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 第331章 340心意棒,半年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1章 340心意棒,半年

    第331章 340心意棒,半年
    “神兵有灵,自择其主”
    “这几十件神兵,有我玉华寺歷代祖师所留,也有机缘巧合所得”
    “寻常人能与其中一件感应,已是有缘分”
    “李师侄这般场面,我也是第一次见。”
    “既然有缘,便取一件,不至於使其蒙尘。”
    智刚话这么说,但脸上依旧是那副模样,实在也看不出其惊讶诧异之处。
    不过李存孝此时倒也可以確定,对方应该確实是真心交好。
    毕竟神兵这种东西,放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
    各家势力的神兵,都是有数的,拿出去,件件都有来歷。
    同时心中也不由感慨,玉华寺真是家大业大。
    他看得出,这几十件神兵,有不少都是残缺,只能称一句准神兵。
    即使如此,也还是有二十五六件完好,数量比当初楼观道的还多。
    不过玉华寺选了个战神天王,四处征伐,多少成名高手斩於马下?收缴的神兵想必也有大半在里面。
    智刚看来是真心想交好,但李存孝眼下確实不需要更多神兵了。
    风火轮等六件神兵,基本把探查、攻伐、护身、困敌、逃遁各个功能都覆盖了,再多也用不上。
    可肥肉送到嘴边,哪有不吃的道理?
    “智刚师叔,晚辈有一个弟弟,自小聪慧”
    “无论学佛向道,他都在我身边,耳濡目染”
    “您若是不介意,可否让舍弟一试?”
    “不瞒您说,我在炼器一道,还有些心得,这些残缺神兵,兴许还有完璧之日.”
    李存孝说著,伸手一招,赤红的混天綾从体內钻出,大日般灼灼的金龙於其中游动。
    “这神兵的材料.是当初晋王赠送的龙蜕?”
    “正是。此物是我亲手炼製,並未假手於人。”
    智刚闻言,神色立刻变得郑重。
    对方擅长丹药炼器的名声,他是听过的。但听说得再多,都没有亲眼见识给人的衝击强。
    毕竟李存孝太过年轻,二十岁的玄关已经是许多人只能望其项背的成就,炼丹这些技艺,能有中人的水平就不错了。
    只是如今他才明白,对方真的是那种万中无一的全才,也怪不得晋王对这青年会如此委以重任。
    那些脑子里只有衝杀的太保们,把军功看得至高无上,还以为李存孝留守后方是受了冷落。
    认为自己衝锋陷阵、险死还生,將来必然能封王裂土,而李存孝就只能甘作陪衬,给他们打杂。
    这种想法,是当今武人所普遍的认知。
    但智刚却知道,等天下平定,反而是眼下不起眼的庶务官,將来会成为王朝的基石。
    而李存孝允文允武,无一不精,將来一旦成为宗师,只怕地位还要在大太保李思远和三太保李存旭之上.
    “可以”,智刚乾脆地答应下来。
    反正是送礼,送给李存孝还是送给李存孝的弟弟,对他来说没有区別,只要大家能建立良好关係就可以了。
    “多谢师叔!”
    李存孝一喜,立刻叫人將李光义唤来。
    后者被亲兵引来时,手中还拿著点卯用的名册。
    李光义本身天赋不差,又不缺丹药,几个月时间过去,早就已经晋升臟腑境界,做了大哥的亲卫校尉。
    每日除了安排巡逻,还要负责传递机密、通传下属各房,上传下达,位置紧要。
    “光义,智刚师叔这里有一桩机缘。”
    “这些神兵之中,你可以挑选一件最契合的拿走。”
    “这些都是玉华寺高僧大德所留,务必心存敬畏。”
    李光义闻弦歌而知雅意,赶紧深深一揖:
    “多谢师叔赐兵。”
    智刚心想选神兵要看缘法,李存孝能引得祖师垂青,但其弟却未必。
    只不过看在对方愿意修缮残缺神兵作为回报的份上,稍微放放水也不是不行。
    如此想著,他摆摆手,手中的石窟小山飞起、放大。
    明明这屋子只能容纳十几个人,但此时却像是硬生生塞进来一座山。
    身处其间,既像是在山里,又像是在屋中,近百座佛像的石窟更是像在眼前一般。
    “李校尉若是一会儿难以抉择,可让李师侄帮你挑选。”
    李存孝闻言一乐,暗道这大和尚会做人。
    对方的意思,分明是说李光义要是没能被神兵认主,可以由他这个大哥代拿。
    以方才那种宝光冲天的阵势,这里的神兵还不是他隨便挑?
