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垒石求佛,雪山狮驮(56K字求票,大
第256章 垒石求佛,雪山狮驮(5.6k字求票,大家节日快乐!)等两人抵近白玉丛林跟前,便更能体会到丛林之大,人之渺小。
也就在这一片白玉丛林的边上,金沙江里,停着一座巨艟。巨艟桅杆上的旗帜高高挂起,迎风招展,上面绣着峨眉金顶的图案,在阳光下分外显眼。
这就是西川剑阁攻打白玉丛林的临时据点了。
因为是旷日持久的大战,剑阁玄修要轮番上阵,换下的玄修需要一个安全的地方疗伤、回气、砺剑、休息,要是每次都回剑阁,时间就浪费了。
这巨艟周围偶有遁光起落,往返于巨山丛林与此处。
“这里有多少人?那山里又有多少魔僧?”
程心瞻问。
吴玫回答说,
“现在人不多了,艟上常驻五十人上下,搜山的也是五十人上下,刚开始的时候,这里最多有四五百人同时攻山呢。
“至于魔头,一开始的时候有千余人,现在还有两百多,不过这两百余人藏得很深,在石山里躲着不出来。
“现在问题就在这,他们躲在里面不出来,我们也只得进去一座山一座山的搜,所以耗费了许久的时间,而一旦遇见了,就是短兵相接,也得小心。”
程心瞻点点头,大概明白了。
“云来,你不好奇我们为何不轰山把魔僧赶出来吗?”
吴玫主动发问。
程心瞻笑了笑,指着金沙江说,
“如何敢轰山,这任一座山塌了,金沙江都得断流或是改道,我想即便是峨眉派和碧筠庵,处理起来也很麻烦吧。”
吴玫笑着点头,心道云来就是云来,往常许多蜀中来的新人都要问上这么一句蠢话。
她接着为程心瞻介绍这白玉丛林,
“虽然这些石头一开始都是普通的顽石,这些和尚更是跟脚浅薄,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仙阵护山。但云来你仔细看,这山上的每一块石砖上都密密麻麻刻着经文符咒,这都是数千年来,无数的魔僧手刻上去的。
“历经数千年的加持,这些经文符咒侵染着山石,也让这些山石变得极为坚固,每一座石垒山也是浑然一体,这也是每座高山都历经千年风吹雨打不倒的缘由。
“不过呢,这些山能扛得住天象和二境的折腾,却挡不住三境的法力,所以等会要是云来一时手痒,可得收着点力。
“魔僧更是如此,他们视这些石垒山为圣山,说是只要垒的足够高就能通到佛国里去,所以他们既不敢用全力打这些山,也不想离开这些山。
“实话说,这给我们除魔提供了不少便利,如果他们一开始就逃,其实我们不好拦,可他们不舍得放弃这片白玉丛林,只是稍作犹豫之后,便被我们全部包围了。”
程心瞻点点头,又问,
“那这里面的三境魔僧还多不多?”
吴玫摇摇头,
“不多了,因为本来也不多,现在应该就三四个了,不然也不会让大量的二境弟子过来试手。
“而从之前打探来的消息看,这里面三洗之上的魔头一共只有两个,一个五洗主持,叫做含山大师,一个四洗讲经,叫做净石大师。
“这里的主持在一开始攻山的时候露了面,就被人英用「仙槎」杀了,倒是四洗的那个一直没找到,应当是还躲在里面。”
“「仙槎」?那是什么?”
程心瞻听到了一个之前没听过的词。
吴玫解释道,
“仙兵,和紫青一样的仙兵飞剑。”
程心瞻点点头,暗自记下了。
“你在这等我吧,不必来,我先下去问一下你那两个童儿在不在。”
吴玫说着,便从空中落到巨艟里。
只一会,她就又飞出来了。
“不在里面,昨天他们才轮休完,今一早又进去了,那我们也进去看看?”
