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国舅爷,重点 重点啊!
第411章 国舅爷,重点 重点啊!马寻目光锐利的盯著沈氏族人,自然算得上怒火中烧。
马寻从来都不避讳自己的身份,他就是靠裙带关係出头,要不是因为皇后是他姐姐,他现在依然大概率是个流民。
现在说不定牵著旺財在四处流浪呢,说好听点的是云游。
但是现实就是哪天悄无声息的饿死了,或者是被野兽袭击、病死了,这都是有可能的,那状態就是能活一天是一天。
刘璟现在在福州任职,要说没有马寻的安排,这也没人信。
只是刘璟也有战功,参与平地陕甘之战,跟著灭明夏,跟著常遇春北伐,这都是军功。
沈氏族人抖如筛糠,而马寻看了眼道衍,“取地方志。”
朱和朱棣都习惯了,他们这个舅舅没事就喜欢研究地方志,谁知道是找药材还是其他原因呢。
马寻翻了翻地方志,说道,“沈万三,其父始徙於平江路长洲县,率族人开垦荒地,以农业发家。沈万三继承父业,率其子弟尽力农事,广闢田宅,这事情没错吧?”
沈氏族人连忙点头,马寻又问道,“你宗族號称江南第一豪富,资巨万万,田產遍於天下。据说这庄园是亭台楼阁、雕樑画栋,想必这也是真的了?”
朱棣立刻说道,“还有巨大的粮仓,存粮无数。只是沈家现在破败了,不復从前了。”
沈方三倒了,但是他的子孙依然是苏州富户。
歷史上的沈家连续被朱元璋收拾了三回,最后给他们牵连进蓝玉案,沈家才算是真正的『败落“听闻沈家象牙、犀角、香料无数。”马寻则有些好奇起来了,“怎么,水师如今驻扎在此处,断了你们的財路?”
沈氏族人连忙辩白,“徐国公明鑑,我等不敢犯法!”
朱元璋海禁不假,但是这不能和『闭关锁国”画上等號。
虽然朱元璋此前也罢了市舶司,但是相关的机构依然存在。
这些衙门行使的职能不只是勘验责使身份真偽,执行责物封存、押运进京流程,也要兼管互市贸易,行使徵税权並严格稽查民间海上贸易。
唐朝时就有市舶司了,宋元时期海贸更为发达。
沈万三之所以成为近乎公认的江南第一富户,单纯靠种田可不行,周庄此前几乎成为天下贸易集散地,这也是有海贸的因素。
就算是朝廷现在盯的严格,一些人依然链而走险选择走私。
这不只是在松江府、苏州府这边,广东、福建那边也是一样。海禁,怎么可能完全禁掉。
福建和广东那边跑出去的人可不少,这也是有歷史的,不是近现代才有。
朝廷不充许不要紧,问了妈祖、登船,港口见!
只是现在马寻在松江这边驻扎著水师,对一些走私商来说可就是噩梦了。
更何况还有张赫、朱寿等人在海上反覆的巡逻,抓海盗是真的,但是遇到了走私船也会搂草打兔子。
毕竟这个年代的海商,很多的时候角色切换也顺滑,兼职一下海盗也比比皆是。
马寻看了看在场的士子,说道,“张士诚本为贩卖私盐的亭民,陈友谅本为渔民之子、在县里当小吏,你等安心耕作、读书,自然可享富贵。”
不明百马寻的葫芦里卖什么药,但是在场的人也只能听著。
“我知道江南也好、福建也好,都有商贾走私。別让我查出来了,这是牵连宗族的事情。”马寻话锋一转说道,“朝廷水师驻扎此处,你们也该知道好歹。”
有些人就不自觉的心里发紧,这些水师一直驻扎在入海口,真的是在断人財路。
沈氏族人谨慎开口,“徐国公明鑑,学生宗族皆是良善、乡贤。”
马寻直接问道,“学生?你有功名?”
想要当马寻的『学生”,那必须要有功名。在场这些人可都是被开革了功名,或者乾脆此前就没有考取到功名。
马寻更加不客气的说道,“所谓杀鸡做猴,江南的一些风气得整顿。你们几个倒霉,也为天下学子做出榜样。结社、议政,不该是学子所为。以后寄情山水、陶冶情操,也不失为一桩雅事。”
完蛋了,这些原本还以为自己有些才学和家世的士子们算是完蛋了,起码他们想要入仕是没有任何可能。
直接被马寻开革功名、学籍,现在这局面除非是皇帝为他们『平反”。
可是以如今皇帝的性格,平反是不可能的,不加重处罚就算是好的了。
杀鸡做猴,这確实是马寻的一些想法。
马寻隨即看向季亨,“你为苏州知府,此事当让苏州府学子知晓。回头你奏报朝廷,朝廷自有公论。”
季亨觉得这些学子完了,他是没能力、也没胆量去保护这些人。
王行更別说了,他这个训导虽然和沈家人关係好,但是自己现在的乌纱帽能不能保住都难说了,更別说想要保沈家。
马寻严肃起来,说道,“我在岛上做什么,你们也该知晓些。本官今天话说明些,我是在预防天。倘若百姓不知也就罢了,要是有人因此行污衊之事、造谣添乱,我饶不了他!”
