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隆万盛世 > 第1375章 1465镇压四方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75章 1465镇压四方

    魏广德和张居正把冯保送出醉仙楼,看著冯保在小內侍服侍下上了马车离去,这才相视一笑。
    “善贷,明日怕是宫里就要传召,晚上回去还要受累,我们还得抓紧把章程擬出来。
    要完善怕是来不及了,不过之前说到的条款,都要罗列好,勿要漏掉。”
    张居正开口说道。
    魏广德瞭然的点点头,笑道:“完善的章程肯定没有,但罗列的条陈早就写好。
    其实,以前想到一点,我都有记录下来的习惯,现在也不过是整理一下就好,倒是不麻烦。”
    “如此就好,那我们也回吧。”
    张居正笑笑,远处轿子已经抬过来,就在落轿轿夫拉起轿帘的时候,张居正回头又说道:“对了,明日早些去內阁,我们还可以相互核对下章程。”
    “好。”
    魏广德点头说道,等张居正的轿子离开,魏广德这边大轿也到了身侧。
    在隨从服侍下,魏广德钻进软玉温香的大轿,此时酒意有些上头,很快就呼呼睡去。
    到了府邸,四个隨从把他从轿子里抬出,魏广德被凉风一吹就醒了,虽然有些迷迷糊糊的。
    “来人,给我准备热水,我要沐浴。”
    “老爷,小的这就去准备。”
    张吉还在等著,带著人就把魏广德往后院抬。
    “去书房,今晚老爷怕是没多少时间歇息,一会儿忙完了就在那边眯一会儿。”
    魏广德又开口说道。
    魏广德痛痛快快泡了个热水澡,又喝了醒酒汤,这才来到书房。
    好在之前就有准备,所以今晚也就是稍微整理下以前所写,甚至都不是他自己誊抄,而是找来府里管事代劳。
    第二日一早,魏广德就起来洗漱。
    张居正的情况他管不著,得益於一直有锻链,一晚上操劳对他来说还能承受。
    吃过早饭,魏广德早早的到了內阁。
    “魏阁老,首辅大人在值房等候了。”
    门前內侍上前,向魏广德稟报导。
    內阁里,办差的是中书和阁老身边的书吏,但服侍的却是宫里的人。
    毕竟,这里已经算是皇宫大內,不可能把外面的下人也弄进紫禁城来。
    “好。”
    魏广德挺好奇,张居正比自己还大,身子骨也没自己好,居然比他还先到一步。
    魏广德也没回自己值房,直接就去了张居正那里。
    很快,两个人各自写下的章程就放在一起开始印证,查漏补缺。
    而就在他们在內阁忙碌的时候,冯保已经在皇城城门打开时,就乘坐马车进了皇宫。
    昨晚他当然是在宫外府邸休息的,这么晚了宫门早就上锁,除了皇帝没人能够进出。
    而进宫以后,他先就去了慈庆宫,想李太后稟报了昨晚的情况。
    “这么说,內阁已经打定主意要变法了?”
    此时还没有改革这个词,只是制度大改,所以从古到今都是用变法,如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
    “是也不是,此次只是对太祖定下的祖制適当修改,让其更贴合当下的情况。
    毕竟太祖定下的祖制已经过去二百载,天下已经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某些方面確实不大合適。
    就比如太祖定下赋粮2950万石,在当初足够朝廷支用,可在当今却只能让朝廷年年赤字,无力维持。
    从嘉靖朝起,每到岁尾,大多要靠常盈库借支银子才能度过。
    若是这次大改后,朝廷不仅可以自足,每年还能有百万两贏余,相信很快国库就会再次充盈起来。”
    冯保当然选择一个劲给张、魏二人说好话。
    別看他当著內廷的家,可说到底內廷和外朝一样,都特么是钱財在供应的。
    有钱,就能无比风光,没钱就寸步难行。
    外朝没钱,还能四处想办法周转,內廷没钱除了向外朝伸手,就没別的路子可走。
    皇庄早就达到“极限”,再向皇庄皇店伸手,那就要得罪宫里各监太监了。
    好吧,这些知道就好,冯保可不会告诉太后和皇帝。
    反正下面也有孝敬落到他手里,其实也是个平衡,大家都能分润点,和光同尘,亦如外朝一般。
    “果真如此?”
