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全员附议!给朝廷体面者朝廷亦给其
第314章 全员附议!给朝廷体面者朝廷亦给其体面近黄昏,南京会同馆前。
车马盈门。
一道道附议南京裁革冗官冗职策的文书被送到沈念面前。
眨眼间,桌面上的文书便堆积如山。
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凌云翼被锦衣卫带去淮安府处理漕军运粮私加徭役之事,被南京一些官员解读为沈念为促成南京裁革之策的提前算计。
实乃杀鸡儆猴之计。
这使得反对者们个个惊慌,生怕沈念从别处寻到他们的不法之处,然后弹劾他们。
不被裁革,反被罢黜或入狱,那就亏大了!
因沈念令人散播的小道消息,南京城内迅速掀起附议之势,八九品的小官都写起附议文书,生怕写晚了被沈念针对。
反对者们顿时感到大势难逆,只得硬着头皮附议。
……
入夜,会同馆内。
中书舍人王嘉与吏部郎中孙维清将附议的官员名单整理了出来。
“阁老,除兵部凌尚书外,南京城所有在职官员皆附议南京裁革冗官冗职策!”王嘉兴奋地说道。
他本以为最多只有一半附议者,没想到直接全员附议。
南京四百余名官员,全员附议。
这是王嘉入仕以来,经手办过最漂亮的差事,此差事绝对会是大明今年所执行的最完美差事。
他们的考绩上,将会再添一笔“优秀”评语。
“好!将这些人名都附在奏疏上,顺便再为南京的官员们向朝廷请赏!另外,通知南京各衙门主官,明早在南京守备厅开会,裁革之策,可以开始执行了!”
“是!”王嘉与孙维清齐齐拱手。
当下,许多奏疏都不用沈念亲拟,他交代过主要内容,说清楚要点,便由中书舍人王嘉撰写。
王嘉对沈念的一些主张甚是了解,写完奏疏后,沈念大多都是一字不改。
……
翌日一大早,南京守备厅。
沈念一改前日之强势与霸道,语气甚是柔和。
先是夸赞南京诸官的觉悟高,此策全员附议全是南京诸官之功,然后又称已为南京所有在职官员请赏。
南京守备临淮侯李言恭与南京守备太监郭孝,一边谦虚,一边夸赞沈念与赵锦才是此次的功臣。
这二人是风吹向哪边,他们便朝着哪边倒,甚是懂得审时度势。
紧接着,官员们互相吹捧,气氛甚是融洽,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会议的最后。
沈念表示,务必在年底前完成南京城内的裁革官员任务,同时有序开展整个南直隶的裁革任务。
沈念要求,裁革与安置同时执行,由吏部改用候补的官员,必须在裁革后一个月内定下新职。
沈念指出,凡提前致仕,选择领取“半俸”的官员,都将拥有在《万历民鉴》上发表感想的机会。
沈念强调,裁革务必谨慎,必须严格遵循拟定之策,没有任何官员有资格破坏裁革条例,也不能让任何一名官员受到不公平对待。
……
南京官员们齐齐拱手,高呼:“下官遵命!”
接下来的几日,沈念便配合着南京吏部,开始执行南京裁革冗官冗职策。
虽然南京官员们都无异议。
但谁符合条件,谁不符合条件,谁有大功绩,谁有过错,都需要南京六部配合执行,认真筛选。
此乃是个细致活儿,且需要极为谨慎。
吏部官们毛笔一勾,就能勾掉一名官员十余年苦读而谋得的仕途。
沈念作为总监管,甚是认真,基本上五品以上的官员调动,他都会过目。
待这些细节落实无误,有序展开,外加朝廷的回复旨意送到南京后,他便能奉旨归京。
……
八月二十五日,近午时。
京师,文华殿。
小万历坐于御座之上,张居正、殷正茂、申时行、王锡爵,四大阁老分列两侧。
这五人看罢沈念的奏疏后,都是又惊又喜。
全员附议。
这是他们根本想不到的。
南京是大明两京十三省冗职冗官最严重的地方,外加官员们的官职较高,非常难以执行。
并且。
赵锦拟定的策略,虽然符合朝廷拟定的裁天下冗官冗职策,但力度甚大,非常苛刻,很容易遭到全员反对。
然沈念不到半个月,便让南京城的官员成为了裁革冗职冗官策的全国标杆。
可谓神乎其技。
此事传开后,朝廷接下来在地方执行裁冗官冗职策的难度将会降低甚多。
此功大焉。
虽然沈念在奏疏上称,全是因朝廷查办凌云翼及时,才导致南京城官员全员附议。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
当朝除了张居正和沈念,无人能将此等棘手的差事办得如此漂亮。
“这趟差事,沈卿办得漂亮!办得漂亮啊!稍后让通政司誊写数份,让京师各个衙门的主官都学一学,这才叫做办差!”小万历忍不住说道。
臣子超预期完成差事,皇帝便能省事,小万历自然高兴。
四大阁臣都认可地点了点头,沈念做事总是能够让他们惊喜,若没惊喜,他们反而不习惯。
小万历看向张居正。
“元辅,沈卿为南京官员请赏,朕应该如何赏?”
