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112章 涂色游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12章 涂色游戏

    第112章 涂色游戏
    张居正有些失望,只从苏泽这边得到了一个会上书支持革除辽藩的保证,但是苏泽确实不是荆州人,也没在荆州做过官,甚至对辽王的案子也不了解。
    张居正只能怪自己太想要革除辽藩了,只好让儿子张敬修送苏泽离开。
    一路上苏泽也不敢和张敬修多交谈,生怕他向自己开口帮着他乡试作弊。
    等到苏泽离开了张府,张敬修回到父亲的书房,帮着张居正整理书信。
    “明年的乡试,你还是不要参加了。”
    张居正突然开口对儿子说道。
    张敬修有些不解,但是他也不敢违逆父亲的意见,只能点头应了下来。
    张居正又叹了一口气说道:“只可惜你妹妹太小,族中也没有合适的女子。”
    说完这没头没尾的话,张居正又开始处理桌子上的书信来。
    ——
    转眼就到了月底。
    十月二十九日,沈一贯一大早来到史馆,推开了苏泽的公房。
    “代王招了!监察御史雒遵曾经和他有密信往来,鼓动他伙同前大同总兵郑年引发大同兵乱,好让他在都察院串联弹劾子霖兄!”
    罗万化看向苏泽,见到对方没有太大的表情,急忙问道:“那雒遵呢?”
    沈一贯得意洋洋的说道:“陛下大怒,已经降旨将代王圈禁凤阳高墙,郑年问斩,雒遵杖责一百,发配云南戍边!”
    罗万化倒吸一口气。
    代藩革除,这就是对代王最大的惩罚,代王失去了祖宗祭祀,这是无言去见祖先的大罪过。
    毕竟代王没有起兵造反,圈禁高墙就是大明处理宗室的一贯量刑了。
    大同总兵郑年是武官,被问斩也是正常的。
    雒遵杖责一百,发配云南戍边,这就是很重的惩罚了。
    毕竟大理寺审了这么久,只有雒遵鼓动代王煽动边关叛乱要挟朝廷的证据,却没有雒遵鼓动代王投奔草原的证据。
    加上大明对待言官的优容态度,这个惩罚可以说是极重了。
    而且杖责一百,再发配云南,雒遵能不能活下来都难说。
    “领头跟着雒遵上的五名御史,也被判了冠带闲住。”
    冠带闲住,就是免去现任职,但可以保留官员身份,回家自省。
    这个判决比贬谪要重,但是又不算革去功名,但也算是对这些言官的政治生涯宣判了死刑。
    被判处冠带闲住的官员,除非皇帝特旨,一般都没有再次启用的机会。
    就此,代王一案算是彻底落下帷幕。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兄,这次都察院出缺很多。”
    沈一贯的意思很明显了,都察院出缺,自然是要补缺的。
    马上观政进士的观政结束,新科进士是有补缺都察院御史的资格的。
    这些职位,就会成为阁老们争夺的目标。
    而以苏泽在高拱面前的影响力,这些日子也有不少人找到沈一贯,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些同年,苏泽倒是也没有鄙视的意思。
    古今中外,官场中好的资源都是稀缺的,谁都是想要进步的。
    对于名次不高的进士来说,能留在都察院做御史,这是最好的官场起点了。
    反正这些职位都是要填补的,苏泽对着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麻烦你看看这些同年中,有没有品行端正能言直谏的,我会向高阁老和张选郎推荐的。”
    沈一贯更加激动,苏泽将这件事交给自己操办,那这些同年真的做了御史,那也要感念自己的情。
    不知不觉中,一个小型的政治集团,就围绕着苏泽建立起来。
    ——
    “张宏,这九州万方真有真么大吗?”
