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欲借兵灭异国
第552章 欲借兵灭异国对灌婴的做法,王陵表示支持:“彼辈不礼待我等便罢了,反想加以谋害,灌婴将军做的不错!”
郦食其也道:“若真让彼辈得逞,我等都将葬身于此。”
他们作为大秦的使者,这些塞琉古人不礼貌招待就罢了,大不了不出使塞琉古,好说好散嘛,可这帮塞琉古人居然谋生歹意,想把他们留下。
这能忍?
就算不是灌婴跟塞琉古人接触,换作是郦食其,也会暴起发难,先下手为强砍了这帮塞琉古人再说。
因为这些塞琉古人已经对使团产生了敌意,即便灌婴不先动手,他们也不会放过使团,与其等对方先动手,自然是自己先出刀,把对方先砍了。
大秦可不奉行不砍第一刀,不射第一箭的原则。
郦食其问道:“正使,两位将军,接下来该怎么办?”
砍的时候虽然痛快,但也意味着使团已经得罪了塞琉古,这出使肯定暂时不用想了,还得想怎么应对塞琉古接下来的报复。
王陵看了眼在砍塞琉古士兵人头的秦军,道:“两位将军应该已有想法?”
曹参点头道:“的确有些想法,我等当尽快离开塞琉古,前往安息,带上这些人头是作为一个凭证,证明我们与塞琉古人发生了冲突,安息王与塞琉古人之间的矛盾甚深,见我等带着塞琉古人的人头,必定会护我等周全。”
王陵听完后,又道:“两位将军所想应该不只让安息王信任我等,护我等周全吧?”
曹参道:“在正使和副使过来前,灌婴将军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灌婴将军,那想法是你提出,不如由你来说?”
王陵、郦食其等人都看向灌婴,在众人注视下,灌婴道:“塞琉古人瞧不起我等,侮辱我等,不能就这般罢了,可我等兵力不足,难以报复回去,可我等无兵,安息王和巴克特里亚王却有。”
听到后半句,王陵等已经明白灌婴想干什么。
灌婴继续道:“灌某之意是向那安息王和巴克特里亚王借兵,教训这些塞琉古人一番,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作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晓得我大秦的厉害!”
如果是要向安息王阿尔沙克一世借兵,那确实没有比塞琉古人的人头更好的礼物。
见王陵和郦食其听后陷入思考,曹参在一旁为灌婴帮腔:“正使、副使,曹某以为灌将军的设想可行,那塞琉古作战多靠那马其顿方阵,只要破了马其顿方阵,他们便是一群待宰的鸡犬。”
“而在来前,李念公子为我等详细讲说过马其顿方阵,并告知了破解之法。”
“这些西方人自以为无敌的阵型,实则也就那样,那是他们以前没遇到我大秦,否则早被破了。”
曹参和灌婴等人听李念讲说马其顿方阵时,只觉得不可思议,就这阵型能在西方那地儿无敌上百年?那亚历山大能凭借此阵一路打到孔雀国?
西方人……
是不是太菜了一点!
这要是给武安君、李牧将军、王翦老将军那等级别的将领看到,用不了多久就能想出办法给破了吧?
等李念讲说马其顿方阵的弱点和破解之法时,也佐证了曹参等人的想法,这马其顿方阵弱点明显,破解起来根本不难。
可弱点就摆在那,西方那些人硬是一百年没有将之破解,还让其铸就了无敌之名,搞得现在的西方诸国都在用这马其顿方阵。
因为不用就打不过用马其顿方阵的其他人,只能一块儿卷。
于是,在这时代的西方战场上,常常是双方都组成马其顿方阵互殴,
直到后来,罗马人在与高卢人的阿里亚之战中被高卢人从侧翼攻破,三万罗马人和同盟军毫无反抗能力地被高卢人杀死,让罗马人意识到马其顿方阵并不无敌,反而有很大的弱点。
罗马人在那之后,便开始使用更灵活的战术,逐渐演变为罗马军团。
罗马人以罗马军团打遍西方,在与与地中海地区最后一个强敌叙利亚王国交战时,叙利亚王国用马其顿方阵,罗马人用罗马军团战术。
双方在一片狭窄的谷地展开厮杀,罗马军团利用地形将用马其顿方阵的叙利亚大军全歼,这一战后,马其顿方阵完全就消失了。
因为其他国家都已经知道马其顿方阵并不无敌,反而弱点很大,只要被敌人抓住,便会全军覆灭。
是真被抓住弱点就会全军覆灭,想逃跑都难,谁让他们组成了人员密集的马其顿方阵,一旦陷入劣势,被敌人给包围,怎么逃?
