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復山河 > 第424章 矛盾激化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24章 矛盾激化

    第424章 矛盾激化
    养心殿。
    惊闻噩耗,一眾文官面如死灰。
    玩脱了,这次彻底玩脱了。
    鼓动皇帝下旨让舞阳侯北上,大家只是想敲打一下勛贵系,绝对没想自毁长城。
    站在文官集团的立场上,舞阳侯所部可以败,可以损兵折將,唯独不能全军覆没。
    从勛贵们充满杀气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来,这次事情没那么容易收场。
    光一个兵部尚书,无法平息勛贵系的怒火,还需要更有份量的大员出来担责。
    “诸位爱卿,拿出善后之策吧!”
    见群臣无人开口,永寧帝当即催促道。
    理智告诉他,这次的事情,必须儘快给勛贵系一个交代。
    拖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出大事。
    一旦勛贵们离心离德,他对军队的掌权力,將急剧下降。
    “陛下,舞阳侯殉国,朝廷当厚赏之!”
    徐文岳率先开口说道。
    “徐阁老所言甚是,不光舞阳侯要重赏,一起殉国的官兵,朝廷都应该礼遇。
    他们的身后事,礼部要重视起来,务必让这些英雄走的风光。”
    吕泽安跟著补充道。
    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能够做的补救,也就处理身后事上。
    不过这种结果,显然无法令一眾勛贵满意。
    把身后事办风光,这是殉国应有的待遇,不能算是补偿。
    朝廷加封,那也是惯例。
    如果在勛贵系弱势的时候,胳膊拗不过大腿,没准大家也就忍了。
    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即便是折损了上百名勛贵子弟,勛贵系依旧掌控著大虞朝最精锐的军队。
    昌平一战,虽然以虞军全灭告终,依旧打出了勛贵系的威风。
    在兵力处於绝对劣势的情况下,能够带走十几万敌军,其中还包括几万真虏。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这样的战绩,放在大虞朝,无疑是非常亮眼的。
    哪怕是威名赫赫的辽东镇,也不能保证做的更好。
    战绩给了大家底气。
    舞阳侯所部有这份战斗力,想来勛贵系另外几大巨头麾下的部队,战斗力也不会差。
    损失了三个镇,勛贵系还有十八个镇,二十余万精锐嫡系武装。
    算上地方上的军队,勛贵系依旧控制著大虞半数以上的兵力。
    在这种背景下,自家的子弟被人害死,肯定要討回一个公道。
    上百年的政治联姻,优势就在此时体现出来。
    哪怕自家没死人,亲戚家死了人,大家还是要出来站台。
    尤其是对一眾没落勛贵来说,这种同气连枝,才能保住自己的家业不被人窥视。
    以往那些从不掺和政治的勛贵,现在也出现在了大殿上,就等著朝廷给出答覆。
    “大道理,我们这些粗鄙的武夫听不懂,也不想听。
    现在只有一个问题,朝廷有奸臣勾结北虏,故意让勤王大军送死。
    今天我们过来,就是要为死去的儿郎,討回一个公道。”
    武乡侯的话一出口,大殿內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奸臣”的范畴,实在是太过宽泛。
    在场一眾文官,全部都被圈了进去。
    当日鼓动皇帝,让舞阳侯出兵的事,大家都有份。
    这不是拋出几个弃子,就能够解决的,而是衝著大家老命来的。
    “武乡侯,说话需要负责。
    站在这里的满朝文武,都是我大虞朝的栋樑,哪来什么奸臣。
    真正的奸臣,早就被陛下打入詔狱之中,您可不能自误!”
    谷嘉熙当即警告道。
    勛贵系死了人,要闹一闹,大家都能理解。
    可这种“闹”,必须要有限度。
    咬死几个倒霉蛋,爭取一些利益补偿,都是可以接受的。
    想要把大家都咬进去,这就过分了。
    他们那么干,也是为了大局。
    真要是不出手阻拦,让舞阳侯进京同皇帝联手,那可要扒了文官集团底裤。
    没有他们这些文官支柱,大虞朝还不知道乱成什么样。
    “本侯说的话,自然可以负责。
    怎么谷阁老这是心虚,威胁上了?
    告诉你,老子的儿子不能白死。
    你们既然敢干,就要为此负责!”
