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神豪从逆袭人生开始 > 第303章 实业兴邦(4k)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3章 实业兴邦(4k)

    第303章 实业兴邦(4k)
    众人依次落座,围坐在圆桌周边。
    齐国伟和姚琴玉自然是主位,然后邱颜峰、郑涵柳和唐景辉分别坐在他们左右两侧,最后则是顾珩、齐家盛这些后辈。
    就连仅有两岁的齐峥,也给安排了一个位置。
    此时正坐在儿童座椅上、嘴里面叼着奶嘴,睁着圆溜溜的乌黑大眼睛望着大人们,肉肉脸蛋看起来好像两个粉桃子,不哭不闹看起来极为乖巧。
    圆桌上,菜肴很是丰盛。
    大多都是家常菜,海鲜也就是普通的虾蟹鱼。
    看起来就跟绝大多数正常家庭逢年过节的团圆饭没什么两样,充满了锅气和烟火气。
    “来来来……”
    “小顾,从医院出来到现在是不是饿了?”
    顾珩被安排在了唐景辉身旁,距离姚琴玉就只隔两个身位,姚琴玉拿起筷子给顾珩夹了块红烧排骨放在碗里:“就跟在家一样,半大小伙子正是最能吃的时候,在婶婶家可不能装假。”
    说话间,姚琴玉又给顾珩夹了两筷子别的菜。
    “谢谢姚婶。”
    顾珩双手下意识捧着碗,向着姚琴玉连声道谢。
    众人看着眼前这一幕,互相有说有笑。
    “今日周末,法定公休。”
    “恰逢亲家公也来了,咱们喝点儿?”
    齐国伟朝着唐景辉和邱颜峰看去,神色颇显兴致。
    “喝呗。”
    唐景辉答应得很痛快。
    “亲家公,我就一杯。”
    邱颜峰也没有扫兴。
    “不多喝!”
    “就是今天高兴,图个氛围!”
    齐国伟作为吉省猛虎,显然也是好酒之人。
    在得到唐景辉和邱颜峰支持后,当即转身从后面酒柜里面掏出一个黑棕色的酒瓶,上面同样是没有任何标签,看起来就好像那农家自酿的散白似的。
    可就在齐国伟将酒塞拔下来以后,那瞬间溢散出来的浓郁酒香,顾珩就知道这是市面难寻的好酒。
    “小顾大病初愈,子恒伤病未愈,你们今天就以茶代酒吧。”
    齐国伟边倒酒边说道:“家盛陪你唐叔和你岳父喝点,今晚不行就带孩子和悦馨在家里住,今儿外面天气不好,你们带孩子就别折腾了。”
    “行。”
    齐家盛先是瞧了一眼邱悦馨,看到媳妇默许同意,才笑着朝老爹应了一声,而他的小动作,自然是瞒不过大人眼睛,齐国伟等人看到小夫妻如此甜蜜和睦,都不禁会心一笑。
    酒斟满,人团圆。
    众人共同举杯,圆桌氛围热烈。
    顾珩置身其中,也是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到了。
    共同举杯后,众人纷纷动筷。
    “怎么样?”
    “还合胃口吗?”
    姚琴玉看着顾珩将她刚刚夹的红烧排骨吃下,她的目光带着些许期待,向着顾珩询问道。
    “嗯!”
    “超好吃!”
    顾珩朝着姚琴玉竖了个大拇指,有些含糊不清地回应道。
    “好吃多吃。”
    “再尝尝那个笋丝,那是你郑婶拌的。”
    姚琴玉听到顾珩夸赞,脸上不禁笑容更盛,转而朝着顾珩又推荐起了郑涵柳的菜。
    相较于姚琴玉的分外热情,郑涵柳的情感流露较为内敛,但顾珩是能感受到对方始终在向他释放着巨大善意,毕竟邱悦馨可是她唯一的女儿,顾珩舍命救下邱悦馨,她对顾珩所抱有的好感和善意丝毫不逊色于姚琴玉。
    “好吃!”
    “又麻又清爽!”
    “就是跟饭店里面大厨相比都毫不逊色!”
    顾珩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面塞,紧接着笑容很是憨厚地朝着郑涵柳夸赞道。
    此时此刻,顾珩突然有点对东来同志有点共情了。
    人家吃的那是汤圆吗?
    人家吃的那是人情世故!
    人家吃的那是大好前程!
    尿病怎么了?
    吃完多扎几针胰岛素呗!
