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419章 朱老四,只有我对你好!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19章 朱老四,只有我对你好!

    第419章 朱老四,只有我对你好!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现阶段还是要忙一些正事。
    马寻看著朱棣,认真问道,“你岁数小、经歷的事情少,这一次的案子有多少是底下的官员报上来的?”
    朱棣是聪明人立刻明白马寻的意思,“舅舅,您是担心我被人逛骗成了马前卒?”
    马寻不隱瞒自己的观点,“那是自然,可千万別小看了任何人。就算是一些小吏,也都是油滑之辈。我要不是谨慎,不知道被他们当枪使过多少回。”
    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那我回头再仔细详查,有些案子確实是底下人报上来的。”
    “排除异己、构陷同僚,这些手段有用。”马寻就语重心长的说道,“兼听则明,这些道理你更该明白。”
    朱棣先是点头,隨即笑著说道,“我只要当將军就好,我又不管政事!也就是您安排这些差事,要不然我在老家种地呢!”
    除了种地就是打仗,大明的这几个藩王现在拿手的就这两件事,似乎也成了志向。
    不过朱和朱棣先后被叫到了江南,朱和朱守谦可就惨了,这叔侄俩要种的地可不少。
    马寻看著朱棣,继续说道,“这一次的案子,你先让大和尚帮你过一遍。”
    朱棣立刻嫌弃的说道,“就是常跟在您跟前那个和尚?他连度都不能签发,诵经念佛还差不多,怎么能帮我!”
    朱棣对道衍的嫌弃是真的,確实看不上这个『高僧”。
    至於朱棣的一些评价也是真的,別看道衍现在是僧官,但是他没资格签发度。
    度每年的名额有限,一些名寺每年也只能得到极少的名额。所以不管是僧侣还是道土,有个度就不只是身份。
    这要是放在一些贪財的寺庙或者道观,一张度能卖出来天价,这也就是很多犯了法的人跑去寺庙的原因,有了度就合法的洗清了身份。
    “那大和尚別的本事没有,坏事倒是能看出来。”马寻就笑著解释,“如果是有些人想要借你我之手排除异己,他肯定能看出来端倪。”
    朱棣瞪大眼睛,颇为好奇,“真的?大和尚还有这本事?舅舅,那还是和尚吗?”
    看著朱棣眼里的震惊和好奇,马寻心里开始警惕起来,可別是他一手促成了朱棣和道衍这对王炸组合啊。
    朱棣继续激动的说道,“怪不得您看重大和尚呢,果然能当和尚的都不是简单的人物!”
    话刚说完,朱棣大概是意识到了失言,所以有那么点尷尬。
    “別管那么多,先甄別一下。”马寻就说道,“先报去京城,你也要查,这不耽误。半月之后我在府衙审理此案,你提前將公文、证据等擬出来。”
    朱棣立刻点头,半个月的时间確实足够了。
    不管是將案件送到京城,还是选几桩典型的案件开始审理,特事特办的情况下能將证据等进一步的夯实。
    不过朱棣又关心起来了,“半个月后您能离岛?”
    马寻哭笑不得的解释起来,“你这说的就好似我被软禁在此一般,我想离岛就离岛。无非就是此前要稳定岛上军心,现在暂时离岛並无大碍。”
    这也是马寻的心里话,此前一直在岛上就是为了让大家安心。
    但是现在一切顺利,即將大功告成了,再加上自己的一系列隔离手段有效,所以离岛也没什么可担心的。
    无非就是马寻离岛的时候不带岛上的人,更加万无一失了。
    朱棣隨即又问道,“这一次真要是將事情报到朝廷,那边能做的让人满意?”
    马寻笑著反问,“你觉得锦衣卫因何而来?”
    朱棣愣住了,他自然不知道现在的锦衣卫比歷史上早出现了一些。
    因为马寻的原因,锦衣卫提前出现、空印案也算是提前爆发。
    隨即朱棣小心的问道,“先前有官吏贪腐,再者就是勛贵不法。”
    马寻点头,隨即笑著说道,“你父皇对贪腐之事最为深恶痛绝,他反覆提倡官员清廉,只是这些话被当做耳旁风。”
    朱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皇帝说的那些大道理有些时候真的就是听听就好。
    皇子们都是这个態度,官员们自然也是如此。
    毕竟如果真的都是按照皇帝的教诲,或者是圣贤的要求来,那实在太累了,一般人做不到。
    马寻继续说道,“所以你父皇这几年对於贪腐的刑律越来越重,以此为阻嚇。但是这还是不行,那就用锦衣卫监督。”
    歷史上的朱元璋也不是一开始就採用极其狠辣的手段去惩治贪腐,但是接连爆发的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也让他有些心生无奈。
    锦衣卫自然就应运而生,在严刑峻法的同时就出现了严格的监控。
    马寻继续说道,“这些事情我只对你说,你现在也是管著北镇抚司。这一次报上去的案子要是被人压著了,或者有人想法子动手脚,迟早是要秋后算帐。”
    朱棣在此立刻明白了,中书省现在非常强势,大事小事都管著。
    而且文官那边抱团严重,別看此前中书省斗的厉害,可是现在是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文官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
    至於浙东文官谈不上伤筋动骨,他们的基本盘依然非常稳固,这两大势力也有些分庭抗爭的趋势。
    只是下一刻聪明的朱棣慌了,“舅舅,我什么时候管著北镇抚司了?这是您的差事,我就是帮忙罢了!”
