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入局
第628章 入局周末,周浩然不出去鬼混。
一家人团聚。
海港这边的楼房,普遍都没有暖气,现在天气进入了12月份,居住起来就很不舒適。大別墅这边则不同,整个汤臣高尔夫別墅区,都有锅炉房供暖。
周浩然就提议,要不冬天,大家就都住在一起算了,这边暖和。
反正都是自家人。
先试试生活一段时间。
不过,这么多人在一起……偶尔凑在一块还行,要是天天在一起,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就会发生些小摩擦,会出现一些不愉快。
比如姜敏思。
周一。
周浩然开车,带著姜老师去復旦,在路上,就问道:“姜老师,昨晚我提议大家住在一起,我看你没表態啊?”
“你是一家之主,听你的唄。”
姜敏思转头看向窗外,情绪不高。
周浩然笑道:“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啊,別憋在心里。在我这都说不了心里话,还能跟谁去说?”
“我……”姜敏思转过头,表情正式,“那我就直说了啊!”
“说啊!”
“我感觉我失宠了。”
“啊?”周浩然有点莫名其妙,“怎么可能?我多喜欢你啊?”
姜敏思道:“可是你更喜欢姐妹。”
周浩然“哈”了一声,有些好笑,“这有什么好爭的,在我心里都一样。”
“反正你在区別对待。”
姜敏思的语气酸溜溜的,有些气恼。
“暖姨和婉姨都是结过婚的,跟你们这些以大姑娘身份进门的不一样,我这不是怕她俩自卑嘛。”周浩然近期的確对她俩更多的宠爱,好在他有理由,“这不是正准备生孩子嘛。”
“浩然,咱们这样的家庭,一定得公平才行。我不计较这些,其他的姐妹心里面肯定有想法。”
姜敏思一脸严肃,语重心长的说。
周浩然点了点头,“嗯,接受教训。”
“真要是爭起来……”姜敏思轻哼了一声,“我姐妹比盛温婉还多,我妹在读大学住校不方便,我可以让我姐也搬过来。”
“別闹!”
周浩然面色微变,连忙阻止。
姜敏思有一个姐姐,也有一个妹妹。
她的长相国色天香,姐妹自然也都不差。
她的姐姐叫姜南思,其实就是“思男”,她父母当初取名字的时候,想要个儿子。
姜南思有稳定的家庭。
从事茶叶生意。
姜南思炒茶,他的丈夫做运输,有一个上小学的儿子。
隨著姜敏思的发达,她就把姐姐、姐夫,还有大外甥给接到了海港。老家的条件太差了,大外甥读小学,海港的教育条件更好。
现在,姜南思在红楼茶馆做后勤,她的丈夫也为红楼茶馆工作,负责在全国各地收茶、跑运输。
姜敏思收起脸上的促狭,正色起来,“老爷,我跟你说真的呢,我真想让我姐过来。”
“別闹,我又不缺女人。人家的家庭那么和睦,你別乱拆台。”
周浩然绝不会同意。
“你想多了吧?”姜敏思白他一眼,“我又没说让她陪你睡觉,你別老往那方面想。”
“嗯?”
“我姐夫一直在外地跑运输,一个月都回不来一趟家。她在海港人生地不熟的,一个人住著还怪担心的。”
“咱家这情况,多不方便?”
周浩然还是觉得不妥。
姜敏思道:“那是我姐啊,又不会乱说。平时大別墅里不住人,可以请家政来打扫卫生。到了周末,大家都过去团聚,就不能请家政了。要是这个冬天,大家都住在別墅这边,家务都很麻烦。”
“咱们做唄!”
周浩然不以为意的说。
“偶尔做一次还行,天天做家务,大別墅又这么大,谁乐意啊?”姜敏思现在也是过上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反正我是不喜欢做。”
“让你姐来做家务?”周浩然微微皱眉,“这不合適吧?”
姜敏思道:“让我姐来看家啊,要是都搬过来住,会有很多贵重物品和私人物品放在这边。白天家里没人的时候,让我姐请家政过来,她可以在家盯著。”
“嗯。”周浩然觉得还真有这个说法,“那孩子怎么办?”
“放寒假了,他就回老家,去爷爷奶奶那边了。”姜敏思看来早就把这一切都策划好了,“等明年开春了,他回来上学了,天气也变暖了,咱们就不用都挤在一起了,就不用她照看了。”
周浩然点了点头,“你去跟青梅姐商量,她说行就行。”
姜敏思似笑非笑,“你还是妻管严啊?”
