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 > 第332章 发酵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2章 发酵

    第332章 发酵
    弹冠喝酒相庆小组没有全程关注网秦的股价,但截止到黎明5点钟收盘,它跌出了次日让大家醒来都满意的幅度。
    过山峰攻击之前是4.19亿美元的市值,这个数字在一夜之后变为1.51亿美元,蒸发64%!
    并且盘后持续在跌。
    与之一样受到影响的还有美国电池公司a123,它的股价因为受到年内一系列产品事件的冲击,已经从年初的3美元跌到0.78美元,而过山峰的研报让股价受到立竿见影的影响,这一天的跌幅也高达41%。
    更为糟糕的是,a123公司在股市收盘之后不仅没有反驳过山峰,反而顺势宣布了一个大规模召回的消息,因为密歇根工厂生产的棱柱形电池存在电解液泄漏风险而启动召回,直接损失就达5160万美元,还需要计提1520万美元库存减值。
    a123的股价已经创了年内新低,市值残存不到2700万美元,而政府贷款被停,产能持续下降,大客户转移供应商,财务危机加深……它俨然已经是风雨飘摇的一副濒临破产的模样。
    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透明,按照第三方机构迅速给予的评估,这家电池公司账上的资金很可能只够支持数月的运营。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过山峰研报里当作典型案例的fisker电车公司。
    它位于加州阿纳海姆市的总部受到记者热情的探访,但不同于a123公司有点破罐子破摔的动静,fisker公司给出的回应只有四个字——无可奉告。
    只是,它可以对媒体无可奉告,作为a123的主要客户之一,伴随着电池的问题,fisker必须要给已经购车的用户们一个交代。
    那种交代显然不会太过美妙。
    俞兴在醒来之后只简单的看了眼股价,随即就在考虑到fisker公司的事情。
    他今天还约着熊、徐、章三人一起去临港参观,但在动身之前先把电话打给了疑似过山峰走狗的刘建凯,希望这位带人帮自己跑一趟美国的阿纳海姆市。
    刘建凯昨天还见了老板,不曾想今天就被分配到这样一个活,颇为惊愕的询问:“这么突然吗?俞总,fisker公司,它……”
    “过山峰的影响力挺大,连我这样没挨边的项目都被投资人质疑,我寻思,fisker这种被过山峰点名的公司肯定更不好过啊。”俞兴发动俺寻思之力,“但它不是那种ppt式的公司,是真搞出来东西的,创始人以前是宝马的北美设计总监和福特的全球设计总监,这些年是有成果的。”
    刘建凯觉得俞总的脑子很灵活,fisker昨天才被攻击,他今天就在支使自己行动了。
    他考虑几秒后疑问道:“就算被过山峰点名,它也未必会卖技术和成果吧,很可能会勒紧裤腰带,尝试渡过难关。”
    “嗯,但是咱们摸着过山峰的研报过河,这家公司面临的问题还挺严重的,我觉得很可能会破产,所以,我的意思是你先带人去看看,去聊聊,如果后续真的有机会,那咱们就算先报名了。”俞兴笑道。
    刘建凯听着老板的话,思考片刻后说道:“俞总,你说,如果fisker破产,咱们能不能把它买下来,它既然已经卖了一些车,那就还是一个完成度挺高的新能源汽车项目。”
    俞兴毫不犹豫的否定道:“不行,第一,就算破产,想买下来也得不少钱,第二,买下来的意义不大,碳硅集团想要成功就得是技术、供应链和资本运作的相互结合,这样隔着大洋彼岸买一个破落户反而是负面作用。”
    他继续给出提前的筹备:“刘总,这样,我给你列个单子,你拿着单子去‘fisker超市’,看看货架上的东西都卖不卖,除了技术方面,我再给你列个工程师的单子,你到那边也帮我挖挖。”
    “啊?呃,好。”刘建凯惊讶的应了下来。
    俞兴笑道:“辛苦了,刘总,这件事我左想右想,还得是你这个骨干带队。”
    刘骨干客气两句,结束了通话。
    他放下手机,没想到自己很快就得再跑一趟国外,但是……俞总是挺大方的,这应该少不了补贴或奖金。
    没办法,自己是俞总手里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
    刘建凯本以为来自老板的清单得过两天才能到手上,没想到中午的时候就收到了来自俞总的邮件,难免又在心里感慨,俞总这效率……
    也难怪人家能拉起这么大一个摊子。
    魔鬼都藏在细节里了。
    刘建凯一边调整工作计划,安排交接手里的活,一边也就把注意力在美国公司的动静上面。
    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没有公开的回应,也还没给出面对客户的措施,但脸书上很快就出现两位fisker副总裁的离职消息。
    “不会真就那么破产倒闭了吧,还真能成超市啊。”
    刘建凯感觉事情走向还挺有意思。
    两天之后,临时组建的海外采购团队奔赴申城机场,而刘建凯在登机之前又瞧见了过山峰对老板这边产生的影响。
    网秦仍旧没有承认造假,恰逢周末两天,难以继续看到它的股价走势,然而,360公司的匿名人士接受媒体采访,确认同行的市场份额存在严重失真。
    这带来一轮舆论上对网秦公司的考究与批评。
    同时,这次被过山峰点名的a123与fisker公司所面临的处境也引发注意,继而就让媒体的兴趣延续到了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俞兴身上。
    逻辑其实和投资人差不多,美国公司都没做好,这个碳硅集团又怎么能做好?
    俞兴通过电话接受了采访,回应记者借“网上有人说”的名义所提出的问题——他以前就是一个卖玫瑰的,怎么可能做好车?
    “首先纠正一点,我以前也不是卖玫瑰啊,非要说出身,应该说,他就是一个学医出身的,怎么可能做好车?”
    “其次,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你看,比亚迪的王总以前是做电池的,唔,这个和新能源牵连比较深,那换个例子,美国有一家电车公司特斯拉,它的boss马斯克在投资特斯拉之前也没有行业的相关经验,以前做过电子支付,还有,像韩国现代汽车的创始人郑周永,他是做建筑发家,但现代汽车很成功啊。”
    “我觉得不应该用这种出身论来质疑碳硅集团的未来,我们现在也已经吸引到很多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者。”
    “至于我个人,这种疑问不仅不会成为我的负担,反而会是我的动力之一。”
    “我希望碳硅集团能通过对技术趋势的洞察、供应链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和对用户需求的把握来取得成功。”
    记者在电话里问了新的问题——俞总,碳硅集团有什么目标?
    俞兴毫不犹豫的给出自己的答案:“我希望碳硅集团能成为全球最好的汽车公司……之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