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量身打造
第751章 量身打造此时的朱祐樘,并不是不想第一时间赶去见小舅子,而是他确实遇到了一点儿麻烦。
这事也与张峦有关。
朝廷有人核查了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尤其是张峦当上户部右侍郎后,有关太仓等处仓储的账目,发现许多名目对不上,如此便有人怀疑,张峦名义上是从民间募集钱粮解决西北军镇面临的困境,但实际上却是以朝廷库存钱粮来借献佛,甚至可能涉及中饱私囊的行为。
于是乎,参劾张峦的奏疏慢慢多了起来。
或许是朝中人理解不了……一个外戚,在嫁女儿之前,就是个穷秀才,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
结果当上外戚后,集荣华富贵于一身不说,还总说从自家库房中拿钱财来贴补朝廷?
骗鬼呢?
他要真有本事赚钱,为什么年过四十还那么穷困潦倒?当然这种穷困,只是相对于朝中权贵而言,张家家境还是比一般升斗小民好得多。
负责把参劾奏疏送过来的人,不是李荣,而是戴义。
戴义年纪虽大,但身体一直都很好,他在司礼监中属于能歌善舞的类型,喜欢画画,一手书法也非常牛逼,弹琴更是一绝。
这么个人,才华横溢,资历也够了,唯独处理政事的能力相对欠缺。
当初怀恩、覃昌和韦泰三足鼎立时,根本就没戴义什么事,他也没有指望自己能够上位。
但问题是现在三人均已退下去了,目前暂时执掌司礼监的覃吉又庸碌无为,戴义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己也应该适时往前冲一冲了,不说青史留名吧,至少也要显示下存在感,于是便把外人不敢说的事主动跟皇帝禀明,同时也是防止朱佑樘在朝会上被言官突然发难时还不知发生了什么。
朱祐樘皱眉问道:“这下家伙难道不知道眼下岳父的家产有多少吗?”
戴义谨慎地道:“他们说,张氏一门本已没落,虽然在兴济时便与商贾有往来,但生活依然很拮据。
“但不知为何,最近两年突然就成了暴发户。这其中,或有李孜省暗中资助的原因,但也不能否认张国丈很有可能会利用其户部侍郎的身份,从中渔利,尤其弹劾奏疏上还着重提到了年初盐税改革之事。”
朱祐樘黑着脸道:“盐引制度改革,全都是放在明面上进行,处于朝官的监督下。在此期间,岳父一直在家养病不出,只是年前提出大致方略,并未亲自主持盐引折换,就这还要指控他从中渔利?”
“是啊。”
戴义赶紧道,“朝中人对张国丈误会太多了。”
“简直是岂有此理!”
朱祐樘站起身来,拂袖道:“有人要攻击张氏一门,就让他们拿出证据来,不要听风就是雨,凭空污人清白不说,还要让朕派人去查。哼,如此狂悖之徒,留他们在朝有何用?去,把这几道奏疏全都驳回,若再贸然上疏,定严惩不贷!”
……
……
朱祐樘回到坤宁宫时,饭菜都已经上齐了。
看到张延龄,朱祐樘眉眼全都舒展开了,显得非常高兴,显然在他心目中,小舅子比自己那几个亲弟弟都要亲,毕竟他跟兄弟间还存在勾心斗角的情况,尤其涉及皇位之争,导致他根本就无法跟兄弟交心。
反倒是小舅子,跟他之间并无利益上的冲突,更因为对妻子的溺爱,导致他爱屋及乌,把岳父家的人,尤其是张延龄,当成是这世上最亲的人。
“延龄,去西山一趟,很辛苦吧?”
朱祐樘笑着打招呼,随即关切地道:“哎呀,看看你,瘦了好多,回来后一定要注意休息,别太劳累了。不管什么时候,身体都是第一位的,小伙子精神些才会讨女孩子喜欢……你不知道,近来跟我说媒,想要找你定亲的人家可不少呢。”
张延龄闻言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地问:“姐夫,你说的都是些什么啊……我怎么听不懂呢?”
张玗白了弟弟一眼,“以你的少年老成,会不知道说媒是什么意思?我刚才都没跟你说,只等你姐夫开口呢。”
“哈哈。”
朱祐樘很开心。
妻子没跟弟弟说的事,从他口中说出来,对他来说似乎相当有趣。
对于一个自闭症患者来说,找到一个交心人,坐在一起有着家人的温馨,能就话题畅所欲言,那种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张延龄道:“我这年岁……未免太小了些吧?”
朱祐樘指了指妻子,笑着道:“玗儿,你来说吧。”
张玗道:“就是那些个皇亲国戚,听说你很有本事,都问你是否婚配……这不,太皇太后那边也很关心,说要给你找个好人家。”
“咳咳。”
张延龄诧异地问,“怎么会想到找我联姻呢?我还没成年呢……再说了,各家都有适龄的女儿吗?”
