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040 索洛维约夫去养心殿(下)
窝藏钦犯这事儿,虽然嘉庆不上心,不过他阿玛到死了都没有想过放过大和卓次子萨木萨克,还在要求伊犁将军打听。然而从明瑞以后到松筠的历任伊犁将军,主要是巩固边疆,在当地最好还能多开垦点土地,对于南疆和北疆的当地贵族和官民的拉拢,对上层是授与当地阿奇木伯克、伯克等官职。
对于巴依老爷们,可能没有太多的优待。
但平民的赋税,确实征收的也很低。
闹出事情来,还是驻扎当地的办事大臣经常办事不力,鱼肉乡里。
最后造成了多次惨剧,还得说乾隆这种小心眼,他杀服了北疆的准噶尔以后,南疆其实要不是当年大小和卓作死,大概也不会有那么多事情。
然后他这些办事的官员,办事不利的不少也给砍了脑袋,已经死了的子孙都给流放,领了宁古塔的套餐。
当然,你要是还不投降,那就只能玩消消乐了。
嘉庆和乾隆比起来,做事就差了很远。
把小和卓的头盖骨当碗使的时候,嘉庆还在娘胎里,就是令妃的肚子里。
他当然对这事儿,一点印象都没有。
也不能够体会到,他皇阿玛为什么对于这件事情这么在意。
两个哥那会儿也对这事儿没有多少印象。
但索洛维约夫他知道啊,乾隆别的事情先不说,就对政治上敌人,这种反复无常,忘恩负义的蠢猪,就是应该这样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要不然以后张格尔、七和卓,还有真·卖沟子的阿古柏,这些玩意儿都挺麻烦的。
而且俄国看着浩罕,虽然是个蝼蚁,但是也挺麻烦的。
毕竟索洛维约夫在宫里跟在保罗身后的时候,浩罕就把塔什干给灭了。
布哈拉汗国变成了布哈拉埃米尔国以后,浩罕的国力得到了加强,在清朝和布哈拉、哈萨克汗国三家之间,逞强好斗,野心勃勃。
因为乾隆实在是太恐怖,浩罕前些年也是颇为老实的。
但嘉庆末年开始,情况还是会有些变化的。
中亚这几个军阀建立的国家,那就没一个是人的。
都是帖木儿帝国崩溃前后,那种杂鱼兵海的打法,而且还愚昧的很。
要是哈立德看到了,也得先喝两口,然后表示“吉哈德”可不是这么打的。
至于烧杀抢掠,苛捐杂税,毒害百姓,还有各种奇葩的部落事务。
当初要是乾隆知道了萨木萨克最后跑去浩罕了,而且还是浩罕这个自己称汗的玩意儿,有意为之,一直扣在手里将来要弄点事儿出来的。
他大概也会铲平了安集延这片吧。
至于索洛维约夫现在要讲的,就是浩罕汗国干了什么。
比如说俄国这边,一直通过塔什干汗国和清朝在中亚进行贸易,以及此时还夹在清俄之间的哈萨克可汗被浩罕欺负的事情。
除此以外,就是浩罕汗国对于喀什噶尔很有些想法,这一点索洛维约夫也知道。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呢?
谁让他当时搬去夏宫的时候,旁边偏偏就住了布哈拉和希瓦来的使者呢?
有这么个事儿,而且他还可以编辑一下。
这些事情,确实也都是浩罕能够干出来的。
而且就是在嘉庆还没有死在避暑山庄的时候,张格尔这个货就回来了。
以后就一直不消停,一直到左宗棠来了才算消停下来。
“既然如此,索卿以为如何应对?”
“天朝与我国联手,中玉兹是天朝属国,而浩罕为狼子野心之小国,以外臣愚直之见,不如灭了他们。”
“索卿,你这样说话,未免也太放浪了一些。”
“可外臣一向在外带兵,能想到的办法也就是这个。皇上若是给什么酬劳,也就是.”
