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北府江山 > 第218章 抚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18章 抚

    第218章 抚
    一颗颗守军的人头被砍了下来,挂在长矟上,庾桓的尸体也被挂在木桩上,全城巡游。
    城中很快就传来女人的哭泣声,十分凄惨。
    刘道规心中一叹,庾桓是北方侨族,从来没将三吴百姓当过人,所以才会作下这等匪夷所思之事。
    其他侨姓高门也是一丘之貉,既不把三吴百姓当人,也鄙视北方南下的流民。
    这样不得人心的朝廷还能坚持八十多年,全靠北方胡人的威胁,让所有人都产生了危机感,心甘情愿的被他们奴役和压榨……
    “参军,府库之中有七万石粮食,十余万缗钱帛!”徐长命满脸喜色的前来禀报。
    “拿出四万缗钱赏给兄弟们,其他的装上船,让李大目送回兰陵,粮食先集中起来,在城外设粥棚,安抚百姓。”
    乌程坐落在太湖西南,与江左水网相通,李大目的海船能直达此地,倒是方便不少。
    庾桓杀了这么多青壮,省下了许多粮食。
    刘道规正好拿去收买人心。
    高珣插了一句,“派斥候去会稽、丹阳、义兴、临海、东阳诸郡散播消息。”
    刘道规点头,“不错,将乌程施粥的消息放出去,吸引流民过来!”
    如果放任流民不管不顾,迟早会被妖贼裹挟,声势会越来越大。
    如今争的就是人心。
    粥棚建起,拿出城中储备的干柴,架上大釜,洒上一些盐,片刻之间,香气四溢。
    城内的百姓纷纷赶来,不断有人冲着庾桓的尸体扔石头、吐唾沫,显然恨极了他们。
    发泄了情绪,吃饱喝足后,对征虏中军敬重起来,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
    趁着这个机会,刘道规让他们清理城外的尸体,埋葬自己的亲人,哭声又此起彼伏起来,不少冲着刘道规下跪……
    到了下午,周围流民听到风声也赶了过来。
    去年妖贼作乱,烧仓廪,焚邑屋,刊木堙井,虏掠财货,田园尽废,连婴儿都不放过,妖贼刚刚过去,北府军又来烧杀掳掠,田地荒芜,无人耕种,三吴遍地都是流民。
    活下去是所有人的本能。
    在饥饿的驱使下,也不会有人管刘道规是不是北府军。
    三吴八郡原本人口殷实,不下两百万,虽被孙恩掳走了二十余万,但大多数都逃奔山泽之中。
    短短三日,乌程就聚集起了六七千的流民。
    还有更多的人从各地赶来。
    未雨绸缪,刘道规赶紧给刘牢之上了一道文疏,陈述自己的平贼之策,请求他支援粮草。
    他的一万余北府精锐已经抵达吴郡,但这兵荒马乱的年,粮草是所有人的负担。
    三日后,只送来了三百石粮,其他的让刘道规自己想办法。
    “我能有什么办法?我又不是北府都督……”刘道规一阵埋怨。
    也不知道刘牢之这个北府都督是怎么当的,透着一股小家子气。
    不过刘道规也知道其中缘由,这年头的粮草都集中在士族豪强手上,刘牢之一介寒门,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魏晋近两百年的传统,得士族者得天下。
    好在吴郡太守袁崧对刘道规的剿贼之议颇为赞许,令人送来了一千石粮食,承诺每个月都会有粮食送来。
    又号召孔靖、虞丘进等三吴豪族,支援了七千石粮食,陆续送来。
    算是缓解了粮食的压力。
    而有袁崧、孔靖、虞丘进等豪族支持,刘道规平贼之策也算迈出第一步。
    有了粮食,就有了人心。
    刘道规坚壁清野,选拨青壮,设白玄黄赤四色大旗,人跟旗走,就在当地屯田,
    这一场大战还不知道要打多久,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多种些粮食总不会错。
    尸体清理完后,高珣率流民修建白鹭、沙月二垒,扼守水道,拱卫吴兴和义兴二郡。
    妖贼席卷了钱塘江以南的五郡,兵力迅速膨胀,将近七八万人马,浩浩荡荡聚集在钱塘江之南。
    如果只有这七八万人马,以北府军的精锐,自然不惧,当年刘牢之五千部众,就敢渡过洛涧攻打氐秦五万大军。
    但当时的氐秦大军手上没有水军,而妖贼手上掌握一支精锐水军,驻扎在上虞,随时可以溯钱塘江而上,故技重施,切断北府军的粮道。
    甚至可以从海路绕过吴郡,攻击晋陵和广陵二郡……
    有这支水军在,加上两次重创北府军的余威,刘牢之也谨慎起来。
    处在他这个位置,如果战败,不仅会被朝廷抛弃,连北府军都会离心。
    发动了两次试探性的进攻,都因为妖贼水军驰援,不得不退回,静待时机……
    刘道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超出了一个将领的权责范围,吴兴离散的百姓得以活命。
    麾下征虏中军没像之前北府军那般烧杀掳掠,郡内秩序俨然。
    设白玄黄赤四色大旗分置武康、故鄣、安吉、永安四县,屯垦戍边,不步步为营,向会稽郡推进。
    无形之间,刘道规的名声跟着起来。
    至于庾桓,死就死了,他干的那些事太丧尽天良,连袁崧都不愿帮他出头,其他人更不会追究。
    这年头死个太守,跟捏死一只蚂蚁没什么区别。
    庾家已经失势,墙倒众人推。
    “道则,今日又有一千七百余众脱离妖贼,投降我军!”高珣欢喜不已。
    四色大旗立起来之后,每天都有上千人从钱塘江南逃来。
    他们在南边日子也难过,妖贼到处劫掠,不事耕稼,八万人马聚集在一起,粮草供应都是一个大问题。
    “咱们这步棋走对了,不出两个月,妖贼自行崩溃,我意全军向前,进驻余杭,直抵钱唐江。”刘道规准备再进一步。
    北人骑马,南人操舟,三吴百姓生来会水。
    一条钱塘江挡不住他们。
    若能用这种手段瓦解妖贼,能让三吴八郡免受战火荼毒,还没有什么副作用。
    这年头百姓但凡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造反。
    高珣抚掌大笑,“妙计,良将善治军亦擅治民,道则抚恤百姓,赈济流民,活人无数,名声动于三吴八郡,你的旗号一立起来,南岸妖贼定土崩瓦解。”
    “高兄何时也会阿谀奉承了?不能治其民,而能强其兵者,未之有也。为帅者,不可只知兵事而不晓民务。”
    刘道规的这些手段其实也是跟别人学的。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