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辉远传媒登顶国内!
第198章 辉远传媒登顶国内!上午十点半,长安剧院内的签约仪式落下帷幕,现场的热闹却丝毫未减。
记者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分散开来,将镜头和话筒对准了场内的各位重量级人物。
电视台的记者们忙得脚不沾地。
镜头在签约台、明星群、学生堆之间来回切换,主持人对着镜头实时播报:
“观众朋友们,这里是辉远传媒与光华集团的签约现场。
此次合作,光华集团以光华长安大厦估值6亿入股,双方再共同注资3亿美元,让辉远传媒的总估值达到43亿。
一跃成为国内传媒行业的巨头!
辉远传媒成立不到一年,已在唱片、影视领域全面布局,反盗版、建基地、拓海外的规划,正让其成为行业标杆。”
后排的中戏、北电(96)级学生堆里,气氛更是热烈。
章子怡看着被记者簇拥的前辈们,眼里闪着光:“公司现在的体量完全不一样了,以后我们能接触到的资源肯定更多。”
胡静望着台上还在合影的众人,感慨道:“跟着公司走,以后机会肯定比现在多,可得更努力才行。”
一旁黄晓明则拍着陈坤的肩膀:“《还珠格格》《将爱情进行到底》年底就要播了,再等公司院线铺起来,咱们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
现场的辉远传媒明星们也纷纷与导演、嘉宾合影。
楚若琳、高园园、刘晓丽等人站在人群中,脸上洋溢着喜悦,与张艺谋等前辈的互动显得自然又亲切。
周星驰被一群记者围住,面对“是否会与辉远传媒有更多合作”的问题。
“辉远有魄力,顾总够大气,合作肯定是少不了的,《少林足球》只是开始嘛。”
而张艺谋也被问及对辉远传媒未来布局的看法。
“从《英雄》的筹备就能看出,辉远的雄心不止于国内。
他们敢砸钱搞特效、建基地,这种魄力在国内少见,我很期待后续的合作。”
陈凯歌则带着陈虹,被记者们追问《荆轲刺秦王》的投资问题,笑着打太极。
“刚和顾总聊过,辉远对优质项目向来支持,具体细节很快会公布。”
巩俐面对镜头时,优雅地颔首。
当被问及“听说辉远传媒为你量身打造了多部大片,助力走向国际”时。
“辉远传媒的海外布局很有远见,现在在国内,它已是头部公司了。
我选择加入,也是看重这里的平台和资源,希望能借助这个机会,尝试更多元的角色,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刚说完,另一位记者立刻追问:“那传闻说公司为了邀你加盟,还附赠了不少股份,是真的吗?”
巩俐笑着摆了摆手。
“股份只是公司的一点心意,谈不上多。比起这些,能遇到好剧本、好团队,才是我在意的。”
这话落在记者们耳中,不少人心里已默默算开了账。
辉远总估值43亿,“一点心意”哪怕只有0.1%,也是430万;以巩俐的咖位,这比例怕是远不止于此……
光是想到可能的数字,就足以让圈内人咋舌。
何晴、蒋雯丽等资深女演员也被围住,她们纷纷表示对公司未来的信心。
言语间难掩对辉远传媒资源和规划的认可。
陈宝国、陈道明、张丰毅几位实力派男演员,则更多谈及影视行业的发展。
认为辉远的入局将推动行业走向更规范化、国际化的道路。
记者们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巩俐这样的巨星,还是陈宝国、张丰毅这些资深戏骨。
被问及“股份”时都默契地一带而过,没说出具体数字。
可脸上那藏不住的笑意,早已说明一切。
想到辉远从几千万到43亿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公司对外公布的“布局海外、剑指全球”的规划,记者们心里更有谱了。
现在的43亿或许只是起点,若未来真能如规划中那般冲到430亿,甚至更多。
那这些艺人手中的股份,将升值成何等惊人的数字?
单是这份“与公司共成长”的底气,就足以让辉远在招揽人才时,甩出其它传媒公司难以匹敌的筹码。
而这样的魄力与格局,不仅让辉远坐稳了国内头部的位置,更让人期待它未来能真正走出国门。
与好莱坞的传媒巨头们一争高下……
记者们忙着赶稿、直播,报道标题在脑海中快速成型。
《辉远传媒联姻光华集团,43亿估值成行业新巨头》《三亿美元注资!辉远传媒剑指海外市场》……
不过采访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
无论是受访的导演、演员,还是台上的管理层,言谈间都频频提及“顾总”——这位辉远传媒的大股东。
可偏偏,他们在现场找了又找,却始终没见到这位核心人物的身影。
这位顾总向来神秘,公司大小事务多由戴总出面。
连今天的签约仪式也是戴总上台落笔。
能在短短一年把公司做到43亿估值,还拉来光华集团这样的战略伙伴,到底是何方神圣?
