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意外
第310章 意外万安镇罐头厂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地上,晒得暖融融的。
李哲、李振国围坐在茶几旁的沙发上,谢厂长正提著热水壶冲泡一壶绿茶,动作嫻熟地给两人各倒了一杯。
“李总,您喝茶。”谢厂长將茶杯递到李哲面前,隨后在沙发一侧坐下。
“谢谢。”李哲端起茶杯,浅啜一口后问道:“谢厂长,咱们厂仓库里现在还存有多少罐头?”
谢厂长略一思索,答道:“还有三十吨番茄罐头、一百六十吨黄桃罐头,酸黄瓜罐头刚生產了四吨多。”
李哲放下茶杯,语气篤定地说:“有了今年上半年的经验,这次咱们扩大了醃渍小黄瓜的种植规模,製作的酸黄瓜罐头应该能达到七十吨。
加上现有的番茄罐头,正好凑够一百吨,刚好能完成出口苏联的订单。”
谢厂长听著,喉结动了动,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一若是当初他们厂也能拿到出口苏联的订单,也不至於因罐头滯销陷入停產的窘境——
李哲没察觉到他的思绪,继续问道:“酸黄瓜罐头满打满算生產周期还剩不到一个月。一个月后转產八宝粥罐头,会不会有难度?”
李振国立刻接话:“难度倒谈不上。原有的杀菌釜需要调整参数,这事我来负责就行。
不过有两件事得提前准备:一是部分生產原料要提前订购,这得让金主管儘早联繫供应商;
另外,还得加些新设备,比如穀物类浸泡罐、多物料混合搅拌罐,还有莲子红豆的预煮设备,灌装设备也得换,要能適配八宝粥的黏稠度,不然容易分层堵管子。”
谢厂长紧接著补充:“新增设备的事我能想办法。罐头厂原本就有类似的设备,咱们可以直接租赁,只是租赁价格还得跟马厂长协商。”
“没问题,只要设备性能达標、价格合理,租下来就行。”李哲应下,话锋一转,笑著说:“中午,我妈煮好了八宝粥,厂里的工人都尝尝。要是味道不合適,咱们再调整;
要是大家都满意,咱们就继续推进八宝粥罐头的生產。”
谢厂长闻言微微蹙眉,像是有顾虑,张了张嘴却没立刻说话。
李哲看出他的犹豫,追问道:“谢厂长,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李总,生產方面倒没什么大问题,关键是罐头的销路。”谢厂长缓缓开口,语气带著几分担忧:“咱们仓库里已经堆了一百六十吨黄桃罐头,至今还没找到销路,这已经带来了不小的资金压力。
要是再继续生產八宝粥罐头,库存压力会更大,是不是该先解决销路问题?”
他心里清楚,万安镇罐头厂就是因为销路受阻、罐头积压过多,才导致资金链断裂、
工厂停產,他实在怕类似的悲剧再上演。
李哲点头理解:“谢厂长,我明白你的意思。其实我今天过来,主要就是想跟大家聊聊罐头內销的事。你们要是有什么好想法,儘管提出来,咱们集思广益,一起把问题解决掉。”
听到“內销”二字,李振国也皱起了眉—罐头销路难是行业普遍问题,想解决並不容易。
谢厂长清了清喉咙,语气带著几分尷尬:“虽然我以前在万安镇罐头厂不负责销售,但当时销售问题突出,马厂长经常组织领导层开会討论,所以我对销售科的情况还算了解。
不过说实话,我们厂在销售上的经验,算不上成功——”
李哲拿出钢笔,翻开笔记本,做好记录的准备,语气诚恳地说:“谢厂长,咱们都是摸著石头过河,论罐头销售经验,我还不如您呢。您就大胆说,让我们也学习学习。”
谢厂长点点头,慢慢回忆道:“当时我们主要从两个方向考虑销售问题,第一个是销售渠道毕竟產品再好,没有渠道,老百姓也找不到地方买,所以这是我们当时的重点布局。
具体分了三种渠道:
第一种是国营商店与供销社。我们和廊方的国营百货商店、副食商店以及供销社合作,把罐头铺到他们的货架上。这些渠道都是老百姓购物的主要场所,覆盖人群广。
第二种是农贸市场。我们在本地农贸市场设了摊位,也会把罐头批发给市场里的商户,既能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也能通过商户分销到周边地区。
第三种是食品批发商。我们把罐头批发给各地的食品批发商,想藉助他们的销售网络,把產品卖到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商店、小卖部,扩大销售范围。
当时厂里专门组织了八个销售员,都是嘴皮子利索、能跑能说的人,每天往这些渠道跑,说实话,他们做得已经很努力了,但效果一直不好。
后来我们总结原因,核心还是知名度不够。
就拿供销社来说,我们当时跟他们谈了免费寄售一卖出去多少,再给我们结多少货款。
结果货架上摆了一周,一瓶都没卖出去,最后人家直接把我们的罐头撤下来了。说到底,还是罐头知名度太低,老百姓不认可。”
说到这,谢厂长忍不住轻嘆了一声,捋了捋思绪,继续说:“在提升產品知名度上,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参加展销会,不管是啥品类的展销会,只要能让我们摆展台、
展示罐头,我们都会去,想著能吸引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注意。
另外,我们还跟经销商合作推广,一起搞促销活动,比如打折、买赠,在商店里设显眼的陈列,想一起提升销量和知名度。
但总体来说,效果都不好,產品知名度一直没打开——”
他的语气渐渐低沉,带著几分挫败。
李哲快速记录完,转头看向一旁的李振国:“二叔,您在京城罐头厂工作了这么多年,对销路问题有什么想法?”
