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54章 与现代合作共赢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4章 与现代合作共赢

    第254章 与现代合作共赢
    从洪武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舒舒服服打了两把游戏天就黑了。
    家里的园丁、阿姨、管家都下班回家,偌大的庄园就只剩下三小只以及一群猫和一群狗。
    朱棣打了两把游戏,回房间洗了个澡,再出来的时候朱云峰也洗完澡在外面大厅。
    刚才阿姨在走前给他们做好了晚饭,此刻朱云峰和季赫正围坐在餐桌前吃饭。
    “靠,不等等我。”
    “谁让你洗个澡洗那么慢?”
    “你在皇宫里当皇帝,怕是不知道我在外面打仗多难受。”
    “多难受啊?”
    “每天穿着作战服,想好好洗个澡都没那条件,好不容易回来了肯定要搓搓身上的泥。”
    朱棣一屁股坐到餐桌前,先伸筷子夹了个鸡腿。
    脚边皮皮已经望眼欲穿,尾巴摇得跟个电风扇一样,吐着舌头等待着鸡腿落进它嘴里。
    但朱棣并没有把鸡腿扔下去,而是先将肉剔下来,再把肉放到盘子里,最后才把盘子放在地上让皮皮吃。
    这可是大明的护国神犬大将军,也是老朱的救命恩犬,当年要不是皮皮把老朱绳子弄开,恐怕现在老朱早就吃牢饭去了。
    朱云峰看到朱棣的细心,略微感动,便开口问道:“话说回来,咱们以后有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
    季赫挠挠头道:“需要打算什么吗?现在不过得挺好?”
    “听说过马斯洛需求吗?”
    朱云峰问。
    “听说过,怎么?你现在有更高的理想抱负了?”
    季赫诧异不已。
    “谈不上更高的理想抱负,只是觉得现在的大明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
    “现在还慢啊,要是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可能一辈子都发展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他们现在可开上挖掘机了。”
    “只是有一定工业能力,没有任何工业基础。工业基础是能生产出工业机器,这样还是严重依赖于从现代进口,但我觉得光我们自己开发,还是效率太低。”
    “你想上交国家?”
    “嗯,所以晚点想找老祖宗商量一下。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我觉得这样做对两边都好。”
    “怎么说?”
    “你看看现在的新闻。”
    朱云峰拿出手机,搜了一下国际消息,然后说道:“看看现在老美在干什么?他们已经疯掉了,外贸现在已经很难做了。”
    季赫无奈道:“那也没办法,本来房地产崩了后,大环境就有点衰退,老美再整这一出,生意不好做啊。”
    “所以我才说对两边都好。”
    朱云峰说道:“大明可以快速完成工业化积累,短时间内就能在现代的帮助下迅速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现代这边有新市场,有大量资源流入,国内经济就能迅速增长,耗都耗死老美。”
    当年朱云峰动过把石碑上交国家的念头,但最终还是打消了。
    除了老朱的胁迫以外,最主要还是自己有点私心。
    毕竟自己完全是靠石碑才能有今天的财富地位,如果没有石碑的话,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然而如今他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在崇祯朝做过皇帝,在洪武朝当王爷,现代也是人类天板,资产接近一千个亿。
    谈不上世界首富,但在国内已经是湖南首富,挤进了富豪榜前二十。
    甚至前段时间上面还想邀请他做省参事,政协委员来着。
    人到了这个层次,自然就有了别的想法。
    朱云峰在大明那边看了大明的发展缓慢,虽然八年过去,已经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也拥有了很多现代机械。
    然而缺乏产业工人和技术人才的窘境导致他们空有知识、技术和机械,却难以大规模把路铺开。
    相比之下,新中国时期虽然也是一穷二白,但却还是有不少留学归来的人才,以及毛熊老大哥支援的许多项目,把重工业基础累积起来。
    有了重工业基础,培养大量产业工人,改开后就能很快进行轻工业发展,从而迅速一飞冲天,完成经济上的腾飞。
    而大明那边在人才培养方面属于从零开始,除了能给予知识以外,其它全部只能自己来。
    可知识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
    这就导致在拥有知识技术和机械的情况下,大明的发展道路还是走得很慢,除了南京和杭州等少数大城市有一定工业能力以外,其余地方还是跟以前没什么区别。
    广大的乡村没有电,没有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城市内也只有皇宫这边修建了一些高楼,城区还是以前的老旧街道,也都是木屋。
    市面上的铁器随着钢铁厂的成立而增多,但增多归增多,很多农具厨具也仍然没有普及。
    总得来说。
    至少朱云峰还是不太满意大明现在的发展速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集中发展了火车轨道,也能够建造普通的跨河大桥。却无法解决长江跨河大桥的建设,南北就很难沟通起来。
    如今已经是洪武二十年。
