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都来了
第214章 都来了“身为官兵,眾目睽睽之下就敢威胁压迫百姓,你可对得起身上这身军服?”
冬梅踢开官兵踹向老丈的脚,这要是在武威,敢对百姓逞威风,早被姑娘吊到城墙上打了!
官兵抱著剧痛的腿哀嚎,其余官兵见一向软弱可欺的百姓竟然敢动手反抗,大感顏面尽失,拔刀上前围攻冬梅。
冬梅以一敌十,丝毫不落下风。
唐昭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吃个早饭的功夫就有人上门找事,“什么情况?”
武乙二抱臂看热闹,听得姑娘问话將前因后果说了一番,“姑娘,这些官兵隶属於西南军。”
西南军,那不是魏国公掌管的军队吗?
“你確定?”
“属下绝不会认错!”武乙二拍胸脯保证,“那些官兵衣角下摆都绣著竹节,是西南军服特有的纹饰。”
不愧是魏国公带的兵,真有乃將之风,一样的討人厌,“立即拿下!”
“是!”武乙二不再看热闹,带人上前將官兵捆地结结实实。
被捆成粽子的官兵愤怒大喊,“大胆!放开我们!我们可是西南唔!”
冬梅隨手拿了一条擦桌布塞进他嘴里。
“西南军嘛,我知道”,唐昭坐在长条板凳上,“你们来秦岛干嘛?”
官差一脸警惕。
被怀疑是敌军探子的唐昭正想就势演一出刑讯逼供的大戏,就听一阵马蹄声响起。
武乙二护在唐昭身前,“保护公子!”
唐昭循声看去,只见一名身穿鎧甲的青年策马骑在最前面,身后跟著上百个骑兵,马蹄腾飞间捲起地上雪,纷纷扬扬落了一身。
“大公子救命!”官兵如见救星一般大喊。
“何人敢欺辱我西南军將士?”领头之人拔出马背上的长剑,“束手求饶,本公子留你一个全尸!”
“呵!”唐昭嗤笑,“数年未见,大弟就是这么招待本郡主这个长姐的?”
官兵们听得一愣。
唐时在三十米外勒停马匹,他虽只见过唐昭一次,却记忆犹新。
唐时眯著眼盯著男装打扮的唐昭,犹豫著是否要假装不认识趁机报復。
唐昭摸出紫玉哨,放在嘴边一吹,清脆空灵的哨声响彻天边。
唐时皱眉,片刻后,一只巨大的海东青自天边鸣叫著飞来,半盏茶后,铺天盖地的马蹄声传来,地面仿佛都在抖动。
顾辞停马在唐昭身边,上下打量许久,弯下腰將人带上马。
唐昭坐在红耳上,一下高出唐时半个头,似笑非笑地打量唐时。
唐时下马赔罪,“小弟未管好手下,致使长姐受惊,还请长姐降罪。”
“降罪就不必了,你若伤著了清顏娘子不知该如何心疼呢”,唐昭指著那十几个满脸绝望的官兵,“身为將士,理应爱护百姓,这几个却背道而驰,若是管不好,长姐可以代劳。”
“不敢劳动长姐,等父亲到后,小弟立即稟明,为长姐出气。”
“父亲也来了?真是热闹!”唐昭眯著眼睛,“夫君,这里离驻地有多远?”
“不足五十里。”
“那便抓紧时间赶路吧,先走一步”,唐昭微笑,“大弟,咱们军营见!”
唐时垂首,“恭送长姐!”
西南军齐声道,“恭送大小姐!”
顾辞调转马头,一路向军营而去。
唐时侧头,身后骑兵上前將被捆成粽子的同袍拎上马背,骑马跟了上去。
武乙二將马栓在马车上,亲自驾车將桃一家三口送往城內安置。
东北军营里,好不容易逃离顾辞的大氅的唐昭坐在屋里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
“我给你的白虎皮大氅呢?”
“借给桃她娘了。”
桃她娘?这又是哪位?顾辞不解,“你脱离军队就是为了去救桃一家?”
“哪能呢?我又不认识,纯粹凑巧”,唐昭悄摸道,“我是想找个好地方弄盐。”
盐?“冀州盐井不多。”
“谁说非得在盐井里挖盐的”,唐昭推开窗,看著远处一望无际的大海,“这里面的盐更多。”
顾辞眼光大亮,“海水晒盐?”
唐昭夸讚,“不错嘛,这都知道。”
顾辞担忧,“之前海边百姓便取海水晒过盐,但是那海盐不仅苦涩,更有毒素,沿海百姓吃一段时间后身体便有了异样,从此便无人敢吃海盐。”
“那是他们没提纯乾净!”唐昭一抬下頜,“本姑娘自然会把杂质和其他化学元素降到最低,提纯出能食用的海盐,到那时”
“到那时,大渝百姓就能吃的起盐了”,顾辞激动不已,抱著唐昭转了好几圈。
“晕了晕了!”唐昭搂紧顾辞的脖颈大喊。
顾辞连忙將人放下。
“你先別高兴的太早,我这第一步还没开始,就被破坏了”,唐昭不悦,“好端端的,魏国公那杀千刀的怎么会来?”
“太子不给护城军与禁军,把刚征战归来的西南军推了出来”,顾辞一提起这事就冷下脸,“按军规,调用超过两万军队必须由所属將领跟隨,我带走一万將士,剩余一万太子便派了魏国公率领。”
顾辞看了眼窗外,“也是为了制衡安王叔。”
唐昭不接,“都是侄子,安王为什么不站的太子?”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论礼论势,太子胜算远高於魏王。
顾辞低声道,“魏王的母妃是安王叔的心上人,两人是姨表兄妹。”
唐昭:。。。。
“也就是说,安王不仅是魏王的叔叔,还是表舅,更是等著上位的继父!”
顾辞:。。。。
“別胡说!”顾辞打量一下四周,“这毕竟是安王叔的地盘,要谨言慎行。”
“哦!”
“你认真点,安王叔脾气不好,生起起来连陛下的面子都不给。”
唐昭撇嘴,他当然不给,谁会给抢了自己心上人的人面子。
再说了,“就算我惹怒了安王,有魏国公为我撑腰,我怕什么?”
顾辞沉默。
“嘿嘿,有父亲真好,我爱父亲!”唐昭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到?”
顾辞分析,“唐时带人探路,按规矩应该不超过两天,魏国公就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