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万历革新 > 第86章 朱翊钧的垂涎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6章 朱翊钧的垂涎

    第86章 朱翊钧的垂涎
    自山下而仰山巔,谓之高远,是仰视视角。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是俯瞰视角。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是平视视角。
    这种视角不是按照人的肉眼来描绘的,而是按照作者的感觉来进行描绘的。
    毕竟这个年代也不存在什么无人机航拍。
    一般作者会將几座山的不同视角进行拼接,或是拼接成一个,或者好几个。
    但是值得一提的,山的不同角度,景深,光暗也是不同的。
    这就导致作者需要搭配不同的配色,以此表现三种不同的视角。
    正所谓:“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嗨。”
    罗明坚听了朱翊钧这一番论述之后,对於大明的画作这下是彻底心服口服了。
    “中西技艺虽大不相同,但各具特色啊。”
    罗明坚感慨道。
    不愧是传承久远的大国,对於艺术的造诣果然深奥。
    “哈哈哈,贵国也不差,对於人体骨骼的认识远超我国国民。”
    朱翊钧笑道,他对於西方在人体艺术,解剖学方面的成就也算是垂涎已久了。
    这方面的成就可不是简单的画画好看那么简单。
    这关係到板甲的穹状结构。
    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大明就可以製造板甲了。
    值得一提的是大明並不是真的就没有板甲。
    板甲还是有人穿的,但比较少,而且来路乱七八糟。
    有进口的,有民间高手打造的。
    这一点在西方传教士的文献中也有记载。
    他们见过大明的將领穿过板甲,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基本上都是將领自己钱打造的。
    也不知道是进口的,还是找什么奇能异士打造的。
    现在有了传教士,大明也可以大规模打造板甲了。
    “大明的胸甲骑兵要出现了。”
    朱翊钧难得有了一丝憧憬。
    有了胸甲骑兵,那么面对蒙古骑兵,大明的骑兵无疑更有优势。
    今后作战,大明的军力只会更强。
    要知道韩战的主力其实就是辽东的骑兵。
    李如松尤其喜欢用骑兵,这也导致了大明不少战马死亡,这些战马大多数並不是战死的,而是该死的朝鲜拖后腿。
    本土作战,居然不能给大明官军提供粮草支持,导致大量的马匹、牲口被土兵当做军粮。
    大明的辽东军镇由此衰微,为建州女真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这一世自然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相反,朱翊钧的想法是,如果到时候胸甲骑兵出现,
    战力大增的明军能不能把日本军队彻底留在朝鲜,让日本彻底臣服大明。
    这些心思罗明坚自然不知道,传教士们见到皇帝夸讚欧洲,也都非常高兴。
    “塞纳斯的皇帝就如同他的子民一般宽容、谦逊。”
    传教士们纷纷感慨,他们这些传教士对於大明的好感还是很强烈的。
    这並不是单纯的慕强或者听马可波罗游记的畅想,而是他们亲身经歷的事情。
    他们发现塞纳斯人都很有礼貌、很友好,面对他们拿出来的东西,哪怕东西本身不怎么样,也不会嘲讽,而是很有礼貌的夸讚。
    没想到不仅塞纳斯的平民是如此的,皇帝也是如此。
    “真是文明之邦啊!”
