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催生植物
完成两款新型种子的研发后,秦峰为它们分別命名为『北豆一號』和『北玉一號』。命名中的『北』字取自地理方位,后缀的『豆』与『玉』玉既体现作物属性又便於记忆,编號则沿用夏国粮种惯例——未来若有新品种可直接顺延编號。
將余下的种子收拾妥当,拿著两粒高產种子,登上办公楼的天台,这里已被改造成楼顶菜地。
40厘米厚的土层上空四米处覆盖著透明防护网,既保障光照又隔绝无人机侵扰。
反锁天台铁门后,秦峰取来角落的有机肥与锄具,按科学配比调配土壤,將两粒种子间隔一米埋入土中。
仅靠单粒种子难以实现规模化种植,秦峰要加快这个进程。
屏息凝神,运转灵植师秘法,先给两粒父本种子植入了基因锁,后期只要两道基因锁不被同时破解,那谁也不可能让它们正常发芽。
完成后,准备进行催生工作。
一缕灵气仅能维持十小时加速生长。按大豆百天生长期计算,单粒种子需消耗2400小时,也就是240缕灵气,两粒合计消耗480缕灵气,等於4.8股。
研发两款种子后,灵气余下25.1股,从昨天开始每天能收回2.7股,些许灵气现在还是能用得起的。
技能凝成微缩树苗虚影,瞬息没入土壤。
秦峰屏息凝视。
两粒种子正以每秒消耗一缕灵气的速度生长,四分钟后將跨越完整生命周期。
土壤中两株嫩芽破土而出,以肉眼可见速度掠过出苗期、幼苗期与营养生长期,繁复变化令秦峰目不暇接,如同被按下千倍速的快进键。
玉米进入芽分化阶段时,他暂停其催生过程,转而专注大豆生长——后者属自授粉作物,闭结构与雌雄同体特性保障了99%以上的自交成功率,无需人工干预。
圆锥形植株迅速结荚,直至豆粒饱满,叶片渐次枯黄凋落。
塔状茎秆上残留160枚豆荚,秦峰清点数量:2荚含3粒,5荚含4粒,其余153荚均为5粒,总计791粒种子。
即便作为超级改良品种,这株的產量亦远超实验田,达到了设计產量极限,灵气威能果然匪夷所思。
他折返楼下找来木凳与毛刷,採集玉米顶部雄粉,仔细为腰身处的雌穗人工授粉。
完成关键步骤后,继续让其加速生长,最后两分钟里玉米秸秆急速枯黄,茎秆乾枯掛著乾瘪叶片完成生命轮迴。
单株玉米產量高达9根,是普通品种1-2根的5倍以上。
果穗直径介於7.2至7.8厘米之间,明显大於市面上常见的4.5到5厘米,整体呈底部粗大、顶端稍小的生长方式排列。
穗长达到28至32厘米,较市场主流品种的18-22厘米优势显著,虽同样遵循基部略长、顶部稍短的生长规律,但整体形態较为匀称。
普通种植模式下亩產约7000斤,是国產平均水平的4.4倍,鹰联邦標准產量的2.5倍。
平均单穗含籽1100粒,单株玉米种子总数达9900粒,据此推算,一株植株的种子即可满足两亩地的种植需求。
秦峰耐心將大豆和玉米种子悉数採收完毕,带著未脱壳的大豆和没掰出来的整根玉米直奔实验室。
將种子送入自动烘乾机后,特別安排两名安保人员值守,这才返回办公室。
沏好一壶清茶,裊裊茶香中逐渐沉静心神。
拿著手机,看著屏幕上的输入进去的电话號码『12339』手指虚按了几次都没按下去。
这一拔出去就意味著自己真正的出现在了夏国的视线里。
正当秦峰纠结时,由原先的『相敬如宾一家人』村群改名而来的『乡村振兴工作群』跳出了信息。
夏映秋:@所有人
“各位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们好!我是新来的驻村书记小夏,本名夏映秋,今年29岁,燕京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从今天起就是咱们青石村的『小管家』啦!
