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 第202章 连诸夷,安史之乱起(求月票)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02章 连诸夷,安史之乱起(求月票)

    第202章 连诸夷,安史之乱起(求月票)
    其实若是可以的话,安禄山是不愿放弃河北的。
    作为顾氏数百年来的大本营。
    且不说如今的河北到底有多么强势,就光凭着顾氏的声望便有了太多的意义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
    安禄山想要的东西也不仅仅只是表面上这么简单的,他真正想要的还有李世民的遗诏。
    说白了,就是想要顾氏的支持。
    但如今这种局势,他就必须要做出取舍了。
    与其一直这样耗费下去,去等一个没有准确答案的结果,还不如果断一些,早日做出决断。
    这虽然会让他的行事之路变得无比艰难。
    但对于安禄山这种从最底层杀上来的人而言,他往往最不怕的便是困难。
    吐蕃。
    如今吐蕃掌权之人乃是赤松德赞。
    早在天宝十三年年末之时,此人主导了弑君政变,杀掉了赞普赤德祖赞,掌控了整个吐蕃的大权。
    其中的因素有很多。
    不仅仅是因为赤德祖赞晚年崇尚佛教,有意放弃对外的扩张策略,并且激发了贵族矛盾。
    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赤松德赞与安禄山之间有着些许联系。
    这就是历史的变动了。
    顾氏的出现终究是影响到了太多东西,逼得安禄山不得不做出许多选择,才能让自己安下心来。
    除了吐蕃之外——
    他对于辽东三国同样也有着筹划。
    尤其是高句丽,这个昔年差点被顾靖灭掉的国家,如今都是他的盟友。
    可见安禄山的心性藏得到底有多深。
    三月,逻些城,王宫深处。
    赤松德赞的目光落在那风尘仆仆的安禄山使者身上,嘴角不由得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
    他并未寒暄,径直用吐蕃语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威压:
    “看来,安禄山是应允了本赞普的条件?”
    他微微前倾,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丝毫不掩饰那攫取天下的野心:“河西九曲之地,西域万里疆域从此尽归我吐蕃?”
    河西的丰饶水草,西域的丝路咽喉,这些皆是吐蕃历代赞普梦寐以求的膏腴之地。
    只恨昔日大唐强盛,更有那顾靖杀神坐镇,令吐蕃铁骑不敢东顾。
    即便如今大唐渐露颓势,吐蕃步步蚕食,所得也终究有限。
    这也是他和安禄山能够走到一起的原因。
    两人都是有所图谋。
    那使者深谙吐蕃礼数,立刻垂首,用同样流利的吐蕃语沉声回应:
    “我主有言,大事若成,承诺必践!”
    “万望赞普.早日挥师东进!”
    ——挥师东进!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空气骤然凝滞,旋即沸腾!
    几乎所有的吐蕃贵族脸上都迸发出难以遏制的亢奋,眼中燃起嗜血的渴望。
    劫掠征战、开疆拓土,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生存的本能。
    更何况,眼前是泼天的富贵和无尽的草场!
    这一切都容不得他们不心动如狂。
    赤松德赞神色沉凝,目光如渊,并未即刻表态。
    使者心领神会,不再等待,径直上前一步,将安禄山的全盘谋划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这本就是安禄山的授意。
    他深谙人心,笃定吐蕃这群贪婪成性的豺狼,绝不会蠢到将到嘴的肥肉推开。
    此乃合则两利,分则俱损的买卖!
    “赞普明鉴!”使者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狂热,仿佛安禄山本人附体:“我家安公说了,群狼分食,贵在神速,更贵在狠绝!”
    “东边,我家安公早已磨利了刀锋!”他猛地挥臂向东一指,“十五万虎狼之师,皆是百战边军!”
    “只待号令,便从范阳席卷而出!”
    “沿运河疾驰南下,直取洛阳咽喉!”
    “更有高句丽等仆从助阵,届时大军不下二十万!”
    “安公立誓——”
    “二十日!”
    “只需要二十日,必使洛阳城头易帜!”
    他双手作扼喉状,厉声道:“掐断这漕运命脉,关中便是半死的困兽!”
    紧接着,他猛然转向赤松德赞,目光灼灼,如同盯紧猎物的鹰隼:
    “至于西边——赞普!成败之机,尽系于您一身!”
    “只要赞普的铁骑如雷霆霹雳,一举洞穿陇右!”他攥紧拳头,重重砸向虚空,“十日!”
    “十日内夺下大震关,踏破陇山天险!”
