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 第273章 武监演武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73章 武监演武

    第273章 武监演武
    比试当日。
    武监的校场很大,工部在建设武监的时候,专门在校场建了一座观礼台。
    李如松身穿木甲站在校场上,看著苏泽带著一眾大臣登上了观礼台。
    一名京营的世职子弟,看到陪同苏泽登台的大臣,嚇得脸色发白。
    李如松一眼就认出了和苏泽攀谈的那位重臣是定国公,徐文壁在武监开班典礼上来过的。
    苏泽能喊来定国公,倒是也不出意外,毕竟徐文壁还兼任监副,他来这里观礼也是正常的。
    李如松低声问道:“那几位大人你认识?”
    这位姓金的继任百户,哆哆嗦嗦的说道:
    “边上那位是兵部曹尚书。”
    兵部尚书的名號,李如松差点直接跪下来。
    兵部尚书是什么级別啊!那可是自己亲爹来了都要战慄的角色。
    金百户下一句话,则让李如松完全麻了。
    “苏翰林另一边的是赵阁老。”
    武监的比试,竟然来了一名群臣之首的国公,一名內阁阁老,一名兵部尚书。
    再看著观礼台上的朱红官袍,李如松也没想到苏泽竟然闹这么大。
    “那位是成国公。”
    观礼台边上,李如松看到了一个和朱时坤面貌相似的中年人,正是现任成国公,也就是朱时坤的长兄。
    “那是诚意伯,刘藎臣的爹。”
    李如松此时已经麻木了,苏泽是將勛贵重臣一网打尽吗?
    可以说大明朝和军事有关的高层,都集中在观礼台上了。
    犯得著吗?
    李如松原本的计划动摇。
    “李兄,怎么办?”
    李如松也是狠人,这时候他的混不吝劲儿也上来了,他咬牙说道:“什么怎么办!按原计划,先揍教官一顿再投降!”
    苏泽站在观礼台上,看著两边列阵,就知道胜负已经分了。
    在战场上,人数多也没用。
    世职子弟这边,连列阵都闹哄哄的,虽然李如松靠著家传操练出一个简单的步骑配合的阵法来,但是彼此之间根本没有任何默契。
    反观教官带著勛贵子弟这边,陈亮等教官列成了鸳鸯阵,而勛贵子弟则列为三才阵,分成一前一后两个阵。
    鸳鸯阵在前,这就是精锐破敌的打法。
    先用精锐士兵破开敌阵,那后续的士兵就是兵员素质差点,只要能乘胜追击就行了。
    苏泽专门去兵部邀请了曹邦辅,这是他主动因为武监和兵部的矛盾。
    同时他也是希望兵部看到武监的作用。
    曹邦辅在苏泽递台阶后,也迅速下台阶,亲自领著一眾兵部官员来捧场。
    日后武监生毕业后的去向,还是要兵部安排的。
    能不能让武监成为大明孕育將才的摇篮,这一点同样很重要。
    和科举一样,只有大家发现,武监生的升迁要比別的路子更快,那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武监读书。
    正如苏泽创办的营造学社,如今已经成了內廷晋升的必要文凭,和司礼监读书並驾齐驱了。
    曹邦辅这个兵部尚书,也是担任过蓟辽总督的,他还是很精通军务的。
    看了一眼双方的列阵,曹邦辅也有些满意。
    虽然能看出是新兵,但是双方的阵法有模有样,武监確实有些效果。
    紧接著,在定国公徐文壁的號声下,这场武监內的比试开始了。
    勛臣已经很多年都不打仗了,在场的勛臣看的热闹,而教官勛贵子弟队伍中有他们的亲人,很自然就开始为那边加油。
    朱时坤看了眼看台上的长兄,转头就发布命令:
    “不许抬头,跟上!”
    朱时坤是这支“后军”的指挥官,近百人动起来尘土飞扬,朱时坤根本就看见前面的情况。
    不过隨著几声命令下去,队伍重新恢復了秩序,每个人按照自己操练中的位置前进,而队伍最前排的只要跟著前军行进就行了。
    秩序消除了慌乱感,朱时坤如今理解那些枯燥的行军训练是为什么了,不训练的士兵连行军都做不好!