“好啊,你倒是个商人,还敢跟朕讨价还价。你也是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话语的。”
当然了,嘉庆能力不够,但是他也多少了解到了外面是个什么情况。
“皇上,外臣说的倒也是实话。当年吐蕃兴盛的时候,唐朝也要和各路人马联合对抗,不过是效仿前人罢了。”
只不过两个大国,划拉了几个小国,放在欧洲很正常,甚至还有点版本超前。
但是放在大清这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嘉庆倒是认可这事儿,不过他也没法着急,毕竟还要钱。
钱的地方还是很多,这个地方还是太远了。
不过要是闹出来什么事情,这也不好办。
“朕知道了,你还是要回去打听消息,核实情况。”
“外臣回去,一定仔细打探。奥伦堡总督埃森和我过去都在军中效力,关系熟络的很。”
嗯,这个也没吹牛,索洛维约夫实际上现在还是苏沃洛夫那一派系当中和米罗拉多维奇并列的。
虽然年轻,但是因为他和沙皇以及各位大公的关系,地位还要更高一些。
不过嘉庆也没反对,这事儿上也没驳斥。
但浩罕的未来,大概也不会太好。
很显然嘉庆皇帝也是动了一些心思的。
就浩罕收留了萨木萨克,现在萨木萨克的子孙在布哈拉、浩罕和阿富汗的昆都士都有活动,最后大概也不会安分下来。
但俄国要是动兵,就是拿到朝议上去,官员们大概也会一致反对。
嘉庆毕竟不是乾隆,他可没那么大决心,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和魄力。
但这事儿总是他御笔亲自书写,回复给伊利将军长龄,要他在新疆各路口岸打听消息,核实大和卓子孙的情况,并且要在特穆尔图淖尔,也就是伊塞克湖附近筑城,在那里驻兵,加强对七河地区的控制。
这个小据点也就再来个几百清军,不能再多了。
毕竟清朝要调兵的话,从口里去一趟新疆实在是太远。
在当地驻兵几百,也就是这里环境还不错,加上吉尔吉斯各个部落一向还算恭顺。
清朝的驻军到了那里,也能够控制好这一地区。
而且这个事儿,回头嘉庆还要召见松筠来询问,毕竟他是上任的伊犁将军,多少还有些发言权。
甚至嘉庆也不避讳,给索洛维约夫看了长龄的奏折。
“外臣看来,怕是不太合适,未免会有些言官议论。”
“朕让你看,也知道你常在军旅,地图上必定非常熟悉。现在就给朕指出来,边疆地图当中,都有哪些地方是要害之处。”
说起来,还是索洛维约夫贡献的中亚地图,像是寒暑表一样在养心殿的地面上铺开。
“也就是这些地方了。皇上且看,伊犁河此处非常重要,可为大军屯粮之所,更要严加守备。将来若是浩罕有野心,就是用武之地。此处屯田万顷,可抵十万大军啊。”
“索卿统兵之时,最多带过多少人?”
“皇上,外臣在里尔与法王战,曾将兵二十万。若秦时老将王翦,将兵六十万,则非外臣所能,钱粮也要吃紧。如今欧洲经过二十余年大战,也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故而也要通商修好。”
“若是通商,朕予俄国三口通商,海陆并行,可谓足矣。”
“虽未成约,外臣也代君上谢过皇上。”
“你呀,还是学贯中西,朕倒是觉得有些意思。只是不知道,回部浩罕以外,其他地方,索卿又知道多少。”
这是嘉庆要考他,索洛维约夫见状,他也是明白人,自然知道里面利害关节。
“若要说起来,皇上可知琉球之事?”
“倒是你过去让蒋攸铦夹带奏章,朕知道也是修书通好,故而并未治罪。”
这还成了索洛维约夫的问题了,但他也光棍。
毕竟换成乾隆,可能还会有别的麻烦事。
嘉庆就是因为之前英夷衬托的好,加上俄国人来的路上,那是一路彩虹屁,还铺垫了这么多年,不见也好,不接受“朝贡”和外交使团也罢,都是很伤面子的举动。
至于索洛维约夫这些直球的僭越之举,反而倒像是在上密折,而且还透露给了嘉庆不少情报。
因为他是军人,军事情报掌握的更多。
而且因为短时间干过几次民政的代理总督,各方面的内容要比传教士提供的详细多了。
甚至就这些内容,改编一下,都可以直接放《大清一统志》里面来讲洋人的事情了。
当时林则徐倒是在编写组里,但他负责的也不是这部分。
而索洛维约夫提到的事情,接下来就轮到了东洋。
“皇上,日本的幕府将军,他们就没有控制全部的大名,像是萨摩藩就是‘外样’,不像是和德川一族的‘亲藩’以及家臣出身的‘谱代’。萨摩藩虽是外样,素有不臣之心,因此又侵犯琉球。”
后面讲的话倒也很明白,那就是琉球这地方么,虽然历代尚氏国王都对天朝尊敬,上供从来没有断过,但贸易利润长期都被萨摩藩抽成。
而且该国目前的情况,按照索洛维约夫的估计,倒是已经非常困难。
“竟有如此忤逆之事?”