张居正想了想,道:“臣建议,南京诸官被裁革者,无论是否改用,皆允许他们在致仕后保留官服官帽,皆允许他们给驿还乡,家族皆免一年赋税(全),皆赏三个月俸禄!”
保留官服官帽,维持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给驿还乡,体现了朝廷的优待;免赋税一年,赏三月俸禄则是对他们支持朝廷政策的奖赏。
这种奖赏,有名有利,有里有面,实乃是对南京“全员附议”的特别恩赏。
此举也是要做给天下官员看。
让天下官员都知晓,配合朝廷新政,给朝廷体面的,朝廷也会给其体面。
“准!”小万历痛快地说道。
就在这时。
王锡爵站出来道:“陛下,沈阁老建议令提前致仕,选择领取‘半俸’到七十岁的官员,拥有在《万历民鉴》上发表感想的机会,臣以为此举甚好,不但能节省朝廷俸禄,还能使得有才能的官员有更多机会得到擢升。”
“臣建议,此条例可在全国施行,让更多能力不足,无心仕途的官员提前致仕。另外,朝廷应尽快将南京裁革冗官冗职的执行策通告全国,使得天下官员知晓此策不可逆……”
“准!”小万历点头道,有此标杆,自然要大力宣传。
随即,小万历看向殷正茂。
“殷阁老,凌云翼在漕军运粮私加徭役,虽然不提倡,但其心也是为了朝廷。”
“外加南京诸卫所,他管理得还算不错,朕不打算重惩他,你与他乃是故交,私下告诉他,让他呈递个奏疏,言明过失,然后再表示支持南京的裁革冗官冗职策,朕小惩一番,此事就算过去了!”
“臣遵命!”殷正茂拱手道。
殷正茂与凌云翼在西南剿匪时,关系甚好,殷正茂的话,凌云翼不敢不听。
王锡爵听到此话,不由得微微皱眉,但并未说话。
在小万历眼里,为了朝廷利益而侵害百姓利益,算不得罪;而一旦侵害朝廷利益,那就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
眨眼间,到了八月三十日。
南京城内。
南京裁革策执行得甚是顺利。
与此同时,很多被裁革的官员私下都在骂沈念与赵锦,许多官员们附议,只是因为无奈,只是不得已而从之。
此策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甚至毁了他们本该舒适惬意的晚年,他们自然心生怨恨。
但沈念与赵锦二人根本不在意。
做这种事情,避不开被骂,避不开得罪人。
做得好,被裁革的官员骂;做得不好,朝廷骂。
此时,沈念已在南京城呆了半个月。
待朝廷的回复传到南京城,准许他返京后,他便会离开南京城。
就在他感觉朝廷的旨意应该到南京之时。
午后。
朝廷的旨意送到了南京会同馆。
沈念看后不由得大喜,朝廷对南京官员的赏赐令沈念非常满意。
配合朝廷的官员,就应该享受此等待遇。
与此同时。
他也收到到了令他返京的旨意。
而当南京的官员们知晓小万历对他们的奖赏后,都甚是兴奋,有的直接跪地叩谢圣恩。
保留官服官帽、允许给驿还乡,家族免一年俸禄,赏三月俸禄。
这几乎是三品以上高官的待遇了。
此刻,他们庆幸没有反抗,不然面临的可能就是被裁革之外,还有各种晚节不保的惩罚了。
近黄昏。
沈念还收到了凌云翼撰写的附议南京裁革冗官冗职策的文书,凌云翼还称已向朝廷呈递奏疏表明心意。
沈念知晓,此乃他的“保官”之举。
但此举足以使得南直隶执行此策的难度更低。
……
九月初一,清晨。
沈念再次在南京守备厅开会,参与者仍是各衙的主官。
沈念在会议上令中书舍人王嘉念诵了凌云翼的附议文书,又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后,告知众人,南京裁冗官冗职事宜已有秩序推进,他的任务基本完成,他将于九月初三一早返京。
……
午后,南京会同馆内。
沈念将王嘉、孙维清和齐虎三人唤到前厅。
“收拾东西,准备好船,咱们明日四更天便去秦淮河码头,返京!”
