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神鼎沉重,真君相助
第428章 神鼎沉重,真君相助话表一众前行,以真人气机,豫鼎为引,于金鼎山中寻得梁州鼎,在寻得多时后,终是于金鼎山中一山洞间寻得神鼎。
三人在山洞之前,瞧见里边忽有神光,他等三人即是知得,梁州鼎正在其中。
牛魔王抡着黑龙辟岳槊,四下观望,见无有妖邪,方才安心,他望向山洞之中,说道:“此处山洞于金鼎山中,甚是明晰,然我等便是不曾寻得,真乃怪事。”
王重阳笑道:“神物自有藏匿之能,若非有气机相引,便是其在我等身前,我等亦是找寻不得。”
左良却是摇头,说道:“我观之,此神鼎,不曾藏匿,先前听大师兄你言说,师父遣你而来寻鼎,又言九鼎与师父缘法越发深厚,而师父未有空闲而取鼎,故此横生变数。以我揣测,当是梁鼎正是呼应于师父,不曾想其气机教玄阴大王感应,故本能而来,梁鼎为求自保,方才藏匿,如今有师父气机而在,梁鼎即现。”
王重阳拜道:“师弟聪慧。当是如师弟所言。”
牛魔王亦觉有理,说道:“但那玄阴大王果真是个灵智低下的,感应梁鼎气机便来,那梁鼎岂是他可取得的?他乃一邪祟,神鼎怎愿服之。”
左良说道:“大师兄,牛王。我等且入内再说。”
二人应答,信步而入。
三者入得山洞,入目便见那前有座丈八神鼎,此鼎形制浑厚,气象雄深,鼎腹圆阔,若梁州之沃野平畴。其上纹章,镌刻精微,有象征岷嵋之险峻,亦有象征沱潜之奔涌,更曾在其中雕刻灵兽之形,或为犀象,或为巴蛇。鼎足三立,稳重如山根。其形略似夔龙,又肖巴蜀奇峰之柱石,真乃神鼎也。
牛魔王正是要走上前,但见梁鼎一震,自有五彩神光从鼎内而出,正中牛王,教牛王后退,不得近前。
牛魔王有所不解,正要说些甚。
王重阳却是拦住,面向梁鼎,又取出豫鼎,说道:“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广心真人门下大弟子,今承蒙真人法旨,谨以至诚,持豫州灵鼎为信,前来请梁州之鼎,归于府中,望请梁州之鼎随行,弟子不胜感激。”
说罢。
忽见梁鼎神光尽数敛去,再无动静。
王重阳见之,即是上前,梁鼎不曾有所动,安然于那处,他伸手轻轻触碰于梁鼎,此鼎不为所动,只是不曾攻击于他。
牛魔王问道:“正微,此间怎说?”
王重阳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曾知得,牛王,师弟,我以师父之名,相告于梁州之鼎,此神鼎当是知得,只是不知为何,此鼎似不愿为我所举动。”
牛魔王说道:“竟有此理?此神鼎自有灵性,当是知得你所言才是,怎有不愿为你举动之说,却是古怪。”
左良说道:“我等到底非是师父,神鼎与师父有莫大缘法,但与我等并无缘法,故我等今取鼎,此神鼎顾念师父,不曾伤我等,可要其作个轻小,却是不可。”
说着,他望向王重阳手中豫鼎,说道:“此豫鼎跟随师父许久,自有不同之处,我等可使之然梁州鼎不同,故我所观,我等要取梁州鼎,必是以力承载其去往家中。”
牛魔王闻听,说道:“正渊所言有理,该是如此,若是老爷在,此神鼎顷刻俯首称臣,而我等能教其敛去光华,已是天大的缘法。要教其化作小鼎,恐是不可。”
王重阳说道:“若是如此,我等须是以力承载其离去,可此等乃神物也,我等如何能以力承载,将之取走?”
