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230章 朕这个女婿,文采斐然吧?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0章 朕这个女婿,文采斐然吧?

    第230章 朕这个女婿,文采斐然吧?
    翌日,温禾便收到了李世民的回馈。
    他只写了一句话。
    写的不错,但暂时不许发售。
    送口谕来的高月笑道:“陛下说了,让您继续写,不过得先让他过目,那本三国您倒是可以先写着。”
    “呵呵。”
    温禾当即冷笑了一声。
    李二明显是自己爱看,但又怕这本书传出去,会造成影响。
    特别是大唐这得国之路。
    真以为他不知道,李世民想看隋唐演义,最主要是想看看未来发生了什么。
    让温禾写这本小说,正好还能给他解解闷。
    “有劳中官了。”
    温禾笑容满面的送走了高月,然后就去给三小只上课去了。
    下午又一个人猫在书房里面。
    三国演义嘛。
    那第一章自然就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前世看的小说里面,那些穿越者都快把三国和红楼写烂了。
    不过不得不说,在古代。
    写小说确实是普及识字率最稳妥的方法,而且没有之一。
    有了成品书,再找一些说书先生,大街小巷的一传播,这书的知名度蹭蹭往上涨。
    到时候再卖的便宜一些,让贩夫走卒都能买得起。
    日后跟着那些说书先生学着认字即可。
    没办法,谁让大唐穷了,只能先这么做了。
    等到日后以各村为基础,建立公学,才能改变这个现状。
    三国比隋唐好写多了。
    温禾只要照抄就行,不必像写隋唐一样忌讳什么。
    只是一个晚上的时间,温禾便写出了前十回了。
    随即他便让文忠送入宫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好词!难得一见这曲子词,写的真磅礴大气。”
    两仪殿内,萧瑀拿着文稿,大为惊叹。
    曲子词,也就是后来的词,出自于南朝时期,一般士族子弟从小都会学诗和词。
    萧瑀祖上为南朝人,家中也有传承。
    “这是临江仙?老夫记得教坊司内就有此乐曲。”
    一旁的高士廉摸着胡子,说道。
    词的格式固定,所以单单看着词中的内容,不难看出这词应该配上曲。
    “陛下不该啊。”
    萧瑀忽然摇头叹气。
    上座的李世民不禁错愕了。
    这萧老儿,莫不是来找朕不痛快的?
    大殿内的其他人都不禁愕然。
    方才萧瑀和高士廉一同前来,是为了李承乾这几日的学业。
    虽然李承乾以往和温禾学习,但经世典籍、以及那些史记等,还是要请别的老师。
    好在李承乾敏而好学,萧瑀这个人虽然是个急性子,但也是个好老师。
    而高士廉这个舅姥爷,那就更是舍不得严厉了。
    所以二人想着,是该到李世民面前夸夸太子了。
    正巧这个时候,高月将前十回的《三国演义》送来。
    听说是温禾写的,萧瑀便有了兴趣。
    这不,书稿还没送到李世民的手上,就让他先看了。
    “三国演义,这写的是东汉末年之三国?”
    “不曾想,温县子竟然还是位小说家?”
    萧瑀捋着胡子。
    他对这首临江仙格外的喜爱。
    “那竖子说,既然如今有了印刷术,纸张也便宜了,不妨写点寓教于乐的文章,所以他便写了这本三国演义,想送进宫来,说是孝敬孝敬朕。”
    “朕担心朕这女婿啊,若是写不好了,发售此书给朕丢人,所以便答应了他,让他送进来,朕帮他审阅一番。”
    李世民摸着胡子,难以抑制心中的喜悦,嘴角勾的高高的。
    他这话里的意思,明显是在向在场的众人炫耀。
    你们看到了吧,这可是朕的女婿写的。
    你们家里的女婿可能写说书?
    可有这样的好文采?