程心瞻自然说好。
吴玫便又说,
“云来既然来了,可不能白来,里面还有一个四洗魔头,不知……”
程心瞻笑着点头,
“遇上了自然不会袖手。”
吴玫要的就是这句话,笑着领程心瞻往白玉丛林里飞去,嘴上还道,
“其实我们西川剑阁的秘术也很不错的,正是万里飞虹拿手的「天光化虹术」,不知云来可有兴趣。”
“若是有这个机缘,自然乐意之至。”
两人往白玉丛林里去,程心瞻感觉像是走进了巨人之国,远看看不出来,还觉得都是山,但真正走进来后,便能清晰看到巨石堆砌的痕迹,那些巨石上的每一个经文的刻痕,都比人大,给人的感觉极为震撼。
而且这石头堆积并非全是紧密对合的,错开留着有很多孔洞,孔洞远看看不见,近看却是有数丈高。
“这里头都是空心的。”
吴玫说,
“云来可以把这些石头看作墙,每座山就是一个屋子,那些洞就是窗户和门,里面另有乾坤。”
程心瞻赞叹,
“这真是一个奇迹!”
“是。”
吴玫应着,
“这些和尚法力不太行,但这下苦工的功夫却是少有人能比得上。所以我们斗法都收着力,除了怕影响金沙江,这样一片石垒山,我们也不想毁了,等此地收复后,这里就可以直接住人,开宗立派了,以后也算是西康一大奇景。”
程心瞻点点头。
现在这片石垒山外围已经被肃清干净了,静悄悄的,一个人影都没有。而且这些山上都被贴上了巨幅符咒,这些符咒交织成阵,发出粼粼的波光把山笼罩着。
“这是做什么?”
程心瞻指着那些符阵问。
吴玫便解释说,
“方才说了,这里日后肯定不会闲置,不过我们玄门如果要住进来,那这满山的佛经就碍眼了,这是专门用来消磨石上佛经的,同时也是在以玄门法术重新加固这些石垒山,另外,也是在做提醒和标记,这样的山都是搜干净了的。”
“这里到底有多少座石垒山?”
程心瞻问。
“九十一座,但是这么久以来,我们已经清完了外围的七十二座,还有里面一十九座尚在搜查。
“这些蚁僧垒山的本事是在一直进步的,越往外、越新的石山,越高,所以我们从外往里搜,是越来越快的。”
两人继续往里,像是两只蚊子在最壮丽的佛寺中飞着。不久后,程心瞻就听见了打斗的声音和法光。
他看见了吴玫所说的剩下的那十九座石垒山,上面没有标记和水光法阵,反而是石上刻着的佛经很是耀眼。
现在,其中两座石山里面都传来打斗的声音,有五彩的法光从那些洞口照出来。
“现在人少了,他们应该是分成了两队,一队探一座山,另一队还是醰白师叔带队。”
吴玫解释着,
“就是不知道你那两个童儿在哪座里面。”
程心瞻看了看,然后指着左手边的那座,说,
“这里。”
“哦,为何?”
他笑了笑,说,
“一看便知。”
于是,两人便往那座山飞过去,落到一个洞口里。
程心瞻往里看才发现,这些石山里面也刻着很多经文,这些经文发着柔和的白光,把石山内部也照的很明亮。
石山里面中空,有很多石柱,像是山里面长着一片笋林,而在石柱之间,他便看见一群道士在追着一群和尚打。
这其中,他看见追的最凶的就是三妹,她骑着一条由赤火金星凝成的烟龙飞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把芭蕉扇,一扇就是一道金烟。
方才他就是在外面看到了烟光才笃定两个童儿在这的,狻猊的烟火神通,可不多见。
白龙则是要稳重许多,手里握着一根镔铁棍,踩着风守在三妹身边,警惕的看着四方,以防哪个石柱后面会突然钻出人来偷袭。
他又看了一眼那些被追的四散逃的魔僧,都是二境之下,只有一个结了丹的,但身上还没雷劫的味道,未曾洗丹,也没什么威胁。
他还看到醐清,没有参与追杀和围剿,在一个石柱顶端站着,照看着那些小的,而醐清也察觉到了他。
两人相视一笑。
程心瞻静静看了一会,看着炤璃和白龙合力围杀那个金丹,打得很有章法,心想着是该给两个孩子留意留意罡煞了。
“走吧,这里就交给他们。”
程心瞻对吴玫说。
于是两人便飞离了此处。
“云来,那我们分头去探那些还没搜过的石山,给晚辈们探探路?”
