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我弱我有理
第106章 我弱我有理就连沃尔特中将都能够看出来,现在艾森豪威尔对巴顿的厌烦,但他还是愿意为巴顿说两句话,“也许我们对他太严苛了。”
“你看看这是什么?他以为他的小动作别人看不见么?”艾森豪威尔拿出来了一封信,这封信其实是苏联转交的抗议信。
现在德国战败了一个多月,理论上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德国军队,但只是理论上,可实际上还真的有,就在巴顿将军控制的巴伐利亚。
苏联军方向艾森豪威尔抱怨说,在巴顿辖区内的几支德国部队的遣散和拘禁工作进行得非常迟缓。
沃尔特中将阅读抗议信的时候,艾森豪威尔将军开口反问道,“他这么成建制的保留德军部队?他到底要做什么?”
“这样,我们在柏林进行一次联合阅兵式,派巴顿将军去参加,让苏联将军和巴顿将军见一面,这样的话可能就会消除误解。”
沃尔特中将也知道,事情肯定不能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必须要想想办法才行。
大多数军人都是对战争持保留态度的,如果巴顿将军亲眼看到苏联的军容军貌,可能会收回之前的大放厥词。
“如果他仍然想不明白,我会先让他回国体会战胜者的荣光。”
艾森豪威尔冷冷的决定道,如果这一次的考验巴顿无法通过,那么艾森豪威尔必须让巴顿知道,什么叫政客将军,他要把巴顿调回国内,同时对巴伐利亚美军进行改组,解散仍然保留编制的德军。
艾森豪威尔此时仍然准备给巴顿保留一些颜面,等到他把巴伐利亚的事情处理完毕,巴顿回国休假的时间也就到了,再返回慕尼黑巴顿就是光杆司令,那个时候巴顿就算是想要闹,也不会有人配合。
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盟军统帅部关于苏联给艾森豪威尔抗议信的事情,最终还是传到了巴顿耳朵当中。
面对这个风波,巴顿在参谋长约瑟夫面前破口大骂,“他妈的,这些该死的俄国佬!我早晚要跟他们打仗,就在这一代人时间里。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趁着军队比较完整的时候,把这些该死的俄国佬赶回俄国去呢?如果我们把德国军队武装起来。让他们与我们一同向俄军进攻,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他们恨透了这帮杂种。”
“将军,我们要参加在柏林的联合阅兵式。”约瑟夫哭笑不得的开口。
这是盟军一号人物艾森豪威尔的命令,虽然措辞上并不严厉,可话又说回来,艾森豪威尔的措辞一直都是温和的,但要因此断定艾森豪威尔是一个温和的人,那纯粹是想多了。
现在莱茵河流域从南到北,连绵不绝的莱茵大营,可不会同意艾森豪威尔温和这个认知。
可惜约瑟夫的苦心,并没有让巴顿冷静下来,他眼中带着闪光,“难道我已经打完最后一仗了吗?我是否还有机会走一趟莫斯科。我可以在三十天之内推进到那里。千万不要等俄国人来打我们,到那时我们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了,军队已大部分裁减了。”
几天后,盛大的联合阅兵式在柏林开始,巴顿也应邀参加这一次的阅兵式……
阅兵结束之后,柏林的一家餐厅当中,阿尔芒压低声音道,“巴顿和苏联人的对话相当不快,现在大家都在说这件事。”
在阅兵式上,面对苏联人的邀请,巴顿轻蔑地对翻译说:告诉俄国狗患子,他们是我的敌人,我宁愿掉脑袋也不同敌人喝酒。
“他想和苏联开战?可他只是一个集团军司令,而且现在美军正在向东亚开进。”
科曼拿出来冲绳战役刚刚结束的报道摊开道,“艾森豪威尔可不是会被绑架的将领,估计会找机会和美国总统谈这件事的。”
现在波兹坦会议的举办已经不是秘密,连美国媒体都已经预热了,巴顿这么敌视苏联,几乎是在和美国政府的主流看法背道而驰。
不论在任何时候,美国都从来没有想要和苏联真正在战场较量的想法,哪怕是后来的冷战模式,对美国也是最有利的。
巴顿这一次和苏联的公开冲突,变成了柏林占领军当中的谈资,谁要是不因为这件事谈两句看法,都是不合群。
“蒙哥马利是胆小鬼,朱可夫只是小丑。”阿尔芒也提及了巴顿将军的名言名句,整个人满是欢乐的气息。
科曼一愣但马上跟着笑了起来,巴顿的名言名句竟然已经传播的这么广泛了,连艾森豪威尔都没有这么自大,巴顿凭什么?
