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 > 第230章 奏本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30章 奏本

    太阳落山,夕阳的余暉映射在巍峨的紫禁城,將其红墙金瓦映衬的愈发熠熠生辉。
    呼。
    一阵风起,於树梢上缓缓下坠的落叶被吹得七零八落,並最终落在了乾清宫前的白玉阶上,为这座崭新的大明帝都增添了一丝落寞萧瑟之感。
    乾清宫暖阁中,杭州府进贡的丝绒地摊上散落著如雪般的奏本,洪武皇帝朱元璋气势如虹,满脸阴霾的盯著手中的奏本,其身上由內而外的杀意和戾气让殿宇內的温度都在不知不觉下降了不少。
    “好一群胆大包天的乱臣贼子。“
    “有一个浙江布政使陈立。“
    “咱真是瞎了眼,將这等鬼迷心窍的昏庸之辈,提拔到一省布政使的位置。“
    半晌,暖阁中令人窒息的沉默终是被朱元璋咬牙切齿的怒吼声所打破,角落处屏气凝神多时的宫娥內侍们也得以趁机喘了一口气。
    “陛下息怒,当心气坏了身体。“
    儘管知晓朱元璋此刻正在气头上,但老太监朴仁猛仍是硬著头皮,小心翼翼的劝諫了一句,並默默捡起被朱元璋在情急之下,直接甩到地摊上的奏本。
    “息怒,还要咱怎么息怒?!“
    闻言,朱元璋脸上的激动之色更甚,一双仿佛能够窥伺人心的虎眸也是不由自主的看向窗外,盯著杭州府所在的方向。
    半炷香前,锦衣卫和通政司同时送来奏本,让他得以了解在过去数天时间里,杭州府经歷了怎样的“暗流涌动“。
    “堂堂一省布政使,不想著造福百姓,却终日光想著培养扶持自己在官场的势力。“
    “如若那陈立光是尸餐素位倒也罢了,但其偏偏为了自己头上的官帽子,默许麾下官员们与城中的富绅豪商沆瀣一气,变著法的坑害百姓。“
    怒骂了一句之后,朱元璋又將目光移向手中由朱棣亲笔手写的奏本,上面详细记载著以陈立为首的浙江官员,在杭州府的种种罪行。
    “传令,即刻將陈立及相关涉事官员尽数处死,其家產充公变卖,以弥补杭州城中百姓的损失,並將其妻女打入教坊司,男丁悉数贬往辽东从军。“
    没多久,朱元璋余怒未消的咆哮声便是再度於乾清宫暖阁中响起,惹得伺候其多年的老太监朴仁猛不由得露出了一抹诧异之色。
    虽说杭州府的那些官员们罪大恶极,但其终究不是寻常庶民,不可贸然將其处死,燕王殿下选择將这些人绳之以法,悉数押回京师,交由天子发落,实乃合情合理。
    他只是诧异,以朱元璋那“冷血薄情“的性子,居然只是简单將这些官员处死了事,而不是像前些年那样採取“剥皮揎草“或者五马分尸等让人闻之色变的酷刑,甚至连对待这些罪臣的家属,朱元璋也没有按照官员的牙牌籍贯,进行一场“三族严选“。
    对待“乱臣贼子“一向冷血刻薄的朱元璋,何时变得这般“仁慈“了?
    “乱臣贼子,为何屡禁不绝吶..“
    暴怒之中的朱元璋全然没有察觉到身旁老太监脸上的异样,只是无力的靠在身后龙椅上,发出一声惆悵的长嘆。
    如若按照他以前的性子,必然会对杭州府这些涉事官员们“挫骨扬灰“,从而对其余官员们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只可惜他终究是上了年纪,开始逐渐接受那些曾经让他嗤之以鼻的神学。
    记得多年前,锦衣卫曾向他密奏,说是民间曾有犯官家属私下诅咒,说他杀伐过重,来日必遭反噬。
    彼时的他丝毫没有將其放在心上,而是微微一笑將这些妄议君上的犯官家属一併处死,送他们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只是当他接连遭受嫡长孙病逝,结髮妻子病逝,嫡长子病逝这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內心却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丝动摇。
    儘管时隔多日,但他依旧清楚记得,他在南京锦衣卫詔狱,从曹爽口中听到的那些匪夷所思,却似乎又颇有道理的言论。
    秦王朱樉性情暴戾,苛责虐待王府侍从,来日必会自尝恶果。
    晋王朱棡贪图口舌之欲,酷爱重盐重油的食物,身体情况不容乐观。
    “陛下,这还有一封杭州知府的摺子..“
    不知过了多久,老太监朴仁猛终是將散落一地的奏本收拾完毕,並將其中一封被特意標註的奏本,递到朱元璋的身前。
    他虽然不知晓杭州府具体发生了什么,但瞧朱元璋如此大动干戈,乃至於杀气腾腾的模样,想来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等情况之下,这杭州知府居然还能够“倖免於难“,倒是出乎他的预料。
    “杭州知府?“
    在朴仁猛的提醒之下,朱元璋方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他刚刚似乎並没有將朱棣的奏本尽数看完。
    “杭州知府虞谦就任履职不过数月,任內虽然碌碌无为,但皆因其试图整顿杭州乱象,被布政使陈立联合诸多本地官员架空所致。“
    “儿臣现已查明,虞谦为人清廉能干,未曾收受过任何贿赂,也没有与那些乱臣贼子產生过半点瓜葛,当对其网开一面,以观后效。“
    “哼,碌碌无为还有理了?“见状,朱元璋便是不满的冷哼一声,但並未继续发作,而是自顾自的拿起了杭州知府虞谦的摺子。
    很显然,他也清楚在杭州府那等污浊之地,这虞谦能够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恪守本心,与那些乱臣贼子保持距离,乃至於经得起锦衣卫的查明,已然算是一名难能可贵的“好官“了。
    “传令,减免杭州府今年秋粮及来年夏税两季赋税。“
    相比较朱棣那冗杂的奏本,杭州知府虞谦的奏本无疑“精简“了许多,其核心內容便是阐述杭州府在经歷了近些天的混乱之后,以蚕丝和桑布为主要经济支柱的百姓们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恳请朝廷酌情减免。
    “奴婢遵旨。“
    闻言,老太监朴仁猛便是不假思索的点头应是,並隨手唤过身后的隨侍宦官,朝其耳语了几句。
    那杭州府毕竟是江南重镇,朝廷的“赋税大户“,每年收取的“税银“早就被户部提前规划,眼下需要即刻將朱元璋的命令告知户部,以免出现“財政赤字“的情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