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 第135章 利令智昏,和东宫较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5章 利令智昏,和东宫较量,

    第135章 利令智昏,和东宫较量,他们也配?
    “来啊。”
    “取地图。”
    大手一挥,李承乾直接吩咐道。
    “是。”
    左右两侧的随从将一副悬挂着的大地图抬了出来,上面标注了吐谷浑的统治区域及所有的山川河泽,清晰明了,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嗒嗒!”
    一身玄色金丝边锦服的李承乾从主位上起身,走到了大地图上,挥斥方遒:“12万人有12万人的打法,吐蕃带队的是尚囊,这家伙是吐蕃的悉编掣逋,相当于我大唐的大都护。”
    “其为吐蕃不费一兵一卒说服苏毗(孙波)归降,从而开拓了吐蕃在青藏高原北部的领地。”
    “不仅如此,主持乌海东岱、孙波东岱的赞悉若、论钦陵是禄东赞的长子和次子。”
    “如若我军进攻吐谷浑,吐蕃必将救吐谷浑,必经之路就在这里。”
    ‘大非川!’
    在场的官员、将领全都注意到了李承乾所指的地方。
    吐蕃军通过乌海山口向北,最快的途径是翻过鄂拉山口才能抵达青海湖,但这条路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鄂拉山东北部、中部海拔不低于5000米,植被覆盖稀薄。
    如果只是几千吐蕃军倒也没什么,可12万吐蕃军队要想全部通过,粮草供应就是最大的问题。
    鄂拉山西南海拔在4500米以下,为高山高原草甸,动植物众多,可以为吐蕃军队提供草料、水源补给。
    而在鄂拉山西南有一片海拔约4000米的旷原,东至碛石,西至伏罗川,由此往西可至于阗,东北至赤岭,西北至伏俟城,南至乌海、河口,被称为大非川。
    “席君买,罗通。”
    “命你二人组建的重甲步卒、具装甲骑准备的如何了?”
    目光如炬,李承乾沉声问道。
    “殿下。”
    二人不假思索的出身回答道:“已初步具备战斗力。”
    “好。”
    李承乾接着下达命令:“裴行俭何在?”
    “末将在。”
    裴行俭噌的一下起身,眼中满是期冀。
    “五万河西军全部交予你。”
    “王玄策、刘仁轨一并做你的副将,全权负责攻伐吐谷浑诸事。”
    “是。”
    三人不约而同的应声领命。
    “席君买、罗通、程处弼、秦怀道、拓跋渊何在?”
    “末将在。”
    人群中再度站出了五人。
    “重甲步卒营、具装甲骑营命名为陌刀军、玄甲军。”
    “席君买、罗通分别任陌刀军统领、玄甲军统领。”
    “程处弼、秦怀道各领两万党项轻骑为左军、右军,拓跋渊领一万党项轻骑护卫中军。”
    “孤亲率三千河西精骑坐镇大非川。”
    “是。”
    五人不假思索的应道。
    “此役,沙州刺史、肃州刺史领八千府兵出阳关,攻伐典合城、且末城。”
    “鄯州刺史领府兵三千沿湟水、日月山,从西海北畔进攻吐谷浑王庭所在。”
    “是!”
    众人听到这里,一个个面露喜色,三路齐发,吐谷浑焉有不灭之理。
    “阿耶。”
    “我,还有我”
    李象有些坐不住了,跃跃欲试。
    “咱们的河西王坐不住了。”
    眼角余光扫了一眼,李承乾调侃了句。
    “哈哈哈哈!”
    一众将领、官员无一不是开怀大笑。
    12岁的河西王在众人眼中更像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哪怕他一手征服了党项诸羌。
    “阿耶。”
    “我也要上阵厮杀。”
    李象绷着小脸,主动请缨出征。
    “河西王听令。”
    猛然间,李承乾大喝一声。
    “唰!!!”
    李象立马站直了身体,抬头挺胸。
    “命你前往伏俟城拜会乌地也拔勒豆可汗、弘化公主。”
    “马巍、姜岳、钟骞、邓憬领十六名执仗亲事、十六名执乘亲事、三百三十三名亲事护卫。”
    “啊?”
    顿时,李象愣住了。
    “怎么?不想去?”