    李彩凤出身並不好,当初进入裕王府就只是丫鬟,只是因为长得好看被裕王惦记上。
    对於她这样人家的人来说,已经是前世修了福报。
    她实际上从未想过自己的儿子有朝一日能够坐上那个位置,成为九五之尊。
    但现实就是这么魔幻,裕王的孩子一个个没了,而只有她的两个儿子健康成长起来。
    为了自己儿子坐稳这个位置,这些年她也学习了很多关於朝政的事儿,虽然受限於根基不足,眼皮子浅,但也知道治理一个国家其实就是用人。
    用科举出仕的读书人管理国家政务,皇帝只要控制住財政大权,那国祚就可以延续下去。
    治理国家的官员,三年一次的会试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进入朝堂。
    人不缺,那唯一限制的就是財政。
    她早就了解到嘉靖朝因为无钱而陷入的险境,多地因为赋税闹事,更有倭寇祸乱东南,沉重打击了大明的赋税重地。
    朝廷无钱,北兵拿不到粮餉就会譁变。
    朝廷无钱,地方受灾得不到賑济就会造反。
    这都是弘治朝就开始,反覆不断重现的景象。
    嘉靖之后,隆庆朝和万历朝虽有好转,特別是万历朝开始,以张居正为首的內阁阁臣似乎一直在想方设法挽救大明的財政困境,这也是她选择一直支持张居正的原因。
    而现在,冯保告诉她內阁似乎已经完成了一个重大布局,可以解决现在朝廷面临的困难,她如何能不激动。
    仔细询问了內阁的办法,李彩凤绞尽脑汁想了半天,觉得好像確实有用。
    但这么大的事儿,她也不能独专,而且见识上,陈太后可比她强得多。
    “来人,准备凤撵,去慈寧宫。”
    李彩凤吩咐一声,马上又对冯保说道:“你派人马上去乾清宫请陛下过去,此事我们得好好商议一番。
    还有,昨晚说的那些话,你再好好回忆下,务必不能有遗漏。”
    显然,这是叫冯保过去,把昨晚的事儿再好好说一遍。
    很快,大明朝宫里三位主事人在慈寧宫聚齐,陈太后还有些纳闷,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儿。
    直到冯保把昨日情况一说,特別是內阁谋划大改朝廷税制的想法一五一十说完,陈太后和小皇帝都沉默下来了。
    陈太后虽然是做过皇后的人,但和大部分皇后出身不同。
    她当初选秀入宫,本就是为裕王、景王选王妃的。
    只是当初嘉靖皇帝选择了孝懿庄皇后李氏为正妃,而她是侧妃,根本原因就是出身不同。
    李氏来自民间,父亲只是当地士绅,而陈氏父亲是锦衣卫副千户,有点官场背景。
    在平时,陈氏地位肯定是比李氏高出许多的,但在王妃的选择上,自然就恰恰相反。
    明朝一直杜绝外戚坐大,打压外戚势力,所以李氏成为正妃,而她只能是侧妃。
    但毕竟出自官宦之家,见识多了不少,就更別说一直被张居正、魏广德教导的小皇帝朱翊钧。
    他们在听完冯保匯报后,都敏锐的捕捉到此法推行阻力不小,因为士绅豪族会是这场变法的牺牲品。
    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利益,显然此法一旦颁行,怕是天下都会为此稍微动盪。
    此时,陈太后开口不断询问细节,而小皇帝一直皱眉不语。
    直到说到对士绅的补偿时,自己紧皱的眉头才略微舒展。
    土地是这些士绅家族的底蕴,但他们对於赚钱还是更加热衷。
    以船引为饵,或许真能让这些地方豪族把財富积累的方式从掠夺土地这种收效慢的办法转到开工坊,经商上面去。
    这些年大明的工商业发展很快,特別是勛贵一系,因为加入魏广德创建的草原商会,大量採购羊毛开展羊毛纺织,所製成產品不仅用於製作羊毛地毯,许多富贵人家也採购细软的毛纺织品製作衣服。
    甚至在最近军方的採购上,除了士卒依旧採购甲外,还给百户以上军官採购了用毛纺织品製作的官服。
    好吧,其实京官们从去年开始就已经用羊毛织品製作官服,这样的衣服罩在外面更加暖和,內廷的大太监也是如此。
    只是后宫里还没有大肆採购,主要也是因为毛纺织品比长厚实,不好加工成做工精湛的袍服,而皇室穿著都是有讲究的,暂时还没有换用材料。
    但是草原商会的地毯等物品早就已经採购进宫里,冬季门帘也从过去的布变成了毛纺。
    “若是真按內阁想法倒还好,可若是.”