曹参道:“我大秦想破那马其顿方阵易如反掌,一是直接用火炮轰杀,马其顿方阵人员集中,用火炮远程轰杀,效果必然极佳。”
大秦根本不害怕马其顿方阵,这玩意儿面对装备了火炮的大秦部队,那就是一个用人组成的大型活靶子。
想想有一群人主动列阵在那,被铺天盖地的炮弹轰炸,那场面必定血腥无比。
“二是利用马其顿方阵的弱点,马其顿方阵看似强大,实则极为脆弱,其弱点还不少,像其侧翼,像马其顿方阵需要开阔的地形展开,像其很笨重……”
这么多弱点,西方这些人居然没想办法去针对,让这马其顿方阵给无敌了一百多年,也是离谱。
曹参继续道:“我等虽无大军,却有破马其顿方阵之法,只要安息王答应借兵,必能重创塞琉古人!”
王陵正要再问些什么,可见秦军已打扫完战场,向曹参和灌婴等人道:“边走边说,不可在此久留。”
他们现在可处于塞琉古国境内,击杀了数百塞琉古骑兵,要是给塞琉古人发现,定会派军追击,当尽快离开塞琉古。
曹参、郦食其、灌婴等人带着使团向来的方向撤退,往安息而去。
赶路之时,王陵问出了刚才想问的问题:“两位将军是想用破解马其顿方阵的办法去借兵吧?可如此一来,岂不是要让这些西方人知晓如何破解马其顿方阵?”
用塞琉古骑兵的人头取得安息王的信任,再用破解马其顿方阵之法让安息王同意借兵。
否则仅凭塞琉古骑兵的人头,可未必能借到兵。
王陵这话所担心的是让西方国家知道了马其顿方阵的破解之法,会对大秦不利。
灌婴道:“正使不必担心,我等在来前已得到过陛下和公子允许,如到必要之时,可以显露破解马其顿方阵之法。我与曹将军认为此时已到了必要之时!”
王陵和郦食其又陷入思考,王陵很清楚曹参、灌婴给他们说这些,是想征得他们的同意。
他和郦食其为使团正副使,如若他们不答应,曹参、灌婴再有想法,也没法去做。
王陵看向骑在旁边马上的郦食其,道:“副使以为如何?”
郦食其道:“我认为曹将军和灌将军所言可行,倘若成功,既能打击那塞琉古国,予其重创,还能让西方诸国知道我大秦厉害,扬我大秦国威。”
“我大秦即便无大军前来,便是从他国借兵,亦可镇压诸国!”
“这些西方国家看似有些文明,实则内里依旧是蛮夷,而蛮夷畏威而不怀德,那巴克特里亚之主、安息之主为何会礼待我等?”
郦食其自问自答道:“盖因他们知晓我大秦强大,不敢与大秦为敌,且他们还有求于我等,故而礼待。可在安息之后的西方诸国,消息闭塞,对大秦之事几无所闻,不知大秦强大,自然便无惧我等,甚至敢向我等谋生歹意。”
事实就是如此,你说你是从半人马座α星来的,可对方却歪着头问,啥马啥星,能吃吗?
你们是从东方大秦来的?大秦是从哪蹦出来的蛮夷小国?
