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 第355章 大明三大营!朱应准备北上建都!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5章 大明三大营!朱应准备北上建都!

    “魏国公果然聪明。”
    “知道孤下一步要做什么。”朱应笑了笑,十分欣慰的看向了徐辉祖。
    “从殿下这近一年的施政举措,削藩,废免税,摊丁入亩,如此之多的国策都在于强盛国力,而国力强盛之后又有诸多神兵利器,想来定是殿下想要再强军改制。”徐辉祖则是笑着回道。
    看着他的样子,显然是对此早有所料了。
    只不过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
    毕竟。
    天下地图他也看过了,自然也很清楚朱应的雄心壮志,那是真正的志在天下。
    “没错。”
    “孤的确是要改大明军制,让大明顺应新时代,成立一支对外开疆拓土之军。”
    “今日你们既然来了,那姑且可以先给诸位一看。”朱应笑了笑,一摆手。
    一旁的刘磊则是立刻会意,当即就从桌子上拿出了一封拟定好的册录来。
    众将目光立刻汇聚。
    刘磊则是将册录展开在众将的眼前。
    朱应亲自编写的整军册录也是呈现众人眼前。
    “神机营。”
    “骑战营。”
    “攻防营。”
    首先便是九个字呈现众将眼前。
    然后便是这三大营之下,各类兵种配合的整编。
    可以说。
    这就是以现代结合这个时代的方式组建了一个新的军制。
    神机营。
    以火器为主,火炮齐聚,火器为先。
    绝对是属于这个时代惟一一个将火器成建制组建军队的国度。
    骑战营。
    顾名思义,以骑兵为主。
    攻防营。
    攻城掠地,攻城陷阵,以步卒为主。
    “敢问殿下。”
    “这三个大营组建多少兵力?”李景隆则是恭敬问道。
    “五十万兵力。”
    “除了主战外,还包含后勤营与工兵营,后者两个辅助营都编入步战营内。”
    “孤要的是一支攻防一体,驻扎一体,全勤一体的真正扩张军队,能够无视任何地形,任何地方都可以攻伐一切的军队。”朱应沉声道,带着一种正色。
    听到这。
    众将也似乎在想着朱应所言,看着面前的整军册录陷入了一种深思之中。
    “敢问殿下。”
    “这整军是否包含边军?”
    “论战力,我大明边军战力方为最强。”徐辉祖恭敬问道。
    “自然。”
    朱应点了点头,带着几分思虑:“首先,孤会以大宁,北平,辽东,山西,陕西等北境边军为主,组建骑战营。”
    “至于神机营,步战营,将自中部与南边的军队之中整编。”
    “或者说。”
    “未来边军为守军,主战营为攻伐之军,择选精锐,整编成军。”
    听到这。
    众将也是纷纷明白了意思。
    “殿下。”
    “臣等愿意效力。”
    蓝玉立刻出声道。
    “没错。”
    “请殿下给臣等一个机会,臣等愿誓死效力,参与改制。”
    徐辉祖,常茂,李景隆他们也都是带着一脸期盼之色。
    “此事。”
    “孤已有定义。”
    “待得大明各地府域秋收彻底结束后,孤会启程前往北疆,孤会亲自督促大军重整,如若你们想要去,可以随孤一同。”
    “当然。”
    “此事孤也并不强求。”朱应对着众人说道。
    闻言!
    殿内众将都是一拜:“臣等愿相随。”
    “这一次如若去整军,快则半载,慢则一年甚至更久,你们可考虑清楚了。”朱应笑着道。
    “臣等已经考虑清楚了。”众将齐声道。
    “好。”
    “那你们就回去做好准备,等着孤的诏谕吧。”朱应笑了笑,也不再多言。
    这一次前往北疆,除了整军外,最为关键的还有一事,那便是迁都,迁都北平。
    或者说如同昔日的元庭一样,立三个都城。
    互相拱卫。
    大明想要真正开疆拓土,必须要先行解决北边的北元,迁都北平便是关键一步。
    从朱应口中得到了整军的答案。
    蓝玉等将领自然是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接下来。”
    “便是等秋收赋税彻底巩固,便可以启程前往北疆了。”
    “在此之前,妙锦她们应该也要临盆了。”朱应暗暗想着。
    ……
    时间逐渐过去!
