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沈主席,上线
第393章 沈主席,上线庐州。
武林外传影视城。
“博哥,您好,我是大张瑋,很高兴认识您,我特別喜欢您演的电影。”
初次见面,大张瑋很是客气。
他虽然是80后,今年才25-6岁,但他出道早啊,90年代末,14岁的大张瑋就出道了,以全国第一支青少年乐队的身份出道。
初来乍到的儿乐队以一首《静止》惊艷乐坛,大张瑋一度被誉为摇滚圈的希望之星。
《静止》这首歌可谓是灵气满满。
不过。
摇滚穷啊!
琼(穷)瑶(摇)懂不懂?
那会儿摇滚乐的处境也不太好,有段时间一度连电台直播间都进不去,电视台更別提了。
没有曝光,哪来的知名度?
没有知名度,哪有钱?
早熟的大张瑋果然摈弃了没有前途的朋克,全面转型流行乐团,化身华语乐坛初代大数据分析师。
一首《洗刷刷》令儿乐队火遍大江南北,《天王朝》的专辑名字没有取错。
儿確实建立了属於自己的王朝。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但。
这个王朝很短暂。
陷入抄袭风波的儿乐队,搁在两年前那是人人喊打,前年那波鉴抄门,儿乐队就是被鞭尸的典型。
虽说那场风波暂时平息了,但儿乐队已经陷入分崩离析的阶段。
儿乐队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解散阶段,距离解散只差一纸公告,此刻,突然接到《奔跑吧兄弟》的邀约。
大张瑋是一脸、二脸、三脸懵逼。
接著便是狂喜。
谁的邀约?
深光!
全国第一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市值两百亿的巨头,哪怕这是深光第一次涉足综艺领域。
那也是一个让人抢破头的资源。
所以。
大张瑋特別感激节目组,感激深光,来到节目组,看谁都是哥啊、姐的,姿態放的特別低。
节目组给他安排的『逗比』人设,他也欣然接受。
太合適了。
“您好,您好。”
黄博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混出来的,待人接物,情商这一块,绝对拉满。
“很高兴认识您,对了,回头能不能给我签个名?”
“呃。”
大张瑋倏地一愣。
“是这样,我有个表侄特別喜欢您,这次遇到正好要个签名。”
什么表侄,那都是託词。
“行啊,那是我的荣幸。”
不一会,郭德刚、沙益、武樾、王芝等人也来到现场。
这群人当中,郭德刚是说相声的,嘴皮子不知道有多利索,沙益虽说是军艺校草,却走上了喜剧人的路。
黄博、大张瑋也差不多,都是那种热闹人。
李彬能混到徽省卫视一哥的位置,面对这种场合,也是如鱼得水。
唯二比较闷的,一个是武樾,一个是王芝。
武樾是性格问题,他就不是那种嘴皮子利索的人,王芝则是跟几位非公司艺人不太熟,比较慢热。
闷、慢热都不是问题。
他们两个人的人设,一个是老实人、憨傻,另外一个是慢热女汉子。
节目的笑点不在他们身上。
有那帮喜剧人在场,还能缺的了笑点?
很快。
闷闷的武樾和慢热的王芝也融入了这个新团队。
一群人有说有笑。
直到《跑男》的总导演洪滔来到现场。
洪滔是谁?
很多人可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不过,他担任总导演的节目,大部分人应该都听过。
他是05年超女杭城唱区的总导演,同年,担任湘南卫视跨年演唱会的总导演。
06、07年的跨年晚会都是他担任导演。
跟著他一起『跳槽』的还有洪瀟、都燕,前者是歌手当打之年2024的製片人、总导演。
后者是《我是歌手2012-2017》、《创造101》的主创团队。
他们两个是洪滔的得意弟子,老师跳槽,他们紧隨其后,跟著一起加盟深光。
“各位,欢迎来到《奔跑吧兄弟》节目组,我是总导演洪滔。”
“未来一段时间,希望你们別骂我就行。”
骂?
这话让在场的人一愣。
骂什么啊?
