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1127章 略同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27章 略同

    第1127章 略同
    虽然对朱敏澄点名要李定国这件事朱慎锥心中有些意外,可也不得不承认无论是朱敏澄自己想的或者是有人给他出的点子,讨要李定国这件事对接下来他海外封国有着不小的好处。
    李定国的本事朱慎锥很是清楚,更重要的是李定国这个人虽出身流寇,但在大义上却丝毫不缺,要不然在后世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名声了。
    如果他去了朱敏澄那边,不仅能帮朱敏澄统帅军队,更能压制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八旗兵,有李定国在,朱敏澄在新大陆无忧也。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笑骂了一句,心中已倾向于把李定国给朱敏澄了,而且对于八旗的要求也一并同意。毕竟这是自己的儿子,一旦他去了海外可不像在大明能顾及到,身边没有可靠能用之人,自己这个当爹的也不放心啊!
    巧合是,和宋王朱敏澄一起写了奏折(信)给朱慎锥的,还有一封是来自于查理二世。
    而查理二世在信中表达的意思居然和朱敏澄想到一起了,查理二世以英国国王的名义先祝贺大明皇帝陛下在辽东取得的伟大而辉煌的军事胜利,马屁话一大堆后话锋一转,又请求大明皇帝陛下,希望朱慎锥能够看在两国和个人的友谊上,对未来他回到英国的登上王位给予一定帮助。
    其实后者这件事在最初觐见的时候就已提出了,但当时朱慎锥不置可否,没有拒绝但也没有直接同意,而是把这件事给搁置了下来。毕竟查理二世接下来会在大明呆上两三年的时间,离回去的日子还早着呢,现在谈这个未免过早了些,本打算等到查理二世告辞离开大明的时候再考虑这个问题,但没想现在他又一次旧事重提。
    这一次不仅是旧事重提,还特意谈到了大明在辽东的大胜,然后查理二世请求自己允许他在被俘虏的八旗精锐中招募雇佣军,打算带着这些人为日后返回欧罗巴和英国做好准备。
    查理二世的眼光毒辣,在得知建奴自万历年间起兵,并在萨尔浒之战后的三十年时间中对大明的战绩,尤其是民间的“八旗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传闻后,敏锐看到了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趁大明在击败建奴,并俘虏了八旗精锐后,盯上了这些能征善战的八旗兵。
    在欧罗巴,两国交战很少有真正的灭国之战,这点倒和中国春秋前期有些类似。
    虽然各诸侯国相互征伐,但大家都保持着贵族的礼节,无论是开战还是交战过程,包括战争结束后的处置,全都是严格按照礼制来进行的。
    比如当时有几不战的原则,可以归纳为“两不打”和“三不杀”。
    所谓的两不打就是不打师出无名之仗,不打对方没有准备好的仗。所谓的师出无名,就是在对方没有过错的情况下不能随便攻打对方,至于不打对方没准备好的仗就是在打仗之前要先通知对方,比如说某某某,我要来打你了,具体时间就在后天某点某分,在哪里发起进攻,我先派人通知你一声,你去做好准备,到时候我们在这里较量一下等等。
    后世的史书中有人对宋襄公之仁进行嘲讽,但这是因为所嘲讽宋襄公迂腐的那些人根本不懂什么叫礼。宋襄公当时作战的方式和他所下达的命令完全是按照礼制来的,而他虽然战败却也同时赢得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尊重。而在春秋后期到战国时期,所谓的礼制彻底被破坏,这就是史书上所谓的“无义战”的由来。
    至于三不杀就在如今看起来就更扯淡了,所谓三不杀是投降的人不杀,对方逃得筋疲力尽不再追杀,对方受伤了也不杀。这些礼制在之后的中国战争史上简直匪夷所思,但在当时却是被所有各国默认和遵守的,并形成了严格的制度。
    相比中国,西方的欧罗巴诸国战争倒有几分当年春秋前期的战争礼制风采,而这种规则的遵守也被西方各国称为“贵族风度”并延续了下来。所以欧罗巴诸国的征伐中,真正灭国吞并的情况并不多,就算在战场上杀掉了对方的国王,往往也会默认对方王国内重新选出国王,甚至从国外邀请同前国王有血脉关系的贵族来担任国王以延续国祚的情况发生。
    查理二世虽在大明生活了一段日子,对于大明的情况有了相当了解,而且这些日子还在国子监学到了许多东方的文化包括政治各方面的知识。但从根本来说,他的思想还是偏西方的,所以他不认为向大明皇帝索要被俘的八旗精锐作为雇佣军有什么问题。
