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玄幻小说 > 万历革新 > 第94章 金子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4章 金子

    第94章 金子
    这人叫做叶明,是个秀才。
    家中几代都是渔民,到了爷爷那一辈迫於家贫,於是远走海外去闯荡。
    没想到这拼死一搏反而置之死地而后生,给家族闯出了一条新路。
    叶明的爷爷在海外结识了江南地区的海商,以及南洋地区的华人家族。
    叶家就在这海外有了根基。
    家族由此富了起来。
    但是也因此叶家的发展到了叶明这一代有了瓶颈。
    海商也有海商的烦恼,海商最大的烦恼就是不合法。
    出海走私是非法的,没有给官府缴税,就算缴税其中也有大量的逃税行为。
    这是其一,除此之外,海外可没有大明官府看著,很多商船看似是什么商人,实则是海盗假扮。
    还有就是海商在大明的贸易问题,不管走私也好,贸易也好,对於大明国內的商品是格外依赖的,不然那就不是走私了。
    而是彻头彻尾的海盗了。
    这些都需要和官方打招呼,换而言之,和大明官府没有关係,那么这生意就做不大。
    因此叶家非常急切的培养自家人去科举。
    但是大明的科举那是真的卷。
    国初还好,读书人不多。
    但是到了大明万历年间,尤其是南方非常卷,隨便一个县参加科举的秀才就有数万人。
    那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山东虽然是北方,比南方轻鬆,但是山东在北方也算是人口大省,一样很卷科举制度的最大问题就是考验的不是什么才学,考试內容並不重要,因为录取的依据並不是一个人真的懂什么,有什么特別的技能朝廷需要,虽然这些东西都包含在考试內容里面。
    但是录取的依据並不是这样。
    科举只是分担名额,让每个人內卷。
    朝廷不管这些人才学到底如何,朝廷只需要其中一部分人。
    叶家让全族的子弟去考试,但是成效还是不大。
    主要是叶家发家还是太晚,家族中子孙不是很兴旺。
    这才是叶家头疼的事情,却没想到朝廷这个时候开始推行新政。
    背吏改革,这让叶家看到了机会。
    叶家並不指望子孙真的去当什么大官,而是需要一个可靠的中间人去帮助自已和官府之间商量一些事情。
    背吏改革的最大好处在於背吏的政治地位明显要提高。
    (请记住1?1???.???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至少在政治上有了和官员对话的资格,这个才是叶家看重的。
    也因此叶家钱、同时非常上心的打听朝廷在威海卫到底想要干什么。
    对於张诚身边的人各种拉拢,对张诚也是各种示好,了不少钱帮助张诚。
    叶家还通过关係去江南找了熟练的水手、船匠,总算是让叶明跟在了张诚身边。
    而叶明也不是省油的灯,得知了张诚的目的之后,他思索了一番,给张诚提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
    那就是让民船交钱。
    只要肯交钱的民船,就可以得到官府的担保,担保什么呢,担保损失。
    一旦出海遇到了风浪什么的,船只受损,官府无偿救援,免费维修船只。
    至於出海则不需要交钱,而是按照比例缴税,目前暂定为二十抽一或者十五抽一。
    税率非常低。
    张诚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叶明的办法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但这正合他意,如果这样执行政策,绝对有不少的民船愿意跟著他们出海。
    短时间內形成规模,在朝野上下形成舆论影响力。
    最终引起皇帝的关注。
    这才是张诚最为看重的,因此张诚非常重视叶明。
    称讚此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现在,张诚就开始实施叶明的政策。
    尝试著组织船队去海外,不管是捕捞大量的鱼获,还是捕杀海洋中的鯨鱼。
