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听闻婚事
第329章 听闻婚事听到外间的声音,里间的女孩子们也面色各异。
薛宝釵脸色变得不自然起来,不復刚才的从容,想到了先前之事,如今母亲再也不提王信的事,薛宝釵知道事情轻重,可心里终归有些不平。
一个差点成为自己未婚夫的人,突然听到他的名字。
薛宝釵內心波澜。
探春更不提。
生母已经悄悄透露给她,这个名字代表了什么,探春悄然低下头。
“是从前凸碧山庄住过的王信么?”
惜春蹙眉思索,差点想不起来是谁,几乎忘了,此刻被勾起好奇,小时候不懂,现在渐渐大了。
见大家都没有说话的跡象,迎春老实的说道:“是他。”
眼神中还有些羡慕。
“我以前听说他是王家的子弟,但是又听说是林姐姐的叔叔,在府里时很关照林姐姐,多次为林姐姐说话,想必怕是府里下人慢待了林姐姐。
现在想来不太明白,怎么成了林姐姐的叔叔?”
惜春越发好奇。
林黛玉颊上飞起薄红,心里忍不住啐了一声,仿佛看见那人一脸得意的在自己面前以长辈自居。
真要是个正经长辈也就算了。
举止轻浮,毫无规矩可言,比晚辈还要爱玩,说话一点也不像个大人似的。
“林姐姐?”
惜春看到林黛玉出神,没有理会自己,不高兴的喊了一声。
林黛玉回过神来,不禁露出笑容。
有趣的人实在是少,像王信这般有趣的人,更是绝无仅有,连薛宝琴也这么认为,自己见的世面少,宝琴丫头见得多。
“此事要从我父亲说起,他还未发家的时候,我父亲看中他,他也爭气,令我父亲刮目相看,於是平辈论起,才有了你说的事。”
林黛玉轻声说道,没有过多解释。
惜春恍然大悟。
不过惜春从小与人不同,看事物角度刁钻,常出惊人之语。
“王信有今日成就,必然志得意满。”惜春认真猜测,继续道:“可见去年无故搬离我们贾府,已羽翼成,遂无需攀附,颇有梟雄之风,这不是我说的对不对。”
迎春听完,觉得很有道理。
史湘云不以为然,脸上带著笑意,“外头的男子大多如此,市侩的很,所以我才觉得二哥哥好,对姐妹们细心。”说完还看了眼林黛玉。
林黛玉身边坐著薛宝釵。
薛宝釵鬢边斜插一支碧玉簪,月白綾子夹袄上绣著暗地缠枝莲纹,外罩一件石青刻丝灰鼠褂,青缎撒夹裤,素净中透著雅气。
面如满月映著微光,两颊晕著天然的桃色,顾盼间眼尾微挑,自有一番端凝气度。
听到惜春对王信的评价,薛宝釵內心不平,觉得惜春说的不对,正要开口,想了想又平静了下来,仿佛没有听见似的。
林黛玉摇了摇头,虽没必要与惜春去討论,却还是说道:“他是个奇怪的人。”
“有何奇怪?”
“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竟然选择去做最难的事情。”
林黛玉脸上满是自豪。
“最难?”