“我主要是怕她误会,好像是我攛掇著你,让你姐过来似的……”周浩然怕坏了自己的名声,“搞的我好像是色中恶魔似的。”
“色就色唄,这有什么?”
姜敏思早就对这些看淡了。
计较也改不不了现状。
周浩然送了姜老师去復旦上班,他则是去找校领导。
校长、副校长都在。
跟他们说合资公司的计划。
校方希望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周浩然希望他们能有所退让,第二大股东也挺好。
“杨校长、李校长、郭校长,我是这样想的。这里是海港,不比首都。北大方正这样的高校,可以拿到更多的扶持和补贴,他们可以拿到更多的低息贷款。復旦没有这样的优势,我们不能跟他们学。”
“今年的財务报表我也看了,方正的资產在缩水,他们生產出来的很多科技类產品,根本不受市场认可。方正电脑是各部委指定的採购电脑,那又怎样呢?销量连前五都进不去。”
“校企有很多先天性的不足,过去这十几二十年,绝大多数的校企都纷纷倒闭关门了。復旦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在改港开放的浪潮里,拥抱市场。这里是海港,是商业之都,復旦应该做出这个表率。”
甚至小学都有校企。
娃哈哈早年就是承包的校企。
周浩然其实不需要准备这么多说辞。
因为復旦虽强,但也强不过海港。
双方爭夺,最后一定是復旦退让。
就像上一世似的。
可这样復旦就丟了面子。
周浩然要找出充分的理由,来让復旦体面的跟地方合作,把这家合资公司给办起来,做出一套双方都满意的合作方案。
为此,他还做了一份计划书。
合资公司要接著搞研发。
钱从哪里来?
不能只依靠补贴和贷款,要依靠著市场来自给自足。
恰好,智慧卡的市场在国內兴起。
这个產业大有可为!
订单会越来越多,收入会越来越高。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隨著国际资本的收缩,全球金融业开始稳定,全球股市开始復甦……尤其是科技股,以纳斯达克为首,引领著全球的科技浪潮。
所以,合资公司成立之后,要积极的在资本市场运作。
两年之內就去港交所上市!
“这也太匆忙了吧?”
杨校长听过了他的分析,大吃一惊。
周浩然笑道:“所以要跟海港地方来合作,有地方的关係,推进合资公司的上市就会很顺利。如果校方是第一大股东,各个环节的运作恐怕就不会这么容易。”
“这是个大计划啊!”
几位校领导在这个学生面前,都感到被动。
通过在资本市场融资,筹钱来做技术研发,的確比申请政策扶持和產业资金更体面、更符合市场规律。
周浩然笑著说:“其实,谁是第一大股东,没有这么重要。重要的是保住合资公司校企的定位,要守住『復旦』的品牌。我的提议,是从復旦高技术公司里,把高教授的微电子团队分出来,成立一家『復旦微电子』公司。名字就是形象,这还是实实在在的復旦校企。”
“让出了第一大股东,话语权就弱了啊……”
杨校长若有深意的说。
“可以这样,再增加一个第三股东。”
周浩然运作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总不能白打工。
“嗯?”
“中博软体是復旦学生出去创办的公司,主要就是从事智慧卡的开发、生產和销售,是目前海港乃至全国智慧卡领域最有经验的民营公司。我认为,復旦可以让出第一大股东,但要增加一个第三大股东。”
“中博软体……”
校领导们都清楚,这公司的背后就是眼前的这个年轻学生。
不过也没必要点破。
中博软体是一家科技公司,在智慧卡领域很有竞爭力,又都是復旦校友……这就是天然的盟友,如果能引入中博软体做平衡,对校方来说绝对是乐见其成的好事。
“科研很重要,可很多公司为了赚钱,都会在市场中迷失,进而忽略了科研的重要性。復旦微电子是一家以科研为主的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公司,必须要有科研保证。第一大股东有更大的话语权,可如果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有分歧……”周浩然露出了他的真面目,“第二大股东和第三大股东,就可以联合起来,占有多数票。”
想要平衡好科研和市场的关係,就必须得有一个两边都认可的推手。
周浩然入局。
本就是理所应当。
双方合作有分歧。
那就三方合作!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