    北镇抚司是什么样的衙门大家都清楚,这就是真正的烫手山芋啊。
    马寻是没法子才接下,那是被下了套。
    朱棣更加觉得冤枉,我堂堂燕王,以后的征北大將军,怎么就提督北镇抚司了?
    我就是年初的时候接受舅舅的任务在凤阳带著锦衣卫查案,以及这一次江南出了些事情,准备帮舅母、驴儿出气。
    “现在这些事情你没管?”马寻气势十足,“这些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到了朝堂上也有爭斗,你不得持续跟进?”
    虽然觉得有道理,可是朱棣总觉得好像怪怪的。
    马寻不给朱棣继续思考的时间,继续说道,“这一次肯定要惩治一些贪官污吏,不过绝不会是连根拔起!”
    朱棣似乎有些失望,“真的?”
    “真的。”马寻也无奈的说道,“真要是连根拔起,那必然让江南这边有些波折。为政不能只图痛快、意气用事,有些事情就该稳妥。”
    马寻还是比较认可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
    朱元璋是强势无比的皇帝,只是现阶段的朱元璋还没有废掉相权,没办法做到绝对的集权。
    更何况就算是高度集权的朱元璋,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如意,官员的一些意见也必须要考虑。
    看著马寻,朱棣颇为感慨的说道,“怪不得父皇和母后常常惋惜您志不在朝堂呢,您这么有见识,必然能帮衬父皇。”
    马寻得意的说道,“我?我看大势还算清楚,立场也端正,所以还算有点见识。真让我去朝堂理事,我肯定能將衙门的事情弄乱。”
    简单的来说只適合纸上谈兵,说大道理的时候侃侃而谈,一副诸葛亮的样子。
    可是真的要让马寻具体的去管一些事情,那就手忙脚乱了,甚至是有极大的概率被手下的官员各种蒙蔽、戏耍。
    朱棣忽然想到了一个词:眼高手低!
    也对,父皇和母后好像也这么说过,这就是个大事看的真切,小事糊涂的典型。
    朱棣试著劝了劝,“舅舅,您多上朝就是,您多坐衙。以您的才智,肯定能处置好衙门的大小事务。”
    “糊涂!”马寻严肃起来,“你也要记好,现在做些事情不要紧。只是你是亲王,政事不许插手。”
    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些道理,以后他们这些亲王就藩,是没资格插手地方政务的,这也是底线。
    晕头转向的朱棣被马寻送到了码头,登船离开。
    看著朱棣规规矩矩、亲热仰慕的样子,马寻內心又有些小小的愧疚了。
    我就是在欺负十五岁的朱棣了,一个劲的逮著这个外甥在坑。
    可是没办法啊,现在不坑就没机会了,这些小子的成长太快了,过两年估计就没这么好骗了。
    前两年马寻偶尔还『指点”一下朱棣等人的武艺,现在看著这些小子在校场他都是绕道走。
    和老人斗勇,和少年斗智,我也就这么点能耐了。
    张三丰温和开口,
    ,“师弟,你这些外甥里,这位燕王怕是你最为看重的。”
    “他有能耐,自然就看重。”马寻笑著说道,“真人,等我回京了,咱俩出去转转?”
    张三丰眼前一亮,“师弟能走得开?”
    “怎么走不开了?”马寻就说道,“我想要去趟浙江,明年我应该没有什么大事要忙。”
    张三丰有些奇怪,“为何是浙江?师弟,总不会是去拜访你的岳父吧?”
    “算是吧,我岳父告老之后,我还没去拜访过。”马寻伸了个懒腰,望著悠悠白云说道,“我先前劝一个小辈寻到他娘的遗骨安葬,我娘的遗骨在哪都不知道。我现在如此身份,总该做些正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