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15章 东瀛攻略(一)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15章 东瀛攻略(一)

    第415章 东瀛攻略(一)
    “小弟,我仔细琢磨了一下,你得要人。”廖永忠喝著酒,侃侃而谈,“你看啊,我带兵打仗是没事,关键是我不懂找矿啊。”
    马寻也非常认可这个道理,“我此前就招了人,全都是厉害的工匠。”
    廖永忠直接吐槽说道,“那才几个人?你说的银山在哪都不知道,总不能是一座银山就这么在大太阳底下吧!”
    马寻下意识的点头,石见银矿可能还真不是那么好找的,要不然也不会到现在都没个动静。
    至於开採按理来说不用特別担心,因为就算没有马寻,这座银山很快也会被人发现,然后大肆开採。
    廖永忠继续说道,“你不是还兼管著南镇抚司吗,你直接调人过来!”
    很多人只知道马寻管著北镇抚司,这是詔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马寻还管著南镇抚司,这里以工匠居多。
    看到马寻点头,廖永忠继续说道,“要个千儿八百的,再大的地咱们都能翻个遍!”
    马寻嚇了一大跳,“多少?哪能招到这么多人!”
    “你是国舅,管著南镇抚司,怎么找不到这么些人?”廖永忠继续说道,“到时候我再率两个卫所的水师过去,肯定能行!”
    马寻有点怕了,“廖大哥,你说胡话呢!两个卫所的兵马岂是轻易调动的!”
    “打倭寇啊,你是右都督,这还不是你职权吗?”廖永忠出谋划策,“咱们是出海剿倭寇,顺便找到了银山!”
    马寻心动了,只是还有些担心,“这也太多了,不太妥当。我听说那边是东瀛流放犯人之地,
    怕是养不起这么多人。”
    廖永忠就认真了,“苦寒之地?”
    “我又没去过,不过应该不至於太恶劣吧,最多就是土里不好长粮食。”马寻仔细想了想说道,“两个卫所的人实在太多,我也不好轻易调动。”
    廖永忠也知道两个卫所有些过分,就笑著说道,“那最少得一个卫所,我得找到银山,还得守住,还要开闢航路。人少了、船少了,这肯定不行。”
    马寻又问道,“你要多少船?”
    “大船至少二十艘。”廖永忠笑著开口,“这事情我再仔细琢磨一下,我也没去过东瀛。”
    看到马寻似乎要反驳,廖永忠说道,“信我就成,咱们这一次是得找到矿,得开採出来,抓人挖矿都得將土去抓,还得有人护卫。”
    真的要是找到並且大规模的开发,到时候就不只是一个卫所的事情,这一点马寻自然也心里有数。
    一个卫所,那可是五千六百人。
    马寻有些为难的说道,“廖大哥,我自然知道人少肯定不行。只是这么多人,我调不动啊!”
    不要说马寻调不动,任何大將基本上也调不动。
    “打倭寇啊,你不是一直在抓倭寇吗?”廖永忠立刻说道,“趁著现在多要物资、多要人,你离岛前我带人去抓倭寇。”
    好像也只能这么办了,反正马寻在抓倭寇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大家也都没反对。
    不过马寻还是有些尷尬,“那啥,我姐夫怕是不愿意答应,岛上的事情他都知道。”
    廖永忠上下打量著马寻,闹了半天你这个右都督还真是如同传闻一样,一兵一卒都调不动,放个屁宫里的人都知道!
    上回给我嚇的差点都自裁了,结果你也是什么都瞒不了皇帝!
    看到马寻为难,廖永忠试探著问道,“咱们先派人出去,你回头拼著挨骂,这就不行?”
    马寻看向何大,“问你话呢?”
    何大一脸无辜,“国舅爷,这么大的事情,我不说其他人说啊!”
    这个“贴身保鏢”还是『一碗水端平”,不敢得罪皇帝,也不会出卖马寻,眼前这局面其实何大觉得最为难了。
    “那咱们想个法子,我过两天將邓大哥叫来商议。”马寻就说道,“到时候先出海再说,找到了银矿就是大功。”
    廖永忠急了,“他老邓都是国公了,还要分功劳啊?”
    马寻认真起来了,“邓大哥擅长这些啊,咱们是要长期守著银山,还要筹措物资,这可不就是他拿手的!”
    廖永忠嘀咕著说道,“真要是有银山,陛下该让皇子过去了。”
    “那是以后的事情,先给银山找到。”马寻咬了咬牙说道,“咱们还是去打倭寇,挨骂就挨骂。我抓紧时间多要人,多要物资,肯定能行!”
    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
    在岛上这大半年,马寻已经要了很多物资了,水师也一直在外打倭寇,只要不提前说是找银山,谁也挑不出理!
