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外朝的反弹
第447章 外朝的反弹国政军策!
李如松听到苏泽的评价后,眼神中充满了激动!
苏教务长认可自己这份奏疏是国政军策!
要知道,他们这样的基层官员,别说提出来国政军策,就是参与讨论的机会都没有!
苏泽这份夸赞自然是真心的。
当然,这份国政军策和历史上那些有名的国政军策是不能比的。
李如松等武监生还是从军事上出发,讨论的主要还是军事问题,也给了具体的军事部署,政治上略显不足。
但是苏泽这份夸赞,是因为这是大概是第一份完备的军事计划书,而且是由新式军官阶层给皇帝的上书!
这份奏疏必然会在历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李如松这份军策,更多的是从军事技术和军事地理上讨论问题,考虑的是地区战略,拥有很强的可执行性!
放在原时空,这就是一份战略规划。
军事技术越来越专业化,历史的趋势就是军事政策的制定权力会转移到精英军官阶层手里。
苏泽很清楚,由新式军官提出的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但是他也没想到这么快,还是李如松这些武监生凑在一起自发搞出来的。
这份五城计划,可以说是相当完备的军事规划,而且也具有相当的可执行性,完成度是相当的高了。
如果五城筑成,大明控制住五城,那躲藏在长白山中的建州女真部落,将再也没有发展的空间,必然被大明强大的国力碾碎!
听到苏泽如此评价,李如松和刘荩臣也是狂喜。
李如松喜的是自己被苏教务长认可。
刘荩臣喜的是苏教务长不怪罪自己,回去不用被父亲打了。
李如松立刻说道:
“弟子冒昧,是否可以请教务长和我们联署?”
苏泽摇头说道:
“不可。”
李如松心又是一凉。
他们这些军官的级别太低,就算是联署也不会被重视,所以上门拜见苏泽,一方面是为了请苏泽帮忙看一看奏疏,另外也希望苏泽能够署名。
“每月二疏,无事不允”,如果苏泽肯署名,那这份军议就能通过了。
苏泽说道:
“如果我署名,那世人都以为是我主笔的,苏某岂是那种贪学生功劳的?”
听到苏泽这么说,李如松的心中一暖。
苏泽接着说道:
“如果你们是怕自己上书缺乏分量,这点不用担心。”
“本官会向通政司打招呼,你们这份奏疏送到中书门下五房后,我会亲自送到内阁,请阁老们过目。”
“如果有什么差池,本官再上书附议就是了。”
听到这里,李如松感动得快要哭出来,拉着刘荩臣又要拜。
苏泽说道:
“你们能为朝廷分忧,没有坠了武监的名头,本官已经很高兴了。”
“但京营事关京师安定,切不可荒废了日常操练。”
“学生谨记教务长教导!”
——
次日,李如松领着一帮武监的军官,一起来到通政司上书。
因为苏泽提前打过招呼,经历徐叔礼亲自签收了他们的奏疏,并且许诺会尽快送入内阁。
通政使李一元也很配合的走完了流程,这份军策送到了中书门下五房。
苏泽带着这份军策,亲自送到了内阁。
苏泽专门挑了四位阁臣都在内阁的时候来,他将奏疏送到高拱面前道:
“阁揆,这份奏疏请您过目。”
高拱放下眼镜,看向苏泽。
正常来说,苏泽这个中书检正官是不会干送奏疏这样的杂活的。
中书检正官又不是阁老的秘书,是整个中书门下五房的领导者,是妥妥的政务官。
能让苏泽亲自送的奏疏,自然是不同寻常的。
高拱放下手里正在批阅的公文,拿起《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等认真的看完之后,高拱的眼睛也亮了。
安东都护府开拓不利,已经多次向内阁上书求援了。
但是内阁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让安东都护府做好过冬的准备,然后继续组织移民,争取通过增加汉族人口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一来,东北问题就成了一个投入时间长的大项目。
这对于致力于开源节流的隆庆朝内阁来说,自然是一个坏消息。
这份军策引经据典,讲述了五城的重要性,提出了筑城压缩建州女真的战略方案,一看就是可行性极高!
高拱看完之后,又看向奏疏的最后。
他本以为这是某个兵部官员的上书,至少也要是个进士出身的兵部员外郎,想要将这个名字记在心里。
但是高拱看到的却是一排军官的名字,为首的是克虏军的旗正李如松。
剩下署名的也都是新军旗正这个级别的小军官。
这份奏疏竟然是一群军官写的!?
高拱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阁揆,这些军官都是武监一期的毕业生,克虏军没有上战场的机会,就在国子监参详案牍,写出了这份平辽策。”
高拱又看了一遍,这份军策的风格确实十分特殊,有别于以往文官所上的军策,这才相信了苏泽的话。
这下子高拱反而犹豫了。
如果是兵部的某个文官所上,高拱必然票拟同意,然后这个兵部官员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但这是一群武监生毕业的军官所上的军策,高拱却纠结起来。
自土木堡之变后,国政军策,一直都是文臣的权力。
权力是不容别人染指的,文臣好不容易将勋贵集团排挤出决策核心,变成了无害的吉祥物。
又如何能让军官团体再来竞争?
高拱是内阁首辅,也是文官之长。
苏泽也明白高拱的纠结,就在他准备劝说高拱的时候,高拱叹气低声说道:
“子霖的意思我明白了,老夫既然推崇实学,那就要实事求是。”
“这既然是利国之策,无论是谁提出来的,老夫都会支持。”
“你且让几位阁老也看看,然后内阁议一议吧。”
苏泽有些敬意的看向高拱,看来自己这位师相,是真的将实学当做了自己的施政纲领来看待了。
苏泽又将奏疏分别给另外三位阁臣过目,三人看完之后都和高拱一样,心中是五味杂陈。
如果这份军策是文官上的就好了!