“皇上,琉球为萨摩控制,自前朝有之。外臣自荷兰处得知,荷兰人在平户有商馆,也知道日本内情。”
“原来如此。”
嘉庆的养气功夫,那还是不错的。
加上他一向脾气好,这样也不会发火。
至于日本要怎么办呢?
其实索洛维约夫有些想法,他现在是不会说的。
这个套路还是大明时期经常使用的“骗贡”办法,他是准备灭了琉球的那些萨摩藩“太上皇”,换成琉球贵族和闽人三十六家的统治。
顺道讲一下,这大概对幕府也是个好事。
要是以后萨长这些强藩都被削弱的话,幕府还在那里蹲着,大概情况还能够好一些。
毕竟幕府更重要的事情,还是维护德川家的统治,而不是出去闹事。
明治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出现。
索洛维约夫此时想的么,还是算路很深远的。
他甚至都已经考虑到在琉球这里,利用他们能够去江海关和浙海关朝贡的便利,在这里转口当二道贩子。
因为琉球他们的关税,其实是最低的一档,一般清朝官员也不会怎么盘剥他们。
琉球实在是穷的太可怜了一些,因此清朝也给他们优待。
索洛维约夫想到这点,但是也要听听嘉庆的意思。
只要嘉庆给开个口,他回程的路上,让萨摩藩在琉球的代官都得集体切腹。
不过以索洛维约夫的手段,大概会给他们并不名誉的斩首。
顺道帮琉球把奄美诸岛给拿回来,尽量削弱萨摩藩。
按照荷兰人的情报,萨摩藩一直都在产,但是缺乏粮食,而且税费异常严苛。
在这种情况下,迟早都要一揆的。
而嘉庆一时间也没有表达什么意见,只是继续问他一些问题。
索洛维约夫这边也就继续回答,嘉庆也很满意。
“朕今日也很满意,索卿且来。”
索洛维约夫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嘉庆皇帝就带他到了一间很小的书房,这里挂着牌匾。
索洛维约夫看到了以后,也有点小小的震撼。
这就是乾隆收藏的三王墨宝,特意建了“三希堂”来收藏。
嘉庆知道索洛维约夫的文化水平还不错,倒是邀请他来这里参观,而且还让太监小心翼翼的把快雪时晴帖拿出来,还有中秋帖和伯远帖。
“久闻书圣墨宝,这还是第一次得见。”
“朕对你演说的各国情况,很是满意。又知道索卿你素来喜欢书画,可在此一观。”
然后索洛维约夫内心在骂老蒋,把多少好东西都打包带去岛上了。
但这会儿内心骂一通,大概姑爷爷是田文镜的蒋攸铦才会打喷嚏。
他虽然是汉八旗,可是祖上从奉化来的啊。
至于小打赏也是有的,嘉庆带他从三希堂出来以后,就赏赐了一对乾隆时期的茶碗。
索洛维约夫得了赏赐,也是谢恩出去了。
这对碗的审美么,实在是不怎么样,毕竟是乾隆时期那些炫技的小物件中的一种。
在宫中大概不算值钱,但是品相很好,以后可就值钱了。
至于他提供的情报,嘉庆还要和军机处再议。
打仗是不可能的,情报要更新。
而且以后,还要和俄国进行通商谈判。
嘉庆的意思,也是同意给俄国多开两口。
至于别的事情,那还要看情况,俄国人又是在京城过冬才会走,不着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