    就在传教士们感慨的时候,朱翊钧再次说话。
    “不过朕以为,尔等泰西之人最有成就的当属天文,我大明要向尔等学习啊。”
    朱翊钧笑呵呵道,大明的天文的確已经开始落后西方了。
    这里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因为西方数学方面的造诣更高,因为西方的数学很容易符號化,因此更容易进步。
    又如西方的国家多,每个国家都要对天文历法等进行研究,设立部门,且这些国家交流频繁,这就导致西方出现了大量的天文数学人才。
    而大明只有一个钦天监,也不怎么和周围国家交流,周围的国家也的確在这方面很少有什么成就。
    这就导致了数学、天文进度的落后。
    这些也都是朱翊钧所垂涎的。
    数学尤其重要,天文也尤其重要。
    这些又间接关係到了航海技术的发展。
    朱翊钧对此不能不上心。
    “陛下谬讚了,如果陛下需要,我等可以提供帮助。”罗明坚很识相的说道。
    朱翊钧頜首,大明立国已经二百多年了,历法的確需要重新修订。
    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农业生產。
    这件事情太重要了,重要到崇禎年间,內忧外患的情况下,崇禎皇帝还不忘修订历法。
    基本奠定了后世的农历。
    万历年间的自然灾害一样不少,哪怕不为了万历年间,就算为了崇禎年间,朱翊钧也要修订历法。
    “很好,大伴,下去之后记得叫朱载填和他们一起去研究历法。”
    朱翊钧嘱咐了一句孙德秀。
    作为穿越者的他自然不会忘记这位大明宗室著名的贤王朱载境。
    这位可是发明了十二平均律,钢琴因此诞生,其对天文、数学一样精通。
    不止一次上书皇帝要求重修历法。
    並且此君对於名利看得极为淡薄,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作为藩王,他一再要求退位,朝廷几次研究之后,还是拒绝了,认为这有违规矩。
    不过朱翊钧特事特办,同意了。
    他知道朱载境为什么一再要求退位。
    因为大明的藩王的確不好当。
    这真不是什么美差,至少对於朱载境而言是这样的。
    藩王只能待在王府,失去了自由,朱载境不甘心被圈养在王府之中,他更想要游歷四方,钻研学问。
    朱翊钧给了朱载境这个机会,允许退位其来京师做学问。
    內阁见到朱载境退位,还来了京师,自然没有什么动力反对,百官也是一样。
    如果朱载境还是藩王,他们还要担心皇帝万一出个好歹,发生朱载境爭夺皇位之类的事情。
    但现在朱载境放弃了藩王之位。
    也就放弃了继承权,自然没什么好担心的。
    而且所在之地还是京师,天子脚下,也不怕朱载境勾结什么人谋反。
    於是这位大才就顺利入京了。
    正好传教士也来了。
    主持历法的修订,再也没有比朱载境更適合的人选了。
    於是精通天文的传教士被带下去了,他有了一份工作。
    之后精通画作的传教士也被带下去了,他要和朱翊钧的宫廷画师討论绘画的技法。
    力求中西合璧。
    朱翊钧好奇的问剩下的人精通什么。
    却不想此人居然是佛罗伦斯人。
    精通航海。
    朱翊钧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让张宏带著他下去了。
    之后就剩下罗明坚一个人了。
    罗明坚尷尬的发现就剩下自己一个人,忽然没有什么胆气。
    他原本想著和皇帝商谈传教的事情,可是现在却怎么也开不了口。
    “传教之事倒也简单。”
    朱翊钧忽然开口道。
    他是真的不忌讳这个东西。
    传教讲究方法,真要按照西方的那一套照搬过来,那么肯定会出乱子。
    但是如果借用儒家的方式进行传教,那么基督教无非就是另一个佛教罢了。
    毕竟基督教这类的教派又不是没有在这片土地出现过,武则天信仰的景教也算是基督组,只不过是异端。
    但是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一回事,也没有见景教闹出什么波折。
    对於大明而言,什么宗教都不如白莲教值得重视。
    “尔等经典可尽数交出来,让翰林院翻译审核,一旦通过,尔等便可刊印传教,朕对於泰西很多书以及武器、船只等都很感兴趣。”
    “只要尔等能满足朕的好奇,那么朕就允许你们在天津修建一座教堂,让你们进行祷告。”
    朱翊钧给出了承诺。
    罗明坚闻言胸口一室,他只觉得梦幻,罗马教廷梦以求的东西居然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到手了?
