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寒门国舅 > 第672章 首功之臣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72章 首功之臣

    第672章 首功之臣
    大明兵马陆续开始回撤。
    追击到半途,突然听到鸣金声,很多人其实都不情愿就此撤离战场,因为就连素来畏畏缩缩的京营士兵都知道,当兵的一生中能碰上这么一回顺风仗,那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如此退却,别说是这辈子,下辈子都未必有机会能再体会一番。
    大明士兵就是这样,一旦交战双方势均力敌,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干,没有人愿意去送死。
    但如今己方占据上风,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没人愿意放弃眼前的肥肉,哪怕他们也知道继续追击下去的风险很大。
    不过军令当前,好歹各路人马还是收回来了。
    最先撤退的是偏关镇这边的边军,也就是百户朱玉的手下。
    然后就是大同镇千户王方的手下,他们也拥有丰富跟鞑子周旋的经验,知道鞑子勇猛且狡诈,继续追击下去跟鞑子主力迎头撞上,可能连自己的小命都丢了。
    京营兵一看连边军都撤退了,想到边军在应对鞑靼人方面经验丰富,他们一定是发现了什么难以被常人洞察的危机,于是乎,就算京营士兵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撤走。
    大明各路人马收拢回去时,鞑靼人也不是只顾着仓皇逃命,他们在经过短暂混乱后,重新聚拢了人马,并且开始组织反击。
    至少鞑靼人负责殿后的兵马,用骑射给了大明追兵一个教训,十多骑伤亡让大明将士感受到了无比巨大的压力。
    ……
    ……
    人马撤回。
    天亮时,营地里正闹哄哄地收拾,牧民能将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
    经过半宿折腾,李孜省仍旧不觉得困倦,拉着覃昌和王方等人大谈特谈,全然不顾朱玉等人的催促。
    “大人,再不走的话,可能要遇到麻烦。”朱玉道,“卑职已派人潜入谷外几十里地,探查到鞑靼人正组织人马往这边赶来。
    李孜省诧异地问道:“经历了昨夜惨败,他们还敢来吗?”
    “呵呵。”
    一旁的王方和覃昌等人笑个不停。
    此时军中上下骄纵的情绪正在蔓延。
    李孜省稍微冷静了一下,起身道:“是该走了……如我先前吩咐的那般,赶紧把人马撤往偏关,等到那儿再跟陛下报捷。”
    覃昌不满地道:“眼下不报捷更待何时?及早让陛下知道好消息才是。”
    “覃公公认为应该尽早吗?”
    李孜省笑了笑,道,“那就听你的,现在就着信使骑快马回京报捷。”
    覃昌感慨道:“营地内斩敌二十二,俘虏十八,追击中又斩落十六级,如此巨大的功劳,放到任何时候都可以大书特书……李尚书果真乃大明栋梁。此战您理所当然居首功,就如此上报,行吗?”
    “不行、不行。”
    李孜省竭力摆出一副谦逊姿态,摆手否认,脸上却难掩得意的欣悦笑容,“都是陛下教导有方,还有张国丈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外,更有覃公公鼎力相助,以及将士们英勇杀敌,我李某人何德何能敢居首功?”
    王方劝解道:“此战全赖大人坚持,不居首功实在说不过去。”
    李孜省这次放低了姿态,一脸认真道:“上奏表功时,一定得说明事情原委,这一切都源自于张国丈洞悉天机,要不是他让我们在这里埋伏,等着鞑靼人自投罗网,有我们获胜的机会吗?”
    覃昌一怔,想了想,点头道:“如此说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此时王方和朱玉等人这才出声附和。
    “可有收拾停当?”
    李孜省看向一旁的京营百户吕六。
    吕六恭敬地道:“回大人的话,该收拾的都收拾妥当了,那些牧民都把牲口赶上了,说要跟我们一起入关……是不是真要带他们一起走?”
    覃昌皱眉不已,问道:“带上他们还走得成吗?”
    李孜省摆摆手道:“话不能这么说,毕竟之前我跟他们做过承诺,以后让他们到大明庇护的草场去放牧,有河套肥美的草原供他们放牧作为奖励,才让他们倾力相助,岂能言而无信?”
    “是,是。”
    覃昌点了点头。
    那表情好似在说,你是大功臣,你说了算。
    朱玉也赶紧替那些人说好话,道:“是啊,大人,经此一役,鞑子若再来,一定会找他们报复,没我们在,只怕这些个牧民只有引颈就戮的份儿。”
    李孜省道:“那不就得了?看来朱将军还是很体谅他们的……这就是道义和仁心。陛下不一向强调要宽仁吗?将心比心,咱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只要他们心向大明,咱就成全他们吧!”
    “不敢当将军之名。”
    朱玉急忙道,“卑职不过区区百户而已。”
    覃昌笑道:“李大人说你是你就是,有今日的功劳,少得了给你们加官进爵?你们可别小瞧了咱这位李尚书,朝中多少达官显贵乃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莫说是区区将军之位,就算是尚书、阁老,也必须要仰仗咱这位李尚书。”
    “是,是。”
    朱玉听到这里,更觉振奋。
    我不过是收了那群牧民的贿赂,希望以后能以他们部族中的男子来我麾下效力卖命,这才给他们说话。
    怎么到了李大人眼中,我却成了陛下推崇的仁义之士?
    李孜省突然想起什么,又说道:“昨天夜里,那个冲出去对着鞑子队伍放冷箭之人呢?一早就说让他来见我,为何现在还没来?”
    “大人。”
    朱玉提醒道,“那人一早就来了,就是先前跟您介绍营地状况的那个少年……小小年纪却英勇得紧,虽然汉话说得不是很麻溜,但有一膀子力气,且英勇无畏,培养好了绝对是有项布之勇的悍将!”
    李孜省道:“那挺好,把人带上,咱继续西去送东西时,让他护驾在旁。等回到京师后,我要为他跟陛下表功。”
    朱玉请示:“要不要让他进来磕头谢恩?”
    “谢什么恩?我不过是带大家伙儿出来打仗,你们替我赚取了功劳,还有那少年郎,帮助朝廷天兵引诱鞑子进入陷阱,才有此大捷,我代表朝廷表彰他,哪里用得着谢恩?
    “各位,一定不要嫌弃啊,我这人说话粗鄙不堪,毕竟不是什么文绉绉的人,想装也装不来。咱先往偏关去,半路上,由覃公公为各位表功……放心,全军上下,一个都少不了,功劳有的是!”
    “得令!”
    在场的人无不被李孜省的礼贤下士所感动。
    打了胜仗,不骄不躁,对我们这些当兵的也没丝毫嫌弃,这么好的主帅上哪儿找去?
    谁说一定得文人当都御史才能带我们打仗?
    这位方士出身的高官,更让我们觉得亲切。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