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嘉靖承明 > 第501章 大明国运蒸蒸日上,江南缙绅损失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01章 大明国运蒸蒸日上,江南缙绅损失惨

    嘉靖二十五年十一月的一天。
    交趾布政司升龙一带。
    正是蓝天白云的晴朗天。
    大量人丁正在这如白云一样洁白的田里采着。
    啪!
    此时,一声鞭响,让刚成为巴旺佃仆的安南男子郑仁疼得在地里跳了起来,用蹩脚的汉话,哭着求饶说:
    “别打,别打,我不困觉了,不困觉了!”
    巴旺只冷哼一声朝他走了过来,又给了郑仁一鞭子:“再偷懒,就不只是打你,而是要割你的耳朵!”
    “不敢不敢!”
    郑仁连忙回了一句,就只得忍着后背火辣辣的疼痛,而迅速的采起来。
    巴旺则盯向了其他佃仆。
    谁要是偷懒,他都会走上前去抽一鞭子。
    因为这些田是交趾布政司按军功授给他的田。
    他也就买了些失去土地的安南土人做佃仆,让他们为自己种采。
    自朱厚熜下旨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后,国内大量人口出现了井喷,导致大型基建工程的用工荒以及服务业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得到解决,布的需求量再次暴增,的需求也就跟着大量增加。
    再加上,朱厚熜下旨对交趾布政司和新洲直统区的钞关税一律减半征收,所以,这些被分得当地田地的汉人官兵和鞑靼官兵们,都把自家田变成了田,也把许多当地人变成了自己田里的佃仆。
    至于为何这些当地人是佃仆不是佃户。
    那是因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诏旨明确规定,此诏只暂推行于汉地。
    这样一来,当地人宁肯变成佃仆,也不想做有独立户籍的百姓,因为这样就不用交丁银。
    这里的新军事地主们也宁肯把他们变成佃仆,而也就可以随意处置。
    巴旺现在就开心地看着自家田里的被带船来买的商贾换成了银元,而让他顺便可以买下船上很多交趾本地没有的好货,诸如长白山的人参和苏州的白之类的。
    而巴旺的这些在被商贾带到江南后,就以特别低的价格被卖到了江南产布的织造商手里。
    许多江南种数代的大户因此损失不轻。
    他们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家滞销,乃至不得不亏本卖出,甚至直接破产清退大量采工人。
    “自朝廷在昔日安南大力支持田发展后,江南种大户损失惨重啊,光我们徐家的十万亩田就几乎等于三万多亩田分文未收。”
    “兄长,您现在是内阁次辅,难道就忍心眼睁睁看见我们徐家如此损失惨重吗?”
    徐阶之弟——徐陟,为此特地进京见了徐阶,向徐阶控诉起了这事。
    徐阶不由得笑道:“虽说损失惨重,但也是机会,现在你要做的不是在我这里哭诉,而是回去赶紧借钱买田!把那些损失惨重不得不低价卖田的大户手里的好田都买过来,将来好改种做粮食,以后这大明朝,吃粮不种粮的人会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好处不能只让朝廷供销铺和湖广的大户赚了去!”
    “借钱?”
    徐陟愕然起身。
    徐阶微微一笑:“没错,不但要借钱,还要赶紧借,国运在上升,恩旨将会不断颁布,人人都会对将来更有信心,庶民如此,那些不以土地为主的缙绅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要借钱赚将来的钱、将来的钱,你现在不借,难道要等朝廷强行把兴明银行的利息调的很高了再借?”
    “内阁度支总司已经在议论,现在是不是该到加高兴明银行利息的时候,因为眼下不少缙绅开始大把大把地借钱来买户部的债券了!”
    “反应慢的大户还在为自己田损失惨重而哭泣,反应快的大户已经在想着借朝廷的钱赚朝廷的利息了。”
    徐阶这么说后,徐陟认真地思索了起来,随即起身对徐陟道:“小弟明白了,小弟这就回去借钱买田,也买债券!”
    徐阶颔首一笑:“这才对,既然不能再和朝廷对着干,那就跟朝廷一起克削不思进取的大户。”
    “诸位损失惨重,我们徐家也损失惨重。”
    “家兄也让我向大家表达歉意,为了臣节,他虽然知道陛下要扶持交趾那边的新田,但也不敢透露风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徐家不管诸位乡邻死活,你们谁要是因此不得不卖田的,我们徐家来买!而且,看在乡谊的份上,我们徐家愿意比市价多半成收购大家的田!”
    徐陟在回乡后就将松江的种大户们召集起来,表达了一番自己徐家要帮助这些种大户度过危局的意思。
    “你们徐家本就也损失惨重,哪里还有银元买我们的田,还出价比市价高?”
    这时,有一姓顾的大户问了起来。
    徐陟笑道:“家兄说了,哪怕是押上我们徐家所有的家业去借钱,也要帮乡亲们度过危局!以证明徐家没有忘本!”
    这姓顾大户听后不由得称赞起来:“贵府到底是仁德门第啊!”
    “是啊,徐阁老为了国家考虑不好徇私,而透露机密,我们可以理解,也不怪他不透露风声;如今他要斥家救助我等,我等只有感激不尽的份!”
    一姓龚的大户跟着附和起来。
    “徐阁老公忠体国、仁爱乡邻,令人敬佩!”
    “徐阁老不愧本乡乡贤,也不愧为天下清流领袖!”
    ……
    其他大户也跟着附和称颂起徐阶来。
    于是,徐家从这些大户手里得了不少的田,一下子成为了松江府最大的地主。
    然后,徐陟就按照徐阶的授意,拿着这些田做抵押,去兴明银行借钱,买了大量债券,又让这些田的佃户全部改种稻谷。
    朱厚熜自然很快也知道了这些事,所以,在来到御书房看见徐阶后,就忍不住打量了徐阶一眼。
    但因为这里面不只是徐阶买了户部大量债券,借了兴明银行不少钱,连严嵩、汪鋐也都这样做了。
    不过,他们都没有直接用自己的户名,而是让不少商贾做了自己的手套,所以,真要查实证,只能证明许多跟他们有过来往的商贾在积极买朝廷的债劵。
    朱厚熜也就没有直接质问徐阶,更没有直接问严嵩、汪鋐,而是只在他们面前笑道:“朕倒是没想到,看好我大明国运会蒸蒸日上的人越来越多。”(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