    朱翊钧手里拿着放大镜,看着最新一期《乐府新报》上的地图,对着张宏问道。
    这一期的《乐府新报》第二版,苏泽没有继续连载科普故事,也没有继续写《海国记》,而是按照涂泽民送给他的葡萄牙海图,再根据自己前世记忆,让报馆的雕版师傅,刊印了一张简单的世界地图。
    地图自然是以大明为中心,将大明周边的地区都标注了出来,苏泽还从礼部找到了大明藩属国的资料,将这些藩属国的位置,以及朝贡的特产,全部都在地图上标记了出来。
    很多藩属国的位置,本身就在书籍上有记录,苏泽这幅地图的可信度自然大幅度提高。
    除了和大明有过接触的国家,苏泽也将美洲、欧洲和非洲大致画了出来。
    而放大镜,又是最近京师流行的事物。
    苏泽在报纸上刊登了两小儿辩日后,就有人搞出了放大镜。
    其实放大镜这个东西,宋元也就已经有记载了,在宝物汇聚的京师,高透度的宝石也不难找。
    朱翊钧手里的这个放大镜,就是宫中尚宝司用高纯度水晶打磨的。
    朱翊钧很喜欢这个放大镜,报纸上的海图是拓印的,自然比较模糊,他拿着放大镜仔细观看,又找到苏泽标记的南州位置。
    “原来南州这么远啊,这些红夷为了金银,竟然能远渡重洋。”
    小胖钧感慨了一下,又命令张宏将地图裁剪下来,帖在了屏风上。
    “原来倭国这么小,皇爷爷为了抗倭,竟然耗费了那么多银子。”
    朱翊钧说到这个话题,张宏连忙闭嘴。
    朱翊钧又说道:“父皇要和倭国通商,赚倭国的银子,要我说还不如直接将倭国打下来,再和红夷之主那样,让倭国人去矿山挖银矿!”
    张宏总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连忙说道:“太子慎言,可别让少詹事听到。”
    提到了少詹事殷士儋,朱翊钧的小脸又皱起来。
    “张宏,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苏师傅天天给孤讲学?”
    张宏苦着脸说道:“殿下,安排讲官是殷少詹的职权,仆臣可没有能力过问。”
    朱翊钧放下手里的放大镜说道:“你说,如果让殷师傅离开东宫不就行了?”
    “啊?”
    “司经局的申洗马,不就被父皇派往荆州勘辽去了吗?如果给殷师傅找个差事,也让他离开詹事府,不就行了?”
    “要不然让殷师傅入阁不就好了?赵师傅不就是因为阁部事务繁多,很少来詹事府?”
    张宏的脑子都快要宕机了,不是,太子您为了苏泽给你讲学,也够拼的啊。
    但是朱翊钧的小脸很快垮下来道:
    “入阁这等大事,父皇也不会听我的啊。”
    张宏已经快要跟不上太子的思路了,他只好说道:“殿下还是从长计议吧。”
    朱翊钧点点头,又让张宏读了《乐府新报》上的笑话,看着屏风上的“寰宇全图”又有些意犹未尽。
    “取彩墨来!”
    朱翊钧突然灵机一动,命令张宏从画苑取来了彩墨。
    他拿起笔,首先将大明涂成了红色,然后又将大明的藩属国一一染红。
    接着朱翊钧又将倭国和中南美洲涂黑,又看着亚洲和美洲之间的澳洲大陆,提笔也一并涂成了黑色。
    接着朱翊钧又口中念念有词的问道:
    “成祖爷征讨的安南在哪里?”
    张宏还算是个有文化的太监,很快指出了安南的位置,朱翊钧又用笔涂黑。
    “这样顺眼多了!”
    朱翊钧放下笔,满意的看向地图。
    接着朱翊钧又对张宏说道:
    “每次的经筵题目,只能由殷师傅拟定吗?”
    张宏想了想说道:
    “一般来说都是少詹事定,但若是太子殿下学业上有什么疑惑的,可以请少詹事在经筵上命题。”
    朱翊钧立刻兴奋起来说道:“那就好,你去和少詹事说,孤在读书的时候,读到‘华夷’有惑,请殷师傅下次经筵就以此为题,请诸位师傅给孤解惑!”
    张宏连忙点头前去找殷士儋,不一会儿,张宏就面带喜色的回来,对着朱翊钧说道:
    “殿下,少詹事准了!”
    朱翊钧也激动的晃动小手,他又低声说道:
    “你去偷偷告诉苏师傅,让他以华夷为题,准备下一次经筵。”
    张宏立刻说道:“仆臣明白!”