这人说话还挺好玩的。
翌日。
当《跑男》正式开始录製,他们终於知道洪滔为什么那么说。
敢情是给他们打了一个预防针啊。
“嘶。”
飞行嘉宾邓朝一脚踩在指压板上,脸上那表情,要多酸爽就有多酸爽。
单独走路都这样了,背上再驮著一个人,岂不是老寿星上吊?
另一边。
秘密抵达现场的沈良正在通过监视器观看节目的录製。
瞧见接力赛环节眾人脸上的环节,他忍不住乐了。
人的天性就是如此。
看见其他人『倒霉』,总容易幸灾乐祸。
尤其还是熟人在那倒霉。
沈良在后面偷著乐,现场录製的人更加忍不住,一个个都在悄咪咪的憋笑。
旁边的围观群眾笑的很放肆。
节目组的人很克制,毕竟日后还要经常相处。
哪能肆意大笑?
以后还要见面呢。
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能把场面闹得太尷尬。
至於沈良。
他只是心里暗爽。
后面的那个高空落水环节也非常的折磨人。
至此。
录製节目的嘉宾们彻底明白导演当初那么说的原因。
坏!
坏透了!
被淋成落汤鸡的大蜜蜜,脸上还掛著笑容,心里却在暗自蛐蛐导演组。
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点子。
简直是没人性!
衣服都湿噠噠的。
等等。
该不会良哥的主意吧?
说不准。
这个综艺好像是好姐的生意,良哥出谋划策很正常吧?
如果是良哥的主意,那好像也没那么折磨人。
良哥肯定有他的用意。
应该是为了节目效果?
是了。
肯定是了。
是夜,撕名牌环节被淘汰的大蜜蜜在休息室时,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嗯?
嗯?
倏地。
我不是眼了吧?
看到监视器里传出的画面,大蜜蜜揉了揉眼睛。
那是良哥?
面具人是良哥?
节目组怎么不说?
还有,良哥为什么也不告诉她。
还有。
今晚良哥会来吗?
念及至此,大蜜蜜情不自禁的夹了夹腿。
会来吧?
跑男剧组其他人又跟良哥没什么关係,那什么王芝,貌似跟良哥真没什么。
不过,也说不好。
万一良哥今晚没来,多半是去了王芝那里。
良哥今夜会不会来?
沈良当晚哪也没去,而是直奔欧洲,当晚录完节目,直接上了飞机。
大蜜蜜,独守空床。
王芝也是如此。
他这次飞去欧洲,目的地不是坎城,而是法国旁边的威尼斯。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向他发了一份邀约。
担任评审团主席的邀约。
虽然沈良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距离大满贯只差一座金狮奖,但担任评审团主席,还是头一回。
今年恰好又是他的而立之年。
所以。
这份邀约他很有兴趣。
他猜测,这份邀请也有补偿的意思。
老马不是不想扶他拿金狮奖,而是其中的阻力太大,太大。
三金大满贯,不是不行。
只是不能发给这么年轻的人。
是的。
三十岁在导演行业很年轻,很多青年导演在这个年纪才刚刚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
別说三十,四十岁在导演圈也不算年纪大,五十是正当年,六十是老当益壮。
七十?
尚能饭否?
当然能!
不仅能,还能猛猛开吃,全球范围內都不乏相关的案例。
因此。
三金大满贯的成就不可能轻易给。
华人不行。
欧洲本土的导演,同样不行。
这次的评委会主席也是一次『利益交换』。
用欧洲三大电影节最年轻的评审团主席作交换,他们希望沈良下部电影还报威尼斯。
即使不报,也要维持一下良好的关係。
当然。
现在距离威尼斯电影节开幕还有小半年,距离公布评审团成员名单也有三个多月。
沈良此次前往威尼斯,並没有大张旗鼓。
他甚至没有落地水城。
他和老马是在米兰见的面。
“沈良,欢迎来到米兰。”
在一家咖啡店见到老马后,这位华夏通主动致歉。
“抱歉,因为保密的关係,我没办法去接你。”
“马克,你太客气了。”
沈良笑著跟他拥抱了一下。
“其实酒店已经安排好了接机。”
“那怎么行。”
老马笑眯眯的把他引到里面的小包厢。
保密。
得保密啊。
没瞧见他都带著鸭舌帽吗?
