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422章 澳洲铁矿石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22章 澳洲铁矿石

    12月。
    在雪梨海边的一处別墅里,陈光良正在和三个妻妾度假。
    儿女纷纷长大,陈光良也终於可以兑现承诺,带领妻妾在全球各处度假。当然,他每当计划去某地度假的时候,一定会提前做一些安排,例如购置当地的优质物业等。
    就好比雪梨的这幢別墅,便已经购买了一年时间,直到今天才正式迎来它的主人。
    虽然天气已经12月份,但这边的天气依旧比较温和,四人在草坪上的椅子上坐下,享受著这美好的时光。
    望著自己的三位娇妻美妾,陈光良还是很骄傲自豪的,虽然有不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但如果能把她们聚在一起,並相安无事,甚至亲密无间,恐怕这个世界也只有他一人了。
    严人美穿著一条裙子,上身披著一件小外套,混身散发出一种贵气,她本身就是美貌的象徵,如今哪怕已经42岁,但依旧美得倾国倾城。
    蒋梅英则选择了旗袍,毕竟是在別墅里,她更追求极致的美丽和诱惑,才能抓住男人的心。旗袍最大限度的展示出她傲人的身材,再加上她那张古典雅致的传统美人脸蛋,杨贵妃也莫过於此。
    奥黛丽赫本选择的是一条红色的紧身裙,依旧留著她的短髮,脸蛋显得很高贵、精致,异域风格的美丽,在严人美和蒋梅英面前丝毫不落下风。
    三女都在自己的男人面前,展示著最美丽的一面,脸上掛著一种『为君悦』的表情。
    严人美突然俏皮的说道:“良哥,你这次倒是兴致好,將我们三人都邀请到澳洲来度假。不过我总是觉得,度假是其次的,你怕是在这里酝酿投资吧?”
    丈夫养得好,依旧有著少女般的心態,加上本身看起来也就是二十七八岁的模样,所以一点不会让人显得『作』,反而是增加了一种美感。
    而严人美对丈夫的心思,可谓也是了解的很。
    陈光良当即笑道:“虽然有投资,但肯定是排在陪你们之后的,这叫顺带在澳洲投资。最近一周时间,我都是陪你们三人,我要做一个昏庸的皇帝。”
    三女纷纷啐了一句,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的男人强壮。
    接下来,奥黛丽赫本请教道:“亲爱的,你的投资理念是什么?怎么感觉你的投资很隨意,但又非常的赚钱?”
    她现在也是一个商人,为了两个儿子考虑,她也必须『爭取』財富上的地位。
    陈光良很大方的解释道:
    “第一,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必须是政z稳定的,这非常关键;
    第二,投资的產业,需要『根基』產业,这个根基包括地產、能源、资源,也包括『价值投资』性质的证券;
    第三,要长期投资,不要短期投资。”
    三女都听的很认真,奥黛丽赫本隨即又问道:“感觉很简单的投资理念,就是买买买!”
    眾人笑了起来。
    严人美参与商业那么多年,拉起奥黛丽赫本的手,说道:“你呀,不能只看这表面的。首先,这是要基於实力的情况下,就好比是拿个閒钱去投资,买下来就放在那里,期间不管是涨也好,跌也好,都不会动它,主要靠分红;其次,心態很重要,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他这样稳固如山的。总之,不要把投资看得太简单,听他的是没有错的。”
    “姐姐,你真好!”
    奥黛丽赫本突然攻击严人美,在她的脸颊亲了一口。
    “呀,奥黛丽,我说了,不允许西式的礼仪,嫁进我们家,就得遵守华人的传统。”
    “切,又不是没有试过。”
    陈光良愕然,三姐妹已经好到这个程度了嘛,他真是魅力值太高啊。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种好事啊!
    陈光良在没有迈入五十岁之前,完成了『三杀』。
    一周后。
    陈光良带著大房次子陈文铭,来到西澳首府——珀斯,然后驱车前往皮尔巴拉地区的一处农场。
    “爸,就是这里,我先下去打声招呼。”
    “嗯”
    看著陈文铭下车,陈光良挺满意这个儿子,交际能力挺强的。
    不一会,农场大门被打开,陈光良下车后,见到一对白人夫妇。
    “汉考克先生这位是我的父亲,陈光良先生。”
    汉考克主动伸出手,说道:“我知道,世界船王。只是没想到,你会亲自来我的农场。”
    陈光良也伸出手,笑道:“因为这里有一个未来的澳洲首富家族,所以我来交个朋友!”