    坐在顾珩斜对面的郑涵柳听到顾珩的夸赞,脸上不禁笑容更盛几分。
    众人说说笑笑,推杯换盏间外面夜色渐浓。
    在场众人都是大忙人,平日里聚少离多。
    普通人的团圆节,对于齐国伟和唐景辉这些人来说,基本都是要奔波在外,或是前往基层慰问,或是坐镇第一线,所以众人都很珍惜团圆的机会。
    男人的餐桌,永远离不开两个话题。
    一个是郑治,一个是历史。
    齐国伟等人也毫不例外,只不过因为他们都是官身,所以他们都很默契地避开了前者,仅仅只是围绕历史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普通家庭的餐桌,谈及“历史”这个话题,通常都是男人们在高谈阔论,女人们要么是家长里短,要么就是厌烦离席,可是在这里,纵使是姚琴玉、郑涵柳和邱悦馨这些女流之辈,也无一不是渊博之辈。
    真正高知家庭的席间面貌,还是顾珩首次见识到。
    没有强词夺理,没有争吵不休。
    席间氛围始终平和有度,无论谁发表观点,其他人都会耐心听完以后,再发表其他观点。
    话题不知从何而起,顾珩听着齐国伟等人交谈,他就默默坐在旁边听,期间齐国伟等人在交谈过程中,不经意讲述出来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着实让顾珩受益良多。
    “你看看……”
    “咱们又忘乎所以了,把小顾都给冷落了。”
    唐景辉看到顾珩始终默不作声,不禁哑然失笑,朝着齐国伟和邱颜峰等人示意了下。
    “唐叔,没冷落。”
    “我刚刚觉得你们说得特别好。”
    顾珩回过神,连忙回应道:“尤其是您说的那句历史的深度不在于结果,而在于选择时的矛盾,我觉得您形容得特别贴切。”
    “喔?”
    “小顾对历史也感兴趣?”
    唐景辉听到顾珩所言,眼睛稍稍亮了起来。
    论茶道,他不是齐国伟和邱颜峰的对手。
    可是论历史,齐国伟和邱颜峰加起来也不是他的对手,毕竟他能稳坐吉省教育系统最高位,自然也是有着真才实学在支撑的。
    “就随便看看。”
    “跟唐叔你们比不了。”
    刚刚在谈论茶道的时候,顾珩是假谦虚,现在他却是真谦虚,就唐景辉刚刚所展示出来的博学程度,他感觉他就是再读100本历史类书籍,跟对方也是相差甚远。
    “咱们就是酒后闲聊,对错都无所谓。”
    唐景辉听到顾珩这样说,不禁兴趣更浓:“既然小顾你刚刚觉得我说的那句话特别贴切,那你就说说那句话贴切在何处啊?”
    伴随着唐景辉话音落下,圆桌众人也都将目光投向了顾珩。
    恩情固然是恩情,这一点永不会变。
    可要想大家未来能长久相处,同频就非常重要了。
    否则,那就是互相迁就、互相难受,最后就算是想要强行维持,结果也只能是渐行渐远。
    顾珩面对众人注目,稍稍沉吟了一下。
    “庆历新政,范仲淹推行均田赋、厚农桑,却因触动了豪强利益,不过一年便废止。”
    “王安石变法,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千古流传,他却不曾想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批他祖宗之法不可废。”
    “同样都是为了强国,为何结果迥异?”
    “我想根源正是唐叔刚刚所评判的那句话:历史的深度不在结果,而在选择时的矛盾!”
    “范仲淹明知会得罪权贵仍要变法,司马光明知新法有利民生仍要守旧,这其实不是矛盾,而是历史滚滚车轮里面身居其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当。”
    唐景辉既然问了,顾珩就敢回答。
    众所周知,长辈对晚辈问话,最讨厌的场景不是晚辈答错,而是晚辈吭吭哧哧始终不答一言。
    更何况,将统子爹给出的历史书单详细深读过的顾珩,对于历史的掌握和理解,绝对是远超同龄人,甚至是远超同辈。
    就在顾珩此番言论说出以后,唐景辉、齐国伟和邱颜峰等人目光交错,彼此眼底都隐晦地流露出了一抹赞赏之色。
    今日闲谈,仅是众人一时兴趣。
    在此情况下,顾珩根本不存在提前准备一说,这就说明顾珩刚刚给出的看法和见解,完全出于平时积累。
    能在如此年纪,就能引经据典张口就来,纵使看法和见解稍显浅薄,却已经是实属不易的结果了。
    众人目光交错,齐国伟等人心里都涌出了些许兴趣。
    “小顾读过《史记》?”