该死的义大利狗仔,每到电影节前夕,一个个就像是开了扫描雷达一样,专门盯著他。
走进包厢,寒暄片刻,老马直言道。
“沈,关於今年的电影节,你有什么想法吗?”
“想法吗?”
沈良的想法其实有很多,不过,他懒得说,因为说了也没用。
威尼斯这几年抱好莱坞大腿的倾向太过明显,不仅抱好莱坞大腿,还会捧本土的片子。
奥斯卡捧美国电影,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地区性奖项,威尼斯这么干就有问题了。
它不是一个地区性电影节。
还有。
威尼斯又当又立。
溜了別人一圈,人家也不给他的面子,去年的威尼斯就很水,今年或许会更水。
或许,那是因为上辈子是这样。
另外一个平行时空,这一届的评审团主席也是一位华人,由李桉担任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主席。
李桉虽然在好莱坞混过,也拿过不少奖,但他本人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却很有限。
谁让好莱坞是製片人中心制。
很多时候,导演只是工具人,除非导演特別特別强势,显然,李桉不在那个行列。
是以。
他的人脉比较有限。
那些大牌演员完全可以不鸟他,如果他执导,碰到一些大牌戏霸,剧本说改就得改。
换成沈良,那就不一样了。
资本主义世界最擅长看人下碟。
如果沈良只是一个单纯的导演,甭管拿了什么奖,到了好莱坞,都得按照那边的规矩办事。
但。
在导演之外,沈良还手握一家上市影视公司,內地市场又是近两年崛起速度最快的票仓。
好莱坞也懂人情世故。
那些好莱坞巨头们见到他都客客气气,那些演员还能不给面子?
“嗯,有什么想说的,你儘管说。”
老马点头道。
“这里也没有外人,可以隨便说。”
“那我说了?”
“说吧。”
老马咧嘴一笑,选沈良当主席是他的提议,这位年轻的导演,背后还有一家市值几十亿美金的公司。
仅凭这点,足够说服那些老古董做出改变。
“我想这一届威尼斯是不是能多一点华夏元素?”
“呃。”
听到如此『直白』的话,饶是老马是一个华夏通,也是当场愣住。
这是要內定一个名额?
內定,其实也不是不行。
只要品质说的过去,有点倾向,那不是很正常,全世界哪家电影节没点猫腻,没点黑歷史。
“马克,我的意思不是电影之內,而是电影之外。”
眼看老马大吃一惊的样子,沈良跟著解释道。
“我的意思是,不止有电影可以承载华夏的文化,其他元素也可以。”
“你的意思是?”
老马追问道。
“获不获奖,那另说。”
沈良缓缓道。
“非竞赛单元的展映可以多了一点,现场的元素也可以多加一些华夏元素。”
“我懂。”
老马哈哈一笑。
“中国结、祥云、红色、京剧、毛笔字、太极、华夏功夫,对不对,是不是这些?”
“差不多吧。”
沈良没有否认,这些元素虽然有点刻板印象的味道,但在老外眼中,它们確实能代表华夏。
还有熊猫。
一看到熊猫,別人就会想起华夏,去年夏天上映的《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內都掀起一阵熊猫热。
沈良拍了那么多部电影,唯独没有尝试过动画电影,因为他真的不太懂。
动画电影虽然也是电影分类之一,但它和真人电影完全不是一回事。
製作周期动輒以年为单位。
紧接著,沈良將他的想法和盘托出。
多点华夏元素点缀,推广推广特色文化,也算是他尽的一份力。
除此之外,他会適当地增加华语电影的展映数量,再办一场华语电影推介会。
至於拿奖的事。
那指定不能明目张胆的说。
如果,他是说如果,如果最后有两部电影同时入围某个奖项,一个是华语电影,一个是外国电影,双方的评分差不多的情况下,他肯定会推荐华语电影。
什么避嫌?
举贤不避亲懂不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