“战争已经结束,他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了,谁会在战争时期忍受这么一个刺头,他都不只是刺头,刺头造不成这么大的影响。”
科曼冷淡的回答道,阿尔芒认可的点头,在阅兵式上公然敌视苏联,其他人也做不出来。
两人结账走出餐厅,服务员拿着瑞士法郎千恩万谢,阿尔芒解释道,“现在柏林的情况还好一些,其他地方通货膨胀十分严重,马克的贬值超乎常理。”
科曼看了阿尔芒一眼,他知道原因,这当然是因为德国的帝国马克印钞厂在苏联手中。
这种印钞方式对一个国家的破坏力巨大,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人就体会到了,但既然是苏联占领军这么做,科曼选择当哑巴。
巴顿制造的摩擦,和大环境不符,柏林占领军有默契的没有提及,仍然维持着来之不易的和平。
月底,经过了长时间的寻找,巴德喷气式客机的设计师布鲁诺夫·巴德,终于悄无声息的抵达柏林,当前柏林还不像是铁幕演说之后这么泾渭分明,在法国驻军的接应下,科曼很快就见到了对方。
“寻找巴德先生的目的,非常简单,希望你能够带领在容克公司的团队,加入到法国。”科曼可谓是半点耐心都没有,直接提出了条件。
也许是对这种态度没有心理准备,布鲁诺夫·巴德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反问道,“我为什么会同意你们加入到法国呢?”
“因为在当前主要国家当中,法国的航空工业是最薄弱的,英美苏三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本身就积累了强大的航空工业,你为他们服务只会锦上添,但绝对不是不可替代。”
科曼洋洋洒洒的开启长篇大论道,“至于你的母国德国,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和航空工业无缘了,凡尔赛和约被撕毁的事情,只会出现一次。”
德国在二战的航空工业,在德粉眼中就是世界第一,科曼不这么认为,但不可否认在第一梯队当中肯定有德国的一席之地。
同盟国是肯定不会保留德国航空工业的,战后就开始对德国航空工业进行限制,几乎所有与航空相关的工厂、研究所和设备都被系统性拆除,梅塞施密特、容克、福克-沃尔夫、亨克尔这些航空公司全部解散。
颁布法令明确禁止在德国进行任何形式的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进口、出口以及飞行活动。
最狠的是德国领空被关闭,像是日本东京上空有美国划出来的禁空区这种事,德国也经历了。
最严厉的时候德国人禁止学习驾驶飞机,防止德国通过戈林推动的飞行俱乐部培养飞行员。
这个禁令造成了德国航空工业十年的断档期,十年时间过去,德国就从航空强国的行列当中消失。
“我想知道,如果我带着团队去法国,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布鲁诺夫·巴德听了一番科曼我弱我有理的言论,进入正题询问自己能够得到的待遇,这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最为优厚的待遇,目前还处在想象当中,我们可以以国家的名义出资,和你成立一家航空集团。主导权当然是国家,但是你可以占股并且得到经营权,我想这个待遇你不会拒绝。”
科曼边想边开条件道,“苏联的设计局模式,当然是保证了设计工程师没有后顾之忧,而且满足了设计工程师的领导力,但是说到底,设计局不是你的,你去了苏联算是安稳一辈子,但不可能有更高舞台。至于英美,英国连现有的航空公司需求都无法满足,美国你的竞争压力会变得非常大,只有来法国,可以在相对同步的环境当中施展才华。”
“如果你无法和法国现有的航空公司竞争,我当然也不可能救得了你,但如果你有真正的才华,能够把法国航空业引入良性竞争当中,和国家合资的机制会促使国家对你的信任更大。”
布鲁诺夫·巴德端起来红酒杯,喝了一口后又放下,“我会给你一份名单,里面都是我的团队成员,至于他们会不会动心,我也没有把握。除此之外,我所掌握的项目资料,储存在……”
科曼不断的点头,是不是的发表一些协助的言论,打消布鲁诺夫·巴德的后顾之忧,也提及了一些军民两用的兼容问题,“其实法国对支线客机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本章完)