    “哈哈,陈先生你很幽默,里面请!”
    不一会,汉考克夫妇招待了他们父子,宰杀了羊,大家在边吃饭,边谈论。
    见陈光良迟迟不说来意,只谈交朋友,汉考克反而忍不住的说道:“陈先生,不知道你从哪里得知的消息,皮尔巴拉地区有铁矿?而且,具备开採的价值?”
    要知道,就连澳大利亚政府和澳大利亚人,都觉得澳大利亚將在1965年,也就是八年后,將成为铁矿石进口国家。更不会相信,皮尔巴拉地区拥有大量的铁矿石。
    早在五年前,汉考克夫妇乘坐直升机时,因为气流的原因,而误入皮尔巴拉地区,他也因此发现裸露的铁矿石山脉。
    这个发现让汉考克异常的兴奋,认为上苍故意选择一个特殊时刻,给暴风雨中的他们,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大礼。
    汉考克发现铁矿后,便开始了鍥而不捨的前期工作,他沿著矿脉,至少认真勘察了112公里的围。而他提取的矿石標本,经过再三检验,其纯度比美国的冶炼標准还要高2%,这意味著这些铁矿石可以直接送入冶炼炉成为钢铁。
    但他很快失望了,珀斯和坎培拉的政客们根本不相信一个只有中学学歷的农场主,居然能在专家判了死刑的贫瘠澳洲,发现高品位的铁矿。人们普遍认为,澳洲铁矿只能继续开採三十年,而在1965年就要进口铁矿石。
    汉考克总结一句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便是那些政客的嘴脸。
    陈光良这才缓慢的说道:“商人的嗅觉是灵敏的,我有自己的团队,当然我更相信,澳大利亚是一个资源大国,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
    汉考克虽然狐疑,但还是说道:“陈先生,我暂时没有和人合作的想法,至少在我没有取得特许权前,我还不需要投资人。”
    一旁的陈文铭心中嘆息了一声,认为这个投资可能会黄。
    说到底,是他们父子是华人,很难取得人家的信任。
    陈光良却笑著说道:“当然,汉考克先生说的很有道理。根据澳洲的法律,谁先发现矿脉,就拥有特许权。所以汉考克先生至今为止,都不敢告诉任何专业的矿业人士,因为你担心这个特许权成为別人的。”
    汉考克脸上变化了一下,因为他想到一种可能——这个世界船王如此有自信,他发现的是一个大型矿脉,而他又没有取得特许权,这样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不过,他还是沉住气的说道:“或许,我们都错了,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开採的矿脉。”
    陈光良隨后说道:“汉考克先生,我希望我们能做朋友。根据我的了解,澳洲联邦政府、西澳洲两级政府严禁对新的铁矿开採,以实现政府对『即將枯竭』的铁矿石资源的严密控制。所以你想要获得特许权,十分的艰难。但如果你取得我的资金支持,你就能有足够的实力去游说澳洲议会,以及和那些官僚机构打交道。而我,只需要做一个小小的投资者,並不会影响到什么。”
    他毕竟不是澳洲人,更不是白人,所以就算发现蛋糕,也不可能吃大头。
    他向来追求『小蛋糕也是蛋糕,至少吃上了』,把前世华夏和日本投资海外铁矿石的案例来分析,就知道该学习小日子的投资方式。
    前世,小日子投资海外的矿產资源,都是採取成为小股东,不求控制权,很多大型矿產里,小日子都有5%~10%的投资。这样一来,遇到的阻力就小。
    而这少量的股权,却可以让日本购入海外矿產的时候,就算遭遇涨价,其持有的股权,也能抵消很多。
    反观华夏的矿企出海,动不动就要求控股权,结果总是被西方以『国家安全』驳回;甚至,西方矿企更是喜欢涨价,来宰你一笔。
    “陈先生真的是如此想?”汉考克依旧抱著一点怀疑的態度。
    毕竟陈光良是世界船王,影响力巨大,1954年的吉达协定,差点让美国动用全部力量去施压,就差没有明说战爭的可能性了。
    而如今在摩纳哥,很多人只知道『世界船王』,而不知道兰尼埃三世和格蕾丝王妃。
    陈光良说道:“当然,我只想和汉考克先生交个朋友,並让汉考克先生更早的成为澳洲首富。”
