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22章 二房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22章 二房

    2月14日,西方的情人节。
    这一天,陈光良和蒋梅英在半岛酒店举办了一场婚礼,出席的人员包括一些来港避难的企业家,以及一些本港的知名人士。
    但整体宾客的数目,也不过十桌而已,远不及当年陈光良和严人美的婚礼。
    这也是蒋梅英的意思,为了尊重严人美这个原配,他们两人的婚礼要保持低调,不宜大操大办。
    但除了十桌宾客外,陈光良还是让邀请蒋梅英的父母从沪市赶到香港,参加这场重要的仪式。
    整个婚礼,进行的相当顺利,大家对于陈光良娶姨太太,自然也不感到希奇,毕竟身份地位在这里。
    酒宴结束后,陈光良便带着蒋梅英回港岛,蒋梅英坚持要去拜访严人美。
    “妹妹,你们新婚不去洞房,来我这里做什么?”严人美笑着说道。
    今日,她自然不会出席,毕竟已经够给蒋梅英的面子了。
    蒋梅英亲近的说道:“多谢姐姐成全才是,再说你是大房,我来拜访你也是应该的。”
    严人美拉着蒋梅英的手,说道:“客气了,我们家不兴这一套的规矩,以后两房团结,培养儿女,才是最重要的。”
    “是,姐姐”
    还是敬了茶,陈光良才带着蒋梅英去干德道的另外一处洋房,也就是蒋梅英母子的居处。
    严人美望着离开的两人,一股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
    “妈妈,为什么我又多一个妈咪?”
    “我才是你妈妈,那位只是姨娘,至于为什么你爸爸和她在一起,这个你留着问你爸爸!”
    “喔”
    陈文杰似懂非懂,他今年也已经五岁,知道一些家庭是有姨娘的,所以倒也接触了点。
    另外一边,陈光良带着蒋梅英回到她的洋房,关切道:“委屈你了”
    蒋梅英连忙说道:“哪里有委屈,我是觉得仁美姐姐委屈才对。不过,不管是她也好,还是我也好,我们愿意委身于你,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只希望,你莫要再辜负我们两人!”
    好家伙,看来这是串通过,给陈光良施展压力,以后要老老实实的,不要再娶三房了。
    就这战乱的样子,陈光良哪里有私心再娶三房,等抗战结束,孩子们也大了,更就要考虑多一些,所以也不会娶三房。
    “嗯,我和感谢老天爷让我同时拥有你们,这已经是我最大的福分了!”
    “你说话就是好听,难怪仁美姐姐会妥协!”
    俨然,蒋梅英也知道让严人美妥协的根本原因——还是陈光良的魅力和言巧语。
    随后在入洞房的时候,蒋梅英询问道:“如今,我也算你的正式妻子,那以后我和孩子是怎么安排?”
    陈光良搂着她,认真的说道:“还是要去美国,不过预计还有三年时间,也就是1940年初,你和两个孩子正式去美国。很简单,我和仁美要去重庆,你必须和我们分开,我不想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蒋梅英舍不得的说道:“不能在一起么?”
    陈光良抚摸她的秀发,温和的说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放心,战争很快结束,届时我来美国就会很方便。而且将来的科技,飞机一定会越来越安全,香港到美国最多也就两三天。当然,战争结束,你愿意来香港也没有问题,只不过以后孩子们留学在美国而已。”
    “嗯,我觉得听你的没错。”
    蒋梅英还是知道,她和孩子之所以不能去重庆,是因为丈夫也不太信任国民政府,如果两房都去重庆,不符合丈夫的座右铭——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翌日,陈光良在书房里,和蒋振华进行了聊天。
    “岳父,在沪市的工厂怎么样?”
    此时的蒋振华,早已经态度巨变,当初在平安银行的支持下,他旗下的纺织厂获得一笔贷款,不仅度过难关,而且还搬迁至租界,甚至扩大了规模。
    仅在抗战前,他就基本偿还清楚了贷款。
    蒋振华说道:“非常的好,现在整个沪市的工厂只有租界的工厂才能开工,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而且价格非常的高。说起来,要不是你,我是真的破产了!”
