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753章 面目全非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53章 面目全非

    第753章 面目全非
    这个世界在贾璉的心目中已经走样的不能看了。
    尤其是国內的情况,更是没法解释。皇帝还在,搞的是一个变种帝国。
    你说他是君主专制吧,是也不全是。在国內日益高涨的呼声之下,皇帝做出了让步,改良吧!
    这次变法综合了此前种种新政,对於过去的很多不明確的边界进行了明確,各有各法,总之就是法治为先。
    这个新法的核心,就是皇帝不再拥有绝对的集权,凡事都要与大臣们协商之后,依法行事。
    本次改良,剥夺了皇亲国戚们的特权,他们再犯法,三司都有执法权。
    这个司法解释权在大理寺,而不是皇帝来决定是否有罪。
    因为这次改良的成活,官场上一片欢呼,吾皇万岁。
    贾璉看著都哭笑不得,皇帝还在呢,高兴个屁啊。
    但怎么说呢,无论如何,通过法律来保卫个人財產的环境已经出现了,过去那种皇亲国戚隨意侵夺他人財物的事情,一旦发生,百姓也有个告状的地方,也有一个能解释的法律了。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要不要给皇亲国戚定罪,那要看皇帝的意思。
    內阁成员的选拔,也进行了改良,具体还是投票选举,由各部门的尚书和侍郎投票选举產生,皇帝也参与选举,他的一票等於十票。
    文官集团拉上民间的士绅和工商界,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之后便偃旗息鼓了,他们固然是最有愿望改良的,也是最软弱的一批人。
    国內还有一批活动家,他们搞了个社会党,本来也参与了这次的改良,结果没有令他们满意,这帮人中的年轻人很失望,决定另起炉灶。
    这群年轻人搞了个社会青年党,他们要走另外一条路。
    这个新的政党,很快被看成了是逆党,大批人员被捕,该党也被解散。
    这帮人都没杀,全都流放了。
    所以说,现在的改变还是很大的,换成以前,逆党不得全部砍咯?现在不杀了,流放,也算是进步了。
    九十岁到一百岁之间的贾璉已经很久没出现在公眾视野中,一百岁之后的贾链,报纸上报导了一下,真的成祥瑞了。
    这年月,活个一百岁,那还得了啊。妥妥的人瑞啊。
    个別不法书商蹭热度,搞了一本《贾不器传》,大卖。这本书並未经过贾链和贾氏族人的许可,属於非法出版。
    书的內容还算公允,就是將贾璉过去的一些事跡记录下来,加以美化一下。
    不是说不能黑贾璉,而是因为贾璉的名声好,黑他的话书不挣钱。
    贾家人看到这书之后,登报刊登声明,《贾不器传》没有经过本人以及家属同意,原则上我们有权追究出版商的责任,但是老人不想追究,认为这一辈子,也没啥不能让別人知道的事情。必须强调一点,书的內容不保真。大家当做话本看看还是可以的,不要信。
    贾家人的声明发布之后,世人无不称讚,豁达!
    这家出版商也是个妙人,立刻將声明编入书內,重新刊印。並附前言,老相爷不介意我们用他的名字挣点钱,心胸之豁达,世人拜服。我们的作者在写书的时候,儘量採用了事实,或许有夸大之处,但是为了艺术需要,特此声明。郑重感谢贾老相爷。
    出版商还大张旗鼓的去给贾府送钱,在门口被拦下了,做了一场大秀,销量又蹭蹭蹭的涨了一截。
    贾家的后辈不理解,问贾璉为何允许他写自己,贾璉表示,你不允许他就不写了?盗版书遍地都是,你能拦得住?