    武乡侯的话一出口,大殿的气氛变得越发凝重。
    人家刚死了儿子,正在气头上,这种时候过去谈大局,那就是自取其辱。
    “武乡侯的话,就是我等的意思。
    今天就是来討个公道的,要么是奸臣死,要么是吾等死。
    你们这些勾结北虏,出卖我大虞江山社稷的卑鄙小人,吾等做鬼也不能放过你们!”
    眾勛贵的表態,不光嚇坏了一眾文官,就连永寧帝也被嚇的够呛。
    现在他突然发现,文官逼宫不算什么,那帮书生闹的再大,也是嘴炮行为。
    这帮武夫闹起来,才是真的要命。
    別看勛贵系,在朝堂上占据的职位不多,但京中各路兵马都在这些人手中。
    平常时期,大家各行其是,大家感受不到压力。
    现在这帮人抱团闹事,一下子就给了永寧帝压力。
    直觉告诉他,如果今天的事情处理不好,搞不好真会血溅养心殿。
    死几个文官没事,若是死了几名勛贵,搞不好会引发政变。
    正常情况下,勛贵们不会这么刚,但那些死了儿子的就说不准啦。
    盛怒之下,能保持理智的没有几个。
    万一他们想不开,直接玩起了政变,那就要出大乱子。
    永寧帝可不敢保证,守卫皇城的勛贵子弟,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忠於职守。
    这些人稍微一放水,局势就会一发不可收拾。
    没有办法,这次死的太多了,京中大部分勛贵家族都死了人。
    宗族社会,纵使血脉再远,只要是一个家族的,那就必须出头。
    族人被陷害而死,如果没有表示,家族向心力就没了。
    有人领头,那就跟著闹。
    皇帝就算不高兴,还能吃了他们不成!
    “诸位爱卿先息怒,有事好商量,还没到这一步。”
    见衝突升级,永寧帝急忙劝说道。
    內心深处,他恨死了走漏风声的人。
    原本只是召集三品以上在职文武,想快刀斩乱麻处理此事,万万没有想到一眾勛贵都被招来了。
    人数一多,事情就变得麻烦起来。
    “陛下,舞阳侯可是国舅爷,不能这么死的不明不白!”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永寧帝瞬间炸毛。
    勛贵闹事就麻烦的,现在外戚也跟著闹了。
    偏偏这话他没法反驳,舞阳侯之死,朝廷必须给出一个交代。
    不然要不了多久,太后就要打上门了。
    眼前这些人闹事,只是衝著文官去的,没把矛头对准他这位皇帝。
    可大家的心里,却没少埋怨永寧帝。
    太后闹了起来,搞不好他这皇帝,都要挨上两拐杖。
    在昌平之战中,不光文官集团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永寧帝本身也是主要责任人。
    “兹事体大,不如等成国公、镇远侯进京之后,再行商量处理。”
    见事不可为,永寧帝果断祭出拖字决。
    不是他袒护文官,主要是牵扯到的人太多。
    罢免几名大臣可以,把朝堂上一眾大员全部处理掉,他这个皇帝也做不到。
    偏偏勛贵、外戚都在气头上,此时和受害者家属讲道理,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拖延一下时间,先让大家平復一下心情,方便后续討价还价。
    政治的本质,就是妥协的艺术。
    最⊥新⊥小⊥说⊥在⊥⊥⊥首⊥发!
    人死不能復生,大家闹这么凶,除了想要復仇外,也是在爭取好处。
    此刻勛贵系群龙无首,要分別和这么多家勛贵谈判,难度实在是太大。
    等利益谈拢了,再丟出几个替罪羊,事情也就解决了。
    內心深处,永寧帝已经暗自盘算,该让谁来背锅。
    入狱的兵部尚书算一个,左右侍郎就当一个搭头,其余兵部官员也要贬斥。
    除了直辖部门外,內阁也要有人出来负责。
    最少两名阁臣,要被致仕。
    如果勛贵系不满意,內阁集团换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反正他看这几位,都不是很满意,不如趁机换上自己人。
    六部中也要淘汰一些官员,换上有为之士。
    短暂的功夫,永寧帝已经盘算起了人事洗牌。
    如果能够趁机,把朝中要害部门,都换成自己人。
    这次的事情,他也不算亏。
    “陛下,这种事,恐怕拖不得。
    北虏大军即將兵临城下,奸臣不除,后患无穷啊!”
