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大唐:开局为李二献上避坑指南 > 第363章 他不吃牛肉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3章 他不吃牛肉

    第363章 他不吃牛肉
    “打上门?”
    温禾猛地从院中的藤椅上坐起身,盖在脸上的《本草纲目》抄本“啪”地落在石桌上。
    他近来除了在家与孙思邈探讨“细菌”“人体结构”,顺便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抄了下来。
    连高阳县府的大门都没怎么出,更没招惹过谁,怎么会有人上门“打”来?
    自从上一次的事情后,长安城内还有人有这胆量?
    是觉得家里的矿太多了?
    难不成是前些日子跟孙思邈提想找大体老师,研究人体脏腑的事被人发现了?
    温禾心里咯噔一下。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
    这事他只跟孙思邈、齐三说过,按说不该走漏风声才对。
    “走,去看看。”
    温禾压下心头疑虑,起身拍了拍衣摆,快步朝着前院正堂走去。
    阿冬连忙跟在他的身后。
    刚到月亮门,就听见正堂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大嗓门,带着几分蛮横,又掺着点耍赖的意味。
    “宿国公,真不行!这酒精是用来消毒伤口、泡制药材的,不是酒,真不能给您喝!”
    李泰的声音满是愁容,听着像是快被磨得没了脾气。
    温禾挑着门帘往里一看,顿时乐了。
    正堂里,程知节穿着一身常服,敞着领口,正拍着桌子跟李泰讨酒。
    李泰坐在对面,手里紧紧攥着个装着透明液体的瓷瓶,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一旁的李恪则仰头望着房梁上的雕,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显然是不想掺和这浑水。
    最小的李佑更绝,缩在椅子角落,头埋得低低的,连大气都不敢喘。
    也是,全长安谁不知道程知节是出了名的混不吝,论难缠程度,比宗室里的李道宗还胜三分,这三个皇子哪敢跟他硬刚。
    “什么消毒泡药,某上次尝过一口,那劲头比烈酒还足,比宫里的御酒都够味!”
    程知节瞪着眼睛,伸手就要去抢李泰手里的瓷瓶。
    “你这小子别小气,给某倒一碗,就一碗!”
    “宿国公,你真想喝就找先生要嘛,本王又不敢叫他们拿出来。”
    李泰撇了撇嘴。
    “能要某早就要了,你家先生也是个抠门的。”程知节喝了一声。
    就在两人拉扯间,坐在上首的秦琼忽然咳嗽了几声,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正闹得欢的程知节像是被按了暂停键,瞬间停住动作,脸上的蛮横立刻换成了赔笑,搓着手道:“二兄,某跟卫王开玩笑呢!哪能真让去偷温县子的宝贝啊,哈哈。”
    说着,他还不忘补充一句,语气带着几分委屈:“不过二兄,那酒精确实不错,某实在喝不惯府里的黄酒,太柔了,没劲儿。”
    他就想不明白了。
    那好东西怎么就不能喝了呢。
    那些突厥人不也喜欢喝烈酒,特别喜欢将鹿血夹杂着烈酒一起。
    那滋味,烈的让人好似要着火一般。
    不过就是如此,也比不上那酒精。
    温禾这才注意到,秦琼坐在窗边的软榻上,脸色比上次见时还要苍白些,身上盖着薄毯,显然是旧伤又犯了,身子虚弱得很。
    即便如此,程知节在他面前,也半点不敢像在别人面前那样犯。
    “义贞,休得胡闹。”
    秦琼又咳了两声,摆了摆手。
    “温小郎君的东西,自有他的用处,你别在这添乱。”
    程知节嘿嘿笑了两声,不敢再提酒精的事,却转眼看向刚进门的温禾,眼睛一亮:“哎?温小郎君来了!正好,某找你有事!”
    温禾走上前,先对着秦琼拱手行了一礼:“见过翼国公。”
    秦琼想要起身回礼,却被温禾拦了下来:“在下是晚辈,那有让国公起身回礼的。”
    “无妨。”
    秦琼还是站了起来,脸色坚毅。
    他这样的人,怎么会允许让别人把自己当做一个废人。
    哪怕温禾没有这个意思,他心中也会觉得不快。
    温禾见状,也便不说什么,转头看向程知节,行了一礼,淡淡的问道。
    “宿国公找我何事?方才听下人说,有人要‘打上门’,我想应该不会是宿国公你吧。”
    “嗨,那是下人瞎传!”