吴玫说,这也是这次剑阁派她过来的目的。
程心瞻自然说好。
于是两人分道,一人挑了一个石山进去。
程心瞻进了石山后,便先飞到顶上最高,再慢慢降下来,一边运转瞳术,碧睛照彻之下,隔石见人,魔头根本无所遁形。
随后一直到了山底下,一共就看见了几十个躲在石缝里的魔头,都是一二境的,他也没管,看完之后就走开了。
如果有比他高出几个小境界的,比如说六洗以及之上的水平,屏息匿迹之下,是有可能逃过他法眼的,但是峨眉的消息又说这里没有高境的魔头,那也就不必格外小心了。
随后又一连看了三座石山,只有一个里面有一个一洗的,程心瞻还是放任没管,魔修根基浅薄,金丹驳杂,一个玄门金丹带队看管,加上一群二境,也足够应付了。
直到他进到第五座山,紫阙里伏矢突然叫了一声。但也是仅仅叫了一声,便没再有所反应了。
莫非那个四洗就在这里?
程心瞻警惕起来。
他念头一动,「幽都」从他泛着碧光的右眼里飞了出来,化作剑光绕着他盘旋。
他还是从山顶一路往下搜寻,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别说金丹气息了,就是一个一境、二境的人影都没看到。
似乎是一座空山。
可伏矢不会平白示警。
他落到山底,这里也是用巨石铺成的地砖,不过他发现了一个特殊之处,其他石山底部,虽然也铺着砖石,但是底部砖石上是没有经文的,只有山的内外壁和石柱上有,但在这座山里,底部也刻满了经文。
他觉得有些奇怪,他看这里的经文也是用藤文写的,便想认认看,可是这些经文刻字太大,他站在砖石上发现刻字的沟壕自己都可以躺进去了,实在无法得见全貌,于是他又只好上飞。
大概离地有三四十丈后,才看的清楚。
他读着读着,脸色就变了。
这不是经文,而是一篇记述,记述了白玉丛林选址在此处的原因!
修行「负石苦」的僧人,认为在石头上刻画经文是最能让经文长久保存的手段,把这些刻有经文的石头垒起来,垒的足够高,那么就会到达佛国。
但是,要想到达佛国,还需要一样东西。
一位神使。
在古西方佛教中,认为可以指引僧侣达到佛国的神使有三位,绿鬃雪狮,六牙白象,五色孔雀。
只有在这三位神使愿意驻足的地方垒石,才能抵达佛国。
所以在几千年前,这些僧人在一边挖山刻石准备着,又一边到处寻找神使。
而在这三种神使中,五色孔雀是最不用想的,世间有蓝孔雀、白孔雀,但谁也没见过五色孔雀,那是远古神灵,据说在第一次神仙杀劫时现过身,此后就再也没人见到。
至于绿鬃雪狮和六牙白象,虽然也都是传说中的灵兽,但是借假求真这种的东西也不是只有道门会,古西方佛教也会。
口生多牙的白色大象和杂生绿毛的白色狮子,找起来应该没有五色孔雀那么难。
最初的僧人是这么想的,但是,世间诸般神形,都有存在的法理,他们找到过四牙白象,八牙白象,六牙青象,但就是没找到六牙白象。狮子也一样,找到过金鬃白狮,黑鬃白狮,还有纯绿的狮子,但就是没找到过绿鬃雪狮。
他们最后等不及,经石都准备许多了,于是想过用类似神形的狮象抓来替代,比如说把八牙白象敲下两颗牙齿,再驱赶它,看它愿意在哪里歇脚。
当时都准备这么干了。
不过,就在这时,另一批挖山取石的人在金沙江畔开凿一座雪山时,发现这座雪山已经诞生了山君。
所谓山君,就是山石得道的怪。
妖、精、鬼、怪,人将这四种异类是分的很清楚的。
【妖】是蠃、鳞、毛、羽、昆一切飞禽走兽得道,三猫程炤璃就是妖。
【精】是草、树、、藤等木属得道,人参白庸良就是精。
【鬼】是魂、骨、尸等死物得道,行尸龙伯炎就是鬼。
【怪】是金、石、火、水等无命之物得道。
妖、精、鬼、怪这四类之中,怪是最难得道的。最常见的怪,是金石器物经过人之炼化,调解阴阳,诞生出器灵,那么器灵也可以称为怪。
