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其他小说 > 重回山村,雪山下的悠闲生活 > 第六十章 黄芪大丰收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六十章 黄芪大丰收

    张遥通知完挖黄芪的事之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院子里。
    他就坐在电脑面前,眼睛直勾勾的盯著电脑屏幕,屏幕页面显示的是电商后台的数据。
    他虽然知道新號第一天上架货物,並且没有做任何的引流措施,根本不可能有订单,但他还是忍不住想看著。
    他希望自然流可以给他一个惊喜,让他得到第一个订单。
    然而不出所料,一个小时过去了后台依旧没有任何动静,页面上除了时间和gg弹窗在跳动,其他没有丝毫变化。
    张遥明知道这是正常情况,却始终不愿意退出后台。
    隨著內心慢慢变得焦虑,他索性收拾起了东西。
    从屋子外收拾到了屋內,这时他突然发现虽然他已经开始做电商了,可他既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就连电脑用的还是笔记本,看起来一点都不正规。
    为了正规一点,他必须弄出一个办公的地方,再把台式的电脑装好。
    如果苏魂来上班,总得给她一个干活的地方。
    他双手叉腰,走到院子里想事情时,远远的看到了李阳的货车进了村子,他把车子停在经常停的地方之后,下了车走向了李野家的方向。
    张遥掏出了手机,给他拨了过去。
    “李阳,你去阿步家,叫上他,然后一起来我家,有事和你们说。”
    “哎,好,我马上过来。”
    李阳虽然跑车很累,却也毫无怨言,爽快的答应了。
    十几分钟以后,李阳和阿步来到了张遥家。
    “阿遥哥,找我们来有什么事吗?”
    李阳和阿步来到张遥跟前时,他正站在自家柴房前,似乎在思考什么。
    片刻后,他才指了指柴房道:“我想把这里收拾出来,以后当办公室用,人手不够,找你们来帮我收拾一下。”
    阿步探著脑袋看了看,“阿遥哥,这不是你家的牛圈吗?这能行吗?”
    “能不能行,先收拾出来看看,现在也没有其他选择了。”
    这个柴房虽然贴著房子建著,但並不是主屋的一部分,以前张遥家养牛的时候,確实是用来关牛的。
    不过牛卖完之后,牛圈就一直被空置著,只放了些木柴和杂物。
    张遥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办公的空间,所以只能把主意打到了它的身上,准备把它收拾出来后,当做临时办公室。
    虽然条件简陋,但现在也別无他法,新房子建起来之前,他总得有个办公的地方。
    杂物不算多,不到半个小时,三人不仅搬完了里面的东西,还把它打扫乾净了。
    这个柴房虽然不是主屋的一部分,但搭建的时候为了结实,用的也是很粗的圆木。
    打扫乾净后,张遥找来了油漆,刷上油漆之后,一根根原本被灰尘覆盖的木头又有了不一样的质感,整体感觉还不错。
    而且这个房间的空间並不小,甚至要比张遥住的房间还要大一些,即便放上办公桌,坐进四五个人,空间还绰绰有余。
    做完这一切,张遥列了一个单子交给了李阳,道:“你明天到市里之后,帮我把这些东西买回来。”
    李阳看到张遥列的单子后发现,上面写的是办公桌、椅子、印表机、桌上型电脑等办公用品。
    这些东西在县城並不好买,很多时候即便能买得到,但基本都是先买再调货,这样一来就得上几天的时间。
    张遥等不了那么久,直接让李阳从市里买回来最快最方便。
    “好的,没问题。”
    李阳看了感觉没多少难度,痛快的答应后,便把单子收了起来。
    张遥把採购的钱交给了他,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没问题就好,那就辛苦你了。”
    计划里原本进度並没有这么快,但实际操作起来之后张遥才发现,只要一件事情开始了,配套的东西也必须隨之跟上,甚至需要提前准备才行。
    第二天一早,张遥带著村民们上了山。
    今天第一天挖黄芪,他需要和村民们说明一些注意事项,避免他们发到不合格的,反而造成浪费。
    虽然黄芪满山片也都是,但如果没有节制的乱挖,不出两年就可能被挖绝了。
    所以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提前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只有科学採挖,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否则就成吃绝户了。
    所有人来到山中之后,张遥便对眾人道:“阿叔阿婶们,注意了,一定要挖大留小,挖密留疏,有些挖的太多的话,可以从附近找一些小苗种上。
    虽然山上黄芪很多,但也不要全都刨出来了,有挖有剩,来年才有的挖。”
    村民们听后,异口同声的大喊道:“好,没问题。”
    张遥交代了该交代的之后,所有人就开始行动了起来,专门寻找树根很大的进行挖掘。
    “哇,这长的真粗啊,根长得也特別多,一棵树得挖上一两个小时。”
    “我这一根特別长,差不多有2米,比我都长。”
    “你们看我这一颗,比我的腿都粗,再过两年估计都要成精了。”
    村民们一边挖,一边炫耀著自己的战果,每挖出一颗黄芪来,都要互相炫耀一下,比一比谁的大。
    这里的黄芪从来没有被人挖过,所以长得都非常的大,每一棵黄芪树都有很多分叉的树根,而且这些树根很长,有些一棵树就能挖出来十几二十斤的根。
    除了生长的年份长,土壤也肥沃,所以比种植放肥料的长得都好。
    这种高山之中的野生黄芪,最珍贵的主要在於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野生的总要比种植的好。
    “没想到这种漫山遍野,平时都拿来当柴烧的东西,居然是一种药。”
    “以前只是长得有点特別,种子干了之后风一吹,满山遍野都哗哗直响。”
    “要是咱们早知道他可以卖钱,咱们也不用穷这么多年了,可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们。”
    村长张长荣这时也道:“得亏咱们村出了阿遥这么一个大学生,要不是他学到了知识,懂得多,不然这些玩意儿继续在这里长100年,也不会有人发现它的价值。”
    “说的对,多亏了阿遥,没有阿遥,用咱们的榆木脑袋,100年也不会想到可以把这些东西卖出去赚钱。”
    “我小时候就看这小孩儿,不简单,我猜他长大了肯定有出息,果然没有猜错。”
    “行啦,你就別吹牛了,阿遥有出息也是因为他自己努力,他读书吃了多少苦,你知道吗?”
    张遥听著他们一人一句的夸著自己,听的耳朵不由得发热。
    他对眾人道:“阿叔阿婶们,你们就別夸我了,好好干活儿好好赚钱,咱们一块儿把日子过好才是硬道理。”
    “阿遥说的对,咱们努力干,明年全村人都盖小楼房。”
    村民们干劲十足,黄芪被挖起来之后,他们还会认真的填上土,也会在原来挖过的地方种上一颗小的。
    挖出来的黄芪大小分类,然后一捆一捆的捆起来堆在一旁。
    不多时,每个人都挖了不少,目测每个人起码挖了六七十斤左右。
    临近下午的时候,村民们用大编织袋把黄芪都装了起来,然后用背绳背著开始下山。
    村民们排著长队,背著沉重的货物,向著山下的村子走去。
    每个人都被货物压弯了腰,他们用多年累积的经验,把握著呼吸的节奏,即便负重走上很远,但依旧步履稳健。
    这样的技能是每一个山里人都掌握的,因为他们每年都要从很远的地里,把很重的粮食等作物,用肩扛背驮的方式带回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