    “光义,去吧。”
    感受到大哥鼓励的眼神,李光义点头,用力吸了一口气。
    伴隨其眼神转动和脚步朝向,石窟诸佛的位置也隨之变化,如同吃席时的转桌,上面的菜碟挨个从面前转动。
    李存孝不在其中,这些大佛也就恢復了原本的沉寂,其中的神兵,或显或隱。
    幡幢、宝盖、香炉、净瓶、佛珠、金刚杵、三鈷剑、锡杖、戒刀
    一样样神兵,走马观般流走。
    转眼已经只剩下一半的神兵还未尝试,暂时却还没有一件释放出共鸣择主的光辉。
    李存孝心中有些无奈。別看他三头八臂都被神兵掛满了,但这是特例。
    寻常玄关武者,都未必有神兵,別说是一个区区第三境,连被器灵看入眼的资格都没有。
    自己铸造神兵,更是迁延日久,耗费良多。
    就算太乙真人,撇去祖传乾坤弓,不也只炼製了一件照骨镜,还有半个仿製的玲瓏塔?
    一位宗师,一件神兵,都是当成本命之物供起来的。
    李存孝能成功,纯粹是青龙峰一脉功法给力,外加金刚杵开掛加持。
    “实在不行,就只有我来帮光义选了。”
    眼神转动,悄然锁定了其中两件还未上桌的兵刃。
    一件好似长枪,但两端如三叉戟一般延伸出两对羽翼状结构,隱隱有凤鸟鸣叫之声;
    一件却是一对两只的短柄瓜锤,其气息隱隱还让人感觉有些熟悉。
    这两件神兵,论品质不下於青鸞甲,是这些神兵中最好的。
    至於器灵的脾性,肯不肯听话——李存孝可不是寻常的武者,有的是力气和手段。
    大不了把这器灵抹了,在这胚子的基础上,重新炼一把出来.
    “有了!”
    李光义兴奋地大喊一声,李存孝和智刚凝神看去,却发现散发宝光的是一尊童子像。
    这童子面容可爱,穿著短衣,头上两个揪揪,肩上却扛著一根二丈长短、碗口粗细的乌铁棍。
    一大一小,对比鲜明,给人以强大的视觉衝击力。
    那小童一个筋斗將棍子劈来,李光义正好伸手一握,小童便化作流光融入其中,在棍子头尾两端化作金箍。
    棍子中间,则浮现出“一万三千五百心意”的字样。
    “竟是心意棒?”
    智刚眼皮跳了跳。
    “这棍子有什么来歷吗?”
    李存孝看出此物不一般。明明是神兵,但李光义入手之后,其气息竟然隨之衰落下去,完全没有方才的不凡表现,就像是一件普通兵器。
    “太宗朝时,有一位行者,名唤孙履真,其以宗师之身,挑战我寺住持。”
    “当时祖师已经是大宗师境界,自然不是对方可以战胜,只是怜惜对方修为难得,不曾下杀手。”
    “这位孙行者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不肯离去。”
    “后来祖师才看出,此人已经到了大限,是想要藉助他的手,临战突破,打碎地煞天罡。”
    “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战,孙行者將一身本源耗尽,油尽灯枯。即將坐化之时,才终於开悟。”
    “他说,人心无定,苦海內藏,外求神通,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降心猿,收意马,存斗战之念修行,从生至死,方可胜我,方可成佛。”
    “隨之將一身所学都融入这件神兵,当场坐化。”
    “也是因此,这神兵威力如何,全看主人,全凭心意。”
    “遇强则强,遇弱则弱。”
    “专一坚定则强,散漫怯懦则弱。”
    “小李师侄能得心意棒认可,看来也是外柔內刚之人。”
    智刚一番解释,李存孝兄弟恍然大悟。
    简单地说,这件神兵能发挥多少威力,和主人有很大关係。
    正因如此,李光义以第三境驾驭神兵,心意棒自然看上去连魔宝都不如。
    “这倒是不错,就算得到另外两件神兵,以光义的实力,暂时也用不上。”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里面的神功传承不提,就算不能发挥心意棒的全力,神兵也是神兵。”
    “若是战场上真的有人將其当做一根寻常铁棍,只怕是要把肠子都悔青了。”
    李存孝这样一想,还是觉得大赚特赚。
    而且李光义显然对这件神兵十分喜欢,口中喊著“大大大”“小小小”,心意棒便在其手中不断长短粗细变化。
    时而如樑柱,时而如绣针,隨心耍弄,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童。
    冷静下来,李光义没忘了向智刚行礼道谢,但心中却深知,若非大哥,自己不会有获得神兵的机会。
    李存孝一看这气氛合適,顺势便插嘴道:
    “智刚师叔这份礼不可谓不重,只是帮您修补神兵,晚辈依然过意不去。”
    “若您不介意,之后炼化大佛煞气,由晚辈来主持地狱变相图如何?”