    在查理二世来看,既然八旗精锐这么能打,而且所谓的大清已经被灭了,这些人已失去了祖国,作为专业的士兵他们所拥有的能力也就是打仗了。
    这些人在大明没什么作用甚至是个麻烦,但对查理二世来说却是极有用的。如果能以聘用的方式招揽几百甚至上千精锐成为他的护卫,并让这些人发誓向自己效忠的话,那么查理二世手里就有了一支足以能同数千军队抗衡的军事力量。
    这支力量或许在几万人的大战中作用不大,可在必要的时候,比如英国国内发生变动,自己回归英国并登上王位的机会到来,那么这支军队就能护着自己返回到英国,最终登上王位,成为真正的英国国王。
    而且有了这支绝对效忠自己,并因为异族的缘故不可能被其他人拉拢的军队,查理二世在登上王位后也有足够的信心对英国的政体和官员选拔体制进行改革,按照他在大明所学的知识来改变英国政局,从而加强王权,成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
    看完了查理二世给自己的信后,朱慎锥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的确有几把刷子,不仅在最合适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机会,还提出了最为合理的请求。
    一时间,朱慎锥对查理二世的请求有些迟疑起来,究竟答应不答应对方要求呢?答应很简单,反正朝廷本就要解决八旗的问题,而且从八旗中给查理二世几百人根本不算什么,哪怕更多也没关系。但就这样给了,不知为什么朱慎锥的心中总有些不得劲,想来想去他打算先放一放,等几日后亲自见一下查理二世后先和他好好谈谈,然后再决定这件事。
    辽东战事结束后,辽东那边的后续还在继续,但所俘虏的建奴高层已陆续送来了京师,对于这些人的处置早就有了方案,杀肯定是要杀一批的,那些手中沾满了大明将士和百姓鲜血的家伙不杀不能平民愤,而且大明这么多年的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也不可能白白放过他们。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留下性命,从而网开一面。这些人以后会和其他人一样留发易服,然后改名换姓分头安置,有的会将养在京师中,等于就此软禁,但也有人不同,比如豪格就是一个例外,包括豪格的那些部下,对于他们的处置和安排是一个特例。
    豪格是等辽东基本平定,协助明军解决了辽东各地残余反抗力量后这才来的京师。
    不得不说豪格也是一个狠人,他虽然是迫于无奈才投靠了大明,但同样也是被多尔衮所逼迫的。因为多尔衮的缘故,豪格那时候已无法在大清立足了,留给他的已没了生路,堂堂皇太极的长子,曾经大清皇帝的继承人落到这个地步,豪格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面对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豪格最终选择了投靠大明,用他的手协助大明毁掉自己祖父和父亲亲手建立起来的政权。虽然一开始心中豪格充满了怨恨和破罐破摔的想法,可随着整个大清在自己和明军夹击下最终灰飞烟灭,老对手多尔衮狼狈出逃,布木布泰和自己那位好弟弟福临不明下落后,豪格非但没了半点愧疚,反而心中的恶气顿出,觉得畅快之极。
    等辽东基本平定后,王晋武就接到了京中的命令和旨意,让豪格去京师见大明皇帝朱慎锥。
    对于去京师,豪格虽早就有所准备,但真的踏上了来京师的路上,他心中依旧还是有些忐忑的。
    上一次来京师还是己已之变的时候,那时候豪格是跟着皇太极领兵打过来的,而现在却是以大明降臣的身份来觐见大明皇帝,事已过迁,当豪格抵达京师的一瞬间,心中的感受百味交集。
    上次来京师,他只是领兵在京师外转了圈,仅仅看到了京师宏伟的城墙。而这一次却进入了京师,置身于这个帝国的核心。
    抵达京师第二日,豪格就进了皇宫,由于他身份的特殊,再加也不是作为俘虏入京的,所以朱慎锥没有在早朝见他,而是在乾清宫的偏殿见了豪格。
    当豪格来到乾清宫,看着面前宏伟的宫殿,还有四周站的笔直的侍卫,感受着皇宫的庄严肃穆,他此时此刻的心里更是说不清的感觉,这就是大明的京师,这就是大明的皇宫啊!自己的祖父、父亲曾经无数次在梦中想占据这个地方却都未能如愿,而他却来到了此处,只不过却是以臣子的身份来觐见皇帝。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