    “届时,纵使那哥舒翰有通天彻地之能,”使者嘴角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也必被我军死死钉在陇西,动弹不得!”
    “陈仓、扶风、武功.长安以西,膏腴之地,任赞普的勇士驰骋!”他张开双臂,声音充满了蛊惑,“那长安的西大门,便是您予取予求的猎场!”
    “.”
    这使者显然深谙人心,十分懂得该如何蛊惑这些人。
    唯有利益才能让人控制不住自己。
    果然,随着他的这些话说出口,在场众人的眼睛甚至都红了起来,每一个人的眼中都是满满的渴望。
    甚至就连赤松德赞都已经有些意动了。
    说白了——
    这就是前后夹击之策,安禄山就是想让吐蕃来帮助他吸引注意力,旋即他便可以兵贵神速直捣黄龙。
    这就能弥补他无法占据河北的漏洞。
    当然,安禄山自然也不会托盘而出。
    其实他的这个计策之中同样也有着利用吐蕃的心思,吐蕃距离关中的距离相比范阳要近上许多。
    这是阳谋。
    就是想要让吐蕃帮他吸引大唐的主要注意力!
    他十分笃定吐蕃是不会拒绝这次送上门来的机会,这就是蛮夷们的性格。
    安禄山本来就是胡人。
    他最为了解这一点。
    果然,就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赤松德赞感受着一众吐蕃贵族的眼神,终是微微点了点头:
    “可!!!”
    与此同时,明州。
    一艘艘的商船正踏着巨浪朝着海外而去。
    如今大唐的海贸发展更加辉煌了。
    虽然看上去并没有之前未经乱象时那般璀璨,但整体而言确实更加成熟了许多。
    说白了,就是市场得到了管控。
    这就是李隆基的政绩之一了。
    虽然他如今忘了顾氏,甚至是放下了整个天下,但对于海贸他却抓的仍旧很死。
    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海贸的税收是实际的。
    这对于比较在乎政绩的他而言,自然是要时时刻刻都要把控好,几乎一直都在维持着昔年顾靖为大唐定下的政策。
    这也让整个大唐的海贸事业一直都在向前迈进。
    也是李隆基最为骄傲的功绩。
    但事情向来都具有两面性,海贸的事业便是如此,无论是放在任何时代,当其中涉及到的利益足够大时。
    便一定会出现匪寇。
    虽然大唐一直都在打造海兵,但这已经不足以完全解决掉一切。
    如今的海上边境还是有着不少的贼寇。
    这些贼寇来自各地,再加上他们对于大唐的海军已经有了极为老道的防备经验,这让大唐处理起来极为的麻烦。
    李隆基在开元之时已经下过几次令。
    但却始终都未能完全解决,对此亦是无可奈何。
    此时,就在那一艘艘商船之上。
    安禄山的使者同样亦是在其中,甚至是为了防止出现海难,相比于前往其他地方的使者,这其中的人数更是极多。
    很显然,安禄山不想出现任何的意外。
    与海寇联手。
    同样也是安禄山早已设想好的计划。
    大唐如今的精锐都在边疆,说白了就是外强中干,安禄山早已想好了要造反,又岂能给这些边军们留下机会回援关中?
    大唐的海军绝对是当前整个大唐之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批人。
    虽然在陆地上,这些人海没有过什么战绩。
    可无论是从装备上也好,亦是这些海军每日的训练也罢,都足矣说明他们的强大。
    安禄山必须要拖住这些人。
    不仅仅是明州。
    包括番禺,以及东莱等大唐如今最为关键的港口都是如此。
    除了这些海寇,同样还有高句丽与百济的兵马。
    顾氏如今势衰——
    他们无人不想报了昔日的大仇,同样也不愿放弃如今的这次机会,安禄山可是许给了他们海贸的部分利益。
    这块蛋糕谁能不眼红?
    天下风云,瞬息激荡。
    而同时间,李隆基冷落顾豪至顾豪身死的消息也已经渐渐在整个天下传了开来。
    这对于整个天下而言,绝对可称之为一件大事。
    正如李隆基所预料。
    铺天盖地的议论就宛若高山一般迅速朝着他压了过来,甚至已经有人说出了李隆基乃是炎汉戾皇帝这般说辞。
    这对于李隆基而言,绝对可以称之为一件重大的打击了。
    他让李亨去照顾顾豪就是想要免去这些非议,但却始终都未曾料到顾豪竟然死了,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与前汉时期不同。
    大唐如今的政治氛围虽然完全比不过李世民时期,但谏言之风仍在。
    尤其是在这滚滚大势之下。
    当一众大臣,乃至于读书人发现为顾氏说话可以赢得在天下的名声之后,这铺天盖地的非议就会传到李隆基的耳中。
    甚至都已经出现了让李隆基下罪己诏这种事。
    这对于李隆基这种人而言,此举绝对可以称之为造反了!