李振国接过话头,说道:“在提升知名度方面,我倒有个想法,可以增加户外gg。
比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公交站台、火车站这些人多的地方贴海报gg,突出罐头的品牌和特色,提高曝光度。”
李哲追问:“二叔,那户外gg的效果怎么样?”
李振国想了想,如实回答:“这我就不太清楚了,毕竟我不负责销售,没收到过这方面的反馈。”
李哲立刻在笔记本上记下,笑著鼓励:“您这个想法不错,接著说。”
“那我再说说渠道方面。”李振国继续道:“我在京城罐头厂的时候,每到年节前,厂里都会安排人去各个单位拜访,跟一些大单位谈合作。
比如工厂、学校、机关单位,把罐头作为员工福利或者食堂食材,做团购生意。
虽然利润会低一点,但胜在量大,还能建立长期合作关係。”
“这个也可以试试。”李哲看著笔记本上的记录,沉思著说:“我觉得扩展销售渠道、打开知名度这两个方向是对的,你们刚才提的建议也很好。
之前没奏效,可能还是宣传力度不够,没达到破圈”的效果。
只要宣传力度跟上了,销量能提上去,就能形成良性循环,罐头销路自然会越来越好。”
谢厂长赞同道:“李总,您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是宣传力度不够,但当时我们实在想不出其他办法了。”
李哲琢磨了一会儿,说:“其实咱们可以试试利用地方媒体打gg。比如在廊方电视台、广播电台投放gg,製作简短的gg片或者广播稿,介绍罐头的口味、品质和价格。
电视和收音机传播范围广,宣传力度强,还能让消费者觉得企业正规、品牌可靠,更容易让人信服。”
谢厂长眼睛一亮,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妈呀,这么好的办法,我咋就没想到!
“,他这话不是刻意拍马屁这个年代gg意识才刚刚兴起,愿意用广播电视做gg的企业本就不多,尤其是镇上的罐头厂,能想到並实施这种方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確实是比较新颖的营销手段。
李振国却冷静地提醒:“这办法確实好,但用广播电视做gg,费用恐怕不低吧?”
李哲沉吟片刻,说:“回头咱们联繫一下广播电视台,先试试水。只要效果好,宣传gg的钱不能省!”
隨后,三人又围绕罐头宣传和销售渠道的问题討论了一阵。
谢厂长提议从原罐头厂聘请几个有销售经验的老员工,帮“好滋味”公司铺货,李哲当即同意,觉得这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在这时,办公室外传来一阵喧闹声。
四人的討论也差不多结束了,李哲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笑著说:“是不是八宝粥做好了?咱们下去尝尝。”
四人走出办公楼,却没看到想像中工人围坐尝八宝粥的场景—喧闹声是从工厂门口传来的。
只见厂房门口围了一群人,吵著要进工厂,被门卫张大爷拦在门外。
张大爷提高嗓门问道:“你们这群人闹哄哄的,要干啥?”
人群中,一个男子走上前,说道:“老张,是我啊,马国斌!这才多久没见,你连俺都不认识了?”
其他人也纷纷打招呼,有的叫“张叔”,有的叫“张大爷”。
张大爷凑近扫了一眼,发现围在门口的都是万安镇罐头厂的老员工。
他皱起眉,语气严肃:“老马,你们到底要干啥?不知道厂里现在正在生產吗?
