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裁员后,我成了科技教父 > 第250章 从理论到产品认知辅助机器人二代的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0章 从理论到产品认知辅助机器人二代的

    第250章 从理论到产品——认知辅助机器人二代的能力
    值得探讨吗?
    如果,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交互方式是可以被允许的,那么,这种五感的交互就更没什么可说。
    但问题就在于,可以一股脑的给人灌输大量的信息这件事儿,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可怕的。
    “信息多了可怕?不不不!真要给你洗脑,用不到这么高深的技术。天天刷抖音就够了!”
    “噗嗤,你这说的真形象!”
    “这话说的看似无厘头,其实很有道理。举个例子,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规模的普及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什么?量又有多少?除了看少量的书报纸电视,就没有其它渠道获取外界的信息了。
    “再往前呢,电视收音机等甚至是电出现之前呢?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过镇子,贩夫走卒讲一个别村的故事,那都好像是天边一样遥远。
    “而现在呢,刷半小时抖音,就能有无数的人影响你的价值观和判断力。你还别不信,对抖音深信不疑的人大有人在,而上边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编的,谁能判断?”
    有人接茬:“小沙帮我判断。”
    “所以,小沙若要影响你的价值观呢?”
    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反问,言外之意也就是在说:你都已经在锅里了,五感不五感的其实都一样。
    “可是,这能一样吗?五感可是直接和大脑相连的!”
    “你看视频的时候,眼睛和耳朵不也是直接和大脑相连的吗?解耦了一下,能够传输更多更自由的信息了,仅此而已!”
    “其实,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还是管制。信息的量是大还是小,是直接还是解耦,这都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我们接受到的所有信息其实都是受到监管的。
    “像类似的技术出现了,监管怎么跟得上,怎么确保安全,才是应该讨论的。至于,技术要不要发展,我认为是没有必要讨论的,技术必须发展,你不发展别人也会发展。等到那时候,就被动了。”
    《蓝星online》虽然只是一款游戏,但它是ai推理出来的未来世界,甚至可以说本来就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分支,里边的场景启迪了太多的人。
    有人就拿它举例子:“看看《蓝星online》里普通人的生活,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别人都在往科技、往变异上走,而你拒绝,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而且,我认为,《蓝星online》本身太文明了,而真正的现实,如果普通人这么弱,社会发展的所有环节都参与不进去,那一定会变成宠物的。”
    技术没有人讨论的,必须要发展,关键是监管力度和安全保障。
    这样的论点也得到了非常多的人的支持。
    郝成笑着,将小沙筛选出来的典型观点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让大家都看到。
    “夹带私货也是个问题,但是,这种问题你怎么讲呢,现在的各种文章、视频也夹带私货,人不知不觉就会被绕进去,尤其是专业学过心理学的,想要诱导你接受点什么,套个话什么的,简直不要太简单。”
    “所以,做这件事儿的是白驹科技,这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吧?”
    “这倒也是!”
    “好,停!”看讨论的差不多了,多数的观点也已经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了,郝成适时地叫停了小沙的筛选,随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无论你们是信任白驹科技还是信任小沙,都没问题。但是,请永远记住一件事儿,最值得你信任的,永远只有你自己。
    “我想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件事儿了,就是我刚刚说的,驱动大脑发生物质变化的驱动力,它是分为两类的,你们回忆一下。”
    “是,一类是我们的无感无觉,包括解耦后的无感无觉,它依然也是这个通道。它是输入型的驱动力。”有人立刻就想到了:
    “还有一类,就是我们自己本身的思考。就是我们没有接触任何的外界信息,但是,我们的大脑一直在动,也是一种驱动大脑物质细胞发生变化的驱动力。”
    郝成没有多言,将之前强调的事情再次搬了出来:外驱和内驱。
    而白驹科技现在所做的,五感五知和大脑的交互,显然是外驱。
    而外驱只是能够进入大脑,让大脑知道这些东西。而是不是会被接受和认可,还要取决于人自身的思考这个内在大脑物质变化的驱动力。
    “有的人天生谨慎,任何信息到他那里,都会被再三求证,才会被认定为事实。而有的人,天生就大大咧咧,三言两语就能被哄骗。
    “通过五感传递给大脑的海量信息,是否能得到内驱的确认,这跟人有关,而跟传递的过程和方式无关。”
    大脑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东西,现代科学对大脑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包括各种功能分区、记忆与思考的研究等等。
    而今天,白驹科技用推测的方式在现场展示了一副猜想图。
    “我强调一遍,这张图是猜想,还未被证实证明。”郝成将这张图放出来的时候,还特意强调了一句:
    “这话好像今天说了很多遍了,也有必要说明一下:广泛的猜测链条如果能闭环且能够证明当前的问题,就可以视为它是事实。
    “如果后续有新的发现,再做调整也就是了。事实上,我前边也说了,即便现在科学认定的事实,随着我们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具更加先进,也会有新的发现。”
    “好,现在,我们看这张图。”郝成伸出手指向空中的图像投影,然后说道:“总体的,我们把人类的认知分为三个部分,物质记忆,认知转化和思维流转。”
    物质记忆、认知转化和思维流转的整个示意图在绿绿的光线中,被淋漓尽致的展现的活灵活现。
    而郝成一指:“五感与大脑的交互,只是做到了第一层级,也就是物质记忆。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已经在你脑子里了,但遇到了什么问题,它并不一定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你所用。
    “你需要去翻去找去检索,区别就在于,你之前需要去互联网、或者让小沙去检索,但现在呢,你只需要去检索你已经改变了的物质变化。”
    台上台下,直播间里,一个个的又都露出了无比清澈的眼神并发出感叹:“啊这……”
    而有一部分思考比较深入的人,已经在开始思考物质记忆、认知转化和思维流转之间的关联和相互转化该如何进行这类事情了。
    “白驹科技是真的啥都往外说啊,理论上这类东西该是绝对机密来的。”
    “说了又能怎么样呢,你看看直播镜头中,现场的人那一个个迷茫的小眼神,有几个能听懂的?”