    “咳咳。”
    底下坐着的长孙无忌有些不自在。
    他知道,这肯定是温禾抄袭后世的哪位大才的。
    但偏偏他又不能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而且即便他说出来了,只怕也没有人会相信,到时候还会说他因为嫉贤妒能得了癔症。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温县子如此年纪便有这样的学识,若是能多加教导,日后必是大唐的栋梁之才。”
    萧瑀接着之前那句“陛下不该呀”说道。
    在他看来,不能让温禾如此听之任之,应该多加教导才是。
    李世民笑的有些合不拢嘴了,说道:“那竖子顽劣的很。”
    “陛下,臣也以为,高阳县子确实需要有人教导。”忽然,一个刺耳的声音响起。
    李世民下意识的看向长孙无忌,后者突然被他这么看了一眼,有些茫然,随即连忙摇了摇头。
    刚才那话可不是他说的。
    只见右侧位置上,魏征缓缓的站起身来,向着李世民一拜。
    “启禀陛下,方才那首词写的厚重沉稳,大气中不失含蓄,可谓是写出了历史的沧桑。”
    “臣若不是从未听说过这首词,只怕也会以为是温县子从何处抄来的。”
    魏征扶着胡子。
    不远处的长孙无忌闻言,心中不禁感叹,还是这魏玄成敢说真话啊。
    那竖子就是抄的。
    “虽然臣不知他所写的三国如何,单单凭借这首词,足以让温县子流传于青史之上,只是臣也担心啊。”
    说到这,魏征忽然叹了口气。
    “担心什么?”李世民凝着目光望了过去。
    一时间他也不知道魏征这田舍翁,要说好话还是弹劾温禾。
    “臣担心温县子的脾气秉性,太过冲动了,虽说他这般年纪该当有这样的赤子之心,然玉不琢,不成器,这样一块上好的璞玉,若是听之任之,只怕日后陛下要后悔啊。”
    “更何况,温县子还是实际上的太子之良师益友,陛下要慎重。”
    魏征不是想贬低温禾。
    而是觉得可惜了。
    这样的一个天才,却没有一个名师指导。
    若是真的不小心让他走错了路,那日后岂不是大唐的损失。
    李世民闻言,当即松了口气。
    心中对魏征改观了不少。
    ‘这魏玄成啊,还是忠直的,若是其他人朕或许真的要担心了,可那竖子除了惫懒一些,品行上倒是不用担心。’
    “魏卿所言,正是朕所忧虑之事,不过魏卿不必担心,朕已经给他找好了几位老师了。”
    李世民笑道。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在场的众人都不禁诧异,之前怎么从未听说过此事。
    萧瑀有些急切:“不知陛下给他找了何人教导?”
    他还想着收温禾做学生,有这样一个比肩甘罗的学生在,千百年后,他必定青史有名啊。
    李世民意味深长的一笑,说道:“朕让他去兵部,便是让他去学习李靖等人的带兵之道,让他去工部,是为了让阎立德教他匠作之学,至于其他学问以及品德之说。”
    李世民说到这突然停顿了一下。
    萧瑀不由得瞪圆了眼睛,望着李世民,疯狂的暗示自己。
    却听李世民轻笑一声,说道:“朕将亲自教导,朕想应该没有比朕更合适的人选吧,毕竟这竖子的字可是朕亲自取的。”
    众人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他们竟然将这件事情给忘了。
    自古以来,取字之人,非师长不可。
    他们之前都以为李世民是以岳父之尊,为温禾取的字。
    现在才知道,李世民是把温禾当做学生了。
    “圣明不过陛下。”
    魏征难得这么赞同李世民。
    后者闻言,不禁开怀。
    可除了李世民和魏征外,其余人的脸上都笑的很勉强。
    皇帝亲自收学生,古往今来几乎可以说没有。
    若是皇帝陛下今日所言传扬出去,只怕那高阳子府的大门都要被人踏破了。
    “既然这竖子的书稿都送来,诸位卿家若是有兴趣的,可以传阅,若是那竖子写的不好的,尽管批改。”
    李世民莞尔的望着大殿内的众人。
    魏征觉得皇帝陛下可能有点得意忘形了。
    这里是两仪殿,是谈论政务的地方,怎么能看说书这种东西呢。
    他正要开口,却听萧瑀抢先道:“多谢陛下,老夫看了这开头啊,就想继续往下看,只是觉得此地不合时宜,既然陛下允准,那老夫便不客气了。”
    萧瑀都如此说了,魏征只好悻悻然的闭嘴了。
    萧瑀还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他看的格外认真。
    前排的杜如晦几人回头一看,见他时而严肃,时而点头,都不禁好奇起来了。
    一直暗中观察萧瑀的长孙无忌,不由得好奇。
    ‘这后世之人写的三国,到底有何趣味?’