    反观另一边,李如松骑在马上,他带领的侧翼精锐从本阵脱离,可等他拉开距离,却发现本阵乱鬨鬨的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李如鬆气的不行,派遣传令兵返回本阵催促行军,可这下子反而让本阵更乱了。
    李如松原本也没想指望本阵,他的战术是让本阵拖住敌军,然后自己用精锐骑兵侧翼衝锋,击溃敌军后,再匯合本阵的步兵反攻。
    教官和勛臣子弟人数少,凑不出骑兵队伍。
    而步兵追不上骑兵,所以敌军只能和自己方的步兵作战。
    这是李成梁在辽阳常用的战术,就是通过精锐骑兵突击来一锤定音。
    这一招在对阵女真人的时候百试百爽,在李如松看来,骑兵就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
    看到双方的表现,苏泽就知道胜负已分。
    他转而向赵贞吉和曹邦辅说道:
    “赵阁老,曹尚书,您看武监生员如何?”
    赵贞吉和曹邦辅都点头。
    他们当然不会用最精锐的军队要求武监,但是武监生员这种向上的气质,还是一眼都能看出来的。
    军队就是这样,也许武监这帮生员现在不是精锐,但只要保持这个样子,很快就能成为精锐。
    曹邦辅也承认,苏泽的办法確实不错。
    训练两年再放回卫所,这些军官绝对会要比原本的卫所军官强很多。
    很多地方卫所本身也不用打硬仗,能维持治安部队剿匪就足够了。
    苏泽对两人又说道:
    “赵阁老,曹尚书,兵部也在为京营的问题头疼吧?”
    两人点头。
    京营问题,就是大明京营开支的问题。
    《隆庆会计录》颁布以后,京营开支巨大的问题,已经摆在了皇帝和群臣面前。
    身为兵部尚书,自然要承担京营开支失控的问题。
    当然皇帝知道京营开支失控,並不是曹邦辅的责任,而是歷代积累下的问题。
    但是皇帝要求做出改变,那兵部自然也要行动起来,而且至少要拿出成果出来。
    这也是曹邦辅头疼的地方。
    京营问题之所以难解,就是涉及的人数广。
    京营名义上十几万军队,一旦动乱是动摇国本的事情。
    其实满朝大臣都明白癥结。
    京营最大的问题,就是吃空餉。
    京营的名册上,很多士兵都是“幽灵士兵”,他们只存在於兵部的帐册上,然后每个月按时领取军餉。
    这些烂仗积累至今,问题根深蒂固,就算是一团乱麻,根本无从入手。
    苏泽说道“京营问题,说白了还是人的问题,要解决问题,还是需要人手。”
    赵贞吉和曹邦辅都点头。
    清查“幽灵士兵”需要人,整肃京营纪律需要人,也正是因为大明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行政能力,所以这个问题才难解。
    苏泽说道:“两位大人请看,这武监的生员如何?”
    赵贞吉皱眉,曹邦辅则摇头苦笑。
    苏泽低声说道:
    “两位大人是不是觉得,武监生员和京营问题有牵连,没办法动手?”
    曹邦辅微微点头。
    京营问题,其实最后还是通著勛贵这边。
    当然,吃兵血这种事情,现在的大明勛贵不可能亲自下场。
    可吃空餉,利用京营牟利,確实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而这个网络的顶点就是勛贵们。
    比如定国公徐文壁,他就是京营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京营的问题他都是有责任的。
    如果更进一步,勛贵把持武职,而京营墮落糜烂,其实也有文臣故意纵容的结果。
    这也意味著武勛彻底放弃朝堂的话语权,而这笔財政支出也默认是朝廷对他们的安抚。
    换句话说,如今大明从皇帝到朝臣,也没有谁真的要让京营有战斗力。
    真正让皇帝和朝臣不满的,是在日益放纵下,这个窟窿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整个国家財政安全了。
    苏泽其实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他也没有想要立刻解决京营问题。
    苏泽说道:
    “两位大人,下官要做的,也不是彻底剷除京营的问题。”
    “下官以为,在今年末的时候,让武监生去京营实习三个月。”
    “日后他们都是要承袭军职的,一来可以了解一下我大明军营的情况,二来也可以了解如今京营基层糜烂的状况,帮著阁部做决策。”
    苏泽提出这样的方案,赵贞吉和曹邦辅都连连点头。
    还是那句话,要解决问题,先要知道具体的问题。
    这帮武监生虽然出身世职和勛贵子弟,但是他们毕竟年轻。
    年轻人往往都是有朝气有理想的,他们也未必会愿意和祖辈父辈同流合污,安於现状。
    谁学习了一身本领,不想要建立功业呢?