“应该有吧。反正不是公主、郡主就是公侯家的千金小姐,配你也不算辱没张家门楣。”张玗道,“不过我跟陛下商议过了,目前你还没把心定下来,正处于求学、增加阅历的阶段,暂时不宜谈婚事。”
“还是姐夫和姐姐懂我,我确实不想。”
张延龄道。
张玗再度看向丈夫,道:“陛下,还是你来说吧。”
朱祐樘笑眯眯地道:“就算现在不想,其实你也可以参详一下,提前选定一家也好嘛。本来这件事,我打算跟你父亲说说,但最近岳父……他现在还好吗?”
话题自然而然转到了张峦身上。
“不太好。”
张延龄摇头道,“一直在家里静养,病恹恹的,一点儿精神都没有。好在经过我治疗后,父亲已无大碍。他这次病得确实很严重,就像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还得休养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康复。”
“唉!没想到会这样。”朱祐樘难过地道,“可能真如之前说的,窥探天意太多,让岳父遭受天罚了吧。”
张玗道:“什么天罚,别听那些鬼话……陛下,你又不是小孩子,还不知道家父那番说辞,是在搪塞人吗?他是因为得了肺疾,再加上生活不检点,才导致病情陡然加重,好在有延龄给他治病,不然的话……”
张延龄不满地道:“姐,你咋还拆台呢?”
“切,实话实说不行吗?”
张玗白了弟弟一眼,道,“你就说,我拆谁的台了?以前娘家人最亲,但现在谁最亲还不明显吗?”
朱祐樘显得很得意,笑着调侃:“延龄,我觉得你姐姐说得一点儿都没错,你有什么事千万别瞒着姐夫。”
张延龄闷闷不乐:“果然是女生外向……姐,你怎变心了呢?”
“滚,你个臭小子。”
张玗道,“你本事再大,也只是个小家雀,还想在姐姐面前冒充老鹰不成?好了好了,咱赶紧用膳吧,饭菜都快凉了。”
“吃饭就吃饭,说啥用膳……进宫后,姐你怎么说话变得文绉绉了呢?”张延龄揶揄道。
“闭嘴!”
张玗斥道:“吃饭都不积极,你还能干啥?不听话,回头一准儿收拾你!”
……
……
三人围坐在餐桌前。
皇帝的膳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奢华,以素菜为主,比如芙蓉豆腐蒸竹笋、山药百合炖雪梨、荷香糯米藕、鸡油蒸菜心、玉脂双菇烩等,搭配清蒸松江鲈和茼蒿银芽拌鸡丝这两道荤菜。
朱祐樘和张玗不断往张延龄碗里夹菜。
看到自己碗里菜肴已堆成了一座小山,张延龄赶忙求饶:“姐夫,姐姐,让我自己来吧……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不是怕你放不开,饿肚子吗?”张玗道,“不过你来挺好的,不然你姐夫总往我碗里塞……”
朱祐樘以为妻子吃醋了,赶紧往妻子碗里夹了一些菜,笑着道:“玗儿,我这不是关心你吗?怎么还说我?”
张玗嘟嘴:“但有些菜我确实不喜欢……”
张延龄道:“姐夫、姐姐,我觉得你们应该在膳食上多注意……我看出来了,你们生活很朴素,基本是以素菜为主,但有些时候,营养还是要注意补充的,否则对身体不好。”
“节俭些总归没错。”
张玗道,“再说了,这比当初在家里的时候,吃得好多了。”
朱祐樘则问:“哪里需要改善呢?”
显然朱祐樘自己不喜欢大鱼大肉,嗜好清淡的口味,毕竟那是他从小到大习惯的食物,但为了妻子,他可以做一些改变。
张延龄道:“主要是得补充够营养,食谱方面稍加改善就好。”
“那回头你说说。”
朱祐樘笑着道,“现在才知道,原来张家会治病的那个人是你,而不是岳父。到底你的传承是学自你父亲,还是说……”
“姐夫,咱能不探讨这个问题吗?”
张延龄不想出卖老父亲,让朱祐樘这个女婿觉得老丈人一无是处。
但他又知道,凭姐姐张玗那张嘴,基本上平时能说的不能说的,都跟丈夫说了。
不然,朱祐樘也不会有此一问。
朱祐樘点头道:“那就先不问了。就说你这次去西山的经历吧……之前听你来信说,收获不小。如今马上就要修黄河,牵扯到朝廷人力物力的调配……两件事能够一起进行吗?”
张延龄道:“姐夫是问经费够不够?治理黄河的初期费用,由李尚书提供,估计有个三四十万两银子就行了。”
张玗惊讶地问道:“李孜省这么有钱吗?能拿出这么多银子来?”