    陈太后还是没有继续往下说,虽然她已经有些意动,但更关注的还是江山的稳固。
    “娘娘,要不请阁老过来,当面解释。
    魏阁老这些年一直负责兵部,想来既然提出此变法,对娘娘担心的地方不稳肯已经有了对策。”
    冯保適时提出请內阁阁臣过来,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说清楚。
    其实对於镇压地方不满,昨晚冯保还真没想到,只是听到魏广德说可以让他们发展工商业他就觉得可行。
    毕竟,现在的冯保经过在缅甸的矿產业赚了不少银子,知道做生意是很来钱,比买上几千几万亩田地来钱快多了。
    以前只以为海商、盐商有钱,可真没想到开矿其实也很赚钱,由此延伸冯保认为做什么生意都应该很赚钱。
    还有工部,近些年也是钱多的很,靠的就是南边几个船厂,不仅承接兵部订单,还有漕运和民船订单,那就赚得盆满钵满。
    以前不觉得,现在冯保反正是觉得做生意比买田地强。
    田地,有个几千亩就够一家人嚼用了,再多无益,还不如给家里留几张船引实在,就和那盐商分配的区域一样。
    有盐引和售盐区域,就可以保证家族长盛不衰。
    而海商则要的就是船引,有船和航线,就能让家族衣食无忧。
    不多时,內阁四位阁臣都到了。
    路上,魏广德已经把情况和张四维、申时行说过,两人都没什么话好说。
    虽然之前商议过,但首辅和次辅已经把事儿捅到宫里,难免让他们觉得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
    有了完善的章程再说多好,现在就一些条款,都没完善。
    不过他们却忘记了,真要是在背后把所有考虑都完善好才上报,小皇帝心里又会怎么想。
    或许,前些年的日子太安逸,让他们忘记了上位坐著那个终究是皇帝,不能继续当做小孩子哄了。
    魏广德还记得,所以有时候似乎就太操切,什么都没定下来,就急吼吼报给了宫里。
    这些,也是昨晚回府后张居正才意识到的。
    以前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还行,可时间越久,小皇帝年岁越大,这样的做法就越要不得。
    不能习惯成自然,那是取死之道。
    张居正在魏广德不经意间小动作的提醒下,顿悟了。
    等他们进入慈寧宫,把写好的章程递上。
    其实上面说的东西,冯保先前都差不多说过了。
    相互之间关联,想遗漏也不可能,也就漏掉少许不太重要的事项。
    “四位阁老,此事哀家已经想过,若真能如你们意,大家都开工坊做生意,自然是好的。
    可若他们不愿意呢,你们可考虑过后果。”
    陈太后开口说道。
    她口中的“他们”,自然是各地的士绅豪族。
    虽然古代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是传统认识。
    自从北宋赵匡胤提出“国家设科取士,本欲求贤以共治天下“的主张,宋朝推行文治政策,士大夫群体在施政中体现出民本思想和家国情怀,对改善政治、安定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在文彦博对宋神宗说出“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话后,现实就很清晰了,皇家也需要士大夫帮忙维持地方稳定。
    要天下太平,少不得士绅出力,这就是皇室的顾虑。
    “北方有马芳、戚继光率领的边军,东南有俞大猷,西南有李成梁,任何一方敢有动作,朝廷必將雷霆灭杀。
    更何况,这些年朝廷开海禁,海贸的利益都是看得见的,朝廷在这方面给出补偿,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担心天下大乱,这时候也就魏广德出来说话比较合適。
    而此时大明这些名將的布置,也正好呼应四方。
    马芳想今年退休的打算,终究还是被否了,得看明年的情况才能定下来。(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