    总之,他要尝试一次。
    按理来讲,张诚的动作是不可能这么快的,但是叶家提供的助力实在够大。
    叶家不仅发动家族的人加入张诚的船队,还写信给江南海商,自己当做中介,招募了不少水手来山东。
    这就导致船队中有了经验丰富的嚮导。
    於是船队整装待发,打算出海。
    唯一值得可惜的就是西洋人的图纸才送到没多久,大明的战船没有按照上面的进行改造。
    不过这不影响大明战船捕猎鯨鱼,
    毕竟该有的弩箭、渔网等大明的船上都装备了。
    预防海盗的火炮也在有装备。
    专业的捕鯨船和大明的这些战船相比,无非就是强一手专业性。
    强一手捕猎效率。
    仅此而已。
    根本不影响大明的捕猎收穫。
    “让他们起航吧。”
    张诚一身红衣,海风吹得他的衣袍荡漾,他眺望远方良久,最终下令。
    上百艘的战船齐齐扬帆起航,装备火炮的船只鸣响礼炮。
    聚集在码头看热闹的老百姓发出讚嘆。
    这种场面的確是很多普通人难以见到的大场面了。
    除此之外,他们所见到的大场面也只有当地县令、或者巡抚、钦差等出行。
    而像这样的场面,则是很难遇到一次的。
    在场的百姓可以说得到了一个了不起的谈资。
    辽东。
    一队打扮各异,形似土匪的队伍手持各种武器行走在山间。
    这里荒无人烟,一些山顶甚至还有积雪。
    “走慢点,小心女真人埋伏,这些女真人的箭矢可不是闹著玩的,中一箭的话,你就算不死,拔出来箭头,你也得掉二两肉。”
    见前面的人走得太快,后面有个年长的吆喝著。
    走在前面的年轻人闻言无奈的停下。
    “不走快点,什么时候才能找到那条河啊?”
    老头翻白眼,非常不屑年轻人的急躁。
    “別急,只要命还在,比什么都重要。”
    年轻人摊手,“別急?我能不急吗?”
    “而且我真的闹不明白,我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小心,现在的女真算个屁。”
    年轻人吐了一口唾沫,对於女真人很是轻蔑。
    他的確轻蔑,这段时间他可是亲眼看著数万女真人被几千明军骑兵追著跑的这帮女真人就是纯纯的乌合之眾。
    “哼,瞧不起女真人。”
    老头拿起剑鞘敲打年轻人。
    年轻人吃痛,却见老头肃然道:“那是官兵厉害,不是你厉害,你也不看看你这样子去参军,人家要不要你。”
    年轻人闻言撇了撇嘴,难得没有和老头顶嘴。
    哪怕他是个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营兵和卫所兵的区別。
    尤其是营兵,大明虽然没有刻意塑造军队的荣誉什么的。
    甚至强令罪犯什么的充军发配。
    但是这不影响民间的一些人对於参军入伍的嚮往。
    这种嚮往一般是针对营兵的。
    当然,也有眼红卫所待遇的人。
    不过这种人一般拒绝去边疆。
    都是想著怎么靠关係去南方和平的卫所待著。
    但这种美事並不好找。
    就算运气好留在了一个和平的南方卫所,也可能在兵员紧缺的时候调到云南等地。
    至於营兵,在大明的民间声望还是有的。
    盖因营兵待遇实在是好,是真正的精锐军队。
    领著双餉,吃著官俸。
    也容易结交一些军官什么的。
    升职什么的也容易。
    科举越来越卷,当兵自然成为了很多老百姓的一个备用选项。
    痛苦什么的可以放在一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钱是真的多。
    所以对於营兵,老百姓还是很敬畏的。
    至於老人的其他训斥,年轻人也是无话可说。
    女真对付他这种平头老百姓还真的是手拿把拍。
    只有没见识的村妇才会觉得普通人和士兵之间的差距就是什么阵型、人多人少、有没有甲胃的区別。
    年轻人虽然没有亲临战阵,但是也曾加入过官府在治安困难的时候组织的民快队伍。
    感受过围剿土匪什么的战爭。
    因此他非常清楚战爭和很多人幻想的还是很不同的。
    就算女真人没有甲胃,他也不好对付人家。
    因为武器的训练成本是很高的。
    普通人谁没事训练这个啊。
    训练这个是能赚钱还是怎么著?