    ——局势大变!
    李隆基彻底的怒了,不断将在宫廷之中发泄着自己的怒火。
    但他纵使再怎么愤怒却也十分明白。
    对于这种事,他不能用太硬的手段,若是不然的话可能会反受其害。
    但要让他这么认错的话又怎么可能?
    皇宫之内。
    眼看着李隆基仍旧是紧绷着脸,一旁的杨玉环不由得开口劝道:“陛下,若是不然便下了那罪己诏吧”
    她面容似水,明明没有故作姿态,但那双眼眸就仿佛是能够摄人心魄一般。
    “罪——己——诏?!”
    这三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李隆基最敏感的自尊上。
    他猛地从御座上弹起,如受伤的雄狮般逼视着杨玉环,厉声咆哮:“朕乃天子!九五之尊!”
    他戟指殿外,声震屋瓦,“岂能为区区一臣子,颁此自辱之诏?!”
    “此例一开,后世子孙何以御极?”
    “他顾氏一门,莫非莫非竟要凌驾于朕这大唐天子之上?!”
    “竟敢辱朕为汉戾帝?”
    “怎么?”
    “汉戾帝有朕的这般功绩嘛?”
    “朕绝不会做此事!”
    说着,李隆基顿了顿,整个人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他们闹便让他们闹下去!”
    “来啊!”
    “去召杨国忠过来!”
    作为一个实权皇帝,他能用的手段便太多了。
    而且总会有人帮着他来解决一切。
    就比如.这杨国忠。
    区区一些非议,李隆基还不会放在心上,他真正生气的也只是关于自己的评价。
    活到了他这个岁数,掌权数十年。
    这才是李隆基最为在乎的。
    听到这话,杨玉环轻轻叹了一口气,但却并未再多说些什么了。
    此时,冠军侯府内,白幡未落,哀戚犹存。
    顾轩已经渐渐接管起了一切,开始和一众长辈担起了冠军侯府的重担。
    他并未去管这一切。
    既没有推进,亦是没有干涉。
    中枢威仪受损,对于当前的局势而言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的事。
    但这是李隆基自己走出来的路。
    顾易要做的反倒是要珍惜所有的时间,做出各种安排。
    可惜的就是当代顾氏子弟才能十分一般。
    而顾易自己,虽然这段时间以来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要想直接分析出将来种种的大战可能性,做出对应的防备,仍是十分艰难。
    只能选择未雨绸缪将一切该做的都做了。
    他甚至都觉着此事的发展,或许会有安禄山的推波助澜。
    可顾易又能如何?
    放在汉朝之时,他或许还会选择为了大局去帮助朝廷,但那是因为顾氏和朝廷绑定太深了。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
    顾氏绑定的乃是整个九州。
    而且既然已经决定放弃了李隆基,那便没有回头的道理。
    李隆基既然做错了,那便需要去承受其所带来的影响,此举同样也能影响到后世的皇帝。
    为顾氏再次添加上一层外衣。
    整个天下纷扰不断。
    就在六月;
    吐蕃入侵的消息终是送了过来,这让本就已经沸腾的天下忽地便出现了动荡之兆。
    听闻吐蕃此次进攻的状况。
    李隆基不得不抽调兵马,以防备吐蕃之事。
    而同时间——
    各地海道亦是相继出现了动荡。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察觉到了不对,且不说吐蕃此次进攻的到底有多么坚决,这些个海寇又是怎么敢侵扰大唐的?
    甚至就连杨国忠这种人都已经察觉到了不对。
    但顾易却是十分清楚。
    很显然,安禄山要动了!
    果不其然。
    就在天宝十四年七月,来自范阳之地的消息终是通过八百里加急而送了过来,安禄山于范阳起兵。
    所打出的旗号与原本历史完全不同。
    并不是靖难除奸臣。
    非是“清君侧,诛国忠”,而是直斥当今天子——“李隆基背弃祖宗,昏聩失德,有类汉戾帝!”
    “为天下社稷安宁计,当废昏立明,重立新君!”
    ——消息传开,九州震动!
    (ps:今天过生日求一下月票吧,本来都忘记了.还是爸妈说的,求月票,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