    “萧卿,这三国如何啊。”
    批改完札子后,李世民起身活动身子时,朝着萧瑀那边走去。
    闻言,萧瑀起身,笑道:“可谓是通俗易懂,比起三国志的晦涩,多了几分的趣味,只是有几处错误,但不失故事本身的有趣,毕竟只是说书,并非正史。”
    看到第五回的时候,萧瑀便不禁蹙眉。
    他记得史书上记载,明明是孙坚军冲阵斩的华雄,怎么到温禾这本书里,变成关羽阵前斩华雄呢?
    萧瑀也是上过战场的,自然知晓,所谓的阵前挑战,不过是儿戏罢了。
    还有这青龙偃月刀是何物,竟然那么长。
    用这种兵刃可不适合在马上冲阵。
    “哦,既然如此,那朕倒是要好好看看,对了,还有哪位卿家想看的,朕不着急。”
    见李世民问起,房玄龄等人确实来了兴趣。
    看了这大半天札子了,正好休息休息。
    随即这本三国便在两仪殿内传播开来。
    每个人几乎都看了快一炷香的时间。
    “写的确实太直白了,但若是作为市井说书,还是不错的。”
    “开头那首词不错,叫什么来着?”
    “临江仙,教坊司的曲词。”
    “对对对临江仙,一会下了衙,不如将这首词拿去,让她们唱唱。”
    诗词若是没有乐曲的配合,其中的风味便会少几分。
    房玄龄这个提议,倒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赞扬。
    就连李世民都不由来了兴趣。
    但他是皇帝,这教坊司自然是去不成。
    不过他可以让乐师过来。
    “既然诸位卿家有兴致,那今日便在这两仪殿设宴,让宫中的乐师为诸位卿家弹奏,如何?”
    李世民今日的心情不错。
    殿内的众人闻言,自然是支持的。
    不过有一个人例外。
    “陛下。”
    “魏卿,那竖子昨日给朕的内帑进了不少钱,朕心里高兴,莫要扫兴。”
    李世民含笑的看了他一眼。
    这是让他适可而止。
    魏征见状,还想说什么,却听一旁的高士廉说道:“魏玄成啊,你若是高兴的时候,也会多喝几杯酒吧,莫要扫了陛下的兴致,听曲又不了什么钱。”
    魏征见状,也只好作罢了。
    不久后,宫中的乐师便被请了过来。
    有乐曲又怎么能没酒宴。
    魏征之前反对的不是李世民要听曲。
    而是他知道,既然请了乐师,那陛下自然少不得宴请了。
    在这的又都是重臣,这其中费可不低。
    但想起高士廉方才的话,他也只能忍着了。
    没多久,高昂的乐声便在这两仪殿内响起。
    不到两日的功夫。
    这首《临江仙》便在长安城内传开了。
    望春楼,二楼的乙座内。
    “又是这个温禾所作?”
    “他不是才十岁嘛?”
    几个士族的人围坐在一起。
    “上官仪你可能压制的住他?”几人都将目光朝着上官仪看去。
    上官仪手里捏着酒杯。
    他从小到大便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即便上官家如今家道中落。
    可在士族中不少德高望重之人,都很看好他。
    这一次春闱,上官仪报了进士科,他对此势在必得。
    然而来长安后,却被一个十岁的孩子连续打击。
    今日这一首《临江仙》更是让他自愧不如。
    他十岁的时候,虽然已经饱读诗书,可却做不出这样蓬勃大气,充满沧桑气息的诗句。
    “某不如也。”
    “诸位,莫要长他人志气,不过就是一个幸进的田舍儿罢了。”
    有人不屑道。
    上官仪没有说话,只是紧紧的握住了酒杯,因为太过用力,手指关节隐隐有些发白。
    “不提他了,喝酒。”
    可他们不提,楼下却时不时传来议论三国和临江仙的事情。
    时不时传来的声音,让上官仪越发的烦躁。
    而就在这时,一楼忽然传来了一阵嘈杂。
    “诸位,高阳县子盘下了一处店铺,据说三日后,便要开张售卖三国演义。”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