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浮出水面
第427章 浮出水面通州大营。
看著从京中传来的讯息,景国良倒吸一口凉气。
同僚之中有狠人呀!
文武之爭延续这么多年,都没能把文官怎么样,反而在大多数时间处於下风。
这次改变了玩法,直接上演了一出乱拳打死老师傅。
大虞朝会上武斗,也是文官开启的。
最早的战绩是当庭打死了锦衣卫指挥使,外加俩倒霉太监。
嚇的皇帝瑟瑟发抖,最后被迫宣布赦免参与斗殴官员,才平息了风波。
坏头一开,类似的奇葩事就没断过。
“內阁肉搏。”
“上朝路上伏击同僚”。
“拿起棍子敲太子的头”。
“言官质问皇帝,为什么看起来那么虚?”
“勛贵和宦官京中火拼。”
“下朝路上被同僚挤死。”
“太监当著皇帝面斗殴,皇帝摆酒劝和。”
“百官群殴。”
……
预想中的政治斗爭,双方各自布局,在背后杀的你死我活。
真实的政治斗爭,脑子一上头,擼起袖子就往上冲。
永寧朝的这次文官勛贵外戚斗殴,再一次刷新了政治斗爭的新高度。
最奇葩的是皇帝没有第一时间制止,反而放任衝突扩大。
短暂失神之后,景国良瞬间意识到情况不妙,貌似自己背了黑锅。
勛贵系巨头中,唯有他到了京师门口。皇帝和文官肯定会怀疑是他策划了这场混战。
如果是自己乾的,那也就罢了。问题是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参与。
看似有预谋的勛贵反击,实际上只是一时衝动之下,引发的连锁反应。
解释没有任何意义,这种事情从来都是越抹越黑。
官场上一旦认定了的事,那就不会改变。纵使拿出证据,人家会怀疑是偽造的。
“国公爷,善后之事恐怕不好办啊!”
章师爷神色凝重的提醒道。
一下子死了那么多文官大员,未来史书上少不了浓墨重彩的记录一笔。
以文官们的作风,搞不好他这位什么都不知道的成国公,就成了里面的大反派。
当然,也有可能是宦官背锅。
国公府有后人,不会放任外界抹黑祖宗。
一眾勛贵们的家族史,也会记录內幕,都是可以拿出来辩驳的。
就算史官记录了,史学界也会爭论不休。
甩锅给宦官最简单,这个群体没有后人,隨便史书怎么写都可以。
“何止是不好办,简直就是没法办!”
“现在这种时候,无论我做什么,都洗不清身上的嫌疑。
只要怀疑上了,是不需要证据的。”
景国良一脸无奈的说道。
这一次是真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无论文官,还是皇帝,都会怀疑上他。
原因非常简单,其他勛贵没有这么强的號召力。
威望不够,敢搞事情。
搞不好其中就有人,私底下向皇帝告密。
毕竟,朝中大部分勛贵,都有资格向皇帝上密折。
“国公爷,一动不如一静。
索性先装聋作哑,且看陛下的反应。
从大局上考虑,现在这种时候,朝廷不宜闹出大动静。
何况那帮文官把陛下得罪的不轻,搞不好陛下也会趁机清除异己。”
章师爷想了想说道。
权力斗爭,从来都是残酷的。
永寧帝一直都想在朝堂上扶持自己人,可惜好几次谋划,都以失败告终。
最后掌权的,全是各大派系领袖。
或者是掌权之后,变成了各大派系的领头羊。
纯粹的保皇党,在朝堂上一直没有多少存在感。
没有经歷太子那一步,来不及提前培养亲信,这是永寧帝最大的短板。
许多人上位前,看起来是忠於皇帝的孤臣,一旦身居高位立即成了派系领袖。
哪怕没有派系势力,也会自己拉起一个新派系。
倒不是他们专权,主要是朝堂中没有亲信小弟,什么事都干不成。
偏偏皇帝又多疑,阵营力量刚刚壮大,就会受猜忌。
许多人尚未成长起来,就倒在了官场倾轧中。
现在文官集团大洗牌,无疑是培养亲信的最佳时机。
趁各大派系內部没有统一,迅速推自己人上位,这是瓦解朝中派系力量的唯一机会。
任何一位果决的君主,都会趁机清除异己。
反正死的再多,都是勛贵外戚背锅。
“陛下,如果能够想到这一点,也不至於被一帮书生拿捏。
別的不说,光区分敌友,陛下就没搞清楚过。
只要话说的好听,就会被视为自己人。”
景国良摇了摇头说道。
经过了一系列的事情,他对永寧帝已经不抱有希望。
耳根子软,容易被人忽悠。
遇到重大事情,又扛不住压力。
文官施压的时候,选择了退缩。
勛贵外戚闹了起来,大概率又会选择退缩。
明明一开始,就能够解决的问题,硬是被拖成了顽疾。
“国公爷,这话可不兴说!”