    齐国伟突然接过话来,向着顾珩询问道。
    “读过。”
    顾珩满脸乖巧,如实回答道。
    “《史记·货殖列传》里管仲推行的【官山海】政策强调国家管控,而明清商人如沈万三、晋商乔致庸又以私人资本壮大。”
    “前者代表官商,后者代表民商。”
    “古时,前者盛则效低创抑,后者盛则皇权不稳。”
    齐国伟眼神稍显深邃,望着顾珩微笑询问道:“小顾你对此如何看待,又是否觉得这两者并行发展存在矛盾呢?”
    唐景辉、邱颜峰和姚琴心等人听到齐国伟突然向着顾珩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来,神色都微不可察出现了些许变化,但却谁都没有开口多说什么。
    而顾珩面对齐国伟突然抛出来这样一个问题,也是神色稍微有些变化,转而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因为餐桌很是安静,再加上顾珩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得顾珩新获得的buff【渊渟岳峙】被自动触发,思维能力瞬间得到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顾珩在齐国伟等人眼中变得有些不同了起来。
    无论在医院探望还是到家做客,顾珩始终表现得很是谦逊有礼,给他们的感觉就好像是子侄后辈一般。
    然而,顾珩现在周身所弥漫的气度,让他有着一种远超同龄人的沉稳和大气,时而如深渊静水流深,时而似山岳岿然不动。
    如此不凡气度,着实让齐国伟等人都感觉到了惊艳。
    “齐叔,我觉得并不矛盾。”
    顾珩沉思片刻,朝着齐国伟给出了他的答案。
    “如何解释?”
    齐国伟轻声追问道。
    “管仲的盐铁专卖,是在农耕文明初期保障国家战略物资。而晋商的票号、徽商的盐纲,则是在商品经济萌芽时突破地域限制的金融创新。”
    “二者看似对立,实则共同构建了实业的两种维度。”
    “这正是历史的辩证法。”
    顾珩对答如流,神色依旧谦逊。
    坐在旁边的唐子恒,他整个人现在有点懵。
    刚刚大家不都是排排坐、安静听讲的好兄弟吗?
    怎么一眨眼,好兄弟你就开始装上了呢?
    什么货殖列传、什么官山海、什么辩证法……
    兄弟,你在这叽里咕噜说什么呢!
    你没看到我爹已经向我投来不善的眼神了吗?!
    唐子恒有点慌,相较于自家老爹对于历史书籍爱不释手,他从小到大真是看书就困,小时候因为这件事情他可是没少挨他老爹训。
    “小顾,那你对古代重农抑商这个政策如何看待?”
    唐景辉大概明白了齐国伟的想法,于是他接过齐国伟的话柄,向着顾珩又问道:“汉武帝时期桑弘羊推行盐铁官营,可司马迁却在《货殖列传》里肯定商人的价值。”
    “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是在战争压力下集中资源,而司马迁的记载,则是对民间经济活力的记录。”
    顾珩说到这里,稍稍停顿了一下。
    “齐叔、唐叔,你们其实真正想问我的问题,其实是我对‘实业兴邦’这四个字如何看待吧?”
    顾珩朝着两人笑了笑,没有再让两个长辈继续跟他绕弯子,直接给出了他的看法和回答:“我认为真正的‘实业兴邦’,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就像德国鲁尔区的煤矿、钢铁厂,在二战后转型为科研重镇,靠的正是对原有工业基础的再利用与创新。”
    “在我看来实业的核心,在于它能否持续产生溢出效应,它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生产性的文明形态,它既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技术创新。”
    面对着齐国伟和唐景辉等人那渐渐已经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色,顾珩以过去四个月深读的50本历史类书籍为薪柴,以刚刚buff【渊渟岳峙】所迸发出的思维灵光为薪火,将他的所感所悟向着众人侃侃而谈。
    “就拿我手里面这个瓷杯来说。”
    顾珩越说越自信,他随手举起面前茶杯:“景德镇瓷器举世闻名,从宋代的青白瓷到元明的青,背后是窑工对火候、釉料的千年摸索。”
    “还有川蜀蓉城的都江堰,李冰父子不仅修了水利工程,更创造了‘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哲学。”
    “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简单的造物,而是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掌握与应用。同样,我认为实业兴邦的深层逻辑,其实就是让一个民族从‘顺应自然’走向‘改造自然’,从‘生存’走向‘发展’。”
    顾珩说到这里,目光环顾一周。
    “这——”
    “就是金融永远无法替代实业的根本所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