马国斌连忙说:“知道知道,俺们就是来帮忙干活的!”
张大爷却不买帐,挥手驱赶:“去去去,別瞎胡闹!厂子里有工人干活,用不上你们帮忙。”
人群里立刻有人小声抱怨:“俺们也是厂里的员工,凭啥不让俺们进?”
“就是啊,都是一个厂的,凭啥他们有活干,俺们就得在家喝西北风?”
“听说在好滋味”干活的员工,工钱比以前还高,每个月还有福利,根本吃不完!
再瞅瞅俺们,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抱怨声此起彼伏,张大爷也有些头疼,只能死死抵著大门,不让他们进去。
就在这时,谢厂长走了过去,厉声呵斥:“干什么?你们想干什么?反了天了是不是!我看看谁敢闹事,站出来!”
他曾当过兵,说话、训人自带一股凌厉的气势,门口的人群瞬间安静了下来。
谢厂长指著领头的马国斌,质问道:“马国斌,说吧,你们到底有啥事?”
“谢厂长,俺们自打去年十月份放假,都歇了快一年了,家里实在快揭不开锅了。”马国斌语气带著几分不服气,梗著脖子说:“俺们就是想来厂里找点活干,都是一个厂的员工,凭啥他们有活干、有工资福利领,俺们就得受穷挨饿?”
谢厂长冷笑一声:“你別在这装委屈!当初李总来租生產线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厂里一共四条生產线,他只租两条就够了。
而且当时还说了,会优先录用咱们厂的老员工。这话不光我听到了,在场的人应该都记得。
你呢?当时怎么说的?”
谢厂长自问自答:“你觉得私人公司福利不行,看不起好滋味”公司,甚至不希望厂里將生產线租给李总,是不是你说的?
后来好滋味”招聘,你连名儿都没报,现在后悔了?早干嘛去了!”
马国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低声求饶:“谢厂长,是俺眼皮子浅,俺现在想通了,想报名干活,行不行?”
“不行,晚了!”谢厂长哼了一声,继续说:“当初李总租厂房的时候,你们都在场,他给的租金可不少。厂里每个月不都给你们发钱吗?在家歇著领工资不是挺好的?”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出口,门口的工人瞬间沸腾了,七嘴八舌地喊了起来:“李总租生產线给的钱是不少,可每个月就给俺们发十块钱,根本不够用!”
“俺听说李哲给的租金,都被管理层挪用了!”
“还有人说罐头厂是镇办企业,租金的大头都被镇政府收走了,没剩下多少!”
“厂里之前欠了供货商不少外债,那些供货商也分走了不少钱!”
说到底,这些人是嫌分到手里的钱太少,又羡慕那些在“好滋味”干活的员工一不仅有工资,还有福利,听说加班还有补贴,所以才来厂里闹事,想加入“好滋味”。
谢厂长听完,大概摸清了事情的原委,语重心长地说:“大傢伙的想法和困难,我都听明白了。
但你们也知道,好滋味”只租了两条生產线,现在的工人已经够了,暂时没法招更多人。
你们先回去,我跟大家保证,以后要是好滋味”扩大生產规模,我第一时间向李总推荐你们。
另外,这是第一次,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以后谁再敢来厂里闹事,不管是谁,一概不录用!”
他语气严厉地补充:“行了,都散了吧!”
谢厂长的话还是有几分威严的,加上有了他的保证,工人们虽有不甘,但也知道他说的是实情,只能三五成群地离开了。
“老张,守好了,別让外人进来——”谢厂长对著门卫张大爷叮嘱了几句注意事项,才转身返回办公楼。
李哲刚才虽没露面,但也听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见谢厂长回来,说道:“谢厂长,辛苦你了。”
“都是我该做的。”谢厂长笑著摆手。
李振国忽然开口:“咱们不是正打算招几个销售员吗?既然这群人想找活干,为啥不从他们里面挑几个合適的?”
谢厂长立刻摇头:“不行,就算里面真有合適的,现在也不能招。不然他们会觉得'闹事有用”,以后隔三差五来闹一次,咱们可受不了。”
李振国恍然大悟,点头道:“你说得对,是我想简单了。”以前,他在京城罐头厂只是普通工人,管理经验方面还是欠缺一些。
谢厂长又转向李哲,匯报说:“李总,关於销售员的事,我打算私下联繫几个厂里的老员工,找几个有销售经验、靠谱的人。
等找好后,我再跟您匯报。”
“可以。”李哲点点头,对谢厂长刚才的应对很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