    “实不相瞒,我也想藉助这个机会,锻炼元神。这事对別人是苦差,对晚辈却是美差,还请您不要推辞。”
    智刚闻言,第一反应是世间竟然还有第二个这么像契此的人。
    心怀慈悲,助人行善,不求回报。
    老实说,这话出自一个主政一方的官员,多少有些假。
    李存孝又是身兼数职的权势人物,要真是个赤子之心的,怎么弹压下面哪些奸猾官吏?
    可是以他的感知来看,对方方才那一句话又完全没有说谎,是真的对做法事甘之如飴。
    这就令人费解了。
    煞气是人心中最污秽齷齪的东西,邻里之间为了鸡毛蒜皮勾心斗角都极为累人,更別说是面对千人、万人的恶意。
    地狱变相图,真的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展现的是人心中的地狱景象。
    玉华寺中也基本只有武僧陷入瓶颈的事后,为了直面生死大恐怖以寻求突破,才会主动参与其中。
    他人避之不及,我却甘之如飴。
    这李存孝的心志,竟然也如此超凡脱俗?
    若真是时刻保持著这样自苦磨礪的心態,那对方能在及冠之年打破玄关,反倒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了。
    “师侄有心,便从你所请。”
    智刚也没犹豫太久,便答应下来。
    李存孝心中叫好,暗道如此便多了一张长期饭票,哪怕是忙於政务,也不会耽搁修炼进度了。
    宗师到来所掀起的涟漪很快平復,等到李嗣本和李嗣恩也带兵赶赴前线,之后的日子,便彻底变得乏善可陈:
    处理政务,做法事吸取煞气,指导李光义和亲兵习武,偶尔和智刚一起参禪论道、和玉华寺僧人增进感情。
    除此之外,前线的战火波及不到后方,外界打成一锅粥,华阴却维持著短暂的和谐。
    而大秦的西南和西北也没有强於河东的势力,无论是陇右的李正臣还是剑南的王建,除了偶尔的小摩擦,多数时候都很安分。
    一日復一日,安稳也乏味,时间便如流水一般逝去。
    也就是时不时从前线传来的捷报,以及要求增补兵力輜重的文书,能够牵动眾人的心绪。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
    半年时间过去,李存孝书房的沙盘上,晋、梁双方的旗帜隨著战报一次次增减变化。
    有时河东的旗帜突飞猛进,几乎插入河南道的腹心;
    有时又会迎来反扑,战场又退回到东都一线。
    只不过有契此和智恆两位宗师再,最终都是有惊无险。
    时间来到九月,双方的边境线已经不再出现大幅度的变化,陷入了拉锯和胶著之中。
    这期间,李翼圣和朱全忠交手不知多少场,只是胜负也不为外人所知。
    耶律亿遵守了承诺,安心在北方扩张地盘,消化人口;
    明尊被茅山真人困在了淮南,杨化源趁此机会,向著西方的山南道蚕食。
    李存孝也早已经用平稳的速度,將大佛中的煞气吸取殆尽,稳定推动著道门內景的构建。
    而等到十月,前线的伤兵开始陆续返回后方修养,战爭即將结束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大街小巷。
    临时衙署跟隨智刚回到京师半个月之后,李存孝终於第一次李翼圣传来的密信:
    第一,大军月底班师,准备好犒赏將士所需的物资。
    第二,让李敏做好禪让的准备。
    李翼圣要称帝。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