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耽美堂

手机版

耽美堂 > 都市小说 > 法兰西之父 > 第104章 战俘移交工作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04章 战俘移交工作

    第104章 战俘移交工作
    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当中,轰炸机其实是最没有必要的一项,但凡是能够体现出来重要性,东方大国是不可能看着美国的战略轰炸机耀武扬威,而自己的战略轰炸机迟迟没有动静。
    如果不是没这个技术,那么就是战略轰炸机真的已经落伍了。
    英国和法国,都先后放弃了三位一体的核打击战略,英国在三v轰炸机退役之后,就放弃了战略轰炸机的选项。
    法国名义上是放弃了陆基,其实连战略轰炸机也放弃了,根本原因科曼认为是国土面积,像是英法这种本土面积的国家,陆基导弹本来就不便隐藏,战略轰炸机同理,最终都把核武器放在了核潜艇上面。
    但这只是被动选择,如果法国和英国保留了一块面积不小的海外领土,就不会放弃三位一体核打击。
    未来法国是否存在三位一体核打击,主要看未来的法国面积有多大。
    科曼的态度被威廉姆斯少校解读成为服软,这个态度让自从英法百年战争之后结成的友谊更加牢固,想到这他不由得心中暗爽。
    科曼却是懂的自我安慰的,十几家重要航空公司先后破产,未来就剩下一个罗罗公司,失去了制造战斗机能力只能做配件。
    他都没有和对方一般见识的心情,说点今天吃什么都比较有营养。
    这个话题吸引了身为英国人的威廉姆斯少校,他不是自吹,英国在什么好吃的问题上有发言权,这是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积累的经验。
    “确实如此,没人比你们更懂什么难吃。”科曼心悦诚服的回答,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国,当然也是科技与狠活的发源地,世界上第一批大规模食物造假,就是在英国出现的。
    十九世纪英国对茶叶的追求,导致英国频频出现贸易逆差,茶叶的价格也非常昂贵,是有钱人的象征。
    为了彰显日不落帝国的伟大,一定会惠及到各阶层,同时为了赚取暴利。
    还有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本来就不好的水质变得更差等因素,催化了茶叶在英国的普及,没有英国的下午茶习惯,西方国家没这么认可茶叶。
    英国人发现了茶叶的叶子和本土的黑刺李叶子很像,而是黑刺李这种植物的叶子。黑刺李的叶子虽然外形像茶叶,但颜色却和茶叶不一样。
    为了让黑刺李的叶子呈现茶叶的颜色,生产商把黑刺李的叶子和铜放到一起煮,直到黑刺李的叶子变成绿色为止。
    当时英国市场流通的茶叶当中,黑刺李叶子占据很大的份额,对于非常多的英国人来说,他们一辈子喝过的茶叶就是黑刺李叶子的味道。
    科曼完全是诚实的叙述了英国人民的发明再创造,绝对没有对大英帝国有任何的不敬,但威廉姆斯少校的尴尬脸色,似乎告诉科曼他不这么认为。
    “食物怎么样。”一名美国军官挤进了讨论当中,一点不客套的一主人翁的心态询问,或者说是提醒,“这都是国内运到欧洲的,目前可能也只有美国能够提供如此雄厚的后勤保障。”
    哪怕是伦敦东区最贫穷的爱国者,提及大英帝国的工业和财富,也会骄傲的挺起胸膛。
    这句话现在落在了奥利弗少校的祖国,美利坚合众国身上,虽然美国整个社会对欧洲的滤镜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但随着这一次参加世界大战的美国大兵回国,在社会各个阶层发挥影响力,最多还有十年时间美国会欧洲的滤镜就会消失。
    “非常好,美国具有压倒性的工业和农业优势。”科曼说完之后再心里补充道,仅限于现在这个特殊时间。
    这个回答已经足够让奥利弗少校感到开心,满脸我大清富有四海的光荣道,“只要大家能够开心,美国从来都是慷慨的。”
    科曼也没客气,挑选了几块面包,不出意外的很甜,于是他决定专心的混个酒饱就行。
    走出军官联谊会的场地,一起同来的阿尔芒上尉安慰道,“美国人就是这个样子的,狂妄无知,谁让全世界的财富都汇聚到美国了呢?他们自称是天选之地,确实有自我吹嘘的本事。”