牛魔王说道:“且教我一观,能否将之取走。”
说罢。
牛魔王即是走到梁州鼎之前,伸手握住鼎身,试图将梁州鼎举起,可任他如何搬动,皆是难以将梁州鼎举起。
牛魔王有‘担山’的神力,但担山之力,怎能撼动一州之气,此无异于蜉蝣撼树。
牛魔王尝试许久,只能无奈摇头,说道:“老牛我搬不得此梁州鼎,此鼎乃承载一州之气,老牛担山尚可,架海不成,更别提举此鼎。”
王重阳说道:“牛王之力尚不可得,我与师弟之力,更是绵薄,难以举得此鼎,这般该如何是好?”
牛魔王沉吟许久,说道:“若是老爷不得出,恐甚少有人可取得此鼎,该是请老爷相助才是,如若不然,此鼎我等带不得离去。”
王重阳摇头说道:“师父如今乃是将成大法力的关键之时,更是准备开府,我等请得师父气机,已是劳累师父,若是继续劳烦师父,还不如教师父亲是现身来取。”
牛魔王正是要言说,他等果真无法,忽是法眼瞧见山洞外边云雾之中有祥云而至,他细细一观,瞧见乃是二郎神带着梅山六圣,与一众草头神,正是途径此地,瞧着二郎神云势前往之处,乃是灌江口,当是二郎神欲要归于家中。
牛魔王眼前一亮,说道:“以我之力,举不得梁州鼎,但我观那外边,二郎显圣真君正是途径此地,显圣真君与家中渊源极深,我等若是求助,定能请得其相助,如此,梁州鼎可取。”
王重阳问道:“牛王可能前往,相请显圣真君相助?”
牛魔王说道:“自当如此,正微,正渊,你二人且在此处少待,老牛去去便回。”
牛魔王走出山洞,驾云而起,朝着二郎神所在那处走去。
他方才靠近,拦住一众草头神,那一众草头神见有人胆敢惊扰真君法驾,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并取出,气势汹汹对着牛魔王,大有一言不发,上前除妖的架势。
有草头神瞧见牛魔王非是作祟妖邪,厉声高叫道:“那来的是谁?何故惊扰法驾!”
牛魔王说道:“我乃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的牛王是也,今我奉我家老爷的法旨,前来办事,有一事办不得,见着真君到来,故来相请真君一助,请诸位代为通报,不胜感激。”
说毕,作揖。
草头神听说,即是禀报真君。
二郎神闻听有牛王来拜,他深知此乃真人护法,便传令停下法驾,列兵不动,他按落云头,出了阵列,来见牛王。
牛魔王拜得大礼,说道:“拜见显圣真君。”
二郎神笑道:“牛王兄弟,不必多礼,你今言说真人有法旨教你而行,但你办不得,须我相助一功,可与我讲说,乃是何等之事,我可为你办得,好教你早日回去禀报真人。”
牛魔王遂将金鼎山事,与玄阴大王,梁鼎等等,一并与二郎神言说。
二郎神听得哪吒左臂作妖邪,亦是有些唏嘘,说道:“我与三太子相识已久,其之事,我尽是知得,不曾想这般年数过去,他昔年之骨,竟是成了气候作恶。”
牛魔王说道:“那玄阴大王本事端是了得,等闲不可降之,我与三太子一同力战与他,竟是拿不得,幸是正渊以天蓬尺与其一击,教三太子知其命门,方才降伏。只是今时梁州鼎,果真举不得,不可将之送与家中去予老爷。”
二郎神说道:“既是如此,我且与你去那山洞一观,我有架海的本事,兴许可担得梁州鼎。”
牛魔王自是应答。
二人遂是朝那山洞而去。
少顷间,二人即是行至。
王重阳与左良出山洞拜礼。
二郎神笑着搀扶起二人,教二人不必多礼。
二郎神说道:“礼仪那般,来日再谈不迟,今我当是相助你等,搬得梁州鼎,你二人且领我入内,搬去梁州鼎,万万不可有误。”
王重阳与左良自是应声,遂是引着二郎神,朝山洞里边走去。
二郎神走入山洞,便是瞧见梁州鼎,他赞叹道:“好一神鼎,此鼎乃是承梁州之气而起之鼎,故欲要搬得此鼎,无异于搬动梁州,再者此鼎乃是个五行之金,若是一个不慎,教其所伤,便难以好全。”