    “吐谷浑大权悉数持于威信王一人。”
    “慕容诺曷钵和你弘化姑母想必素日里寝食难安。”
    “你这个做侄子的带些人去慰问一下姑父、姑母理所应当。”
    “进了城,自当入住吐谷浑王宫,区区数百人,想来也无人在意。”
    深深地看了一眼李象,李承乾交待了几句。
    “是。”
    李象心领神会,连忙应声。
    “遵命!”
    一众河西王属官连忙附和道。
    河西王亲事府的实力在大唐仅次于东宫八百卫士,三百三十三名亲事护卫要么服用了豹胎易筋丸,要么服用了血牙米,以一当十都不为过。
    这几百人进了吐谷浑王宫能做些什么事,那可就说不准了。
    其它人都知道河西王李象的实力,更知道李象需要这场覆灭吐谷浑之战的首功,无人提出反对意见。
    “朝廷已经下了诏书,取缔兰州都督府。”
    “依制,河西王应开府建衙,孤已上表调桓法嗣为河西王傅,兰州都督府长史狄知逊为河西王府长史。”
    “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参军张玄弼为王府司马,泸州参军袁异弘为王府谘议参军,澄城县令敬山松、胡苏县令崔慎为王府友,一应属官悉数由兰州都督府、河西郡王府原属官任之。”
    ‘呃呃.’
    众人不由得看向了原河西郡王长史唐嘉会,这里面竟然没有他的官职。
    对于河西王李象的属官安排,李承乾不可谓不重视,桓法嗣、张玄弼、袁异弘、敬山松、崔慎这都是后世神龙政变五大臣张柬之、崔玄伟、桓彦范、敬晖、袁怒己之父,尤其是桓法嗣,曾经做过王世充的谏议大夫,资历颇深,狄知逊就不用说了,狄仁杰之父,这近乎将后世有名的武周一朝名臣一网打尽。
    确切来说,这是李承乾为庶长子李象准备打天下的班底。
    “没什么事的话。”
    “你们就先下去准备吧。”
    “是。”
    怀揣着疑惑,一个个官员、将领陆陆续续离开了河西王府正殿。
    当所有人走完之后,只剩下唐嘉会一人,殿内显得有些空落落。
    “你是东宫出身,又是莒国公之子,驸马都尉的亲弟,说是皇亲国戚都不为过。”
    “这一次关于河西王府属官的安排,你可有异议。”
    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李承乾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臣斗胆直言。”
    “殿下之所以将臣从河西王府剥离出来,应是为了即将夺取的吐谷浑故地。”
    “一如草原般,这里显然不可能再继续作为大唐的羁縻府州存在。”
    “尤其是已经有西宁城、定羌城、伏俟城三座容纳数十万人的大城及围绕西海的五座小城存在的基础,设立衙门,委派官员,这都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唐嘉会大着胆子说道。
    “继续。”
    李承乾给了他一个眼神。
    “是。”
    于是,唐善会诠述了自身的猜测:“臣以为吐谷浑之地可分为三部,一部为阳光之西、昆仑之北的典合城、且末城,这里本为汉朝西域三十六国之中的楼兰国统治地区。”
    “孔雀河改道之后,楼兰消亡在了历史中,直至永嘉之乱后,晋朝南迁,无力管控西域。”
    “吐谷浑随之崛起,从而统治了这片地区,迁徙部众至此,两城约二十万人。”
    “这里是天山之南,隔着茫茫大漠,与龟兹、焉耆相望,沿着昆仑山向西便是于阗国。”
    “这片地区对于大唐而言是攻略西域及葱岭的前哨站。”
    “其二,位于积石山北的吐谷浑故地,包括西海畔、湟水谷地、黄河谷地。”
    “吐谷浑大多数人口、党项诸羌乃至于我大唐迁徙而来的流民、百姓都栖息在此。”
    “这片地区是雪域高原为数不多的肥沃之地,适合开垦农田,发展耕种。”
    “以此为积石,屯田百万亩,足以供应我大唐对吐蕃、象雄等国的征伐。”
    “其三,积石山南,包括乌海、柏海、河口三地,这里是吐谷浑通往雪域高原的通道。”
    “乌海、柏海为多弥国故地,河口毗邻松州,为白兰羌栖息之地。”
    “不管是为了进攻,还是防御,大唐都必须拿下这片地区,并且要筑城而守。”
    “啪!啪!啪!”