惜春听不明白。
“你还小,等你大了就知道了。”林黛玉没有把外面的事情拿进府里来说。
以前整理过王信给她的一些算数几何的知识,对军队的事情,还有民间的一些事,除了薛宝琴之外,以及父亲的书信,林黛玉已经明白王信在做什么。
正如在扬州时,听到民间对他的讚扬。
多年来,王信一直没变。
惜春竟也没再问,一个外男而已,惜春兴趣不大,还不如等会求求二哥哥,什么时候出门,给自己带些外面好玩的玩意。
不同惜春,探春听得入神,恨不得黛玉多说几句。
见林黛玉不愿多言,探春无奈的收回眼神,当做无事一样,不敢让人看出她的想法。
外间又说了一会儿王信的事,时不时传来一阵笑声。
不久,贾宝玉也返回房间。
热闹了好一会,用过了饭,贾母要午休,大家也各自乏了,別人不提,几位小姐在各自嬤嬤丫鬟的陪同中返回大观园。
进入了大观园,宝玉呆呆的跟著林黛玉去了。
谁都看得出,林黛玉並不太喜欢宝玉黏人,奈何宝玉从小对她们好,因此也不好说什么。
“找个机会,还是要和二哥哥说一说。”
贾探春和眾人告別,回头的时候,看到宝玉跟在林黛玉身后,一副討好的模样,忍不住摇了摇头。
“只怕宝二爷不高兴。”
丫鬟侍书担忧。
“对呀。”另外一位丫鬟翠墨笑道:“要是劝得住,二爷就不是二爷了。二爷从小喜欢吃女孩子的胭脂,劝了多少次也没用,二爷还不是偷偷吃。
“不同的。”贾探春说了一句。
顰儿是客人,就算是亲姐妹也得客气些,不能像小时候一样。
贾探春没有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有些事不要点开才好,否则容易伤了情分。
一会儿。
探春回到自己的住处,没想到赵姨娘早来了。
赵姨娘春光满面,眼睛里满是水润,不知道从何处而来,察觉到母亲与平日不同,探春露出探究的眼神。
看到女儿的眼光,赵姨娘才后知后觉,脸色微红。
不过很快恢復平静,打发走了屋子里的人,只留下两母女。
自从確定了女儿的婚事后,赵姨娘就变得开心了不少,两母女终归不是外人,赵姨娘也偶尔会来大观园,不过多半都会有事。
不知道这一回带来什么消息。
探春猜到大概是王信的事。
果然。
赵姨娘满脸兴奋,原来刚刚贾政去了她那里,告诉了她一些事。
“老爷本来要去老太太处,知道你们都在,所以先来去了我那处,等老太太下午睡醒了过来,老爷再过去老太太处,我也是才得知,王信要回来了。”
“已经知道了。”
探春把先前的事说了。
赵姨娘左右看了看,靠近女儿小声道:“老爷说了,这次王信回来,会把你和他的婚约公布,婚期也会定下日子。”
探春愣了愣。
实在是突然,但又在情理之中,本来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可探春內心依然升起一股羞涩。
“王信是个难得的夫婿,虽然府里上下夸你,可说句难听的话,外头多少人家势力,你可知道薛家二房的小姐,与人家的婚约都能反悔。
说起来是薛家二房退婚,我听老爷讲,其实人家看不上薛家二房,偏偏那家人当初是靠著薛家,得了薛家好多帮助,可见外头多势力。
更不提你还是我生的,到底是我耽误了你,现在那王信是小户出身,你嫁过去头上没有婆婆管你,去了就当家,主要是王信为人不错,连老爷都认可.”
赵姨娘絮絮叨叨。
也是真心为女儿高兴。
女儿嫁得好,自己不也是有了依靠。
贾探春打起精神,“这些事不要说了。”
“这是为何?难道你害羞了。”赵姨娘好奇,自己女儿向来坚强,不禁有些好笑。
“不要说了。”
贾探春平静道。
不像是玩笑的样子,也不像是害羞。
赵姨娘心里其实有些怕自己这个女儿,见状收敛笑容,变得小心起来,不敢多言,脸上又有些不高兴。
察觉到母亲的小心和不满,探春嘆了口气。
“无论怎么样,母亲在府里还是和以往一样小心的才好。”
“她还敢害我?”
赵姨娘气鼓鼓道,虽是如此,说话声音却低了下去,生怕被人听见,也不敢继续说。
“王信如果真如大家说得好,我就把母亲接过去。”
探春说道。
赵姨娘猛然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向探春。
见到探春的態度,赵姨娘確定自己没听错,喃喃道:“你有这份心就够了,我如何能离得开府里。”
“王信的確升了总兵,不过最后怎么安置,兵部那边还没有確定。”
贾政已经来到贾母处。
贾母睡了通午觉,脸色恢復了元气。
已经过了八旬之庆。
老话言好男庆九过虚,好女庆十过实,所谓的八旬之庆,不是八十大寿,而是七十大寿。
虽没有八十,贾母年纪也很大了,经不起折腾。
“我老了,不定什么时候就闭了眼,这些年里,看著府里日子变好,我也满足,只希望就这样好下去,我也没精力为你们的事操心。”
听到母亲的话,贾政心如刀绞。
他们兄弟不和,做母亲的岂能不伤心。
只是很多事身不由己。
同为开国八公,因为皇权斗爭的事,石国公已经烟消云散了。
谁家不怕?
