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万历革新 > 第88章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8章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第88章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草民刘树庭。”
    来人站出来说道。
    “要称臣,什么草民。”
    朱翊钧训斥了一句,但周围的人都没有紧张的神色,大家都听得出来皇帝並没有真的动怒。
    “可我只是一个....
    刘树庭尷尬道,他只是一个虽然也算是有官身,但貌似没什么品级,还属於胥吏,在皇帝自称臣总觉得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觉。
    “官吏皆为我朝臣属,哪有因为品级低微而不是的?况且尔等都在司礼监门下,莫非司礼监也不是朕的臣下?”
    朱翊钧淡淡道。
    刘树庭连忙请罪。
    “算了,以后別这样就行了。”
    朱翊钧摆手,这种鄙视链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等日后新政推行成功,大家自然不会背吏有什么不能称臣下的。
    早在大明初期,乃至中期以及现在,官吏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
    这种矛盾甚至不是大明时候才有的,有官吏之分的时候就有了,只不过大明和歷朝歷代不同的是,大明对於背吏的人格、生命是给予尊重的,这种尊重不是生活中自发的,而是法律认同的。
    至少对於主官而言,是不能隨意打杀背吏,隨意撤职的。
    这是大明的文官体系进步的一点。
    如正统年间就有地方一府之主活生生鞭挞死了几名背吏,这是一件重大事情,直接上报天听,朱祁镇震怒,怒斥其歹毒,草菅人命,將其撤职流放。
    水滸传里面的宋江在大宋做个胥吏,哪怕做到最好,哪怕在本地也算是有头有脸,一样被朝廷派来的官兵嘲笑。
    这种鄙视在大明同样存在,还是那句话,水滸传是大明人写的。
    水滸传里面展现的问题,包括贪污,构陷忠良等等情节都可以发生在大明,而且非常具有操作性。
    和三国演义那种空谈不同,水滸传里面的造反都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里面的造反计划详细到了几时举火为號,怎么传信,整编队伍等等。
    不开玩笑的说,拿著水滸传,基本上復刻里面的计划,那就可以去尝试造反了,哪怕里面的很多阵法都是可以在大明找到的原型的。
    “得赶紧推出新政,就算不为了后续的计划,为了大明的政权稳固也要推行背吏改革。”
    朱翊钧忽然想到了大元,大元的灭亡很多只知道红巾军,认为大元是红巾军覆灭的,
    却不知道元朝还出现过一个范孟。
    此人才是古代王朝胥吏的巔峰,水滸传的宋江多少借鑑了此人的形象。
    此人因为常常被蒙古上官欺辱,扣工资,脏活累活得给他干,蒙古人连汉字都不认识,范孟任劳任怨,多年职场霸凌之后,范孟爆发了。
    他伙同朋友抢了城外的官马,假扮成为朝廷使者,宣读假圣旨。
    將城內的主官尽数集结到衙门,然后令人砍了。
    之后又聚集河南各地官员,將他们都砍了,重新任命,集结所有兵马打算北伐元大都。
    结果范孟喝多了,把这事情说漏了嘴,於是蒙古官员集合討论,最终商量了一个差不多的计谋,邀请范孟喝酒,把范孟给砍了。
    这件事情最谈谐的地方在於结局,元廷知道此事之后,又说活著的这些官员从贼,把他们也给砍了。
    於是忠心的,不忠心的人都死了,整个河南行省的班底尽数拔除。
    元朝的河南行省可是很大的,如果有人圈起来就会发现,红幣军,徐寿辉等人的造反开始地就在这个范围內。
    可以说,范孟以一己之力埋下了覆灭元廷的星星之火。
    朱翊钧回过神来,看著志芯的刘树庭夸讚道。
    “你写的不错。”
    刘树庭惊讶,扭捏道:“我之前写书,一直被街道的秀才嘲笑,他们说我文笔太过直白。”