    听到这里,李承乾忍不住鼓掌喝彩。
    唐善会还真是磨练出来了,无论是战略目光,还是执政能力都不可小觑。
    “既然你都说的这么清楚了,那孤也打开天窗说亮话。”
    “此役过后,你兄长唐善识,沙州刺史王敬直、肃州刺史窦逵必然不可能再留在陇右道。”
    “嗯。”
    唐善会点了点头,这一点他从一开始就明白。
    唐善识、王敬直、窦逵都是驸马都尉,大唐对于驸马都尉的使用虽不如历史上任何一朝那般严苛,却也不可能把这么多人集中外放作为封疆大吏。
    毕竟,这些人现在都打上了东宫的烙印,陛下可不会视而不见。
    “孤对吐谷浑故地的安排与草原相似。”
    “典合城、且末城单独设立都督府,其余各地一并设立西海大都护府。”
    “裴行俭、席君买会留下来分别任都督、大都护。”
    “依唐制,大都护府须得设立两名副大都护,为从三品上。”
    “孤希望你留下来,担任其中一名副大都护,主持西海吐谷浑故地的政务,包括在乌海、河口分别筑城。”
    凝视着唐善会,李承乾开口道。
    “是。”
    唐善会眼中掠过一抹喜色,大声应道。
    在这之前,他还只是一个郡王府长史,正五品上,一跃成为从三品上的副大都护,他又怎会不愿意。
    “嗯。”
    “关于如何建设这片土地。”
    “你必须要心中有数,特别是如何将党项、白兰、多弥、吐谷浑人化为大唐子民。”
    李承乾叮嘱道。
    “请殿下放心。”
    “臣一定不负重望!”
    唐善会心中充满了热情,连忙下去准备了。
    五月二十日,长安,东宫,承恩殿。
    “殿下不在,他们就以为可以放肆了?”
    “来人,请江陵郡主、吴王妃来一趟。”
    太子妃苏子衿一早晨的好心情都被东厂来自河南道的消息破坏了,绝美的脸庞上露出冷色。
    “是。”
    东宫女官武媚听后,立即前去通知江陵郡主萧月仙、吴王妃萧妤。
    辰时二刻,两个明艳夺目的身影出现在了东宫,宛如绝代双姝一般。
    “太子妃娘娘。”
    一进入内,萧月仙、萧妤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连忙行了一礼。
    “二位妹妹不必多礼,先坐吧。”
    苏子衿露出柔和表情,微笑着招呼道。
    “是。”
    萧月仙、萧妤对视了一眼,纷纷落座其中。
    识趣的武媚将在场所有侍奉的宫女一并撤下,只留下了太子妃苏子衿、江陵郡主萧月仙、吴王妃萧妤相视而坐,气氛有些微妙。
    “姐姐今日唤我们前来,可是江南出了事?”
    心思机敏的萧月仙一下子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出言相询。
    “江南?”
    吴王妃萧妤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一变。
    “本宫本不愿叨扰二位妹妹,尤其是妤妹妹已有身孕。”
    “不过,有些事却不得不先知会二位妹妹。”
    迎着二女的目光,苏子衿一改往日温和模样,露出了雍容华贵的太子妃姿态,盛气凌人。
    ‘咯噔!’
    萧月仙、萧妤心中一激灵,心道:‘看样子,这次事情不小!’
    “不瞒二位妹妹。”
    “本宫也是刚刚接到消息。”
    “江陵萧氏已经决议与东宫分个究竟。”
    “他们正在谋划着对四海商行下手。”
    ‘什么?’
    闻言,萧月仙、萧妤俏脸颜失色。
    江陵萧氏是她们的母族,她们怎么可能置身事外,只是二女都没想到江陵萧氏如此利令智昏,跟东宫动手,他们也配?
    不多时,萧月仙率先回过神来,美眸坚定道:“太子妃娘娘。”
    “既是他们不知好歹,那便做过一场。”
    “我我跟月仙阿姊一个想法。”
    萧妤本来还有些犹豫,但她想到了吴王李恪对她的叮嘱,转而切断了那些心思,开口道。
    “好。”
    “那本宫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来人,送二位妹妹出去。”
    玉手轻拂,苏子衿安排道。
    “郡主、王妃。”
    “请。”
    武媚再一次走出来,上前示意道。
    “嗯。”
    江陵郡主萧月仙、吴王妃萧妤怀揣着沉重的心思,离开了东宫。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