    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恐怕到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老朱死的那一年,都未必能让南京完成现代城市化改造。
    毕竟当初朱云峰可是夸下海口,要在二十年内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虽说朱标已经在努力发展教育,全国性展开扫盲,进行基础学习,甚至还有大量投影仪、平板电脑,由特级教师视频授课,大大增加了学习进度。
    然而明治维新了44年的时间,也仅仅只是把日本一些主要大城市完成了现代化。日本广大乡村还是老样子,连东京大部分地方也都是低矮木屋,方便了李梅做烧烤任务。
    想要二十年内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实能够办到,因为有现代教育体系和特级教师授课支撑,二十年足够培养出一大批高中学历以上的人才。
    但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把全国发展建设起来是两个概念。
    所以朱云峰也只能保证十二年后,大明有一定工业基础,可以达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准,却很难让大明像现代这样,迅速完成基建与城市建设。
    如果有现代参加就大不一样。
    以我国那近乎夸张到变态的工业能力和大把的高素质人才,国家接手石碑,十年时间,大明就必然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恰好目前国内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
    虽然房地产一直为人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一栋楼的建设涵盖了数百种职业,上百个产业,大量就业岗位。从原材料到工人再到销售,都能从中获利。
    房地产衰落,外贸被打压,传统三架马车当中的两架出现了问题,基建也差不多到顶。
    虽然国家在努力促进内循环的发展,却还是没法恢复经济的高增长。
    若是此时能与大明沟通,那么国家将会获得一个全球级别的新市场,甚至不止一个,而是很多个。
    因此石碑连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好的事情。
    “我们自己搞的话确实比较慢,不过还是那个问题,我爹的顾虑,另外就是石碑的承载能力有限。”
    朱棣听到二人的对话,提出了问题所在。
    朱云峰笑道:“现在老祖宗那边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了,何况我之前也听他说过,晚年就会与国家合作。现在也不过是提前几年,相信他能明白,至于石碑的问题”
    他沉吟道:“这确实是个棘手的事,运载量就放在这儿。不过可能我们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国家能够研究出来。比如加大续航能力,如果能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开工,运输量还是很大的。”
    石碑的问题在于每次来回运输都需要人来送,而且没办法把体积较大的东西送过去。
    比如你总不能这边摸着地球,就能把这边的地球传送到那边去吧。
    经过实验每次运输最多十吨左右,而且消耗的能量非常大。运输个几千吨电量储备就有点不充足,又得通过高压电输送,充电会耽误很久的时间。
    所以一月下来几十万吨物资就是极限,与国家的体量比起来,这点贸易量属实是九牛一毛。
    也就意味着如果真只能保持这个运载极限的话,那贸易输送还不如跟非洲某个体量稍微大点的国家达成全面贸易协定,估计一天就能完成几十万吨的贸易输送。
    不过他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也许以国家的能力,可以对石碑进一步开发,比如增大续航能力,充一次电能用一年之类。
    这样以国家的运输能力,完全可以做到一分钟运输数百吨,二十四小时开工,一天就数十万吨,一年下来就有上亿吨的输送能力,那么贸易量就非常可观了。
    虽然跟我国一年进口5亿多吨原油,总进出口贸易总量几千亿乃至上万亿吨比起来依旧不是一个量级,但至少已经能够影响到国家经济发展。
    对于双方关系和经贸往来都有极大的好处。
    “好,那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朱棣说道:“就看我爹和大哥那边会怎么考虑了。”
    “我也觉得。”
    季赫说道:“感觉要是真开展合作的话,我们公司的体量怕是又得膨胀了。”
    “确实,云峰集团经营太久了,国家如果能全面开展合作,那么云峰集团就能马上正大光明地开工,那体量必然暴涨。”
    朱云峰也想到了问题所在,这还是被季赫提醒才想到。
    毕竟公司他属于甩手掌柜,这么多年下来公司体量不仅没有被他弄垮,或者被人窃取财富,那都是个奇迹了。
    “那明天就跟我爹他们说说。”
    朱棣扒拉着最后几口饭,站起身,看了眼外面已经彻底暗下来的天色,手机里的时间也显示到了晚上七点多钟,兴奋说道:“上号上号,搞起来。”
    三小只顿时激动不已,他们好久没开一局了。
    很快三人上号打游戏。
    几乎是打了个通宵,一直到半夜四点多钟才睡觉。
    翌日中午,三人才打着哈欠起来。
    一出门就看到邹婷戴着金丝眼镜,坐在外面客厅里拿着一大堆文件在看。
    见到他们三人出来,宛如霸道总裁般的邹婷斜视地扫了他们三一眼,揶揄道:“朱董事长和季副董事长真是大忙人,想见二位一面可难了,想打个电话,不是关机就是关机,您老人家去外太空出差了是吗?”