也不管这些人什么反应,马寻对徐司马说道,“带这些人先走吧。”
徐司马不客气的赶人,別管这里面有人是不是不服气,或者有其他的想法。
朱棣第一时间蹄出来,“舅舅,我就是觉得有些人不老实,不可轻易放过他们。”
朱也跟著补充,“就是,您在岛上忙大事,这些人倒是会添乱。”
“添乱?”马寻不解的问道,“添什么乱?”
朱棣不高兴的说道,“他们污衊您,污衊舅母和驴儿唄!这里头肯定有人授意,绝非是因为水师在此的原因。”
朱也说道,“他们就是想要將您赶走,这些人没安好心。”
马寻就非常淡定的说道,“革除功名是我该做之事,查税等事就完了?”
朱和朱棣一愣,好像有道理,这事情没完啊!
马寻继续说道,“该查案就继续查,走私之事继续查,苏州府这边的户籍、赋税之事也好好查。这边抱怨朝廷赋税的声音最大,仔细查清楚。”
苏州府的赋税算得上是明朝最重,很多的观点就是朱元璋是在报復甦州百姓当初对张士诚的支持。
其实事情也非常简单,就是其他地方收不了什么税,就这么简单而已。
北方现在不需要朝廷的补贴就算是好事,福建一向是山多地少。
湖广熟天下足,那最早也得等到明朝中期。
现在朝廷唯一能收到比较足的税,也只能靠苏杭这些地方了。
马寻隨即补充说道,“查案归查案,別轻易兴大案。再者回去后上奏章,劝一劝你们父皇。案子我先查著,我兜不住他再出手。”
朱稠下意识的问道,“父皇为何要出手?”
朱棣不屑的看向他这三哥,这老三也是够蠢的,想事情都不想深一点。
那些人为何去攻计舅母的二哥?
那些人为何要对付驴儿?
再往深处去想,那就是这些人太了解舅舅的性格了,这是在朝他伸黑手。
这里头要是没人出主意,朱棣是不信的,
他相信父皇和母后在知道这消息肯定也会震怒,有些人要倒大霉是肯定的!
毕竟有些事情朱棣不会隱瞒马寻,更不会隱瞒皇帝皇后。
马寻也心累,摆手说道,“你们先回去,这段时间盯紧一点。咱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两三个月岛上不能有事。”
朱和朱棣立刻连忙表决心,“舅舅,您放心就是!再大的事情,也决不能惊扰到您!”
朱觉得自己可能要隨时注意接旨了,只要旨意一到立刻挥兵『平叛』。
而朱棣也摩拳擦掌,有些案子必须要深挖,不挖出来幕后黑手决不罢休。
等到这些人都离开,道衍忧心说道,“国舅爷,难道真是有人不想要看在您在朝堂上?”
马寻看了看道衍,没好气说道,“瞎琢磨什么呢?”
道衍则分析说道,“国舅爷,按理来说,寻常百姓不知道您的作为倒也罢了。只是那些士绅不会不知,更何况还关係著小公爷。”
马寻更加不乐意了,“怎么就关係著驴儿了?”
张三丰笑著开口了,“师弟,既然那些人不喜欢你在朝堂,咱们结伴云游去!探索天地至理、
寻求大道,那才是正事!”
道衍无语了,真人还真是不怕添乱。
国舅爷这时候要是跑了,江南和朝堂之上肯定人头滚滚。
道衍分析著说道,“国舅爷,以我拙见。可能真是您断了些人的財路,或是您不能为他们所用,这是想要毁了您。”
马寻毫不在意的说道,“想要毁了我,谈何容易!”
张三丰笑盈盈的开口,“那些人说不定再努努力,事情就真的成了。想要毁了你,那也不是多难的事情。要不是燕王机敏,再过些时日那些人就如愿了。”
道衍就没有反驳,笑著点头认可。
想要毁了马寻,这不是说他被杀头之类的,而是挑子不干了。
马寻忽然想起来天大的事情,目光锐利,“大和尚,刚才你也看到了我俩外甥,老四如何?”
道衍顿时愣住了:国舅爷,咱们该聊有人对你出招了,你怎么只在乎我对皇子的评价?
重点,你关注的重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