    “美国的土地确实是条件不错,但主要优势还是大,而人口相对少。”科曼实话实说道,“至于最好嘛?从农业条件来看不如法国。”
    美国那块地在世界范围之内当然属于上等,但要说天选之地纯粹是美国人在自吹自擂,美国的土地达不到天选之地的水平。
    而且美国上等的土地,也是美洲游牧民族没怎么开发,才留给移民一个好基础。
    从降水来看,因为美国的蒸发量比东亚大,美国对农业用地的要求是年降水六百毫米,某些农业区甚至八百毫米降水量,东亚只需要四百毫米就够。
    美国没有真正的鱼米之乡,美国在纬度上最南部大概相当于东亚的长江一线,只有佛罗里达一小块和江南的气候差不多。
    所以美国并不是真正的雨热同期,很多农业区是依靠地下水灌溉,在科曼上一世,美国的水资源缺口已经相当大了。
    而在矿产资源上面,美国是一个著名的贫铁国,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可开采铁矿标准,都是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因为地球总质量的三分之一就是铁。
    美国收录的铁矿含铁量标准是百分之十,这个收录标准非常具有欺骗性。
    在地球上的大多数地方,一个人随便抓一把沙子用吸铁石把铁砂吸出来,都可以用喷枪炼出铁水,因为地球表面本身就有百分之五的铁元素。
    百分之十的标准就收录,已经不比地球表面自带的铁元素多多少了。
    可以说美国的铁矿储量还不如同样以贫铁出名的东方大国,在卡耐基钢铁公司时期,美国的优质铁矿就已经开采完毕。
    美国著名的明尼苏达州梅萨比铁矿带,占据了全美铁矿的百分之八十,铁矿平均品质是百分之二十。
    这样的条件,怎么看可能是天选之地呢?纯粹是老本比较雄厚,还没有燃烧殆尽。
    欧洲就是除了苏联之外,实在是挑不出来一个面积大的国家,法国本土要扩大两倍,都可以用地利和美国比划比划。
    回到法军军营,科曼的醉意已经消减不少,对阿尔芒上尉询问道,“我们这一次的要求,驻军都收到了么?”
    阿尔芒从枕头下面取出一卷纸,但立刻又把它放了回去。“这些文件里写的东西我都能背下来了,”
    他对科曼说,“一个星期以来,我每天都要把这些这一次的文件念上十来遍。您以后也可以看看,但要再过几天,等我稍微平静一些,等我能够把这些文件里面写的有关人物和住址都告诉给您听时,您再看吧。”
    “谢谢。”科曼言简意赅的表达感谢,“到时候我们去柏林的东区看看,苏联红军那边应该不会找我们麻烦。”
    休息了一天,科曼在第二天穿过查理检查站的铁栅栏。检查站上方飘扬的红色旗帜。镰刀与锤子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刺眼。
    街道上的弹坑被填平了,但建筑的伤痕仍在,砖墙上刷着巨大苏式宣传画,很有工业气息。
    苏联红军的文艺兵拉着手风琴,一阵手风琴声传来。一队红军士兵正围成一圈唱歌,酒瓶在他们手中传递。
    “为胜利干杯,法国人。”席地而坐的苏联士兵高举酒杯,对着刚刚抵达苏占区的科曼几个法国军人呼喊。
    “我们的军帽能不能改一改。”科曼为了体面没有穿作战服,而是穿着军礼服,黑色的高筒帽太引人注意了。
    他不知道第几次对法军军礼服的高筒帽吐槽,要是陆军改不了的话,实在不行只是改青年师的军帽也行。
    “布鲁诺夫·巴德的情况我们已经调查过了,不过他现在不在柏林,应该在德累斯顿,我们已经通过了情报系统的人,去调查他是否在。”
    阿尔芒左顾右看,似乎对苏占区柏林很是好奇,“相信用不了几天就会有消息。”
    “我们可以用一些苏联战俘作为交换,先迷惑一下苏联人。”科曼回答道,苏联战俘当然不是法国俘虏的,但是德国境内有很多使用苏联战俘的工厂,法占区当然也有。人数有十万左右。
    现在其实可以进行一波遣返战俘的友好仪式,在举行仪式的同时,继续调查布鲁诺夫·巴德以及他团队的下落。
    这应该是很容易被巴黎通过的,十万战俘是苏联人,又不是法国人,法国在本次世界大战当中损失并不大,不需要苏联战俘的加入。
    事实上目前战俘问题也是莫斯科和英法美三国沟通的一大问题,苏联自家人知自家事,国内的男人缺口很大。
    如果只是示好的话,青年师手中就有不少解救的苏军战俘。
    科曼在对苏占区进行一个大体了解之后,迅速就和师长杜瓦尔将军进行联络,不过移交战俘这件事,科曼必须在场,他要做移交战俘的法国代表。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