    弓箭自不必多说。
    对於姿势的要求非常重要,对於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
    除此之外,千万別觉得刀剑什么的简单。
    这玩意儿同样不简单。
    不是拿起刀剑就可以隨便用的。
    比如给一个人一把刀,那么请问,这个刀要怎么使用才能刺透一个人的身体7
    可能有人觉得纳闷,还能怎么样,拿起刀对著人捅过去唄。
    这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用的人明显是外行。
    首先要清楚这是一把什么样的刀,这把刀的刀尖的刃口朝什么方向?
    搞清楚这些,才能正確的使用这把刀。
    比如这个时代的日本太刀,如果要穿刺处决一个人,那么就要刀刃超前,向下刺击。
    確保弯刀的刀尖对人,取得最大的杀伤效果。
    这招在日本的技艺中叫做血振。
    这些动作要诀,如果不练,不告诉你,普通人根本就不知道。
    换而言之,对於普通人而言,军刀什么的给他们,他们也无法发挥武器的作用。
    这玩意儿在普通人手里和铁棍没什么区別。
    甚至还不如铁棍。
    战爭专业化。
    这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
    对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的命当炮灰都没资格。
    在职业士兵面前就是薄纱的存在。
    这一点像年轻人参与过一些战斗的人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就像后世的人嘲笑非洲人一样,但实际上,非洲人真会用ak。
    千万別笑人家,假如非洲人就在隔壁,同样的年级给你一把ak,你猜哪个国家死的人多一点。
    这个时候千万別扯什么学歷啊、教育什么的,让人学东西更快。
    理论是一回事,实际上是另一回事。
    比如同样是用枪,对於没接触过枪的人可能还三点一线的瞄准呢。
    但是非洲人拿到枪就知道蹲在掩体內,枪口瞄准大致方向扫射。
    这些小知识非常的重要,可以救命的。
    就像同样是草原地形,为什么蒙古人就可以活,汉人就不行。
    因为蒙古人懂如何在草原生存。
    天黑了,蒙古人知道怎么保暖。
    天热了,蒙古人知道怎么保存水源,怎么寻找水源。
    蒙古人知道怎么寻找河流,知道哪里的水草最好。
    就像苏德战爭,同样是冬天,毛子也是人,同样也怕冷。
    但是为什么毛子能在冬天发动反攻?
    其中固然有毛子本土作战的缘故,后勤补给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毛子更熟悉冬天的俄罗斯。
    他们很清楚在缺少补给的时候怎么取暖、怎么保暖、怎么寻找食物。
    但是德国人不知道。
    因此在非战斗减员的方面,死伤就非常多。
    老人虽然不知道什么苏德战爭,但是警告年轻人的原因却非常简单。
    女真人不是他们可以抗衡的,论底盘、论实战经验、论对武器的技艺的熟悉程度等等。
    他们没有一项能比得上女真人的。
    他们虽然在山中优哉游哉的走著,但实际上是踏在自己的尸骸前进。
    每一步都可以跌落到地狱。
    他们不能不慎重,也不能不小心行事。
    女真人的箭头是出了名的大,中一箭,那伤口的血液基本上就止不住了。
    在这样的野外基本上就可以等死了。
    “找到了,河流在哪里。”
    年轻人忽然大喊大叫。
    老人急得拍了一下年轻人,大家闭嘴,立刻动身前去。
    “让开让开,让刘先生掌掌眼。”
    到了河边,老人推开其他人,请出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
    这人虽然话少,但是气度不凡,一看就知道是有故事的男人。
    其他的人也没有多话,而是一言不发的等著中年人拿出自己各种工具。
    中年人开始组装自己的小工具,然后伸进河里,掏出一杯河水,他轻轻的將河水倒掉一小部分,然后从包袱中取出一个小盆。
    他开始仔细的捣鼓,用各种的纱布过滤水,几次三番之后,男人得到了一手的稀碎小金沙。
    “这货挺足,能淘。”
    中年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人眯著眼晴开心,露出了自己残缺不全的牙齿,“咱们今后要享福了。”
    整个队伍的心气顿时上来了。
    “快去,到周围查看一番,找一处定居的地方,我们就在这里住下了。”
    老人连忙指挥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