    “要的就是直白,这书是给普通人看的,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言语只需要简短,准確。”
    朱翊钧直言道,网文和传统小说区別很大的,比前世的一些严肃文学比起来区別都很大,更別还说和这个时代的小说相比了。
    刘树庭的文字便是如此,他的文字就很直白,但是也正如此,才是朱翊钧所需要的。
    “尔等要记住,此书不同於你们写的其他书,此书人事皆要围绕书中主角进行,而不要过多著墨於其他角色。”
    “如果还是不明白也没事,尔等每个人都按照我给的大纲去写,每天都要提交给朕审核,朕挑选其中典范作为参照。”
    “文字风格就按照刘树庭的来,要简单,直白。”
    朱翊钧滔滔不绝,难得能指导一下別人写作,他还真的讲得挺愉快。
    出了司礼监,朱翊钧又和罗明坚找了那位精通航海的传教士。
    “五万两,只要你愿意跟著我派遣的船队找到那地方,我就赐予你五万两。”
    朱翊钧直接开出了条件。
    他所说的地方是澳大利亚。
    对於大明的殖民扩张而言,只有四个地方是极为重要的。
    一个是印度,印度土地肥沃,有大量耕地和人口,是巨大的財富之地。
    一个是夏威夷,夏威夷大概位於太平洋中央的位置,占据夏威夷几乎半个太平洋就在大明的手中,也不说什么作为占据美洲的前哨站的话。
    就只是占据那里,那么面对美洲的威胁,大明就会少了海量的国防开支。
    还有一个就是马六甲海峡这块地区,没什么可说的,重要的交通枢纽。
    最后一个就是澳大利亚地区。
    在这个时代,澳大利亚对於大明极为重要。
    不管是军事还是经济。
    经济上,澳大利亚有大量的矿產,包括黄金矿。
    军事上,澳大利亚是天然牧场,朱翊钧完全可以將其当做一个巨大的牧场,源源不断的朝著澳大利亚运输种马,大明將会拥有海量骑兵。
    这绝不是朱翊钧在做梦。
    澳大利亚就是天然的畜牧地,有大量的草原。
    最绝的是当地的土著连弓箭都没有。
    对於大明的扩张根本就没有任何阻拦的能力。
    在朱翊钧看来,这就是上天赐给华夏的养马地。
    要知道,在养马这件事情上,中原王朝一直都是亏损的。
    养马是不可能获利的。
    这就好像造数万乃至十多万坦克的苏联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一样,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因为马这东西本质上就是战爭消耗品,它的最大用途就是战爭,运输什么的,驴、骡子、牛等牲口更好用,马其实是很娇贵的动物。
    吃的东西也得非常好。
    战马的饲料里面有时候甚至要放一些肉沫补充营养。
    马政不仅是明朝做得不行,宋朝做得也不行,唐朝也不行,汉朝还是不行。
    如果有人翻开史料,会愣然的发现,歷朝歷代,包括满清,大家好像都很缺马。
    只是像蒙古、满清这样自带草原势力的政权可用的马匹能多一些。
    但也仅此而已了。
    马匹一样很贵,马政一样废弛,
    因为养马是不存在收益的,或者说农耕文明养马是不能產生收益的。
    农耕文明的田地才是其財富的来源,但是如果养马的话,那么田地就需要种植牧草。
    如此一来,马是吃饱了,但是人呢?人也要吃饭啊。
    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当地的粮食因为部分耕地而去养马,导致当地粮食產量下降。
    养马越多,人的粮食缺口就越严重。
    可能有人说,这个地方缺粮食,其他地方又不缺,运粮食过去唄。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运粮食过去的话,那这就无形之中增加了养马的成本。
    还会耗费民力,还有粮食损耗。
    一个人从一个地方运送一袋粮食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个人要吃的,运送时间越久,这个人吃的粮食越多。
    这也就罢了,这个送粮食的人还得回来,回来的时候一样要吃饭。
    这一来一去,这粮食的损耗就大了,更重要的是,到达目的地要一袋粮食,那么送的时候要送多少粮食?