“嗯。”
张延龄点头道,“连家父都说,其实李孜省算不上什么清官,先皇时,他曾靠卖官鬻爵,中饱私囊,好在多数都贡献给内府了。”
朱祐樘点头道:“我问过下面的人,情况确实是这样。所以这个人……能用,但不能一直用。”
张玗道:“这种事你们自己看着办吧,我一个妇道人家,就不问这些了……不过,听你们的说法,李孜省应该不坏吧?”
朱祐樘道:“除了存在打压异己的情况,其他恶行倒是不彰……不过,在选妃之事上,他曾出力帮过我们的忙。玗儿,说起来,他还算是我们半个媒人。”
张玗白了丈夫一眼,却没有再说话。
“就连皇祖母都觉得,李孜省虽非良善之辈,但也不是大奸大恶,做人很讲规矩。”朱祐樘道,“皇祖母之前跟我说,只要能用,还是先用着吧。至少这个人没有结党,此番遭到弹劾,没一个朝臣站在他那边,算得上是孤臣。如果能用好的话,会跟父皇当年用他的效果一样,能给我治理朝政带来一定好处。”
张延龄道:“那……姐夫,用李孜省治河,你会不会感到为难?或者说,姐夫心里有更好的人选?”
“我这边没什么啊!”
朱祐樘摇了摇头,随即解释:“一切还是要看你父亲的意思。不过看样子,这个人既然能用心治河,能力也不错,就让他试试吧。三年下来,希望他能把黄河治理好,不负众望。咦,你怎么不吃了?还剩这么多菜……”
“啊?我胃没那么大,吃不了太多。”
说罢张延龄还摸了摸肚子。
张玗在旁发出威胁:“不许剩菜,这些都是我和你姐夫的一片心,硬吃也得吃完!”
“啊?还能这样?”
张延龄苦着脸道,“什么时候吃饭也成了一种负担?”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正是长个的时候,多吃一些怎么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全部吃下去。哦对了,娘向我抱怨,说你小小年岁,操心的事太多,会压着你长不高,希望你能早些定下心来。”
说到这儿,张玗还瞪了弟弟一眼,道,“不然为什么我跟你姐夫会操心你的婚事?”
“咳。”
张延龄只好闷头继续干饭。
朱祐樘笑道:“延龄,其实你做的那些事,现在已不是秘密,很多人哪怕不在京城,也都在打听你的事。”
张延龄眨了眨眼睛,问道:“打听我什么?”
“就是看你年岁怎样,才学如何,希望能与张家联姻。”
朱祐樘笑着说道。
“大哥不是还没成婚吗?”
张延龄提醒道,“大哥确实快到娶亲的年岁了,你们去关心他便可。我这边一点儿都不着急。”
张玗道:“也有问你大哥的,我都没好意思说……家里两个弟弟差别太大了,就怕被人觉得,我乱点鸳鸯谱,配错了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前没人觉得跟张家联姻还要区分哥哥和弟弟,但现在看来……要是跟弟弟联姻,那就赚大了。
甚至姐姐和姐夫,也更关心张延龄这个更小的弟弟,反倒对张家老大的婚事没怎么上心。
……
……
吃过饭。
朱祐樘有意支开妻子,跟张延龄说了现在朝中的情况。
“我已经不想让刘吉继续留在内阁。”
朱祐樘直言不讳道,“你父亲的病要是好得差不多了,就让他入阁吧。不过之前他提过,说是希望能继续留在户部,有所作为。”
张延龄道:“这个,我可做不了主……姐夫问我,是不是不太妥当?”
“我就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祐樘道。
张延龄问:“那……姐夫是希望家父入阁,还是不入呢?其实家父入阁,能帮到您的地方,未必有很多。至少在治理朝务上,尤其是拟定票拟,处理朝事方面,他不太擅长,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朱祐樘点点头道:“我知道。”
张延龄很好奇,你知道什么?
“我很想你父亲入阁,同时允许他留任户部右侍郎,以养病为名,继续打理户部事务。”朱祐樘道,“除此之外,我会再让刘健刘先生入阁,让他协助岳父打理内阁中事。”
张延龄迟疑道:“这样会不会遭人非议?”
“没什么啊。”
朱祐樘笑道,“岳父养病很久了,也没见出什么乱子。其实这样挺好的,算是留个后手罢,真需要你父亲顶起来的那一天,他随时能接手内阁事务。或者在内阁人手紧缺时,他能及时前去帮忙。”
张延龄心想,果然国丈的优势巨大啊!
还能当个名誉阁老?
既是实权派,还不用为此劳心劳力……这职位简直是给张老头量身打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