过去一周我跟著老支书走遍了七沟八梁,初步梳理了村里的情况。
发现咱们村有四个『金饭碗』还没端稳:
一是村后山300亩撂荒的富硒田、二是村口百年老油坊的手艺、三是家家户户都会酿的客家米酒、四是青水河里的五彩玛瑙石!这些可都是埋在地里的金山!
未来三个月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產业振兴计划
1、组建“青石味道”直播团队,招募5名擅长短视频拍摄的年轻人,设备由村里提供!
2、引入智能滴灌系统,北山青种植人力成本从每亩1人降至每10亩1人
3、下月初组织十位“土专家”赴义乌电商村学习10月底前完成老油坊sc认证,
4、开闢商超直供渠道本周五开办直播带货培训班,包教包会!结业赠送手机支架+补光灯(限30人,贫困户优先)
二、民生保障工程
1、下周启动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含三高筛查)
2、设立儿童奖学金:小升初全镇前十名奖励500元改造村委大院为空调教室,周末开放亲子共学活动。
三、环境整治行动
1、三日后清理青水河垃圾,参与家庭奖励化肥两袋。
2、彻底整治村內卫生死角,还原美丽乡村风貌申请50万专项资金,优先硬化村里余下的几条土路。(解决『晴天扬灰、雨天泥泞』问题)
四、村史文化徵集
为打造文化墙,现徵集:
老物件:纺车、粮票、传统农具老故事:知青岁月、土改往事1980年代前的全家福照片。
註:借用物品签正式借据,损毁照价赔偿。
五、文娱活动预告
今晚7点村头古樟广场:
露天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县文化馆专业老师教广场舞自备板凳可坐前排观影区。(现场提供wifi)
知道有叔伯觉得『丫头片子不顶事』,这样好不好——今晚我在大樟树下候著,所有疑问现场解答,方案细节当面说清!
悄悄透露:省里已拨200万『美丽乡村』资金,具体使用方案月底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表决!
——夏映秋敬上!
这位驻村干部到岗半个月才著手工作,效率確实不敢恭维。
通篇通告读下来,扑面而来的青春朝气让秦峰颇感意外——明明通知里明確標註对方29岁,怎么自己这个小两岁的反而生出些老气横秋的疏离感?
莫不是最近精神压力太大,透支了心气?
所谓300亩富硒梯田不过是山坳里的陡坡地,拋荒六年有余的地界早被杂树丛生成了野林子。
別说让村民重新开荒,单是恢復基本耕作层就够呛——贫瘠的土质扛不住作物生长需求,机械又上不了陡坡。
这样的土地不符合绿洲科技的要求,所以才没有人去復耕,现在驻村单凭富硒標籤就想盘活?底气未免太虚了。
客家米酒更不必提,出了北山县的地界连个水都溅不起来。
村里百年油坊倒真有些底蕴,古法压榨的茶油在客家民俗里堪称万能:润燥清热是基础,缓解便秘咽痛算日常,处理外伤烫伤也不在话下。
只是如今街上到处是药店,谁还费劲捣鼓这些说不清疗效的老方子?
最离谱当属青水河的五彩玛瑙石,名字听著金贵,不过是园林布景的普通卵石。
这些年河道被前任村长掘地三尺,砂石卖空不说,连河床石都粉碎当成建材贱卖,如今只剩些零碎玛瑙石,论车计价不说,卖出的钱还不够运费。
把这些吹成金山银矿,赵瘸子说得没错——纸上谈兵的,纯属扯淡!
別的不说,就拿北山青智能滴灌系统来说,真要能落地推行,他秦峰当场把脑袋拧下来给那丫头当球踢!
务实点还得看民生暖心工程还有环境整治,真金白银的落地项目和现金补贴才是乡亲们眼巴巴盼著的。
不过最后那段倒是值得玩味——新官上任竟揣著省里200万专项扶持,这手笔可比预想阔绰多了。
指节轻叩著通告末尾的鲜红公章,秦峰眯起眼睛:省里的支持力度不小啊。
秦峰没再理会,回到办公桌上,打开了电脑,將种源相关的信息快速输入进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