    同安伯的话,落入永寧帝耳中,直接变成了“威胁”。
    北虏兵临城下,文官对他造不成威胁,但是武將可以。
    如果有勛贵心怀嫉恨,直接打开城门,放北虏进来,那就真威胁到了江山社稷。
    “同安伯,这是在教朕做事!”
    永寧帝不爽的质问道。
    被文官逼宫了,又被勛贵外戚们逼宫,他这皇帝都快成了夹心饼乾。
    现在居然直接上威胁,敢拿京师的安全要挟他,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如果说这话的是勛贵系巨头,他肯定会三思而后行,人家不光嘴炮,还有能力做到。
    眼前这位同安伯,明显要差的远。
    “臣,不敢!”
    同安伯面不改色的回答道。
    如果是他单独一人,此刻早就跪地请罪了。
    不过挟勛贵抱团的大势,完全没必要怂。
    现在他占了理,就算得罪了皇帝,那也无所谓。
    事后永寧帝要秋后算帐,自会有勛贵系的大佬们兜著。
    派系领袖不护著小弟,谁敢衝锋陷阵啊!
    ……
    在一片喧囂中,成国公的船队顺利抵达通州。
    这一次,再也没人嚷嚷著,要勤王大军北上抵达北虏。
    达官贵族们比普通人更惜命,內部闹腾的再厉害,那也是利益纷爭。
    若是让北虏打进来,损失的不光是利益,还有一家老小的性命。
    在前面的劫掠中,就没少发生屠城之事。
    没人敢赌北虏的节操。
    成国公选择在通州驻军,对京师安全是一个重大保障。
    想要进攻京师,就必须先拔掉通州大营。
    不过这种仗,北虏大概率是不敢打。
    前面吃掉舞阳侯所部,就让鬼方损失惨重。
    这种规模的会战,要再来一次的话,那就只能韃靼人自己上。
    双方直接兑子,大虞损失不起,韃靼人更损失不起。
    “舞阳侯殉国,朝中纷爭不断,北虏围困京师。”
    “这是天不佑我大虞啊!”
    看著手中的情报,景国良仰天长嘆道。
    最糟糕的局面,终归还是发生了。
    本该积极善后的永寧帝,在这一事件中,再次表现出了优柔寡断的一面。
    既想要趁机清洗朝堂,换上听话的自己人,又不想过分得罪文官,影响到自己的名声。
    现在还等著他入京收拾烂摊子,完成借刀杀人。
    洞悉了真相,景国良整个人都麻了。
    换成一位有魄力的主,早就在朝堂上进行大洗牌。
    调舞阳侯北上抵御北虏,这是文官们逼宫的结果,出了事自然要负责。
    勛贵们都闹了起来,完全可以挟大势,进行人事调整。
    先把六部尚书换成自己人,掌握朝中的实际权力,再逐步更换內阁。
    稳定了朝政,再以反腐之名进行调查。
    朝堂上就没几个清白的,责任人全部都能框进去处理掉。
    换个罪名,也是顾忌朝廷顏面。
    既可以安抚住受伤的勛贵,又能让文官们没话说。
    毕竟,要顾全大局。
    其他人可以牺牲,文官高层同样可以牺牲。
    新提拔起来的官员,为了自己的权力,会帮皇帝把事情办妥。
    即便闹出了乱子,也可以让厂卫抓人。
    在这个问题上,闹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勛贵们都会支持皇帝。
    可惜永寧帝怂了,白白错过了拉拢人心的机会。
    后续就算把涉事官员,全部处理掉,勛贵们也不会念他的好。
    文官们同样不会念他的好。
    谁让他只是拖延时间,並没有实质性的予以支持。
    夹在文武中间,皇帝可以充当仲裁者,也可以站队某一边,唯独不能和稀泥。
    “国公爷,隔墙有耳呀!”
    章师爷开口提醒道。
    通州就在京师门口,到处都有厂卫的耳目。
    这种接待驛站中,更是少不了厂卫的人。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上报。
    “怕什么!”
    “老夫行得正,坐得端,还怕小人中伤不成。
    这就是老夫有感而发,到了朝堂上老子也敢这么说!”
    景国良故作赌气的说道。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他没有反应,才是问题。
    私底下抱怨几句,反而能让皇帝安心。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