王重阳说道:“显圣真君可安心,我与此鼎曾是言说,我等奉师父令来,故此鼎不会伤得,只须将此鼎搬运而归家中便是。”
二郎神笑道:“此当真是个难题,要将梁州鼎搬运而去灵台方寸山,无异于将梁州搬运而去方寸山,我且尽量一试。牛王,你来助我。”
牛魔王应声,说道:“当是如此。”
二人即是行至梁鼎之前,运足气力,便要将梁鼎举起,可任二人如何运力,梁鼎不为所动。
二郎神见之,心下发狠,以架海之力,又得牛王相助,方才将梁鼎撼动,缓缓举起。
王重阳二人见之,自是无比感叹二郎神神力。
二郎神举起梁州鼎,说道:“正微,正渊。你二人且去传唤梅山六圣前来相助,同是运鼎,再是教草头神在前引道,莫教不开眼的冲撞了。”
二人自是领命而去。
有二郎神相助,梁州鼎方才教他等朝灵台方寸山带着回去。
……
光阴迅速,不觉一月馀而去。
王重阳等人在二郎神一众的帮助下,终是将梁州鼎运到灵台方寸山之下。
二郎神在瞧见前方正是灵台方寸山后,便是将梁州鼎放下。
牛魔王与梅山六圣跟着卸力。
牛王气喘吁吁,说道:“幸是老牛在此,若是那猪八戒,恐早便半途而废,此鼎果真难以运得。”
二郎神说道:“此处已至灵台方寸山,乃作功成,我等便先是归去。”
王重阳说道:“真君方才到山下家门,怎个这般便要走?今真君助得我等多矣,当是迎真君入家中,好生礼待才是。”
二郎神摇头说道:“今真人将是开府,乃是关键之时,我不必去往打扰真人,待是来日,再来拜访不迟,我且去也。”
说罢。
二郎神便准备要带着梅山六圣与一众草头神离去。
不待一众离去,忽有微风而来,拦住二郎神等离去,微风而过,竟将教他等觉沉重不已的梁鼎举起,朝山中送去。
微风中自有声起。
“真君既是到来,当是入府一叙。”
此乃真人之音。
二郎神闻听,稍有错愕,忽是大笑,说道:“真人相邀,我自当前往,乃恐打扰真人修行罢。”
说罢。
二郎神与王重阳等人皆是朝山上走去。
梅山六圣则是领着草头神在山外驻扎。
……
话表斜月三星洞府门之前,真人正于此处静候二郎神等人到来,梁鼎此间正于他手。
梁鼎在他手中,已是化作一小鼎,与他腰间数鼎呼应。
姜缘赞叹道:“好一梁鼎,可镇天下之金,消弭兵灾,止息兵戈,但金之兵者,可教之化作风沙。”
他如今得数鼎,各有各的妙处,五行皆教覆盖其中,九鼎真乃不可多得之宝。
姜缘将梁鼎悬挂腰间,静候二郎神等人到来。
不消多时,他即是在府门外瞧见二郎神等人。
二郎神等众瞧见真人在府门内等候,皆有惊讶,快步走入其中。
王重阳与左良,牛魔王拜礼参见。
二郎神亦是紧随其后拜礼,说道:“怎劳真人亲是前来,这般大礼,教我该如何是好。”
真人笑道:“老友来访,我如何不能前来相迎?且去楼台,我当是相待于你,答谢你相助恩情。正微,正慈,牛王,你三人且归于府中,晚间我自会相召你等。”
王重阳等人皆是应声,不敢有违,归入府中。
真人则是亲带着二郎神,前往楼台,他说道:“真君,且随我来。”
二郎神说道:“真人,我自当跟随于你。只是真人,你如今将成大法力,为何这般所为?”
真人停下,笑意盈盈,问道:“如何所为?”
二郎神问道:“真人为何要亲是相迎,亲是带路,今你我法力差距甚大,不比从前。”
真人笑道:“从前,现在,未来,一般无二,真君,你着相了。”
二郎神闻听,沉默许久,答道:“真人所言有理,果真是我着相,日后自当引以为戒。”
真人说道:“真君,且与我来,我等去那楼台,再是叙旧不迟。”
二郎神欣然应允,与真人同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