    ——
    转眼到了十一月,这些日子京师的聚会逐渐多了起来。
    新科进士的聚会自然是一方面,这个月就是要结束观政,除了少数幸运儿庶吉士外,大部分新科进士都要外授官职,离开京师了。
    趁着这个机会,各种宴请多了起来,已经确定外任的也要多请客吃饭,为日后自己在地方上做事铺好资源。
    苏泽也在沈一贯的邀请下,参加了几场小范围聚会,总算是和同年熟悉了起来。
    但这一次还真不是苏泽偷懒不愿意社交,而是订婚娶妻实在是太麻烦了!
    内江赵氏是大家族,赵贞吉还是当朝阁老,娶亲的礼仪繁多,也亏着徐渭和一干同年帮着张罗,才算是没出岔子。
    这位赵家娘子还在四川,各种文书还要在京师和四川之间来回传递。
    好在有赵贞吉做主,前期最麻烦的“纳吉”已经完成了。
    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询问吉凶。
    当然,祖宗正常是不会反对的。
    接下来就是下聘礼,确定婚期和迎亲了,这些步骤都要等赵家娘子来京师以后才能进行。
    纳吉已定,也算是订婚完毕了,苏泽也收获了不少同年的贺礼。
    新科进士的交往都很克制,送的都是一些礼轻情意重的礼物,苏泽也一一准备了回礼。
    这期间,苏泽的好友申时行也托人送来一封急信。
    刑部侍郎洪朝选领着队伍,火速赶往荆州,算算日子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但是申时行写信的时候,还在赶路的途中。
    可这一路上也不消停,正使洪朝选,和副使施笃臣多次冲突,甚至洪朝选直接公开斥责施笃臣是张居正的党羽,这次弹劾辽王就是为了献媚张居正,是张居正要对辽王公报私仇。
    这场冲突,也让这次勘辽的性质完全变了。
    从辽王犯罪的刑事案件,变成了一场针对张居正的政治斗争。
    而负责审理辽王案件的刑部侍郎洪朝选如此先入为主,这也让申时行忧心忡忡。
    从进入湖广以后,申时行就听到了有关辽王的诸多罪行的传言,甚至在勘辽队伍进入湖广后不久,就遇到了荆州请愿废除辽藩的百姓队伍。
    于公于私,申时行也主张废除辽藩。
    申时行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苏泽目前也只能写信安慰他,当然话术依然是他对张居正说的那一套,“待辽王多行不义自毙”。
    苏泽又让人继续带信给申时行,然后他又送别了涂泽民。
    在皇帝的旨意下,吏部迅速结束了涂泽明的行勘,确定无罪后,吏部推举涂泽民担任佥都御史,巡抚登莱,主持开港事务。
    这道任命迅速在内阁通过,隆庆皇帝批红后,涂泽民就要前往登莱上任了。
    登莱,就是登州莱州,也就是后世烟台。
    这里从唐代开始,就是出海的港口,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征讨朝鲜,就是从这里渡海的。
    登莱是渤海出口,也是北方天然良港,通航条件其实要比月港好多了。
    苏泽送别了涂泽民上任,又叮嘱他有事送信来京师,登莱开港算是尘埃落定。
    当然,这一次科道沉默,还是因为代王案件刚刚审结,苏泽风头正盛的缘故。
    但是不少科道言官都盯着登莱,苏泽是首倡者,只要登莱日后出事,就可以用这个来攻击苏泽。
    十一月三日,苏泽再次踏入东宫,今天又是太子经筵的日子。
    东宫讲官黄骥,这一次见到苏泽后,直接迎了上去。
    这一次太子经筵,少詹事殷士儋怕黄骥这些亲信讲不过苏泽,干脆直接将题目发给了东宫的所有讲官。
    当然,苏泽不在其列。
    而且因为苏泽的好友申时行被外派荆州,其他讲官都和苏泽关系不好,所有黄骥也确定,没人将题目提前透露给苏泽。
    而这一次的翰林讲官们,也对苏泽两次经筵出风头的事情非常愤怒,讲官们聚集在一起,商讨出一份经筵大纲来,这次他们约定,无论谁被太子点头,都一定要将苏泽比下去!
    黄骥走到苏泽面前,略带得意的说道:“苏翰林,这次经筵的题目,少詹事已经提前通知各位讲官了,怕是你还不知道吧?”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