    更难受的是,耗费了如此大的代价,只是为了让一地的百姓吃饱饭,丝毫没有创造价值。
    没有增收,只有开支,这是纯纯血亏,
    哪怕是养马的百姓也没有创造价值,因为马要当做战马,不会给运输做出贡献。
    甚至马的马粪还会烧农田,导致粮食產量下降。
    还有运送粮食的民夫,一样是没有创造价值,他们只是把粮食送了过去,他们的劳动力在此期间没有创造价值,这和役还不同,役最起码能修点水利设施什么的。
    这些送粮食的民夫不同,他们干的活本质上没有增加財富,只是转移財富,自己也不生產財富,反而在財富,吃了大量的粮食。
    可能有人疑惑,这些人不当民夫,不也一样要吃饭吗?
    这就是思维漏洞了,这些人如果不当民夫,去伐木,去织布,去搬砖工,都是为大明的生產做出了责献,为大明增加了財富。
    但是唯独搬运粮食,本质上是什么都没用生產。
    因此是严重的人力浪费。
    所以养马是一个极其亏本的事情。
    能够收税的农田,种了变成了吃不了的牧草。
    大量能生產財富的劳动力被拉去运送粮食。
    可以说,每养一匹马,大明就要让好几个人去吃亏。
    但现在不同了,澳大利亚就是一切的关键。
    朱翊钧只要將种马运送到那片地区,这些马匹毫无天敌,也不需要什么退耕还牧,也不会有大量的农民吃不饱。
    大明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养殖大量的战马。
    要知道,在后世,澳大利亚的畜牧业是也是赫赫有名的。
    一战二战,澳大利亚也养了不少的马。
    当然,最好的养马地当属东欧大草原。
    俄罗斯拥有全世界最多的马匹。
    至於蒙古人,地处草原,到处都是牧草,养马可以控制大量的牲口以及牧场,养马对於蒙古人而言是赚钱的。
    而且马粪会烧伤农田,但是不会烧伤草场。
    相反,马粪在草原上经过长时间的发酵,马粪会变成一种发酵的青储饲料,有营养,
    马吃起来口感软也不错的食物。
    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草原养马的成本。
    不仅如此,这些食物牛羊也可以吃。
    牧民会记住马群的马粪位置,算好了时间之后,驱赶牲口来吃。
    因此,对於蒙古人而言,养马还是一个可以提供產出的选择。
    但是对於中原王朝而言,养马只有大亏,中亏,小亏。
    人口越多,亏得越多。
    人口越少,亏得越小。
    想要低成本养马的唯一办法就是寻找一处天然牧场,还是那种没有什么敌人能造成威胁,能让大明安心放牧的地方。
    澳大利亚。
    只有澳大利亚。
    “多谢陛下。”
    佛罗伦斯传教士狂喜,他连连感谢皇帝,甚至还贪心的想要换成黄金。
    朱翊钧大方的答应了。
    “澳大利亚並不难找,难找的地方是墨尔本以及雪梨。”
    朱翊钧给传教士的任务也是这个。
    郑和的船队在南洋到处跑,很多的岛屿都发现了,但是对於澳大利亚却没什么描述。
    朱翊钧不认为是郑和当年没有发现澳大利亚。
    毕竟距离澳大利亚那么近的满者伯夷,纽几內亚岛等都有记录,澳大利亚那么近,怎么可能没有试著航行呢。
    如果看地图的话並不难理解,澳大利亚的北部都是一些沙漠荒地。
    也没什么正经文明,都是一些迁徙部落。
    郑和就算派了人去看,也不会认为这里有什么价值,有什么值得记录的地方。
    事实上不仅是郑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南洋多久了,等英国人来之后都是很久的事情了,但是还是没有人尝试去殖民。
    原因就是如此,北部都是一些不適合人类宜居的荒地,只有墨尔本、雪梨等地才是澳大利亚的核心。
    朱翊钧看上了传教士的远航经验,打算让其作为嚮导,指引很久都没用远洋经验的船队尝试一下远洋。
    “不仅为了远洋殖民,哪怕为了以后东渡日本,大明也需要积累远洋经验。”
    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