    程知节挠了挠头,难得有些不好意思,“某就是着急找你,让门房快点通报,没成想他们传岔了。”
    他说着,话锋一转,语气急切起来。
    “温小郎君,某听说你请了位孙思邈孙道长来长安,还让他当了济世学堂的山长?”
    温禾点头:“正是,孙道长医术高超,心怀百姓,由他主持济世学堂再合适不过,日后学堂开课,教穷苦子弟学医,便是要济世救人。”
    (ps:评论区说之前的名字不好,所以改了一下)
    程知节这话一出口,温禾心里便有了数。
    想来是今日大朝议上,陛下当众提了孙思邈任济世学堂山长的事,这消息才顺着朝堂传到了程知节耳朵里。
    只是一想到“济世学堂”这名字,温禾心里忍不住犯了点嘀咕。
    这名字虽贴合救民济世的初心,却总觉得少了点气势。
    若是按他之前的想法,叫皇家医学院多霸气?
    日后再顺着往下延伸,搞个皇家科学院,把算术、格物、冶炼这些都归拢进去,说不定还能推着大唐的技艺再往前迈一大步。
    可他转念一想,李世民肯定不会同意。
    温禾咂咂嘴,终究还是把这念头压了下去。
    罢了,济世就济世,能实实在在教出医者救百姓,比什么霸气名头都管用。
    至于程知节今日上门的目的,早在温禾看到软榻上的秦琼时,便猜得八九不离十。
    前些日子他特意去华洲请孙思邈,除了筹备学堂,心里也存着另一层念想。
    便是盼着这位神医能为秦琼看看旧伤。
    秦琼这般为大唐征战半生的猛将,若真像史书里写的那样,后半辈子只能在家中深居简出、受病痛折磨,实在可惜。
    “济世学堂的事倒不急着细聊。”
    程知节咧嘴笑了两声,转头看向秦琼,语气带着几分不容拒绝的热络。
    “二兄,你也别在这端着了,咱今日来高阳府,本就是为了请孙道长给你治病,你快坐舒坦些,别一会儿道长来了,还得担心你身子撑不住。”
    秦琼被他说得无奈,轻叹了口气。
    他本就不是扭捏之人,只是觉得贸然上门叨扰温禾,已是失礼,哪还好意思再主动提求医的事。
    可程知节这般直白点破,他也只能顺着台阶下,对着温禾拱手道:“今日冒昧登门,还望县子莫要责怪,不知孙道长此刻可有空闲?能否劳烦县子请他出来一见?”
    这一礼,秦琼行得郑重。温禾见状,连忙侧身避让,连声道:“秦将军折煞晚辈了,您是大唐功臣,晚辈哪敢受您这般大礼,孙道长此刻应在院中整理医书,晚辈这就去请他过来,您与宿国公且在此稍坐。”
    说罢,他正要转身往外走,李泰却突然快步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急切的慌乱:“先生!我、我突然想起后院还有几只‘颉利’没喂,我得先回去照看,就不在这叨扰了!”
    不等温禾应声,他便像身后有什么东西追着似的,急匆匆地往门外跑,连平日里最宝贝的瓷瓶都忘了拿。
    紧接着,李恪也牵着李佑走了过来,对着温禾规规矩矩行了一礼,语气平静却难掩一丝仓促:“先生,时辰不早了,我带五郎回去读书,今日便先告辞了。”
    “嗯,去吧。”
    温禾看着两人匆忙离去的背影,心里暗自好笑
    “喂颉利?”
    程知节和秦琼面面相觑。
    但他们也没有多想,只是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那颉利不是还在草原吗?