    只要能掌握京营基层的情况,再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好歹吐出一点利益出来,那也能为大明节省不小的开支。
    这边省一点,其他地方就能多一点,就能用在更有用的地方。
    赵贞吉说道:
    “子霖的办法老成持重,本官也以为可。”
    既然阁老都发话了,曹邦辅也说道:
    “本官回去和部里议一下,另外这件事也要五军都督府同意才行。”
    听到这里,苏泽就知道曹邦辅算是原则上接受了,他立刻说道:
    “定国公那边苏某去说,明年后让武监生去京营基层担任队正,实训操练三个月。”
    京营一队是五十人,队正也就是把总百户级,这算是最基层的有品级军官,能在武监读书的自然也都符合这个条件。
    这个要求五军都督府自然也不会拒绝。
    谈话之间,校场上已经分出了胜负。
    李如松茫然的看著溃败的队伍,他到最后都不明白,为什么明明人数更多的己方步兵本阵,会溃败得这么快?
    李如松骑著马,就看到教官的鸳鸯阵衝上来,然后己方的步兵本阵就被衝散了。
    李如松连忙领著骑兵回去支援,然后就撞上了勛臣子弟的军阵。
    明明是最简单的三才阵,明明是平时自己最看不起的紈絝勛贵子弟,明明是骑兵对战步兵,怎么自己就冲不破三才阵?
    等教官的鸳鸯阵再次杀回来的时候,李如松的骑兵也崩溃了。
    更让李如松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教官鸳鸯阵的威力!
    整个鸳鸯阵就是一台高效的战爭机器,將他们这些菜鸟骑兵迅速扫落。
    或许这些教官不如父亲麾下的猛士强壮,但是他们组合在一起绝对是战场最可怕的杀器!
    李如松这边的世职子弟意气消沉,那边被带著躺贏的勛臣子弟却兴奋无比。
    原来仗是这么打的!
    朱时坤激动的看著手里的木剑,回味著自己砍人的场景。
    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有些慌,毕竟对方的人数是己方的四倍,而且这些世职子弟都要比勛臣子弟强壮些。
    可等朱时坤適应战场后,他也逐步冷静下来,他按照陈亮传授的方法,开始指挥队伍。
    用口令稳定军心,纠正做错的士兵,接下来就按照教官传授的那样,做好眼前的事情就行了。
    当校场烟尘腾起的时候,朱时坤在前进。
    当教官的队伍突破了世职子弟的步兵军阵的时候,朱时坤在前进。
    当李如松领著骑兵衝过来的时候,朱时坤在变阵。
    然后李如松的骑兵就败了。
    朱时坤突然觉得兵法原来並不是那么玄妙,好像自己也能学?
    朱时坤下定决心日后要认真听课,也学著教官训练军队,这场比试就已经结束了。
    世职子弟垂头丧气,观礼台上的勛贵们都满意的鼓掌,纷纷夸讚武监教的好。
    自家紈絝的子侄,在校场上竟然表现得和精锐一样,还是武监培养人啊!
    赵贞吉和曹邦辅甚至要比这些勛贵还懂军事,他们自然看出无论是世职子弟还是勛贵子弟都是新兵蛋子。
    但新兵只是说他们战场经验不丰富,如果从纪律军容来看,已经胜过很多地方的精锐了。
    武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內有这样的成效,已经大大超过內阁和兵部的期待了。
    赵贞吉和曹邦辅都开始认真思考苏泽的提议,等明年將武监生派往京营,摸清楚京营基层的情况,逐步对京营进行改革。
    不过除了这些原本的军事改革外,苏泽已经委託戚继光,试验总结新式火器有关的训练操典了。
    上次戚继光回信,新式火器操典已经编写的差不多了。
    自己已经在武监树立威信,接下来就是要推广新式火器操典了。
    毕竟未来是火器的世代。
    而武监的这帮学生,也將会成为第一批火器时代的职业军官!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