为了自保,只能各自想招。
最初的计划是寧国府和荣国府分开,否则树大招风,实在是太过显眼,寧国府保持传统,荣国府弃武从文。
只可惜大哥吃不了读书的苦,又不甘退出去,便选择了拉拢姻亲故旧,维繫贾府原来军中的关係。
两条路变成了三条路。
而且与以往的计划不同,大哥与自己之间很多不对付。
贾母如何不知。
“老大不听话,你坚持至今的確不容易,现在有了王信,总算是弥补上你大哥给你造成的损失,你们两兄弟日后彻底分开也好。”
以文制武,不是文武分开。
枪桿子的道理,没有人不懂,文官不是迂腐的读书人,谁不追求掌握兵权。
兵部,戎政尚书,巡检司,兵备道.
哪一样不是为掌握兵权推出来的。
“王子腾就是看到你们两兄弟之间不和,给了他空子,现在没了京营节度使之位其实也好,总兵已经够了,还是当初的话,又太显眼了些。
想必你妹夫也是如此想的,所以半年前就提出来,许多事你还是要去问他,万万不能自作主张。”
贾母不太想操心。
可是又容不得她不操心。
家里的大姑娘第一次省亲回来的神情,大姑娘心里的苦,她岂能看不出来?
还不是娘家人给不了她帮助。
但凡娘家人硬气,哪个婆家敢欺负。
为什么贾府硬气不起来?
光能有名头,手里没手里,自然硬不起来。
贾母也只能劝,大家只能忍。
时至今日,虽然家里的大姑娘在宫里依然是个虚名,但是比起前两年已经好过了许多,起码能熬下去,只要能熬下去就有机会。
“如海的確这么安排,只不过.”
贾政语气迟疑,不知道如何解释。
“怎么了?”
“如海的弟子,陆仲恆有不同的想法,如海又不在京城,儿子听陆仲恆之言也颇有道理,所以有些拿不准。”
“陆仲恆想做什么?”
“他觉得放弃大同那边太过可惜。”
贾母明白了。
陆仲恆是林如海的得意门生,可以看做是林如海的接班人。
这样人物的想法很重要。
往往能决定一个派系接下来的大动作。
“你们男人的事我不知道,你自己看著办吧。”贾母不想费神,这件事她又不是经办人,也不知道具体,无法做出断绝。
贾政苦笑。
算了,还是等王信回来,听听他的意见。
想到王信,贾政说道:“等王信回来,儿子打算与他確定婚期。”
“好。”
贾母没有意见。
王信在府里住了几年,虽然大半不在,可王信的作为和性格等,贾母如何不清楚。
这样的夫婿实在是好。
没有父母,性格温和,待人和善,能力又强,前途广大。
年纪轻轻已是京营总兵。
贾母都找不到自己有什么可以反对的地方。
母亲没有意见,贾政没有意外,很快高兴的去安置。
没过两天。
家里三姑娘和王信的婚约悄然间传开。
王信的八字,宅子的情况,小姐嫁过去后的生活等等,贾政很上心,派管家去了解以及自己的安排,又没有太过保密的心思,事情传出去不出意外。
探春原本管著园子里的事,现在婚约传开,她不敢出去见人,府里也不再让她管事。
让探春管园子里的事,本是培养大妇管家的能力,以及接人待物的气度等等,並不是贾府就缺了探春一个姑娘来管家。
哪怕探春管得再好也不是目的。
“怎么就订婚了?”
瀟湘馆。
林黛玉一脸惊讶。
“我从周瑞家的嘴里確定此事,的確是订婚了。”紫鹃闷闷不乐道:“好一个信爷,与府里姑娘订了婚,还来纠缠小姐。”
信爷多好,有信爷在的时候,他最会让女孩子开心。
有时候紫鹃悄悄想过。
可是有太多不可能。
小姐喊信爷叔叔,两人不是平辈。
其实这个问题也不大,又不是正经的论资排辈,当初本就是乱排的。
想了又想,越是小姐年龄大了,紫鹃经常冒出这个念头,没想到突然听到王信定了亲。
“没听宝琴说过呀。”
林黛玉依然有些反应不过来,薛宝琴经常写信给自己,她又在王信那边,如果王信真的定了亲,这样大的事,薛宝琴应该写信告诉自己才对。
不知道哪里搞错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