    ……
    温禾往后院走。
    到了偏院,便见孙思邈正坐在藤榻上,手里捧着一卷线装书,素色道袍搭在榻边,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连带着他鬓边的银丝都泛着柔和的光。
    走近了才看清,孙思邈手中的正是他前些日子抄录的《本草纲目》选段。
    听到脚步声,孙思邈抬起头,眼中带着几分欣喜,连忙将书递到温禾面前:“小郎君来得正好!你这卷医书里记载的‘百草分类法’,竟能将草木按性味、功效细分,比前朝的《神农本草经》更详尽,贫道昨日看到‘当归养血’的注解,颇有感悟,正想与你探讨一番。”
    《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时期,由秦汉医学家集体整理而成,托名神农氏所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位列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分三卷,载药三百六十五种。
    而《本草纲目》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药图一千一百多幅、方剂一千一千多首,采用自然属性分类,涵盖药物形态、产地、炮制及跨学科知识。
    《神农本草经》以形而上学的“气”为理论基础,奠定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用药原则,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其配伍原则至今仍是临床用药基础。
    而且专精于中医理论体系构建。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孙思邈的《千金方》,都是参考他的。
    而《本草纲目》在生物学、矿物学、农学等领域贡献突出,但对中医临床的直接影响较弱,最多只是作为一个目录。
    可惜这两部医术在满清的时候,因为某个十全老人被毁了一部分。
    后来小鬼子入侵的时候又被偷走和销毁了一部分。
    温禾在藤榻旁的石凳上坐下,接过孙思邈递来的凉茶抿了一口,笑着道:“孙道长过誉了,这不过是晚辈整理的一些零散记载,能得您认可,已是荣幸,您说的当归养血,晚辈倒觉得可搭配白芍,既能增强滋阴之效,又能缓和当归的温燥。”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法甚妙!当归配白芍,一温一凉,一补一敛,确实能兼顾养血与护阴。小郎君年纪轻轻,对药材配伍竟有这般见解,实在难得,不知这些医理,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温禾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眼底掠过一丝复杂,随即轻声道:“这些都是晚辈从一位故去的老师那里听来的,那位老师学识渊博,曾留下许多医书手稿,晚辈只是将其整理抄录,偶尔琢磨些配伍之法罢了,可惜老师早已仙逝,晚辈也没能尽得他的真传。”
    他有些无奈,总不能说他是抄袭后人的吧。
    不过他确实也学过一些,以前穷,没钱看病,所以院长会请附近的老中医来。
    他也耳濡目染了一些。
    孙思邈听到温禾说他老师故去了,脸上露出几分惋惜,轻轻叹了口气:“这般有学识的医者,竟已不在人世,实在可惜。若是能与他当面探讨医理,定能受益匪浅。”
    说着,他将《本草纲目》小心收好,目光落在温禾身上,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小郎君今日特意来后院,想来不是为了与贫道探讨医书吧?莫不是前院有什么事?”
    温禾见他主动问起,便顺着话锋道:“孙道长猜得没错,前院确实来了两位客人,还得劳烦您移步去看看,是翼国公与宿国公,翼国公旧伤缠身多年,近来愈发严重,今日特意来府中,想请你诊脉。”
    孙思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整理了下道袍,伸手将药箱提了过来:“病人便是病人,没有身份高低差别,王公贵胄或是贩夫走卒,在贫道面前都是一样的。。”
    他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药箱检查里面的诊脉垫与常用药材,指尖拂过药箱里整齐摆放的银针,语气带着几分郑重。
    “走吧,咱们这就去前院,别让二位国公久等。”
    温禾跟着起身,两人并肩往前院走。
    路上,温禾想起秦琼平日的状态,忍不住补充道:“孙道长,我之前听人说,翼国公时常咳嗽,而且面无血色,还有他身上的旧伤一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夜里常常睡不安稳,太医院的御医们虽然开了不少方子,都只能暂时缓解,您今日诊治时,也无需顾虑,有什么都可以直说。”
    “小郎君放心,贫道自有分寸。”
    孙思邈点头应下,脚步稳健,袍角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等会儿诊脉时,我会仔细询问翼国公的症状,再结合脉象判断病因,不会轻易下结论,医者行医,最忌主观臆断,需得望闻问切,缺一不可。”
    孙思邈笑道。
    温禾闻言,顿了一下,随即也失笑的向着孙思邈行了礼:“受教了。”
    他望着孙思邈,不禁佩服。
    “这才是良医啊。”
    两人说话间,已一同走到前院正堂门口。
    还没进门,便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温禾先挑着门帘往里看了一眼,轻咳一声,掀开门帘与孙思邈一同走了进去。
    “二位国公久等了,这位便是孙思邈道长。”
    程知节听到声音,立刻起身迎了上来,连声道。
    “孙道长可算来了!您快给秦二兄看看,他这旧伤今日又犯了,坐着都觉得疼,太医院的御医们实在没辙。”
    他也不等着孙思邈行礼,便拉着他朝着秦琼走去。
    “慢些慢些。”孙思邈好歹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
    就程知节那力气,还不得把他拽散架了。
    秦琼也撑着身子想从软榻上坐起。
    “义贞,不得无礼。”
    他来到孙思邈面前,向着他行礼:“有劳孙道长了。”
    孙思邈连忙上前两步,轻声道:“翼国公折煞贫道了,您身子不适,躺着诊脉便是。”
    说着,他示意温禾取来诊脉垫,铺在软榻旁的案几上,又小心地将秦琼的手腕扶到垫上,指尖轻搭在脉搏上,闭上眼睛,神色瞬间变得专注。
    正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的鸟鸣声与孙思邈偶尔询问的声音:“国公平日是否常觉得头晕目眩?尤其是晨起时,需缓好一会儿才能起身?夜里睡觉时,是否会心慌难安,总觉得胸口发闷?”