    “哈哈,我喜欢陈先生这样的朋友。”
    汉考克考虑几秒后,脸上表情变化,隨即主动的伸出手。
    这一握手,算是汉考克承认陈光良这个『风险投资人』。
    隨即,陈光良父子在这个农场做客起来,汉考克也安排陈光良父子亲自去考察皮尔巴拉铁矿山脉。
    此时,汉考克的女儿才3岁多,但他却和陈光良是同一年的人。
    三天后,在西澳洲的首府珀斯。
    陈光良正式和汉考克在律师的见证下,双方签署了合约:双方成立一家企业——汉考克勘探公司,陈光良家族出资100万美金,占股20%。
    合同规定,汉考克的一切矿產投资行为,都必须在汉考克勘探公司进行。
    事实上,陈光良更加眼热后面的铁矿石开採。
    前世汉考克勘探公司获得特许权后,到处寻找投资人,但汉考克被三四十个矿產企业大骂『滚吧,乡巴佬』。
    最后是英国的力拓决定投资,双方签署的协议也是:力拓要了大部分的矿產开採权,每年销售额的2.5%给汉考克勘探公司;汉考克勘探公司凭藉这些特许费用,赚了不少的钱,后来其女儿凭藉剩下的区域,一跃成为澳洲女首富。
    所以,这里面有很多操作的空间。
    回到香港的陈光良,得知一个消息——香港地產崩盘了,地价跌幅最高达70%。
    其实在半年前,香港的楼盘就已经卖不动,香港的开发商夸大了市场的需求,至少有1.5万个住宅单元的『供大於求』。
    一方面,是昂贵的地价,住宅地皮每平方尺高达170港幣左右。仅一副2万平方尺的北角地皮,业主开价便是350万港幣左右。
    另外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原因,市场上每平方尺的楼价,也就在40~50港幣每平方尺,一套房子也就3~5万港幣。
    相当地皮价格涨得飞起,而楼价只有略微的上涨。
    好比地价350万,建筑费及税费、利息费200万,总成本高达550万;所建的住宅,一共也就只能卖出600~700万。虽然还有利润,但却经不起丝毫的风险。
    这种畸形的发展,再加上开发商盲目的扩张,导致了这场『供大於求』引起的地產暴跌。
    首先遭难的地產商,是由沪市建筑商出身的李康节、奥门的何贤等人领导的『港澳大联合』地產公司,李康节在这段时间,拿下很多北角的地皮,被人称之为『北角地王』。
    但这家企业的很多资金,都是由何贤担保,向各家银行借贷。所以李康节的疯狂扩张,也导致奥门的何贤遭难,各家银行纷纷逼何贤还债。
    至於李康节,大家都知道他破產了,没有钱还了。
    其次遭难的是大昌地產的陈德泰,其也购入了大量的地盘,甚至还跑到北角去,和李康节爭抢地盘。
    这仅仅是资產上千万的置业公司情况,倒下的也远不止这两家企业,这一波破產的地產公司不在少数。
    正因为如此,接下来该新的地產商崛起了。
    办公室里,陈光良叫来了副总理严宽,地產部经理陆孝清,以及长子陈文杰。
    “这一波地產下跌,不过是地產周期性的发展而已。长实集团需要从市场低价购入一些地盘,为下一波地產浪潮,提供地產原材料。”
    长实集团自然拥有大量的『可重建地盘』,但显然不能吃老本,要便建便买,这样才有足够的原材料。
    严宽率先说道:“正好长实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综合性集团,每年的收入来自各方面另外一方面,长实集团目光长远,商业地產和发展地產同时发展.我们抗风险的能力,大大的加强。”
    当然,还有就是长实集团的底蕴和背景,才是根本。
    不然,发展那么多的商业地產,老早就被拖垮了。
    陆孝清说道:“我们只需等那些地產公司清盘,便可以获得廉价的原材料;同时,在市场上可选择性的吸纳。”
    这是在人家伤口撒盐啊,不过说的也很有道理。
    像『港澳大联合』、『大昌地產』必然被银行追债,那么只能便宜拍卖旗下的地盘,长实正好捡这种。
    “行吧,你们去做吧!”
    他只负责指挥大举,具体如何做,自然有这些属下。
    此时他的长子陈文杰,也已经躋身管理高层,陈光良就更加的放心了。(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