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李世民「报仇」李靖致仕
第108章 李世民“报仇”李靖致仕待李靖与侯君集等將士,献俘太庙,接受完大唐百姓的焚香迎拜。
李世民在两仪殿宴请群臣。
李靖等人未到,便一直未开宴,连皇帝都一同坐等,给足了功臣顏面。
今日的宴请群臣的菜餚,都是都是按照李泰给的菜单安排的。
李泰按照国宴的標准,改良出了蜜汁烤鸭、佛跳墙、绿茶虾仁、东坡肉、红烧猪肘、文思豆腐、清燉狮子头、开水白菜、杏仁豆腐·::::
群臣望著眼前这一道道精致的菜餚,全然不似大唐以往多为糊状的吃食,香味不停的往他们鼻子里钻,眾人都不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这些菜连李世民都是第一次见。
李世民面带笑容显摆道:“这都是魏王,为了迎各位功臣研究的新菜式,朕吃过都很不错,大家一起尝尝吧!”
李世民动筷后,群臣才开始动筷。
李靖还特意对著李泰拱了拱手,“劳烦魏王殿下费心了!”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卫国公客气。”李泰微微頜首示意。
就在眾人吃的正兴起,突然听“啪”一声,殿內有重重敲击木案的声音。
正抱著一个整猪肘子,啃得忘情的程咬金,被嚇一哆嗦,手中猪肘子都没拿住,滚落桌案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髮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李泰只安排了雅乐,並没有安排说书,李泰抬头看向御案,见李世民正仰首翘著鬍子,一脸得意的看著李靖。
李泰一看李世民,那个得瑟样子就明白了,这是李世民特意安排给李靖看的。
李靖曾经摇著头对李世民说,“陛下的这三个嫡子,没有一个隨陛下有军事才能的!”
李靖这句扎心窝子的话,让小心眼的李二“记恨”了多年。
如今李泰强势崛起,就凭李世民那个爱显摆的性子,一天都多等不了,急吼吼的就安排人打脸李靖。
对比已经听过一次,但同样听的津津有味的大臣们,李靖与侯君集等人就听得入神多了。
尤其说书人在讲到李世民最喜欢的火烧赤壁这一段时。
李靖等人,连刚才吃完觉得鲜的舌头要掉下来的御膳,吃起来都食不知味了。
直到说书人都讲完下去了,李世民见李靖还沉迷在书中情结,无法自拔。
李世民授著鬍子,装模作样问道:“卫国公,你觉得这三国演义如何?”
李靖腿脚不便,李世民免了他起身回话。
“彩!实在是精彩!臣没想到兵书还能有这种写法。
陛下不知写出这三国演义的兵法大家是哪位前辈,陛下能否为臣进引荐一番,这等奇才李靖若不能引为知己,实乃人生第一大憾事!”
“哈哈哈哈哈哈·:::::”闻言李世民突然放声大笑起来。
见皇帝笑了,其余知道內情的群臣也跟著笑了起来,
李靖疑惑的看著笑得东倒西歪的皇帝与大臣。
侯君集也没觉得李靖说的哪里不对,这三国演义將兵法与故事融合在一起,实在是精彩又引人入胜,其中暗藏的兵法,他一下就能理解。
侯君集也认为写书的人,水平要高过李靖,而且这人还不像李靖一般藏私,有所保留,是想让別人看懂。
李世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他用袖子擦了擦笑出来的眼泪。
李世民一指坐在李靖对面,看起来颇为尷尬的李泰。
“卫国公,这位就是写出这三国演义的兵法大家,就是你要找的前辈,朕的嫡子魏王李泰!”
李靖早就忘了当年说过的话了,他也没想到李世民能耿耿於怀这么多年。
此时的李靖已经六十有四,依然仪表魁伟,虽年老但威仪不减,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英武之气。
李靖看向李泰,眼神中满是不可置信与震惊。
李泰笑容温和的对著李靖拱了拱手。
李靖万万没想到,能写出三国演义的神人,竟然会是魏王李泰,他面露窘態的喝了口酒,没有在过多言语。
倒不是李靖因为李泰年幼,就再次轻视他,而是因为李泰的皇子身份,与李靖他现在的特殊地位,李靖不敢也不能与李泰有过多的牵扯。
李世民很满意李靖此番回朝的態度,恭顺谦卑,与上一次灭东突厥,有著天壤之別。
侯君集见魏王李泰,如今在皇帝面前这般得脸、得势,心下更是不安。
且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有异议,甚至都融入了其中,这就说明群臣,早已接受並习惯了魏王代替太子这件事。
李承乾现在的处境,远比侯君集此时预想的还要糟糕。
待御宴快结束时,李靖突然撑著案子起身,艰难单膝下跪道,“陛下臣本武夫,蒙陛下不弃,
委以兵事,今四夷既平,臣年迈体衰,每至阴雨,足疾发作,恐难再效犬马之劳,伏乞骸骨,归老田园!”
李世民忙起身,走上前亲自扶李靖,“卫国公,你乃我大唐国之柱石,岂可轻言退隱?朕还需要卫国公你参谋军事。”
李靖並未起身,用来表明他並非是作秀,“陛下,臣非惜身,实在是怕误了军国大事。
昔廉颇老矣尚能饭,然终不敌岁月,臣若恋栈,恐损陛下知人之明!”
李世民嘆了口气,面露无奈,“卫国公执意如此,朕岂能强人所难?
然满朝文武,能如卫国公这般知进退者,百无一人!”
李世民当即面向文武百官面,大声道:“朕特准卫国公李靖致仕,俸禄如旧,赐良马百匹,帛千段。
卫国公功成身退,且不恋权位,真乃一代楷模,诸卿当效其风骨啊。
卫国公朕许你致仕,但你每三两日,必须至门下省、中书省平章政事,这你万万不能再推辞,
除此之外你还有何诉求,尽可与朕说来!”
李靖见状也不再推脱,在李世民的帮扶下起身,“臣个人再无所求,就是臣退下后,跟隨臣多年的那些军士,年老伤残者眾多,还请陛下好好安置,让他们可以安享余生。”
一般重伤的士兵都就地落户,安置在战地州县,如这次吐谷浑战役,伤残到无法行动的士兵,
多落户凉州,享免税田亩。
其余老兵、残疾退役的兵土,退役后继续发放三到六个月军餉,允许子侄顶替入伍。
即便大唐给予这些扶持,可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兵,尤其是到他们老年时,连日常的温饱都无法保证。
李世民面露难色,久久不语,他也是马上打天下的皇帝,倒不是李世民不愿意善待残兵老兵。
而是大唐现在的国力,根本无法做到,让数千人的退伍残兵能安享晚年。
就在李世民不知该如何作答时,李泰站起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