    “道长说得丝毫不差。”
    秦琼点头,声音带着几分虚弱。
    “特别是阴雨天,旧伤发作时,头也跟着疼,像是有根针在扎,夜里常常睁着眼到天亮,有时候好不容易睡着了,也会被疼醒。”
    孙思邈又诊了片刻,手指轻轻按压秦琼的手腕内侧,感受着脉象的变化,眉头微蹙:“国公这脉,跳得既急又沉,节律也不稳,是典型的肝阳上亢之症,再看您的舌苔,色红少津,这是气血亏空的征兆,简单说,便是您常年征战,旧伤反复耗损了太多血气,体内阳气过盛却无阴血制衡,才会出现头晕、心慌的症状。”
    这话落在温禾耳中,心里立刻有了数。
    孙思邈说的“肝阳上亢”,便是后世常说的高血压。
    秦琼常年征战,不仅留下满身旧伤,精神也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再加上年纪渐长,气血不足,才患上了这病症,两者迭加,才让他身子越来越虚弱。
    秦琼听到肝阳上亢四字,握着毯子的手不自觉地紧了紧,连忙问道:“道长,此症……可有治愈的可能?某不怕战场厮杀,就怕这病痛缠身,连日常起居都成问题,反倒成了累赘。”
    “二兄你说的哪里话,谁敢当你是累赘!”
    程知节闻言,当即喝了一声。
    见他如此在意,秦琼失笑的摇了摇头。
    孙思邈收回手,沉默片刻,缓缓摇了摇头:“国公的肝阳上亢之症,是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气血亏空也非一日之功。肝属木,喜润恶燥,您体内阳气过盛已久,想要彻底治愈,难。”
    “什么?!”
    程知节猛地一拍案几,声音瞬间拔高,震得案上的茶盏都晃了晃,眼中满是怒火。
    “你这老道怎么回事?某听说你医术高超,能治各种疑难杂症,才特意来找你给秦二兄看病,你却说治不好?莫不是你根本没本事,故意找借口推脱?”
    “还是你之前都是骗人的!”
    程知节眼看着要动手。
    温禾见状,连忙上前拦在孙思邈身前,劝道:“宿国公息怒,孙道长只是实话实说,并非推脱。这肝阳上亢之症本就顽固,需慢慢调理,道长既然能看出病因,定然有缓解之法,您先冷静些。”
    可他话还没说完,宿国公正处在气头上,满脑子都是秦琼的病治不好的念头,一把就将温禾推到了一旁。
    温禾没防备,踉跄着后退了两步,后背差点撞到身后柱子上。
    尼玛,这程知节是吃什么长大的,竟然有这么大的力气。
    “义贞!你放肆!”
    秦琼见状,顿时大怒,撑着身子想坐起来,因动作太急,还咳嗽了两声,脸色愈发苍白,却依旧眼神锐利,厉声呵斥。
    “孙道长乃医者,直言病情何错之有?你这般无礼,不仅冲撞了道长,还对高阳县子动手,岂不是丢尽了大唐功臣的脸面!”