    “现场的人不重要啊,重要的是,阿美莉卡。”
    是啊,阿美莉卡。
    这三个阶段,既然是五感与大脑交互的三个阶段,那如果换一种方式,是不是也一样?
    五感与大脑交互只是一个途径而不是结果,而大洋彼岸,正在研究的植入式脑机接口是不是也是一种途径?
    通过怎么样的电流刺激大脑,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光点组成的图案这类实验,他们是早就做过的了的,虽然图案比较简单,但,这事儿是确实发生了的。
    但是,怎么样让这类实验更进一步,白驹科技的这三种递进关系是不是直接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快!怎么样?”网友都能想到的事儿,相关的专家自然不可能想不到,甚至马斯克都第一时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一直关注白驹科技的专家们,这个时候,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意图从过往的实验数据库中找出一点儿端倪,如果这边能先一步将第二阶段直接搞定,那不就是先白驹科技一步了吗?
    理想确实很丰满,但现实怎么样呢?
    “直接刺激大脑传递信号画面的实验,虽然成功了,但是,”任何东西就怕有但是,前边说的好好的,但是这个词儿一出,所有的心气儿甚至都凉了半截:
    “但是,这是一个现象实验,它直接证明了,我们是可以通过电流刺激直接传达信息的。不过,相关的理论直到今天依旧不清不楚。
    “也没有成型的理论来支撑我们做更多的更广泛的测试。几个星星点点确实成功了,但是,也就局限于星星点点了。”
    这是一位科学家在翻阅了过往的所有的资料之后给出的结论,最后,他还补充道:“我知道,有一种方法有极大的可能可以找到这种现象的规律,进而形成完整的理论和体系。”
    “什么方法?你快说!”马斯克激动不已。
    “小沙!”专家小嘴一张一合,蹦出了两个字儿。
    马斯克一听顿时一跺脚,净说些没用的玩意儿。如果有小沙,我们怎么可能还如此费劲。
    而会展中心的现场,郝成也是乐呵呵了好一会儿才继续开口:“其实啊,当物质变化在你脑子里形成的时候,认知转化和思维流转的进行,我想你们至少意识到了一点:
    “那就是,他是以你为主体,以你本人的意愿和选择为基础,产生的‘我要如何’的驱动力。所以,这实际上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比如,通过解耦的五感传递给我了非常多的信息,是不是洗脑?答案很显然,不是的,它只是让你知道。而只有你认同了,它才会慢慢的转化你的认知,成为你思维逻辑的一部分。
    “如果你不认同,那慢慢的,它就会慢慢的消失。请注意,消失也是物质变化。”
    郝成的意思很显然了,五感和大脑通信,传递信息的方式,跟你读书、刷视频、听别人讲等等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
    “唯有速度!”郝成最后说到了点子上:“最终的产品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我们今天暂且不做预测,我现在说的,是当前能够落地的方案和产品。”
    “最终的产品,那估计会是灌顶类的吧,就像武侠小说里传功的那样,直接几分钟传递一生的功力。这东西是不是应该差不多?几分钟,传递一辈子的知识?”
    郝成说话的间隙,就有不少人发出这样的观点。
    而郝成则说的很直接:“人的见识和能力不仅仅与知识有关,还与经历和阅历有关。比如,你连女朋友都没谈过,给你灌输再多的知识,那也是纸上谈兵。
    “所以,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按照规划,是学习效率类的提升产品。也就是儿童认知辅助教育机器人的后续迭代。它的能力呢,相比上一代,辅助学习的能力显著增强——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和记忆的东西,可以直接辅助学习。
    “先说结论,这辅助学习,是‘开窍’式的。什么是‘开窍’呢?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甚至都说过,这孩子不‘开窍’。什么是不开窍的?
    “我们将脑神经元突触等连接网络,简化为一个最基础的模型。”
    说着,郝成分别伸出自己的两根食指,隔出一段距离:“假如说,这就是两个神经元的细胞,我们要记住或者理解一个东西,就需要这两个神经元进行连接。
    “当然了哈,实际情况可能要复杂的多,而我们现在把它简化,就是需要它俩连接。但是,离太远了,就是连接不上。或者,错位了,怎么也接不上。
    “假如这就叫不开窍的话,那么,这个产品就能做到辅助它开窍的一个作用。事实上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而不擅长的领域,反映到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上,就差不多是我刚才描述的两种情形。而这两种情形,通过我们后续的产品,都能解决。”
    “我家孩子就极为不开窍,现在的儿童机器人只能改变他的学习态度,效率虽然也有一点点提高,但是,人就是笨也没办法。
    “所以,我想问,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能上市啊?”
    “同问!”
    “+1!”
    一众人听了一大堆的理论,已经心痒难耐,而最后的产品更是激起了所有人的兴趣,现场顿时乱做一团……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