    皇帝和皇后知道了,大不了骂马寻一顿,中书省的那些人不知道就行。
    廖永忠继续问道,“我是出去找银山了,你可得给我个准信。这银山,到底多大,值得你这么重视?”
    不要说廖永忠好奇,何大也非常好奇,甚至是张三丰都觉得奇怪。
    以他们对马寻的了解,一些空谈是不会让这位国舅认真对待,大明其实也有银山,不值得为了一座银山冒大不吧!
    “反正就是很多,说不定比我大明境內的银山都多。”马寻就说道,“廖大哥,你能不能復爵,可就是这么一哆嗦了!”
    本来还有信心的廖永忠忽然就不信了,东瀛还能有一个比大明所有银矿加起来產量都多的银矿?
    不过他也不好打击马寻,更何况他也知道马寻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拷问倭寇,以及让他们试药。
    说不定这位国舅,真的找到了一些线索。
    要不然也没办法解释一些事情,比如说什么石见、什么南北天皇。
    马寻忽然有些遗憾了,得力助手给他赶走了,“大和尚跑了,要不然我整理资料就容易了。”
    何大一边给马寻倒酒,一边说道,“叫回来就是,这事情也就是他拿手。”
    道衍確实是得力助手,有些事情他也知道不少。
    为了去东瀛,马寻可是下了苦功夫。
    从抓到第一批倭寇开始,马寻就在审问,抓来的好几批倭寇也前前后后为他带来了不少情报。
    东瀛的大致地形,一些势力分布等等,这都是有用信息。
    最主要的是在马寻有意无意的暗示下,口供中就描绘出来了一座银山,只是大眾还没有认识到。
    张赫其实已经派人在接触东瀛了,一些锦衣卫、工匠也开始登岛查探了。
    只不过这还不够,马寻需要更多的人去办成这些事情。
    前期的准备已经比较多、比较充分了,现在就等著『大功告成”。
    马寻忙著在想著出海抢银山的事情,不过正经事也没有耽误,那自然是牛痘了。
    仔细翻阅著实验报告,马寻看向陈之栋,“我仔细瞧了瞧,这事情还是要谨慎。不好在军中大肆宣扬,选的人再查一查。”
    陈之栋自然没意见,说句难听的,此前死了一大批倭寇、死囚,要说心里没担心肯定是假的。
    即使现在的实验越来越乐观,大家的信心也足,可是依然不敢大意,这確实有些风险。
    马寻忽然问道,“你说牛痘出来了,多久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用上?”
    陈之栋仔细琢磨了一下,说道,“有些难,先不说大明的百姓越来越多,各地人口也有多有少。”
    说到底还是经济发展,以及人口在不断增加。
    生產力水平有限,真的不要指望一口气让全大明的人都种上牛痘,
    陈之栋继续说道,“再者就是以百姓心里所想、所顾虑,郎中的培训等,估计也很难一下子铺开。”
    这倒也是,新药出来了有很多人不敢用、不愿意用,这也正常。
    总不能强制所有人都接种牛痘吧,很难做到不漏一人,也要考虑到有些人家可能没有这个经济条件。
    至於全都由朝廷负责,那也吃不消,朝廷没那么富裕。
    “只能是重点区域了,法子传开了就好。”马寻也不勉强,“牛痘有效,百姓自然就慢慢的知道了好歹,咱们这法子总比人痘强。”
    陈之栋由衷说道,“人痘还是有些凶险,咱们这法子无非就是低烧两三天。”
    牛痘不是绝对的完美,但是比起现在的人痘,確实有著巨大的进步。
    其他人不一定特別清楚,不过陈之栋等人对马寻的医术也更加心服口服。
    以前偶尔还在心里嘀咕马寻的医术让人捉摸不定,现在想想当初的那些怀疑,都恨不得给自己几个嘴巴子,还是自己的医术太低、看不明白啊!
    和陈之栋商量完下一阶段牛痘实验的事情,马寻就抓耳挠腮起来了。
    张三丰神出鬼没的,问道,“师弟,你莫非是想要效仿徐福?”
    马寻矢口否认,“真人,开什么玩笑呢!我就是去找银山,怎么就是徐福了。再说了,他是方士。”
    张三丰笑了笑,隨后又问道,“你信海上有仙岛吗?”
    “不信。”马寻態度十分坚决,“我也从未想过出海,海上大风大浪的太凶险,我可不会以身犯险。”
    说著这些,马寻看向何大:记下来,这是我的態度,帝后该知道!
    张三丰若有所思,隨即说道,“我也不大信海上有仙岛,更不信能得长生。”
    完蛋,您这个人瑞都不相信长生,那我也只能想法子延年益寿了。
    真人,反正现在您也没徒弟,多教教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