    程知节被秦琼吼得一愣,看着秦琼苍白却满是威严的脸,才猛然反应过来自己方才太过冲动。
    他一心担心秦二兄的病情,竟忘了分寸,不仅对孙思邈不敬,还推了温禾。
    他知道秦琼如此呵斥他是为何。
    陛下对高阳县子如此重视,他却在别人家这么失礼。
    若是陛下追问下来,他只怕是要被问罪了。
    他张了张嘴,想道歉却不知该说什么,脸上满是懊恼,双手也不自觉地垂了下去。
    秦琼没再理他,转头对着孙思邈与温禾缓声道:“道长,温小郎君,是某管教无方,让宿国公失了分寸,还望二位莫要见怪。”
    说罢,便要挣扎着起身赔礼。孙思邈连忙上前按住他,温声道:“翼国公不必如此,宿国公也是关心翼国公才这般急切,并非有意为之,贫道不怪他,您身子虚弱,莫要再动气,以免加重病情。”
    说着,他扶着秦琼重新躺好,又给温禾递了个眼神,示意他别放在心上。
    温禾会意,也笑着摆手:“翼国公不必放在心上,宿国公也是担心您的身体,我没事。”
    孙思邈见两人都松了口气,才话锋一转,眼神里多了几分笃定:“不过国公,贫道虽不能彻底治愈你的肝阳上亢之症,却能通过调理,大大缓解你的症状。”
    “只要按贫道的方子服药、调整作息,日后头晕心慌的情况会少很多,也能睡个安稳觉,不会再被疼醒。”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你身上的旧伤,倒有治愈的可能,翼国公您这些旧伤虽深,却未伤及筋骨根本。”
    “只是之前太医院的方子多侧重止痛,没能从根源上调理,才会反复疼痛,贫道有一套外敷内服的方子,再配合针灸疏通经络,慢慢调理个一年半载,旧伤定能好转,日后阴雨天也不会再疼得厉害,寻常活动与常人无异。”
    秦琼闻言,眼中瞬间亮起了光,原本苍白的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连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道长……您说的是真的?我的旧伤,真能治好?”
    他本已对旧伤不抱希望,甚至已经做好了致仕的准备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陛下竟然不许,还安抚他莫要多想。
    秦琼却知道,自己身体日后只怕是难以上战场了。
    若是不能为陛下行军打仗,他又有何面目留在那朝堂之上。
    所以他本想着再过一段时间,便乞骸骨。
    如今听到这话,像是看到了新的希望,激动得连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贫道行医多年,怎会欺瞒翼国公。”
    孙思邈笑着点头,从药箱里取出纸笔,又研磨调色。
    “贫道这就为您写方子,内服的方子以当归、白芍滋阴养血,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每日一剂,早晚煎服,饭后温饮,外敷的药膏用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配合艾叶、生姜驱寒,每日涂抹在旧伤处,再用温毛巾敷一刻钟,促进吸收。”
    他一边写,一边细细解释:“另外,每七日我会为您针灸一次,主要针刺太冲、风池、足三里等穴位,调和气血,不出三个月,您便能感觉到旧伤疼痛减轻,头晕心慌的症状也会缓解。”
    程知节也凑了过来,脸上满是愧疚与期待,声音也放低了许多:“道长,那秦二兄的肝阳上亢,真的只能调理吗?就没有别的办法能让他彻底好起来?”
    “宿国公放心。”
    孙思邈写完方子,吹干墨迹,才抬头道。
    “肝阳上亢虽不能根治,却能通过调理控制得很好。”
    “只要翼国公日后少动怒、少劳累,每日晨起散步半个时辰,呼吸新鲜空气,饮食上多吃些滋阴的食物,避开辛辣油腻,再坚持服药,与常人无异,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温禾也走上前,笑着道:“翼国公,您就放心吧,孙道长的医术我是亲眼见过的,之前在华洲,他用几副方子就治好了当地的瘟疫,日后济世学堂开课,您若是有不适,随时能来寻孙道长复诊,也方便得很。”
    这可是药王啊。