    现在他写好的,挣点钱,那就隨他去咯。总比有人写一本《贾不器艷传》出来要好的多。
    凡事都是先入为主的嘛,有人抢先写一本出来,內容向好,就让他挣这个钱好了。
    你还真別说,真的有人搞了一本《贾生艷传》,这是根据民间评书和戏剧,整理之后加以改编的小说。
    民间某些读者看了之后会心一笑,都觉得这本书比《贾不器专》好看,就是费手纸。
    这种书自然是拿不到正规的书號的,只能是出盗版书。
    书的內容呢,讲的就是贾生在民间断案,他是个清官,也是个好色之徒。那真是,见一个上一个。
    什么唱戏的女角,什么卖酒的老板娘,还有漕帮龙头的女儿,好在没写他对大家闺秀始乱终弃,还是留了余地的。
    这本书卖的也不错,贾璉当年鼓捣的戏剧,现在迴旋鏢打脸上了。
    要不怎么说,文人猥琐之辈多呢,整天写窃玉偷香,写的还挺像那么一回事的。
    很多事情在贾璉的印象中都提前了,布尔战爭就提前了十多年,英国人大概是穷疯了,调集了二十万军队开战。
    布尔人可不是吃素的,他们在一些同情心强的匿名人士帮助下,跟英国人打游击战。
    这一场战爭,足足打了五年才结束,英国人把国库都打空了,伦敦的国债发的飞起。
    期间贾璉从报纸上看到,布尔人手里的武器品种纷杂,有德国人的步枪和迫击炮,有中央帝国的轻机枪,还有法国人的重机枪。
    即便如此,布尔人还是战败了,英国人也开创了集中营的先例。
    这一仗打下来,英国政府收穫很少,无疑是一场亏本的帐。布尔人虽败犹荣,在各国的干涉下,获得了自治权利。
    沙俄在西进遭到挫折之后,也没法子往东发展,內部矛盾加剧,爆发了內乱o
    沙皇暴力镇压,杀了一批年轻的军官,流放了更多的人。
    別以为就沙俄的国內不安生,欧洲各国都差不多,社会人士非常活跃,都要改变现状。
    只不过呢,有人主张温和改良,有人主张暴动。
    巴黎公社那个烈士墓,成为了各国活动家的圣地,经常有人去献圈。那些圈上面,还有中文。
    中央帝国虽然强大,但是底层的百姓过得很一般。当年制定的最长工作时间和最低时薪规定,在执行的过程中,一直有起伏。
    每年因为劳资纠纷的案子上万件,两广两江闽浙等沿海省份,经常闹纠纷。
    说起来,国內的工人待遇比起欧洲的工人待遇,那是要好一些的,毕竟朝廷此前针对性的治理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时间长了,有人又故態復生。官营企业也开始纷纷出问题,也就是典型的大企业病,无效成本增加。
    於是纷纷有舆论呼声,官营企业要改变。
    於是报纸上开始纷纷出现了相关的文章,为官营企业改良做铺垫,特別是一些涉及基础设施的企业。
    只是谁都没想到,十年没怎么出生的贾璉,一百零五岁这年,突然在《民生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標题《什么企业是国家稳定的基石?》。
    好些看到了署名之后,以为產生幻觉了,这谁啊,假的吧?胆子这么大,居然冒充人瑞!
    哇,贾璉还没死呢,一百零五岁了!