    朱云峰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顾左右而言他道:“那个,那个,马斯克不是在搞火星计划吗?咱们也得支持国家太空建设,最近去了一趟月球,你也知道,咱们公司是南天门计划的参与者,得为国家献出一分力嘛。”
    “真能胡扯,太空电梯建好了吗您就上去?”
    邹婷都给气笑了,说道:“而且这些计划都是我在负责,我可没听说过有您这号人物登上太空站去了月球。”
    “这是国家保密计划,你当然不知道了,对了,今天什么事啊?”
    “什么事?”
    邹婷把文件一拍道:“你自己看,那么多公司项目等着您拍板呢,你以为还是以前那种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合同,这里面随便一个都是几亿几十亿的项目,我说你好歹对公司负点责任啊。”
    “哎呀,邹子姐,你是公司董事,还是ceo,这些你来做决定就好了嘛。”
    朱云峰不敢和邹婷争辩。
    没办法。
    这些年公司发展论起贡献,在最初的时候,由于公司主营是靠和大明之间的贸易来做大,所以他的贡献最多。
    基本上最初公司的上百亿原始资本大多都是靠他来搞定,连带着黄金、白银、粮食以及其它原材料产出业务,也是朱云峰做主。
    不过随着公司有了原始资本,拥有了几十亿资产之后,就开始涉及制造业、矿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
    邹婷就在后续的发展当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公司走上正轨,日益壮大,朱云峰和季赫开始摸鱼,便一起让渡了部分股权给她。之前朱云峰占80%,季赫占20%。现在朱云峰是70%,季赫18%,邹婷12%。
    可以说从一百亿到现在一千亿,邹婷的贡献最大,远远超过了经常失踪不见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朱大董事长做出的贡献。
    因此现在被邹婷揶揄,也只能唯唯诺诺,被她嘲讽。
    “哼,你先看看吧。”
    邹婷说道:“明天公司该开会了,搞个董事会吧。”
    “咱们三还搞什么董事会?”
    朱云峰无语。
    季赫也说道:“是啊,董事会都是上市公司搞的,咱们公司搞这些玩意儿做什么?”
    “还是要有重大事项做计划,公司对于人才还是很看重,为了留住人才,看能不能让渡一些股份下去,也不用多,我们三个稍微稀释一点就行。”
    邹婷说道:“你们也知道,现在不管国际还是国内,竞争都非常激烈。我们公司这些年发展已经很艰难了,很多高管工资虽然给他们开的高,但人心是填不满的,想要留住人才,就得拿出股份,这也是大公司的一贯做法,像咱们现在这样一家市值接近千亿的公司,持股人还是三个,持股比例还这么高,基本上都是凤毛麟角,全世界范围都见不到。”
    这倒不是邹婷对朱云峰和季赫的股份有什么想法,而是的确如此。
    云峰集团发展起来纯属个例,即便是外面业务没做好,也有源源不断的黄金和其余矿产收益。
    甚至朱云峰愿意的话,他完全可以从洪武或者其它大明世界里搞来几百吨黄金,直接就能让云峰集团拥有上千亿的资产。
    至于来源也很好做。
    现在云峰集团的主营就是矿产,湖南前段时间到处发现黄金矿,云峰集团大量购置了矿产开采权,蚂蚁搬家一样慢慢往里面填就是了。
    所以云峰集团不需要依托外界投资与上市来完成融资。
    但人才就不一样了。
    邹婷虽然很有能力,可一家市值千亿的大企业,各方面分管都要有顶级人才协助,也得调整公司战略布局。
    如果不拿股份笼络那些人才的话,人才的流动性就会非常大,造成公司上层决策不稳定。
    因而这是当务之急,也是邹婷现在要与朱云峰他们商量的事情。
    然而朱云峰沉吟片刻,却摇摇头道:“不搞董事会,也不稀释股份,就咱们三个。”
    “你确定?”
    邹婷皱眉道:“这样人才很容易流失。”
    “不慌,我有办法。”
    朱云峰说道:“你帮我联系一下上面领导,看能不能约个时间谈谈。”
    “上面?”
    邹婷诧异道:“省里,还是?”
    以云峰集团的体量,县里和市里的领导其实已经不用约时间了,直接打个电话就行。
    “能最上面就最上面,不行先联系省里。”
    “那行。”
    “今天就先这样,我还有事。”
    朱云峰打了个哈欠道:“你和季赫去把这事办一下,亲自去省里跟领导请示,约好时间我就过来。”
    “那行吧。”
    邹婷看着桌上的一大堆文件直皱眉。
    合着自己今天白来了,什么项目都没有看,什么合同也没有签。
    不过朱云峰就这样,她也习惯了,好在季赫留下来,倒也不至于老让她一个人做决定。
    这些年一个人执掌那么大的公司,亦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生怕做出了决策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