    他都说不能根治了,只怕是真的没办法了。
    毕竟高血压这事,即便是温禾来的那个时代,也没有手段能够让病人痊愈。
    秦琼这病啊,就是需要调理。
    但只要调理好了,他日后依旧能上马杀敌。
    即便日后老了,温禾也有办法,让他继续发光发热。
    这样的猛将可是大唐的宝贝啊,怎么能够让他在家中消耗时光呢。
    秦琼接过孙思邈递来的方子,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贴身的锦袋里,像是捧着稀世珍宝。
    他对着孙思邈与温禾再次拱手道谢,语气诚恳:“多谢道长,多谢温小郎君,若真能如道长所说,某定当感激不尽,日后若是学堂有需要,某也愿尽一份力。”
    孙思邈连忙摆手,语气谦和却坚定:“翼国公不必如此,治病救人是贫道本分,济世学堂本就是为了救民济世,您能康复,也是学堂之幸,些许小事,不必挂怀。”
    “是啊是啊,翼国公不必如此客气。”
    温禾也跟着笑道,眼底却悄悄掠过一丝盘算。
    这善缘可算是结下了。
    日后但凡他有点什么事情,秦琼以及和他相关的那些人,定然都会出手相助。
    秦琼闻言,却没有就此作罢,而是垂眸沉吟了片刻,手指轻轻摩挲着软榻的边缘,似是在斟酌措辞。
    片刻后,他抬眼看向温禾,眼神里满是郑重:“今日大恩,秦琼铭记于心,学堂之事虽说陛下已下令从内帑拨款,可某也想尽一些绵薄之力,略表心意。”
    “某知晓学堂如今还未选好地址,正好某在曲江池附近有一块空闲的宅院,院落宽敞,还带几分景致,用作学堂再合适不过,若是小郎君与孙道长愿意,某明日便让人将地契送来,过户到学堂名下。”
    这话一出,温禾都愣了愣。
    曲江池附近的宅院可不是普通地段,那里风景秀丽,交通便利,寻常官员都难以在此置办产业,秦琼竟愿意直接赠予学堂,这份诚意实在难得。
    不等温禾开口推辞,孙思邈已率先摇了摇头:“翼国公,无需如此,贫道只是尽了分内之事,怎好收您这般贵重的礼物?学堂选址之事,陛下已让礼部负责,想必很快便有结果,您的心意贫道心领了,这宅院万万不能收。”
    他行医一生,素来不贪外物,更何况是这般价值不菲的宅院,更不愿因此欠下人情。
    “孙道长你就别推辞了!”
    程知节见状,立刻上前一步,拍着胸脯大声道。
    “秦二兄一片心意,你不收便是不给某面子,再说了,学堂是为百姓好,咱们这些做臣子的,出点力也是应该的!某也不送宅院,这就回去让人取五百金来,当做是资助那些穷苦学子的费用,日后他们学医所需的药材、笔墨,也能多些保障!”
    五百金?
    温禾听到这个数字,心里忍不住一惊。
    五百金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寻常百姓过两辈子富庶生活了。
    他悄悄打量了程知节一眼,心里暗自嘀咕。
    这老程家这么有钱吗?
    出手就是五百金。
    秦琼也跟着劝道:“孙道长,温小郎君,这宅院与钱财并非什么贵重之物,能为济世学堂出份力,某与宿国公都十分乐意,学堂能早日开办,便能早日培养出医者,为百姓治病,这才是最重要的,还望二位莫要再推辞。”
    孙思邈连忙摆手,语气谦和却难掩一丝为难:“翼国公不必如此,治病救人是贫道本分,济世学堂本就是为了救民济世,您能康复,也是学堂之幸。些许小事,实在不必如此厚赠。”
    他并非不愿领这份心意,只是这宅院地处曲江池,价值不菲,且学堂祭酒乃是陛下,未得圣允便私收功臣馈赠,日后难免让陛下多想。
    可秦琼与程知节满脸赤诚,直接拒绝又恐伤了两人颜面,一时竟陷入两难。
    “是啊是啊,翼国公不必如此客气。”温禾连忙帮腔,眼底却飞快闪过一丝清明。
    他瞬间明白孙思邈的顾虑,也暗赞老道长心思周全。
    这济世学堂明面上由陛下牵头,若是私下收下秦琼的宅院与程知节的钱财,即便两人是真心助力,传出去也难免落人口实,说他们私相授受,届时李世民若起了猜忌,反倒得不偿失。
    他上前一步,笑着打圆场:“两位国公的心意,晚辈与孙道长都心领了,只是这宅院与钱财数额颇大,学堂祭酒乃是陛下,咱们这般私收,倒显得对陛下不敬,不如将这些进献给陛下,再请陛下以朝廷名义转赠学堂,既合规矩,也能让天下人知晓陛下对学堂的重视,您看如何?”