几个跑深度报道的记者四处打听,想找机会做个专访,转了一圈却连人影都没见到。
只能遗憾地作罢!
而此时的顾俊辉,已来到了辉远传媒的会议室。
郭总、戴总、许安红等一众管理层早已就座。
随着顾俊辉落座,会议正式开始,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
“签约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布局得细化到每一个节点。
香港的收购、东南亚的渠道拓展、明年院线的选址……
都得开始规划。”
戴总是第一个发言的:“目前公司的基本盘已经稳住了。
先说唱片这边,楚若琳的首张专辑是1月1号发行,到现在九个多月,销量已经冲到1300万张。
照这势头,全年破1500万没问题,妥妥成了行业的标杆。
那接下来第二张专辑必须精益求精,我跟制作部敲定了,里面会收录《还珠格格》和《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几首主题曲。
像《雨蝶》,还有《等你爱我》,都是精挑细选的,年底刚好配合两部剧播出。
接下来我们得再签些新人,把唱片板块的盘子做得更扎实……”
顾俊辉听到戴总提的这些歌,心里盘算——主题曲搭配剧集热度,必然会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销量绝不会比第一张专辑差。
有这两张专辑打底,楚若琳在音乐圈基本就登顶了。
他的思绪又发散开来:《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文慧,再加上明年《少林足球》的角色。
几部作品连下来,楚若琳在影视圈的地位也该坐稳了。
到明年年底,国内登顶没问题,后年正好借着势头往海外推……
戴总继续说道:“今年拍完的几部剧和电影素材我都过了,质量没问题。
尤其是《还珠格格》,成片大家都看了,笑点、泪点、话题点全占了,年底播出绝对能爆。
顾总之前有远见,提前跟演员们谈好了续集意向。
现在第二部的筹备可以正式提上议程,剧本团队已经在打磨细节了。
按照规划,明年唱片、电视剧、电影的产能要在今年基础上翻一倍。
现在有三亿美元的注资,资金链充裕,这个目标只会超额完成。”
说到这里,他话锋一转。
“另外,11楼目前已经有点饱和了。之前没敲定光华的合作时,我跟许总聊过12、13楼的租赁。
那下半年就启动这两层的装修,明年初就能投入使用。
到时发行、院线的布局全面铺开,肯定要招大量人手,员工规模怕是要迎来爆发式增长,三层楼刚好能接住。
至于大厦里其它楼层的租户暂时不动,维持现有租期。
等他们合约到期后,再根据公司扩张需求统一规划调整。”
会议室里传来几声低笑。
戴总话锋转到郭总身上,带着点调侃的意味。
“还有个事儿,光华的长安大厦既然已经入股公司,这楼的名字……”
郭总立刻接话。
“名字当然得改!我看就叫‘辉远长安大厦’,既保留了‘长安’的地名,又突出咱们公司,多合适。”
众人都看向顾俊辉,他笑了笑。
“这种事你们定就行,不用问我。名字是个记号,关键是这楼里能做出多少事来。”
戴总讲完,第二个发言的是许安红。这是她以辉远传媒管理层身份的第一次亮相,准备得很充分。
“我补充下发行和院线的规划。国内院线制度正在改革,我们得紧跟政策变化。
顾总之前提的‘商业地产+院线’模式,我计划分两步走。
明年重点投入这一块,在商业地产成型前,先收购改造一批现有国有院线。
不过,国有院线牵扯体制改革,政策尺度得拿捏精准,这一步急不得。”
戴总这时在旁边插了一句:“这方面确实有点敏感!不过有许总在,我们都放心。”
会议室顿时响起一阵默契笑声。
许安红看在眼里,清楚大家的笑意里藏着什么。
无非是她身后的家族背景。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带的光环,也没办法只能认了。
比起靠这些,她更想凭自己的能力站稳脚跟。
顾俊辉给的股份,和那份不加掩饰的欣赏,都让她憋着一股劲。
必须做出成绩,既对得起这份信任,也得让他看到,自己不输于那些红颜。
许安红收回思绪,继续说道:“我已经让公司团队筛了北方地区的院线名单,优先选位置好、改造空间大的。
只要政策允许,年内能敲定第一批目标。”
顾俊辉颔首:“思路稳妥,政策衔接这块你多费心。”
许安红应声时,嘴角含笑。
能得到他这句肯定,刚才那点复杂心绪,顿时烟消云散了。
不过,接下来她的语气又郑重起来。
“还有影视基地的规划得再提速。现在有了郭总公司的战略入股,资金实力充足。
不必再按原计划等到2009年。
原方案三期总投资270亿,分12年完成,觉得可以压缩到10年。
第一期3年不变,第二期从4年缩到3年,第三期从5年缩到4年。
争取2007年前全部完工!
大家都知道好莱坞的特效技术、影视扩张非常快。
而我们的虚拟拍摄基地、3d动画实验室要是2009年才配齐,这样很难跟上国际节奏。”
她顿了顿,补充道,“影视基地方面审批和土地规划这块,我已经让家里人提前说了。
预估流程比常规能省一半时间!”