这也是其他阁老们的想法。
众人都看完之后,高拱清了清嗓子说道:
“诸位阁老都看过了吧,老夫先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份军策所议上佳,可以让兵部先派人去辽东查探山川地理,等开春之后再议筑城。”
高拱开口算是定了调子,他本人是支持这份奏疏的。
高拱旗帜鲜明的表示支持后,在场三位阁臣的脸色都有变化。
先是最近才入阁的诸大绶说道:
“此事和教育保生事务无关,本官就不票拟了。”
诸大绶这是主动放弃了讨论,毕竟他是专务阁臣,而且是刚入阁的,所以干脆不发表意见。
次辅张居正摸着自己的胡子说道:
“京营旗正也是朝廷正品官员,也是有资格上书议政的。”
张居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既然通政司能将奏疏送到内阁,那程序上就没有问题。
反正这样的国政军策,内阁票拟后也都是要请皇帝御批的。
那内阁就应该就事论事,对奏疏上的问题进行表态,票拟好意见送到皇宫中去。
苏泽也有些意外,张居正竟然没有维护文官集团的利益,他的态度反像是支持了这帮青年军官的上疏。
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赵贞吉身上。
赵贞吉本身就分管兵部,他说道:
“军议本是兵部的本职,兵部上下尸位素餐,本官同意这份奏疏,还应该将奏疏刊印下发兵部,让他们看一看军策怎么写。”
苏泽差点憋不住。
在中书门下五房配备之后,赵贞吉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兵部改革。
这一次有了兵房的协助,赵贞吉干脆直接派兵房主司宋纁直接驻在兵部督办,迟迟没有进展的兵部改革总算是有了动静。
但是赵贞吉依然对兵部不满,所以每次在内阁,一有机会就要骂兵部。
没想到赵贞吉竟然要用李如松等青年军官的奏疏来敲打兵部。
就这样,李如松这份奏疏,竟然在内阁获得全票通过,再由苏泽送入内廷。
——
隆庆皇帝看着这份奏疏发呆,紧接着又是一阵叹气。
司礼监秉笔的冯保,明白皇帝为什么叹气。
这份国政军策得到了内阁的一致支持,论述有理有据,还提出了具体的执行步骤。
如果这份奏疏是兵部官员上的,那皇帝自然毫不犹豫的批准,而那名官员也会走上飞黄腾达的路。
可偏偏这份奏疏是一群克虏军的基层军官联名的。
冯保当然明白,这样一份奏疏传到外朝,会引起文官们多大的反对。
不是所有文官都有阁老们的觉悟的。
马上就要过年了,隆庆皇帝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自然也不想节外生枝。
但是这份国政军策实在是太诱惑了。
筑五城来控制长白山地区,不仅仅在军事上完成对建州女真的围剿,还就此将东北的局势打开,控制整个东北的资源。
隆庆皇帝最后拿出一张字条,写上“年后”二字。
冯保自然明白皇帝的心意,就是年后再议的意思。
冯保接着问道:
“陛下,这份奏疏要不要先送到六科议一下?”
隆庆皇帝点头,先将奏疏送到六科,试探一下科道言官的反应,如果文官们反应激烈,那年后就不讨论了。
“阁”
皇帝再写下一字,冯保立刻明白的说道:
“把阁老们的意见也透给六科,仆臣明白了。”
隆庆皇帝满意的点头。
司礼监三人,只有冯保能完全明白自己的心意,所以隆庆皇帝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他。
——
结果果然让皇帝的忧虑成了现实。
这份奏疏被送到六科之后,六科首先炸开了锅。
“此等国政军策,其实这些低阶武官能议论的?!”
“妄议国政!该诛!”
“自英宗以后,好不容易将武人干政赶出朝堂!阁老们竟然要让他们卷土重来!”
苏泽踏入公房的时候,听到了六科那边的议论,就知道李如松上书这件事不妙。
果不其然,等到他坐下后,罗万化就匆忙进来道:
“检正,六科联合都察院,要因武监生的那份奏疏弹劾阁老!”
苏泽叹息一声。
前阵子内阁集权,狠狠的得罪了外朝。
外朝积蓄了怨气,这份国政奏疏就成了外朝宣泄的出口。
苏泽只能叹气,他总算是明白了,很多王朝末期,明明很多问题早就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却怎么都没办法执行,就是因为政治斗争太激烈了。
李如松他们的这份上疏,正好触碰到了外朝文官的敏感神经,也成了外朝联合起来对抗内阁的冲锋号角。
苏泽拿出了一份早已经起草好的奏疏。
“检正要上疏支持?”
罗万化和苏泽是多年好友,自然明白苏泽的想法。
他有些犹豫的说道:
“为什么不等到年后再上书?陛下的旨意也是年后再议。”
苏泽摇头,他对这位皇帝的性格十分了解,说道:
“如果不把外朝的风潮压下去,年后也议不出结果。”
罗万化想想也点头,他对于舆论也有心得,如果不能在舆论初期将风潮压下去,再想出手就晚了,那时候舆论已经形成风潮,就是再压制也只能适得其反。
《附议筑城以定东北疏》
等罗万化走后,苏泽将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附议筑城以定东北疏》送到内阁。
内阁支持你的意见,奏疏送到内廷。
外朝知道了你支持武官的奏疏,矛头开始转向你。
科道言官被彻底激怒,左顺门外叩阙死谏。
六部九卿官员也上疏反对。
风潮越来越大,隆庆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并驳回了《请筑五城以定北境疏》。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545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提案,需要支付10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正常来说,一个新阶层,新军官阶层要跃上历史舞台,必然要经过几次打压。
但是苏泽不愿意自己学生的国政军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宿主已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4450。】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