    这话一出,秦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笑着点头:“温小郎君考虑周全,某倒是疏忽了,既如此,便按你说的办,明日某便与宿国公一同将宅院地契与五百金呈给陛下,再奏请陛下转赠学堂。”
    孙思邈也松了口气,连忙拱手:“如此甚好,既不违规矩,也不负二位国公的心意,多谢二位体谅。”
    见此事敲定,秦琼便起身告辞:“时辰不早,某与宿国公也不多叨扰,明日面圣后,再与二位细说。”
    程知节却突然挠了挠头,嘿嘿笑道:“秦二兄你先等片刻,某去趟茅厕,马上就来。”
    说罢,便急匆匆往后院方向去了,脚步竟比来时还快几分。
    温禾与秦琼、孙思邈在正堂等候,过了好一会儿,才见程知节慢悠悠回来,嘴角还带着几分隐秘的笑意。
    “让诸位久等了!”
    程知节走上前,热情地拍了拍孙思邈的肩膀。
    “孙道长,某家最近得了些好东西,若是您与温县子有空闲,定要到府上坐坐,某家有牛肉,前段时间刚从草原上买的,炖得软烂入味,保证您吃了还想吃!”
    话刚说完,他突然意识到什么,猛地一拍脑门,连忙改口:“哦!不对不对!某家有羊肉,新鲜的羊腿,用松枝烤着吃,味道很是不错!若是有空闲,一定到府上啊!”
    温禾忍着笑。
    他哪能不知道,程知节是突然想起孙思邈乃道家之人。
    是不吃牛肉的。
    所以程知节这才慌忙改口。
    秦琼也失笑着摇头,对着孙思邈拱手赔罪:“道长莫怪,这憨子性子粗疏,说话不过脑子,失礼了。”
    孙思邈却笑着摆手,神色淡然:“无妨,宿国公真性情也,直言不讳反倒显得亲切,贫道并未放在心上。”
    温禾看着这一幕,心里暗自赞赏。
    ‘不愧是道家高人,和我一样,心胸豁达,遇事从来不斤斤计较。’
    送走秦琼与程知节后,温禾与孙思邈刚转身回正堂,就见阿冬急匆匆跑过来,脸色慌张:“小郎君不好了,方才宿国公离开时,说您让他拿走两坛酒精,说是要回去‘消毒伤口’,周管事拦不住,特意来问您,这两坛酒精是否要入账?”
    “卧槽,那混蛋偷我酒精!”
    温禾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错愕。
    “我什么时候让他拿走酒精的!”
    他猛然想起方才程知节去茅厕的反常。
    难怪去了那么久,合着这混不吝是借着去茅厕,跟他玩了一招“暗度陈仓”啊!
    “娘希匹的,程咬金,你给老子等着!”
    温禾咬牙切齿
    “喝酒精,那玩意烧喉咙,喝不死你也得让你遭点罪!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乱拿我的东西!”
    孙思邈看着温禾气鼓鼓的模样,忍不住笑出声:“这宿国公,倒真是个活宝。不过那酒精性子烈,若是真喝多了,怕是要伤胃,小郎君要不要让人去提醒一句?”
    “提醒他?”
    温禾哼了一声,随即又无奈地摆手。
    “算了,让他吃点苦头也好,省得下次还敢这么胡来,再说了,以他的性子,就算派人去说,他也未必会听,反倒会说我小气。”
    话虽如此,温禾还是悄悄吩咐阿冬:“去跟周管事说,下次库房的东西,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能拿,尤其是宿国公,可得盯紧点。”
    阿冬连忙应下,转身去了。
    温禾看着窗外,心里暗自盘算:‘下次再见到程咬金,定要让他把拿走的酒精加倍还回来,顺便再讹他点东西,不然这口气实在咽不下去!’
    去他的心胸豁达!
    老子现在很火大!
    ……
    秦琼回府休息了一日后,便进了宫,向李世民请奏了此事。
    “孙道长可是为叔宝治好了?”
    看他如此,李世民也猜到了几分。
    秦琼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并不能痊愈,但孙道长言,可以调理和缓解,如此臣还能为陛下再做几年马前卒。”
    他说罢,拱手向着李世民一拜。
    李世民不由得激动,眼眶顿时红了一些,他快步的走下御阶,来到秦琼身边握住他的手。
    “好,好啊,有叔宝在,朕便能睡的安稳了。”
    看着李世民就要哭出来的模样,秦琼心中感激万分。
    原来陛下还是如此重视某啊。
    中午,李世民特意留了秦琼在宫中用膳。
    这件事随即便在长安各处传播开来。
    不少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翼国公府。
    果然,就在几日后。
    门下省一道旨意,赫然让不少人大吃一惊。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