但是怪的灵智是很难健全的,比如「桃都」,离仙兵也只差一线了,但是器灵的灵性也就是小孩子水平,而这都属于是很罕见的了。
而自然天地中的怪,则更为罕见,这种怪因为太难诞生,是天地稀缺之生灵,所以在上古时,自然诞生的怪会直接被封神。
金石之怪则被封为山神,水之怪则被封为水神,火之怪则被封为火神。
到后来,不再封神了,那么这些怪就有了别的称呼,山君,水君,火君。
而且天地间不再封神后,这种怪出现就更为难得了,人们要是发现了,那定是要好好供养的。
因为怪的寿命极长,尤其是山君,有金石之性在,就算未经修行,也有仙之寿数,所以只要一心引导向善,加以教化,那即便是在世宗大派里,也是定海神针一样的存在。
程心瞻知道,自家就有一位山君——夔山君。
他老人家不知是在闭关,还是在打盹,反正一个甲子已经过去了,也没见其动弹一下,全宗都是他老人家的晚辈。
在这样的寿数面前,蛟龙都要逊色三分。
而在几千年前,一群魔僧在挖山开石时竟然发现了一位山君。
兴许是山君都喜欢打盹,这位山君当时也在打盹,忽然之间被挖断了地脉,这才惊醒,那自然是勃然大怒,从山中飞了出来——
一尊绿鬃雪狮。
不错,夔山君是单爪单角紫鳞夔蟒神形,而这座西康雪山山君恰巧就是魔僧们苦求许久的绿鬃白毛金睛雪狮神形!
不过这头狮山君却没有夔山君的运道。
夔山君生在三清山中,得灵气滋养,由一座形似巨蟒的孤峰得道,一启灵就被三清山的高道们悉心教化栽培,境界飞速提升,还做过枢机山的山主和一段时间的副教主,境界高深,威风八面。
而这位狮山君是西康高原一处地脉灵眼上孤零零的雪山得道,启灵后一路懵懂修行,也不知修了多少年才修成一个金丹,还被一帮魔僧找上了门,猝不及防被挖断了地脉,伤了山体。
狮山君运道不好,可那帮魔僧却自认得了天命,忽然之间见了雪狮,大喜过望,还以为是佛陀垂怜指引,派来了神使。
不过魔僧们想要顶礼朝拜,可他们却实实在在断了人家的根基,伤了人家的元气。狮山君大怒,哪里管你在顶礼朝拜,自然是乱杀一通。
而这群修「负石苦」把脑袋都修成石头的魔僧们显然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见这雪狮怎么都不肯罢休,那股子拗性上来了,认为适合垒石的圣地已经找到,就在此处,随即一不做二不休,把整座雪山都给挖平了!
雪狮虽然是山君得道,皮糙肉厚,但是终究只是金丹修为,又无法统传承,只是一身蛮力,连出生道场都被人断脉平山,元气大伤之下最后自然是被那群魔僧给镇压了。
所以此刻,程心瞻所在的地方,就是狮山君出生雪山被荡平的地方,而在这座石垒山的地下,就镇压着那位狮山君!
这座石垒山,被魔僧们称作「狮驮寺」,意味着此地会被雪狮所驮,飞往佛国,是整片白玉丛林的核心,也是严禁踏足的禁地,数千年来,只有历代的白玉丛林的主持在此修行,看守着雪狮。
而这一代的白玉丛林的主持唤作含山大师,刚露面就被手持仙兵的严人英一剑杀了。
而真正让程心瞻色变的是,这篇记述里还说,为了镇压雪狮,几千年前的魔僧们特意创了一种禁锢法咒,并以经书的形式传授给徒子徒孙,让其刻在石垒山的石壁上,以群山石寺镇压山君雪狮。
如此几千年下来,石山垒了一座又一座,越垒越高,禁锢法咒也被刻写的越来越多,所以这么多年来,被镇压的狮山君也从来没有闹出过什么动静。
但程心瞻却想起来,方才走近白玉丛林的时候,有看见西川剑阁正在张贴符咒磨灭山上的经文!而且一共九十多座山,西川剑阁已经化掉七十多座了!
这时,他终于知道伏矢为何而鸣叫了。
“吼——”
也就在他明悟的时候,一声怒吼咆哮从地底传来,顿时地动山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