    眨眼间。
    又过去了大半个月。
    应天城。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肥皂,香水。”
    “玻璃,蔗。”
    “不限量供给。”
    “……”
    “终于能够买到了,太好了。”
    “这肥皂可是好东西,还有那香水,我家婆娘用了后,那浑身那叫一个香,而且洗的也非常干净。”
    “是啊。”
    “还有那蔗,现在这玩意加一点佐料,竟然还有冰葫芦,太好吃了。”
    “这些可都是出自皇家产业,都是出自太孙殿下,如今我大明的新物事可都是出自太孙殿下啊。”
    “太孙殿下归来了,我们的日子看着都变好了。”
    “可不是嘛,以前想要种田还要租赁,如今我也有了自己的田地了。”
    对于民间而言。
    皇家产业真正开始铺开已经过去了数月了,如今产业的各种新物事也遍布了应天府与周边的府域了。
    这对于民间万民的改变,可想而知。
    而且随着皇家产业逐渐铺开,也终将影响整个天下。
    而今日!
    又一件大事。
    应天城各地盐铺。
    “乡亲父老们。”
    “自今日起,应朝廷令,盐铺一律不再贩卖粗盐。”
    各地盐铺掌柜对着外面排队买盐的百姓道。
    “为何不卖粗盐了啊?”
    “没有盐,我们吃什么?”
    “朝廷为什么会下发如此政令啊?”
    而不贩卖粗盐的消息一出,让整个应天城内等待买盐的百姓们全部都呆愕了。
    毕竟如今大明百姓的选择只有两个,一个是买精盐,一个就是买粗盐。
    寻常百姓家里根本不可能买得起精盐。
    “诸位乡亲父老不要着急。”
    “太孙殿下恩泽万民,今已经下达政令,将向天下万民售卖细盐,比之精盐更为精细。”
    “而且价格低廉,只是粗盐的三倍。”
    “这也足可让天下万民承受起。”各地盐铺内的掌柜也是纷纷开口。
    而这。
    自然是引起了极大的波澜。
    当看到了殿内玻璃罐装着的细盐,全部都惊呆了。
    显然。
    这一举措让所有人都大惊。
    显然。
    看着玻璃罐内的细盐,比之他们曾经吃的粗盐还好了不止一丁半点了。
    此间,自然会引起不小的波澜来。
    ……
    工部。
    “殿下。”
    “水泥已经成功调制。”
    “混泥土也成功了。”
    “这两件当真是神物啊,若是向整个大明推行下去,我大明的官道将会变得无比通畅。”
    秦达无比激动的对着朱应说道。
    而在他面前。
    正是一条用混泥土修葺的地,非常工整,并且非常之坚固平坦。
    作为工部尚书的秦达,此刻无比的兴奋。
    在他身后的工部官员也是如此。
    与诸多神兵利器一样,这水泥和混泥土对于这时代而言,绝对是基建神器。
    “秦尚书。”
    “现在你知道孤为何要将工部权柄拆解了吧?”朱应看着秦达一笑。
    “老臣完全明白了。”
    “工部本就肩负着举国基建之任,如若再兼顾军械,难免无法顾及。”
    “特别是此等神器出现之后,更是如此。”
    “未来工部可是有事做了。”秦达笑着说道。
    “秦尚书。”
    “孤之规划。”
    “自应天府开始,重修官道,确保商贸通行的同时也要保证官道修筑进行。”朱应对着秦达说道。
    “请殿下放心。”
    “臣会让工部抓紧招募工匠,确保官道修筑。”秦达立刻保证道。
    “水泥虽为基建之物,但同样也是国之重器,未来水泥的产出也都会在军营严格把守。”
    “如今是应天府,孤会在每一个府域驻军军营都设立一个水泥作坊,但如何调度施行,工部直接下派给地方官府,以孤的名义。”
    “总之。”
    “工部督造,工部运送水泥,国库出钱,地方官府招募匠人修建。”
    “这样就可让官道与驰道尽快修好。”朱应看着秦达,十分严肃的说道。
    “臣明白了。”秦达恭敬领命。
    对于朱应的安排,他自然是十分清楚的。
    “好了。”
    “该交代的,孤都已经交代了。”
    “之后有什么事,秦尚书可以直接上奏太子与皇上。”
    “孤再过一些十日就要去北疆了。”朱应又对着秦达说道。
    “太孙去北疆定是处置要事,臣不便多问,但有关于官道修筑,臣定竭尽所能。”秦达立刻保证道。
    ……
    文渊阁内!