章师爷一脸惶恐的劝说道。
这种高端博弈,著实超过了他的认知范围。
饱读圣贤书的他,完全无法想像,政治博弈的对手居然可以是皇帝本人。
……
养心殿,一点也不养心。
永寧帝封锁消息的命令,下面人左耳进,右耳出。
百官离开皇宫之后,朝会上的变故,迅速传遍了京师。
民间还给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永寧惨案”,搞得就像他这皇帝,才是罪魁祸首一样。
“陛下,那些官员家属,又来要人了。”
徐忠恩压低声音匯报导。
最近几天,司礼监的压力非常大。
皇帝放回了轻伤员,重伤官员依旧在宫中接受救治。
现在闹事要人的,都是这些重伤官员的家属。
偏偏救治过程不顺利,陆陆续续又死了十几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朝中要员。
超高的死亡率,同御医们的医术,完全不匹配。
查是不可能查的。
能够在宫中对这些人下黑手的,不是勛贵,就是外戚。
捅破真相,得罪了这两帮人,他这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也有可能暴毙家中。
当游戏规则被打破,谁手中掌控了武力,谁就占据了优势。
“死了的,把尸体还给家属,发放一份抚恤金。
告诉家属,有刺客闯入宫中,列位大人不幸殉国。
为嘉奖他们的忠勇,特恩荫子孙一人入仕。
重伤员允许家属探视,如果他们想要把人接回去也可以,但不允许乱说话!”
永寧帝想了想说道。
死了这么多人,总得给外界一个解释。
直接说是勛贵外戚在朝会上打死的,势必会激化矛盾。
文官闹事不算什么,最怕勛贵和外戚感受到了威胁,先一步发动政变。
最佳选择就是安抚家属,让大家咬死是刺客所为,以保全朝廷的顏面。
“陛下,知情者太多,事情怕是瞒不住。”
徐忠恩一脸忐忑的说道。
皇帝开出来的条件太低,根本无法满足大家的胃口。
按照惯例,正三品以上大员,都能恩荫子孙一人入仕。
最⊥新⊥小⊥说⊥在⊥⊥⊥首⊥发!
只不过这种官员,发展上限较低,前途远不及科举。
皇帝的安抚,约等於没有安抚。
想要完成任务,唯有强行施压,让家属们闭嘴。
大虞朝不缺硬骨头,在厂卫横行的年代,都没能够压服文人士子,何况是现在。
“瞒不住,也得想办法瞒著。
现在民间只是猜测,就闹出这么大的风波。
如果朝廷公开承认,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厂卫閒了这么久,也该履行职责了。
谁敢闹事,就重点查谁,朕不信他们身上一点问题都没有!”
永寧帝语气坚定的说道。
这一刻,他是被迫站队,帮勛贵外戚们捂盖子。
至於后续政治影响,暂时顾不上那么多啦。
就算要秋后算帐,最少也赶走了北虏再说。
內心深处,他已经下定决心,打造一支专属於自己的军队。
在打破勛贵的军事垄断前,他不具备掀桌子的能力,文官集团同样不具备。
“奴婢遵旨!”