    陈光良回道:“岳父现在如此赚钱,难道眼光只盯着租界,不想来香港购置一些物业,将来给自己一条后路?”
    蒋振华也是留学,而且还是理学硕士,他疑问的说道:“倘若日本连租界都能占领,那香港又怎么可能独善其身?”
    陈光良说道:“不管怎么说,多一个退路是好的,或许哪天形势变了。更何况,法币根本稳不住汇率,我劝岳父赚到钱,还是要兑换成外汇和黄金,或购入物业。”
    蒋振华明白了,这女婿再三劝自己,一定是有什么预测。
    他当即说道:“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陈光良没有再劝,只要蒋振华手中有外汇、黄金,甚至是沪市的物业,抗战结束后,他都会再劝其来香港发展,届时蒋振华也有足够的资本,问题不大。
    陈光良来到九龙油尖旺地区视察,只见这边有不少新建的唐楼,很多都是长江地产投资的。
    “老板,淞沪战争结束后,不少江浙沪的富豪选择南下香港,我们的造好的楼房,一下子就全部租出去九成。”
    长江地产在香港,前后共计投资260多幢3~5层的唐楼,也就是意味着有一千层左右。
    这能在这么快租出去九成,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业绩。
    陈光良直接说道:“接下来,长江地产就是管理好这些物业,我相信很快能全部租满的。”
    毕竟,今年秋天,粤省也会沦陷。
    届时的香港,又会迎来一波人口,香港的人口也从去年的100万,涨到今年底的180万。
    严宽随后说道:“老板,现在有职员希望回到租界,毕竟这边的工程基本已经结束,想回去陪家人。”
    目前,长江地产大概有30来个正式的职员,这不包括物业管理公司的人。
    而来香港开发地产的,很多都是沪市调过来的,本地人也有,但依旧是少数。
    这个年代,香港没有强烈的粤帮、沪帮,大家都还是很团结的,而且在鄙视链中,也是沪人优越得多,粤人低了点。
    就连杜月笙来香港,本地帮派也会拜访一下,瞻仰一下真正的‘h帮’,能混到南鲸政府中将级别的人士。
    陈光良随即说道:“这个没问题,你看着安排,人手不足就从本地招募。告诉大家,如果以后租界沦陷,可以去重庆;香港沦陷,可以去奥门。总之,公司会照顾大家的,在这个战乱的时代。”
    严宽一愣,这是老板直接讲明租界和香港也可能沦陷,他不敢置信的说道:“日本人居然敢和英美作对?”
    陈光良笑道:“只是一个比方。对了,香港这边的租金有存款后,就去奥门购置一点物业,说不定哪天真要过去避一避。不需要多,大家有个容身的地方就行。”
    严宽已经将家人带到香港,当即说道:“好,我记下了。”
    长江地产有不少是老员工,跟了陈光良很久,而陈光良一直在公司给大家存‘养老金’,意味着为他工作20年后,基本就是足够养老,甚至养活家人都不是问题。
    但以后难免有人不愿意离开大陆,劝都劝不来的话,也就只能将‘养老金’一次性给予。
    总之在这方面,陈光良是不会苛刻的。
    严宽当即说道:“老板,鉴于现在战争的情况,我不打算深造。”
    毕竟一旦自己去了美国深造,老婆和孩子虽然有公司照顾;但假如租界和香港都沦陷了,他在美国也不放心。
    陈光良说道:“行,那就好好工作吧,乱世当中,能和家人聚在一起,再如果平平安安,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嗯,我愿意一直跟着老板您做事,直到退休。”
    很明显,这个老板有着非常的远见,跟着他不仅可以一直生活富裕,还能关键时刻躲避战争。
    陈光良看出严宽的想法,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聪明人。我们是一个团体,只要有我吃肉,也不会让你们只喝汤。”
    “谢谢老板”
    死心塌地的‘家臣’,以后是越多越好,哪怕是几百人,背后又是几百个家庭,陈光良都养得起。而他们的能力和忠心,也能让陈氏家族更加的发达。
    下旬,平安银行便将500万法币兑换的150万美金,通过美国‘大通银行’转移至香港。
    此时的平安银行(香港),已经拥有11.8万两黄金(13.11万盎司,即458万美金),再加上这一笔150万美金,相当于已经有600万出头的‘美元资产’。
    当然那13.11万盎司的黄金,属于陈光良家族的,存在平安银行的保险库(没有利息)。
    负责此事的张树年来港后,询问道:“老板,要不要马上转移至纽约的大通银行?”