    这可真是不可思议。
    至於皇帝的要求,他也觉得很棘手。
    但没有敢拒绝。
    他不想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而且话说回来,教皇如果知道他拒绝了这件事情,天知道会有多么愤怒。
    “这件事情不好办啊,到时候还是得找西班牙人帮忙。”
    罗明坚心知肚明,这件事情必须依赖西班牙人。
    此时的西班牙人就是罗马教廷的信仰守护者。
    全体国民以及贵族疯狂崇拜天主教。
    热衷於传教,也热衷於宗教战爭。
    而朱翊钧要求的什么船只图纸、什么武器,这些都是西班牙人所拥有的。
    “若陛下愿意和弗朗机人进行贸易,那么此事將会非常容易。”
    罗明坚还是提了一嘴西班牙人啊。
    朱翊钧並没有拒绝这件事情,先把好处弄到手再说,而且和西班牙人的贸易的,大明並不吃亏。
    可以得到大量的黄金白银。
    他没有理由拒绝这件事情。
    还是那句话,大明的经济都被紧缺的白银逼得快要崩溃了。
    能多一点白银总是好的。
    “你官话说的不错,就在朕的身边当一个侍读学士吧。”
    朱翊钧给罗明坚安排了工作,这让罗明坚大喜过望,就算他再不懂大明,也知道这个官职是可以跟在皇帝身边的。
    这是天大的好事。
    “记得把你带来的工匠给我朝的官员说清楚,尤其是印刷匠和玻璃匠,你要让他们儘快將技艺传授出去,朕有急用。”
    朱翊钧淡淡道。
    “是,陛下。臣还带来了会製作板甲的铁匠。”罗明坚很快进入了状態。
    “很好,重重有赏。”
    朱翊钧越看这人越瞬间,这罗明坚上辈子怕不是大明人。
    真会为大明考虑,抢著送技术来。
    文经过一番寒暄之后罗明坚主动告退。
    他固然想要和皇帝多聊一会儿,但是因为皇帝的允诺,罗明坚非常的喜悦。
    他急著想要写信告诉教皇这件事情,他还打算联繫西班牙人,让他们將皇帝要求的东西交出去。
    这样皇帝满意,他们也能得到大明美轮美奐的丝绸以及茶叶瓷器等贸易產品。
    朱翊钧对此並没有挽留。
    现在传教士到了,他也终於可以开始干自己想要干的事情了。
    “让你在各地书局找到的写手都找到了吗?”
    朱翊钧问孙德秀道。
    “回皇爷,找到了,京师找到了三个写杂书的,还有两个写曲的,臣还派人去江南的书局討要了五个人来。”
    孙德秀笑道,若非他严格审查,其实这样的人还能在找几十个。
    但是皇帝说了,这些人参与的事情非常重要,对於学识什么的要求很高,所以孙德秀只能寧缺毋滥。
    专门挑选了一些文笔好的,有才学的人。
    这些人是真的不好要,能被他看中的人都是书局的宝贝疙瘩。
    得益於朱元璋的政策,这年头的出版小说不用交税的。
    於是这些书局出版小说是很积极的,也因此钱手稿,找人改稿。
    三国演义之类的书,版本眾多,有很多改变都是出自书局僱佣的书生的手笔。
    这些人才是书局依赖的人。
    要知道,雕版可是很贵的,能稍微修改,就可以再次卖出大量的书,那可是一大笔的利润。
    不过面对司礼监的要求,民间老百姓还是不敢硬顶的。
    在加上孙德秀的许诺,承诺让他们有机会向皇帝施展才华,於是这些人才乐意加入。
    “很好,朕办的这报就先交到司礼监手里面吧。”
    朱翊钧想了想,决定將报社立在司礼监机构下面,也算得上名正言顺。
    司礼监本就有刊印图书的权利。
    办报也算是合情合理。
    “另外让东厂注意,民间不可办报,前些日子內阁通过了报禁,让民间不要知法犯法朱翊钧之前的手段这会儿全都出来了。
    没人可以和他爭夺舆论霸权。
    “最后,把这份大纲交给你招来的人,让他们好好构思情节。”
    “为了效率,以后就让他们住在一起吧,这样也好討论。”
    前世有的读者追更迫不及待就扬言要把作者关进小黑屋里码字,这件事情朱翊钧现在还真的可以做到。
    孙德秀只管应声,心里面对於皇帝的安排越发佩服。
    果然,皇帝做事从不突发奇想,总是早有预谋。
    “很好。”朱翊钧颇为满意,他去了坤寧宫,打算好好放鬆一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