徐忠恩硬著头皮答应道。
这么干的话,压力全部到了內庭身上。
聪明人都知道,朝廷现在无法治勛贵外戚的罪。
最多鼓动士子跑去勛贵门前闹,他们自己是不敢衝锋陷阵的。
那帮武夫,脑子一热,真敢动手揍人。
以往勛贵们遵守规矩,那是顾忌名声。
从放开手脚,在朝会上开干那一刻开始,勛贵们就放弃了名声。
没有名声束缚,各种损招,都是可以用的。
奈何不了勛贵,那就只能找皇帝討要公道。
大不了就是挨廷仗,言官们最有经验。
挨一顿子板子,士林声望瞬间暴增,皇帝就是他们刷名望的经验包。
永寧帝不想直面这些人,就把麻烦推给了司礼监。
后续就是內廷,同他们斗智斗勇。
……
宫门外,哭声响彻天地。
接过遗体的官员家属,久久不愿离去,同守卫皇宫的锦衣卫形成对峙。
一些渴望出名的文官,也出现在了人群中,叫囂著让朝廷惩戒凶手。
可惜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皇帝没有出来,锦衣卫的棍棒,先给招呼到了身上。
领头的官员,更是直接下了詔狱。
“心远兄,这些丘八实在是太过分了。
武夫当国,国將不国啊!”
远方茶楼中,目睹这一幕的中年男子,忍不住感慨道。
“凌风兄,北虏围城,当以大局为重。
陛下,就算想要惩戒他们,也要等到战后再说。
且先忍忍吧!
北虏退却之后,就是我等的反攻之日。
现在这样闹,不会有结果的。”
费心远摇了摇头说道。
朝会上的变故,打破了许多人的固有认知。
恢復理性之后,他看明白了问题背后的本质。
以往都是其他群体顾全大局,不断向文官集团让渡利益。
这一次情况发生变化,触及到底线之后,勛贵和外戚不再退让。
一直支持他们的皇帝,此时的態度,也发生了改变。
以往的玩法,无法发挥作用,他们必须適应新模式。
“心远兄,我们就这么忍著,那帮武夫恐慌会得寸进尺。
现在都该擅杀朝臣,往后犯上作乱,可就一切都晚了!
从皇宫中抬出来的尸体,在持续增加,搞不好治伤是假,逼迫大家妥协才是真的!”
吕凌风愤愤不平的说道。
首脑人物全部遭难,文官集团现在群龙无首。
其他人就算敢出头,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
连说服至交好友,他都要费劲功夫,更不用说团结整个文官集团。
“休要胡说八道!”
“当日,朝会上的乱战,就发生在陛下眼皮底下。
哪些人是被勛贵外戚打死打伤的,哪些人死於文官內斗,陛下在龙椅上一清二楚。
不是三言两语,就能把事情翻过去的。
御医给伤员用药治伤,你我也是亲身体会过的,药没有问题。
负责送药的宦官,每次都要先行试药,也算尽心尽力。
接收尸体之后,家属肯定安排人验过毒,有问题早就闹了起来。
人没救回来,只能算他们运气不好。
何况前面的位置不腾出来,哪有你我这些人的机会!”
费心远摇了摇头说道。
皇帝亲眼目睹的事情,想要顛倒黑白,难度实在是太大。
当日下黑手的文官,人还在詔狱中,正在接受严苛的审问。
对这些只知道党同伐异,无视朝廷大局的傢伙,他没有任何好感。
“心远兄,这话说的不错。
那些尸位裹素的傢伙,確实该清除乾净,换上我辈有德之士。
陛下,如果早换人,根本不会出现眼前的局面!”
吕凌风话锋一转说道。
不是他无情,纯粹是朝堂上的官位,一直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如果按照正常的提拔,他们不知道要熬多久时间,才能获得上位的机会。
想要往上爬,就必须先把前面的人拉下来。
以至於百官中,许多人一面叫囂著討个公道,一面又谋划著名更进一步。
“凌风兄,这种假设不成立。
长城防线崩溃,主要是朝中贪腐横行。
牵扯的人太多,陛下想追究,都追究不过来。
一次贪腐引发的战略失误,才有了后续的昌平之败,再然后才是永寧惨案。
若是刨根溯源,这还不知道牵扯进去了多少人。”
费心远摇了摇头说道。
身份地位不够,没有资格参与其中,反倒是逃过一劫。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