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强援来了
第413章 强援来了牛痘的实验已经处在了最后的衝刺阶段,这对於很多人来说就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仔细查看著名录,马寻问道,“这些人都是仔细问过的?”
徐司马斩钉截铁的说道,“您放心,並无强迫,这都是自愿的。”
陈之栋也跟著说道,“这些人我也去看过,都是身体健康著的。”
马寻微微点头,“再等等,再送来一批倭寇实验,要是没有问题就可以考虑了。”
张三丰和道衍对视一眼,马寻这个人心狠起来不像是人。可是在有些事情上,也谨慎的似乎有些过了头。
陈之栋和徐司马自然不敢有反对的意见,如果真的贪图功名、想要早点成功,直接开始实验就行。
不过下一阶段的实验可不是那么简单了,这是要在自家军士身上用牛痘了。
所以谨慎,再谨慎一点,这都不为过,哪怕大家现在对牛痘非常有信心。
一个侍卫快步跑来,“徐国公,晋王殿下、燕王殿下相请。”
侍卫也为难啊,正常来说朱他们想要见马寻,那叫『召见”。
可是还是不敢说的太直白,尤其是现在在岛上,见不见那两位亲王实际上还是徐国公自己拿主意。
所以肯定不能是『召”,要不是说不过去。
马寻问道,“说了有什么事吗?”
“卫国公来了。”侍卫回答说道,“只是不敢轻易登岛,只能邀您去码头。”
马寻愣了一下,看起来有些消息传的还是快啊,邓愈这就来了。
旺財扯著嗓子豪叫到码头,它就不上船了。
隔了十多米,马寻抱怨,“邓大哥,您怎么来了?在家里养著啊!”
邓愈笑著也在抱怨,“还养啊?我这都养了一年,你看我都胖了!怎么,没看到你家保儿觉得不好?”
马寻笑著开口,“我想著最多来个尚书就行了,哪能是您或者保儿啊。”
“保儿是不能来。”邓愈开口说道,“本来太子殿下有意让保儿来,这可是苏州府的地界。保几要是来了,一大堆人不敢睡了。”
朱和朱棣立刻趾高气昂,他们可不觉得邓愈是在吹牛,他们的二哥就是这么厉害!
李文忠要是来到了苏州,一大堆人心惊胆战。要说在苏州地界让小孩晚上不敢哭的,大概率是李文忠了。
虽说当初將苏州围了八个月的是徐达等人,但是李文忠是將张士诚势力打出心理阴影最大的人。
那时候的李文忠,二十岁!
邓愈指了指船,“咱们不能一块说说话?”
“过几天。”马寻还是谨慎,“岛上现在就是关键当口了,我现在也不敢掉以轻心。”
邓愈笑著点头,“这一趟既然是我来了,你放心就是。说驴儿不好的那些人,你看我给驴儿出气!”
对於这件事情,邓愈可是准备下狠手了。
他確实是一个知进退、谦逊的人,但是这几年一直都是想著要『报恩”。
当初马寻可是大闹午门,殴打尚书的名声现在在京城依然很大。
邓愈心里可是著劲,你为我女儿出气,我自然得帮你儿子出头!
得到这个差事的时候,家里的妻子、儿子,那可都是非常开心。
“邓大哥,咱们不兴大狱。”马寻笑著开口,“其实您过来还好一些,真要是保儿过来了,我就怕他为了帮我出头就出手狠了。”
马寻为什么非要让朱、朱棣將事情奏报朝廷,还不是因为担心这俩外甥將事情闹大了!
虽说他也预料到朱元璋和马秀英非常生气,可是不管怎么说都比朱桐等人要稳重太多。
邓愈笑著说道,“这话说的!我这一趟可是带著礼部、刑部、御史台的人,別忘了我可是御史大夫、中书省的平章政事!”
马寻的官职多,邓愈其实也不湟多让,真要是实际权力反倒是邓愈更大。
“我先前看了公文,还是那些士子、乡绅。”邓愈开口说道,“我准备以侵占公田来一次狠的,这些人不想多交税也就罢了,还敢惦记著公田!”
这也是苏州府的特点了,这里的税重不假,可是这里的田地可不全都是私田。
很多都是朝廷的公田,除了屯田卫所开垦的,或者是没收的,这些都是公田,交给一些佃户在种,或者卫所在打理。
马寻就非常不高兴了,“公田也有人敢占?”