    “你小子,妙锦她们才刚刚临盆不久,你就要去北疆?”朱元璋用一种埋怨的眼神看着朱应。
    又过去了这么久的时间。
    徐妙锦,沐雅。
    还有李庆慎都成功临盆。
    给朱应诞生了子嗣。
    徐妙锦生了一个女儿,朱应取名为朱文淇,沐雅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朱文启,李庆慎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朱文代。
    当然。
    子嗣虽然出生。
    但身份位分自然是不同的。
    徐妙锦和沐雅所生的还能够称之为嫡子,李庆慎所生的则是为庶子,毕竟她只是一个妾室。
    “没办法。”
    “拖了这么久了,如今她们也都生了,全部都平安,我也要去做一些该做的事情了。”
    “迁都,整军。”
    “这些都是大事。”
    “我必须快点整合了,以后才能够出征北疆,一统天下。”朱应笑着说道。
    “得了。”
    “你小子有主见,咱也懒得说什么了。”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再多言什么,随后道:“你要去北疆,正好咱刚刚收到了一些消息。”
    说着。
    朱元璋从桌子上取出了一封奏折,然后对着朱应一递。
    朱应接过来一看。
    “一年多的争锋,北疆草原的势力还终究是定下了。”
    “鞑靼,瓦剌,兀良哈。”
    “还有一些小部落附庸。”
    “这北元也是彻底亡了。”朱应冷笑了一声,带着几分嘲弄。
    “昔日一统的北元没有了,但这三个部落的实力同样也不弱,而且北元皇族也并非名存实亡,鞑靼正是北元皇族的传承。”
    “他们如今安宁了,肯定会相反设法来找我大明的岔。”朱元璋沉声道。
    “我可不怕他们。”
    “甚至巴不得他们来犯。”
    “正好,师出有名。”朱应淡笑了一声,根本不担心这一点。
    归根结底。
    朱应想要重新整军的第一步就是来定下北疆。
    “你想要一统天下咱支持。”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点,打下来之后如何治理?”
    “再而。”
    “北疆辽阔无边,你真的能够再重复昔日的封狼居胥吗?”朱元璋则是十分担忧的问道。
    “这个问题问得好。”朱应一笑,随而道:“难道秦达没有告诉老头子你,水泥和混泥土吗?”
    “以往。”
    “在那北疆之地,太过辽阔,我大明辎重无法运输,而且无法真正的掌控。”
    “但有了水泥和混泥土。”
    “我就相隔十里一个堡垒,相隔百里一座小城。”
    “水泥数日便可坚固。”
    “我要一步步将北疆掌控蚕食。”朱应笑道,带着一种野望。
    而且。
    这还只是开始。
    对近的敌人,还可以用此战法。
    而未来对待远的,那些异族番邦。
    那就等着蒸汽机成型,等着铁路开设。
    那就是真的日行几百里了。
    “准备什么时候北上?”
    “需要咱做什么?”朱元璋关切的问道。
    “老头子你替我好好将国策施行就行了。”
    “顺便,将北元皇帝交给我,既然他北疆安定了,我就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等整军之后,便直接挥师北上。”朱应笑着道。
    “你小子不是去建都吗?怎么又要直接动兵了?”朱元璋有些担心的道。
    虽然知道自己孙子很厉害,可一想到战场之上的危机四伏,朱元璋还是免不得关心的。
    “视情况而定。”
    “总之这一次我在北边会待很久,所以应天的一切就拜托你和父亲了。”朱应也是变得极为认真起来。
    “带多少人去?”
    朱元璋问道。
    “六部的人都要带一些,都城新立,六部职权不可失。”
    “还有淮西众将领也会随行,辅助我整合大军。”
    “皇家产业,皇家银行,军攻坊,各班底也会带上一些人,在北边也建立。”朱应缓缓说道。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