郦食其继续道:“加之塞琉古人傲慢自大,更会加重这种情况。塞琉古是从马其顿国分裂而出,他们自认为是马其顿国正统,向来自视甚高,看不起其他国家,自然也不会将他们不知道的大秦给放在眼中。”
“我等若要继续向西方诸国出行,必须要让塞琉古,让西方诸国认识到我大秦的强大,如此方能让诸国礼待。”
郦食其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向安息借兵,干他丫的塞琉古人。
王陵道:“既然副使也同意,王某若是拒绝,岂不是有些不合群?”
听到王陵这句话,曹参、灌婴本有些担忧的心落了下来,要是这位正使不答应,他们啥也做不了。
在表明自己可以答应后,王陵又话锋一转:“只不过,对塞琉古人一战,王某有一个要求:必须大胜!”
曹参和灌婴顿时神色一正,向王陵保证道:“正使放心,我等必会大胜,绝不会坠了我大秦威名!”
听到二人的保证,王陵脸上才点了点头,道:“如此便好,我等出使西方诸国,代表的是大秦,代表的是陛下,我等可死在异国,但绝不能坠了大秦和陛下的威名!那塞琉古国胆敢欺辱我等,就必须得为此付出代价!”
使团进入塞琉古境内没多远,很快穿过塞琉古和安息的边境,重新回到了安息境内。
此刻,阿尔沙克一世派来送大秦使团出境的那位安息王子还在安息边关没离开,听到有人禀报秦国人又回来了,先是一怔,秦国使团咋这么快就从塞琉古又回来了?
随后,这名安息王子反应过来,肯定是秦国人在塞琉古境内遇到了什么,被迫折返,很有可能是跟塞琉古人产生了冲突……
要真是如此,那可太好了,因为那意味着秦国人将不会再站到塞琉古人一方,帮助塞琉古人,反而会帮助他们击败塞琉古人。
安息王子问道:“确定是秦国人又回来了?”
来禀报的安息士兵道:“确定无疑,那车架和旗帜,还有兵甲、马匹都可确定是秦国使者。”
安息王子低声道:“秦国人折返,肯定是和塞琉古人起了冲突……”
想到塞琉古那些马其顿人高傲自大的性格,安息王子摇了摇头:“以塞琉古那些人的性子,确实很可能会和秦国使者冲突,就是不知这冲突中,是塞琉古人吃亏,还是秦国使者吃亏?”
低声完,安息王子站起身,道:“走,随我去迎接秦国使者归来!”
这可是一个刷秦国使者好感度的大好机会,他可是知道来自东方的这个秦国有多厉害,比他们安息更强,比塞琉古人更强,甚至比传说中的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更强!
塞琉古人干的好啊,给自己招惹了一个强大的敌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即便秦国人远在东方,很难直接出兵过来,可秦国人只要将他们的武器给运过来,到时他们安息装备了秦国人的兵甲,在战场上定能大败塞琉古人!
塞琉古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给自己招惹了多大的麻烦!
王陵等人通过望远镜看到安息王子领着一队安息骑兵过来,知道这位可能是来迎接他们。
王陵嘱咐道:“都给我严肃愤怒一些,要让安息感受到我们的愤怒,如此才好让安息人同意借兵。”
要是嬉皮笑脸见安息王子,安息王子绝对会觉得使团和塞琉古人的冲突不大,甚至会怀疑使团是不是和塞琉古人达成了什么阴谋,故意退回来骗他们。
跟人发生冲突了,有伤亡了,你们还能嬉皮笑脸,那肯定是假冲突。
而表现得严肃愤怒才符合使团与塞琉古人发生了冲突的情况!
等安息王子接近,立刻便感受到秦国使团的不对劲,每个人神情严肃,严肃之中还带着强烈的愤怒。
秦国使团中的秦军士卒眼神冷冽,散发着可怖的压力,有的士卒铠甲上还带着血,显然是跟人厮杀过。
平时的秦军士卒虽说依旧感觉很不好惹,可从未像现在这般,原本藏于鞘中的刀终于出了鞘。
安息王子的目光扫过大秦使团,一眼便看出了不对劲的地方,秦国使团好像少了一些士卒,但多了很多匹马。
等等,那几匹马的马背上是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