“你这话说的!”邓愈哈哈大笑,“只要有好处,什么事情不敢做!这都是上等良田,倘若有卫所、衙门关照,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將公田给占了。”
侵占公田,这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占公家的便宜在一些人看来风险更低。
朱棣立刻说道,“舅舅,我先前其实就查出来了。有几十亩地就给人占了,赋税他们给移到佃户身上去了。”
这也是一些人的习惯性做法,投献之类的现在没有蔚然成风。
可是隱匿人口、將赋税转移到佃户身上,这类做法比比皆是。
“这一趟上位非常不高兴,这些人还是胆子大。”邓愈也认真起来了,“只怕是还有兼併土地的事情,这些地方官將粮种给卖了,或是不给百姓借贷。”
这也是明初的特点,地方衙门有义务將粮种借给贫农,官府只收极低的利息。
朱棣立刻说道,“那些狼子野心的人要么说粮种全借出去了,要么就是將粮种给了自家人。有些奸恶官吏甚至將坏了的粮种借给自耕农,只等著自耕农欠收就去追索!”
这些手段听的马寻头皮发麻,可是想想看好像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新鲜。
朝廷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地方官府唱歪了,或者是有些人利用这些政策大肆敛財,这也不值得稀奇。
朱元璋知道百姓困苦,所以让地方官府低息提供粮种,毕竟每年春耕的时候都有不少自耕农拿不出粮种。
可是这些官府呢,利用这些权利收好处、提高利息,或者只放给亲近人家粮种。
坏心肠的就是给一些不好的粮种,一旦自耕农欠收了就去索税、要钱,结局自然是自耕农无以为继只能卖了田地沦为佃户。
“这么看来,我大明开国也就是十年,好些事情都压不住了。”马寻忍不住感慨,“江南这边都如此,其他地方得什么样啊!”
朱棣直接开口,“杀一批就行了,这些人靠不住!”
朱忍不住幸灾乐祸,老四肯定要挨骂了。
“杀一批?”要不是隔了十多米,马寻直接要动手了,“你说的简单!那我问你,这一批杀了,地方政事谁来做?”
想当官的人確实非常多,杀一批来个大换血看似是简单直接。
可是事情不是这么简单,换一批官员说起来简单,但是这些人如果和先前的官员一个德行呢?
百年育人,这从来都不是隨便说说而已。
“你父皇自从取金陵为根基之地,就在大力培养读书人、在选官。”马寻指著朱棣,非常不高兴,“只是你再看看,现在大明的官够吗?国子学的那些人,又有多少学满才任官?”
朱棣愣了一下,自家这位舅舅管国子学以来,大多数学生还是没办法学满任官,还是学的差不多了就赶紧去当官。
原因大家都清楚,还是各地基层衙门缺官,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这些学子去学。
元朝的官吏、张士诚、陈友谅或者方国珍等势力留下来的官员,现在换身官服就是明朝的官员了。
缺官,这是朱元璋自从起兵以来一直存在的困局,地盘越大,官员的缺口就越大。
邓愈也开口说道,“燕王殿下,我等武將可以镇守要地,只是倘若让我们治理地方肯定能闹出更大乱子。我算是厉害的,只是这勛贵之中又有几人如我这般?”
邓愈的话让朱棣更是有些愣住了,邓愈算是『能文能武”,可是这说的也是实话。
徐达、李文忠、沐英,这是典型的军政一把抓,这没什么问题。
邓愈和常遇春军事能力远超政事能力,常遇春现在坐镇北平也只能练兵,政事不敢多做,总是派人来京城奏事。
真要是让武將管理地方政事,天下大乱就不远了。
“卫国公说的是,老四將事情想简单了。”朱立刻打压朱棣,“他做事只想著快意,不想后果。这像这一次,他查出来了案子不假,只是发落岂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朱棣立刻忍不住看向朱,老三一肚子坏水,只是在打压我、生怕我更厉害!
马寻笑著对邓愈说道,“邓大哥,既然你来了,那我自然放心。真要是查出来什么,咱们一起琢磨。你要是登岛的话提前让人说一声,我派人去接。”
邓愈笑著问道,“小弟,这差事不好办啊。你得和我说清楚,我得查到什么地步!要不然的话,我可没脸去见弟妹和驴儿。”
马寻就笑著表达了自己的態度,“咱们公事公办唄。”
“那好。”邓愈开玩笑说道,“正好魏国公世子听闻他妹夫被人欺负了,这就奉父命跟著来了。我让他去接手一些事情,好好歷练一下。”
徐允恭也来了?
只是这叫什么事情啊,我家驴儿和你徐家丫头名帖都没换,这婚事都闹的天下皆知了,我以后还能替驴儿悔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