国人未必不会远征他们。到时,他们能挡得住秦人那具有雷霆之力的火炮?
    并且,秦国人也不会售卖兵甲给塞琉古。
    阿尔沙克笑道:“不必!以塞琉古那些人的秉性,等秦国使者到了,其等必定会与秦国使者冲突。”
    即便他们什么都不做,以塞琉古人的自高自大,也一定和秦国使者互相看不顺眼。
    塞琉古的那些马其顿人一向自认为他们最文明最先进,看不起其他人,到时遇到秦国使团,定会有好戏。
    可惜这场好戏,他们是看不到!
    小半个月后,大秦使团从安息离去,阿尔沙克一世派了一位王子将使团送离出境。
    这次,既没有商队,也没有安息使者、巴克特里亚使者随行,仅大秦使团进入塞琉古境内。
    因为是出使,大秦使团并未隐藏踪迹,因而进到塞琉古境内后不久,大秦使团便被塞琉古人发现。
    很快,一队塞琉古骑兵朝大秦使团过来,可等行到一定距离,塞琉古骑兵们发现这支队伍似乎并没有敌意,不像是来进攻他们。
    要是有敌意,应潜藏行踪,不被他们发现,且行动要迅速,不让对方有机会进攻。
    这支队伍却大摇大摆地出现,还打着旗帜,好像生怕他们发现不了,在察觉到他们到来后,也没有发起进攻,而是主动放缓了前进,好似在等他们派人过去接触。
    出于这些发现,这队塞琉古骑兵放出十几名骑士接近使团,其他人则在远处警戒。
    随着接近,十几名塞琉古骑士逐渐看清他这支队伍。
    这是支很奇怪的队伍,队伍中的人外貌与他们不同,衣着和他们不同,队伍中立起的那几杆旗,他们以往也从未见过。
    这支队伍可能来于一个他们以前不怎么了解的国家或者部族。
    队伍中的人看到他们接近,也派出了十多名骑士过来,没动用武器,显然也是想和他们接触。
    双方放缓马速,于一处相遇,领头的塞琉古骑士打量了一眼对方。
    对方骑兵穿着一身以往未见过的甲胄,每名骑兵都戴有头盔,头盔之下是不同于他们的面孔,这些人配有的武器也和他们的不一样。
    在过来时,这十多名骑兵行进间颇为有序,一看便知是训练有素的强兵。
    其中两人没着甲戴盔,长相像是本地的土著(非马其顿人),应是带过来的翻译。
    主动带翻译过来,这支队伍显然是想和他们交流。
    这也让领头骑士更好奇这支队伍是从哪里来,为何出现在这?
    但他过来,本就是为了和这支队伍接触,弄清楚这些人的目的。
    领头骑士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从何处来?为何到我们这里?”
    大秦一方的十几名骑兵是由灌婴率领,灌婴道:“我等是秦人,是从东方大秦而来,到此是奉大秦皇帝之命向贵邦出使。”
    听到这人说着奇怪的语言,领头骑士便知道他猜对了,这些人来自他们以往不知晓的国邦或者部族。
    经翻译转述后,领头骑士疑惑道:“秦国?来自遥远的东方?”
    他在脑中快速回忆了一番,“秦”这个国家,好像是真没听过。
    而东方,除了孔雀国,在东边还有其他国家?
    可能是有,伟大的亚历山大东征虽于孔雀国止步,但东方似乎还有广袤的土地,那里存在国家,并非没有可能。
    这秦国很可能便是一个比孔雀国更东的国家!
    秦,好绕口的名字,不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取这么一个怪异的名字,也不知道取些好听的国名。
    但这也不怪这些人,谁让这些人的国家没有他们塞琉古先进文明呢?
    领头的骑士看向灌婴,好奇问道:“东边也有国家?你们来自孔雀国更远的东方?”
    灌婴回道:“东边还有很多国家,我大秦的确位于孔雀国更东边,确切说是位于孔雀国东北方。”
    领头骑士继续问道:“那你们是如何过来?伟大的亚历山大当年都没能到达你们那里!”
    说完这两句话,觉得这些东方秦国来的人可能不了解亚历山大的伟大,领头的骑士又道:“伟大的亚历山大是世间最伟大的王,他博学睿智、英明神武,他曾发起东征,一直征战到孔雀国。”
    “你们秦国运气不错,伟大的亚历山大在征服了孔雀国后,未再继续东征,否则你们秦国也将被伟大的亚历山大征服。”
    领头骑士没注意他在说这些时,两名翻译脸上那怪异别扭的神色。
    这塞琉古骑士以为秦国不知道,搁秦人面前吹他们的亚历山大,还称亚历山大没继续东征,是秦国人运气不错。
    要是亚历山大继续东征,保准要被秦人打出屎来,那究竟是谁运气不错?
    以两名翻译之见,其实是亚历山大运气不错,没东征遇到秦国人,否则那一世英名将全部丧尽。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是两名翻译听说过的最强大的国家,可秦国却是他们实实在在能感受到的最强之国。
    尤其是成为大秦使团随行翻译后,更加了解到秦国有多强,世间诸国唯大秦独强,其余皆不及,哪怕亚历山大时的马其顿帝国再现,也远不及。
    且大秦还没到达极限,还在日新月异地变强!
    秦国使者已向他们这些随团翻译承诺,此番随使团出使后,他们将获得大秦国籍,可以带着家人到大秦居住,从此成为大秦子民。
    这也是翻译们愿意不辞辛苦跟着使团的一大重要原因:只要出使成功,他们今后也是尊贵的秦国人了。
    不,即便出使不成功,他们死在出使途中,大秦也依旧会给他们的家人大秦国籍。
    王陵之所以给这些翻译这个承诺,除开利诱翻译们这个原因外,也是因为这时代翻译人才缺乏,把这些人招揽回大秦,正好为大秦填补。
    且这些人可以作为教师,为大秦培养出更多翻译方面的人才。
    听完翻译转述过来的话,灌婴皱了皱眉,早就听闻塞琉古人自大,没想到真这么自大。
    啥叫作大秦运气不错?我大秦需要避他亚历山大锋芒?
    灌婴也不惯着,毫不客气道:“我知道亚历山大,他没继续东征,是他运气不错,而非大秦。他要是东征到大秦,只怕他一世英名不保!”
    “况且,据我所知,那位亚历山大并未征服孔雀国,而且,他不是不想继续东征,而是已经没法继续东征。”
    “他要是真那么睿智英明,为何在其死后,马其顿很快就四分五裂?”
    两名翻译听到灌婴的话,脸上都浮现起兴奋的神色,就差当场给灌婴鼓掌喝彩:灌婴将军怼的好,怼的妙啊,早就看这些塞琉古人不爽了,一向自高自大,瞧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没有任何修饰,两人将灌婴的话原封不动翻译了过去,然后那名领头骑士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至极,下意识握住了武器。
    这帮东方来的野蛮人竟敢对伟大的亚历山大不敬!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