“啊?”三人都是一愣。
“阁老,您今早在南京守备厅明明说的后天返京啊?是不是记错了?”齐虎不解地问道。
沈念笑着道:“那是骗他们的!我若称明早离京,他们今晚必然会准备送行宴,明早必然会集体送行,甚至还会唤河岸上的百姓早早起床,欢送本阁,扰民又伤财,还令人尴尬,不如悄悄地走!”
“有道理!”
三人一脸崇拜地看向沈念,感觉跟着沈念出来不但有趣,不但能立功,而且还能学习各种稀奇古怪的技巧。
沈念选择悄悄离开,其实还有一条原因。
那就是当下的百姓都喜欢喊贴在沈念身上的标签:苦一苦百姓不如苦一苦官员。
此话一旦变成民意,沈念就成了民意代表人,就会站在所有官员的对立面。
沈念不想背负这个沉重的枷锁。
沈念言苦一苦官员,只是因官员们过去过得太甜,他需要先往回使劲拉一拉,后续他定会提倡为官员们增俸。
一名官员的俸禄若连自家人都照顾不好,他们肯定会苦一苦百姓。
……
翌日,四更天。
沈念到达秦淮河码头后,才命人将自己离开的消息告知了李言恭、郭孝与赵锦。
三人知晓后,沈念所坐的官船已驶出了码头。
赵锦知晓此事后,喃喃道:“这位沈阁老,做事与众不同,不久的将来,大明两京十三省的担子必然会落在他的肩上,老夫也要努努力,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举着骨头当火把,照亮更多生活在阴霾里的贫苦百姓!”
……
长江之上,大船缓缓航行。
沈念站在甲板上,吹着海风,心情甚好。
裁天下冗官冗职策,对大明而言,就是一道去除湿热隐疾的药方。
此策执行完毕后,大明的官场将会焕然一新,将会更有能量,之后的大明将能够更快加速地朝着盛世的方向奔跑。
……
而此刻,山阳县的一座宅院内。
七十七岁高龄的吴承恩,在少年阿宝的搀扶下,望向前方运河的方向。
“沈阁老对老朽有大恩,对咱们淮安府更是有大恩啊!老夫若还有气力,一定要以沈阁老为原型写一本小说,这样将百姓事看得比天大的好官,太稀缺了!”
这几日,淮安府所有曾被逼为徭役的百姓都回到了家。
他们不仅领到了补发的月钱,还恢复了自由。
漕河上的官员被抓走许多,淮安府知府向百姓郑重承诺:自此以后,官府绝对不可能再私加徭役,百姓劳动自由。
河岸两边的百姓都在夸赞朝廷英明,唯有吴承恩在不停地感谢沈念。
“因为沈阁老,老朽这辈子值了!值了!”吴承恩眼眶湿润,望着远方喃喃说道。
此话,一旁的阿宝听了都不下有一百遍。
他似懂非懂,望向远方说道:“阿爷,待我阿宝日后当船老大了,也要让跟着我的人吃饱喝足,绝对不短他们一文钱!”
阿宝自知不是读书那块料,梦想一直都是当一个有良心的船老大。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