    官企的特点是福利好,但是年年亏钱。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复杂,就不展开说了,总之朝廷的財政负担很重。
    这篇文章出现之后,皇帝倒是很淡定,但是有人却气急败坏的私下骂娘了。
    这个时候的皇帝,也算是看清楚了,这些年为了平衡朝局,他做出的很多选择,现在確实后悔了。
    隨著这篇文章的发表之后,皇帝决定主动开启了新一轮的整肃。
    撤换了大批宗室和外戚在官营企业中的位子,换上一些科班出身的文官。
    朝廷缺钱的原因,很大的程度是因为全球竞赛所致。
    眼看国际局势不对劲,皇帝也不敢怠慢了、
    现在的外交格局是这样的,德国主张与中央帝国结盟,並且真的派人来试探了,遭到了回绝。
    沙俄在边境问题上,担心两面受敌,在谈判的时候进行了退让和妥协。
    欧洲各国连续出现了经济危机,现在就靠军备在吊著经济发展。
    只能说大家都停不下来了,中央帝国也是如此,陆军尚且先放一边,海军是真不能放。
    只需要看一看那些巨大的战舰,就知道海军不能放鬆发展,否则別人真的把战舰开你家门口,真的会打击你的商船航线。
    这次吏治整肃,军方也受到了不小的牵连,大批將令被罢免。
    期间报纸上天天报导,这个被抓了,那个进去了,搞的人心惶惶,好些官员都担心,军方要出问题。
    结果屁事没有,军方非但没有搞事,反而非常的顺从。半年之后,查处了一百多人。
    所有人都不知道是,皇帝决定搞新一轮的吏治整肃之前,夜入贾府,见了贾璉这个人瑞一面。
    当面请教,该如何经营管营企业。贾璉告诉他,关键是吏治,是完善监督制度。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违法成本无法承受,执行的时候不要手软。
    有了这一次见面之后,皇帝的腰杆子硬硬的。被处理的將令之中,不乏贾氏族人,还是没闹出大事情。
    这一刀顺利的砍下来之后,军方没出事,文官集团更慌张了。
    他们慌张是有理由的,军队都能隨意拿捏,他们算什么?
    果不其然,下一步皇帝接著出手,这次更狠,三个月之內拿下了三个阁臣,一半的尚书,三分之二的侍郎。
    针对文官的吏治整肃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处置官员五百多人,每个月都抓几十个人。
    民间多有被牵扯其中者。
    朝廷的报纸每天都在报导,这场吏治运动可谓是轰轰烈烈。
    大规模的吏治持续了两年,隨后才渐渐的平息,但是皇帝在报纸上表示,吏治要常抓不懈。
    按照惯例,一个官都没杀,罚没家產,人流放,罚金。
    后人解读,皇帝此举是为了全球大战做准备。
    全世界都在为战爭做准备,中央帝国的海军规模庞大,陆军规模也不小,保持了一百个常备师,一百个地方师的兵力,还有大量的预备役架子师。陆军主力主要部署在西面和北面,还是那句话,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必须要威慑周边。
    最紧张的自然是沙俄,其次是英国。因为从云南边境到仰光这段,部署了五个常备师,还有一支海军的分舰队,含二艘无畏级战列舰,二艘战列巡洋舰。巡洋舰和驱逐舰更多了,英国人不慌才怪呢。但是中央帝国的外交辞令,保护我方商船的安全航行。
    对岸的东华也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军,含五艘无畏级战列舰,五艘战列巡洋舰。
    两边加起来,总吨位正好是英国的两倍。
    全世界都被这规模给嚇坏的同时也暗暗庆幸,中央帝国一直保持中立,不干涉欧洲事务。
    贾璉的眼睛里,很多事情都被提前催生了。
    比如难得微服上街一次,街上居然有汽车在跑了。已经这么先进了么?
    实际上汽车很简单,就是四个轮子一个房子。关键是动力,变速箱,减震这些大件。
    安全性也要考虑进去。
    看到车子急停,贾链放心了,有剎车。不会没剎车就上街。
    现在的贾璉,看起来其实不算苍老,脸上没有任何一点老人瘢,依旧是红光满面的,出门都要化妆。
    贾璉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反正不亏就是了。
    京城的空气越来越差了,城市大了,空气品质自然是要下降的,这还是因为当年贾璉主张把企业全部搬出去。
    天津的空气品质更差,呼吸的时候都能闻著硫磺的味道,辣嗓子的很。
    电灯现在已经不是稀罕物了,路灯到处可见,晚上也没有宵禁了,只不过皇帝的驻地附近,划了一片禁区。
    已经是晚上十点了,大街上依旧很热闹。
    >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