会议室里的人都听出了弦外之音——“家里人”三个字轻描淡写,却没人敢不重视。
许家在京城的能量,足够让这些繁琐的审批环节一路绿灯。
许安红提到的时间问题,让顾俊辉心里有了新盘算。
2009年《阿凡达》将横空出世,那部片子的特效技术会掀起行业革命。
如果基地2007年就能完工,刚好能提前几年磨技术、练团队,等到《阿凡达》上映时,国内才有底气接招。
顾俊辉看向许安红。
“你去跟横店集团谈,时间压缩但总投资不变,他们的收益周期会提前。
至于股份方面,咱们现在占55%,工期压缩意味着前期投入要追加,风险得匹配收益。
我们要适当往上提一提。”
许安红:“我争取把股份提到60%。谈判方案我去准备,审批那边也会再催紧些……”
顾俊辉:“横店看重长期合作,你把压缩工期后的收益模型算细些,他们会权衡的。”
“……”
会议中,作为辉远传媒第二大股东(持股30%)的郭总也阐述了自己的规划。
其着眼于更长远的布局,提及明年起将借助家族在东南亚的人脉资源,推进辉远在当地的渠道铺设。
后续还会安排人员对接欧美影视公司及发行网络,力争后年实现实质性突破。
关于公司后续可能的融资需求,郭总明确表示会按股份比例注资,保障资金支持。
同时还提到,光华集团不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充分信任现有团队及顾俊辉的宏观布局。
但按规在公司组建董事会后,会依股份比例派出财务监督人员,确保资金流向透明,行政与业务管理则完全交由现有团队负责。
对此,顾俊辉也向郭总承诺,双方的合作不会局限于辉远传媒,未来在金融、物业、能源等领域。
尤其是华人市场的布局上,都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将联动光华集团背后的家族资源共同拓展。
郭总明白此次入股辉远传媒是一步关键棋。
随着合作深入,自己在家族内部的话语权必然会显著提升,对顾俊辉描绘的合作前景充满期待。
“……”
会议到最后,顾俊辉做了总结。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我们不光迎来了郭总代表的光华集团战略入股。
也正式确定了辉远传媒在国内无可争议的领头羊地位。
既然坐到了这个位置,就得担起这份责任。
下一步,明年,最多到后年,巩固国内市场后,必须走出国门。
不光要把我们的音乐、影视推向海外,过程中还要抓住眼下金融危机的契机。
大家也知道,我投资辉远传媒的资金,都来自金融市场的操作。
七八月份收获不菲,不过9月份现在这情况,国际游资只是暂时蛰伏,不是真的放弃了。
他们之前赚得盆满钵满,现正在积蓄更大的能量,预计10月份会有一波腥风血雨。”
“所以咱们辉远传媒踏出大陆、布局香港、面向东南亚,就得在10月份开始落子。”
顾俊辉顿了顿,看向郭总,“预计10月中旬,等我从日本商务考察回来,咱们再做具体规划。”
郭总点头应道:“没问题,我信得过顾总的眼光。”
顾俊辉接着打趣道:“郭总,到时候怕是又得准备资金,咱们要大干一场了。”
郭总也豪气地接话:“哈哈……全凭顾总领头,资金不是问题!”
会议室里其他人听着这些话,心里都暗自感慨。
国内这些布局,在顾俊辉的雄心里,只是起点。
大家越发期待,这个男人将带领辉远传媒走向怎样的未来……
会议结束后,辉远传媒未来发展的大致框架算是定下来了。
大的方针已经明确,接下来就是具体实施,方向上不会有大的变动。
顾俊辉在这过程中,不光成功引入了光华集团这样的战略投资者,也吸引了像许安红这样的人才加入。
当然,许安红背后家族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助力。
不过在顾俊辉未来的产业构造里,辉远传媒虽然重要,却不是主导核心。
金融才是他的根基!
但在前期发展中,辉远传媒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和其他产业搭配。
年后要展开布局的商业地产,到时会和自家影院配合。
未来的新能源、高科技制造产业,也能通过影视里的广告、宣传、明星代言来推广,甚至结合起来做舆论传导。
等辉远传媒在海外布局、有了一定国际话语权后,还能为他的投资起到舆论先导作用。
投资到哪里,这份话语权就必须先期渗透到那里!
……
下午,顾俊辉与周星驰、张艺谋、陈凯歌三位导演分别就各自负责的电影项目进行了正式会谈。
敲定合作细节并推进计划。
《少林足球》的拍摄规划、后续特效团队的安排,《英雄》的演员配置方案、后期制作的时间规划。
这些内容的商议结果都符合顾俊辉预期。
反倒是陈凯歌这边,商议《荆轲刺秦王》的相关事宜时。
因该片投资方日本角川书店派了专人到场参与,让会谈起了几分波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