    陈光良说道:“先不急,明年再说,目前香港算是很安全。”
    “好的”
    事实上,在整个抗战期间,华人在美国的财富高达4亿美金,这是前世1941年美国冻结华人财富时的数据。
    期间国民政府一直想动用这4亿美金,美国人自然不会同意,毕竟一旦开了头,以后谁还敢把钱存到美国去。
    这冻结的资金,在1946~1947年的时候,差不多就已经解封了。
    所以在陈光良的设想中,他要在美国储存大约2000万美金;当然他前面的680万美金,实际上已经升值很多,后续涨到1000万美金毫无问题。
    这样一来,陈光良只需要再以平安银行的名义,再存入美国1000万价值的美金或黄金。
    如今,他已经拥有600万出头,相当于还需要赚400万美金的财富才行,而且要在1940年6月前赚到。
    问题不大。
    除了这两千万美金的财富,陈光良还会拥有香港、沪市的大量物业资产,这也是战后他崛起的根基。
    当然,还需要继续兑换一些黄金,以及保存好的企业等等,都是他战后崛起的实力。
    “股票购入的情况呢?”
    张树年拿出一份资料,说道:“都在这上面,已经完成,资金已经用完了。”
    陈光良翻阅起来,不动产、航运、纺织、橡胶等股票,基本都是英资美资的企业,少数华资企业,也是因为在租界的原因。
    有这些股票在手,两年后就能收割一票大的。
    “嗯,都是不错的股票,把股票锁进保险库,静待机会了。”
    张树年对陈光良的投资,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几年的投资,哪一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此时的平安银行,自身资产早已经超过什么北四行、南三行,不过是在存款上,排在中间位置左右,这毕竟是因为成立时间尚短的原因。
    “重庆那边也传来消息,督邮街的商业地皮大涨,有人已经喊价三四万一亩,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对我们六座商厦很感兴趣,希望购买。不过,我们只答应承租。”
    这是涨幅最大的投资,当初他们买的时候才七八千一亩,这才几年就已经涨到了四五倍。
    “今年武汉估计有点悬,国民政府的所有部门都会迁到重庆,届时督邮街的价格必然能再涨近一倍。承租是眼下的事情,后期价格也要考虑出售。”
    “好”
    不过虽然价格还有一倍的涨幅左右,但货币贬值的因素也要考虑。
    事实上,如果不兑换外汇,这些年很多的回报率都非常吓人,比如前世1939年申新九厂(一家工厂,但经过扩张)一年赚1000万;这里面法币估计都已经贬值60%,如果兑换外币,自然回报率降低。但如果只是应对国内的‘债务’,那这钱就回报率很高了。
    就好像杜月笙离开沪市的时候,他让管家万墨林算算自己欠了多少钱。结果万墨林说出一个惊人的数字——四五百万的巨款。
    杜月笙只是笑着说道:“我们出去一趟(去香港),回来时这些欠款,已经不算什么了!”
    事实也是如此,这些债务拖到1941年以后,简直就是不值一提了。
    前世法币贬值的大概是:1937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两头牛;1938年,100法币可以购买一头牛;1941年时,则只能购买一头猪;1943年,则只能买一只鸡;1945年,只能购买两个鸡蛋后面都不用说了。
    和张树年沟通一番后,也算是通过他把消息带到沪市。
    虽然平常陈光良和大家都有电报、电话沟通,但实际上这些高层,一年也要轮流来香港一两次,当面和陈光良沟通一下,这样也能让大家更忠心。(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